2011年11月11日,六个1相聚,被称为“神棍节”。当天,许多尚未婚嫁或恋爱的人选择用狂欢的方式度过,甚至有人为了赶在这一天“脱光”不惜在网络上自爆各种隐私征婚。如今,“剩男剩女”的年龄门槛越来越低,不少大学生也害怕被剩下。在大学生们期待爱情的同时,高校也适时推出了很多校内的婚恋课程或婚恋讲座,教授恋爱技巧。不知不觉中,婚恋课程悄然走红。
学生案例
光棍节当天,为了“庆祝”单身,北大大二女生小静和宿舍的几个姐妹一起去KTV狂欢。其实小静是有男朋友的,他们青梅竹马,男友通过奥赛保送北大,而她则通过艺术特长生考试来到北大。可宿舍三个姐妹都是单身,所以她不得不“牺牲”和室友一起过节。
到了大学,和许多女生一样,小静喜欢与宿舍的姐妹们在“卧谈会”上讨论爱情。与高中时“忐忑”的早恋不同,在遥远的北京,爱情不再是负担,而是甜蜜,“有男友陪在身边感到有安全感”。
小静介绍说,室友小婷欣赏美剧《欲望都市》传递的洒脱爱情观,认为那才是“女性解放”的标志;室友蕊蕊则因为父母离异认为爱情和婚姻都不可靠;而她自己则已经“认定”了男友,对爱情和婚姻的想法都非常实际,希望毕业了就结婚,经营自己的小家庭。
光棍节前后,小静总能听到身边朋友的抱怨和讨论,言谈中都是对于爱情的期待和憧憬,但究竟如何经营爱情,如何看待婚姻,她们多数都处于迷茫状态。本报记者张晓鸽
调查
近五成大学生中学初恋
本次调查显示,有接近5成的受访者表示,在中学就有了初恋;超过4成的受访者表示是在大学期间有了初恋;接近3%的受访者表示是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开始初恋;有6.8%的受访者表示,初恋应该在毕业以后。
值得注意的是,对待大学生恋爱,父母的态度也显得比较开放,有50.7%的父母不加干涉。大部分家长表示,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的责任感,家长的过分干预未必有好的效果。
现代大学生在选择恋爱或者结婚对象的时候,看重的是什么呢调查显示:个人品德、性格脾气、志同道合、学历背景和家庭背景被列为最看重的选项;而个人财富、社会地位和工作性质位列最后三位。之前,在某相亲节目中,有女性曾表示自己“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但在这个调查中,绝大部分大学生是有自己的尊严和主见的,个人品德被列为其选择恋爱或结婚对象的第一选项,其他的也会考虑,但人品、性格绝对是一票否决的选项。
想要浪漫,金钱必然是前提。那么这些费用到底应该谁来买单该调查显示:有13.1%的受访者认为应该由男方承担;选择AA制的占25.1%。在如何看待物质和精神在恋爱婚姻中的位置上,不少受访者表示,只要在一起哪怕是送一瓶饮料都很甜蜜。而对于如何看待婚前性行为,14.4%的受访者表示“尝试过”;24.0%的受访者表示“想尝试,但没有付诸行动”;表示“不想尝试”的受访者达到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