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健康预防生育中医药创新发展!这场发布会干货满满

9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疾控局主要负责人出席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已建立13个专业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介绍,我国已创建的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卫生县区已经达到1052个,国家卫生乡镇达到了2637个,国家实行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项目从2009年最初的人均15元提升到2024年的人均达到94元,公共财政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和保障作用。同时,通过监测,人群的健康素养也在逐步提高,一些重大的心脑血管、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也得到进一步控制。

雷海潮称,近年来,国家卫健委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下沉,已建立13个专业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推动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医疗资源在分配和布局方面更加均衡、更加贴近老百姓。此外,也举办和推动了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帮扶基层的工作,44所国家卫生健康委属(管)医院今年全部参加国家巡回医疗工作,将为中西部地区的老百姓,特别是在县里生活的老百姓送去优质高效的良好服务。

同时,国家巡回医疗队也要帮助当地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把“国家队”的水平和能力延伸到县级。根据监测,现在92%的县级医院已经达到二级以上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另外,县域医疗机构也大力帮扶城乡基层,比如说帮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了一级帮一级、上级帮下级的良性互动局面。

明年年底90%以上县建立县域医共体

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数量已经发展到2171个,推进速度符合预期,这项工作有望提早实现预期目标,给老百姓提供更多便利。同时在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过程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在调研的过程当中发现,现在很多地方采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方式,结果互认,使得基层诊断水平得到了更好提升和保障,该项工作还要持续推进。

90.9%的县已经实现县级医院派驻人员到乡镇卫生院服务的全覆盖,接近91%的县已经从县级单位下派了工作人员到乡镇去长期驻守。有关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方式,根据监测,现在已经覆盖了2/3的乡镇卫生院。根据工作计划,到明年年底,90%以上的县要建立县域医共体,而且紧密型的程度要有新的提升,也就是上下之间机构的协同度更加良好、信息更加融通、人员交流更加频繁,使得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持续提升和改善。

加快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于学军介绍,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人口发展事关国计民生,需要各地方各部门协同发力、久久为功。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将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与人民高品质的生活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在生育养育教育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

建设27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医项目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局局长余艳红表示,“十四五”以来,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着眼于“扬优强弱补短”,建高地、强基层,一方面依托高水平中医医院扎实推进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建设27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医项目,布局35个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遴选1158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另一方面,支持130个地市级中医医院建设中医特色重点医院、1000余个县级中医医院建设“两专科一中心”,基本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设置全覆盖。总的来看,基本建成了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2023年,全国中医类医疗机构9.3万个、总诊疗人次达到15.4亿人,较2022年机构数增加了29.2%,总诊疗人次增加了67.4%。

在教育方面,深化医教协同,推动成立了中国中医药联合研究生院,建设321个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在科技创新方面,聚焦说清楚、讲明白中医药的疗效,科技创新平台和体制机制建设取得新成效,承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中医药领域建设了7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临床医学中心,布局46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已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传统医学临床试验一级注册平台,发布了一批中医治疗优势病种、适宜技术和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

在人才建设方面,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构建了领军人才、优秀人才、骨干人才梯次衔接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在中医药行业大家亲切地把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叫做“歧黄工程”。“十四五”以来,中医药领域新增两院院士5名,评选表彰30名第四届国医大师和101名全国名中医,截至去年底,全国中医执业医师数(包含助理医生)已经达到86.8万人。

中医药认可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中医药文化夜市人气火爆,中医养生“圈粉”年轻人,中医药正逐步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中医药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更加主动,建设了30个高质量的中医药海外中心,中医药纳入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纳入中越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双边互访成果,上合组织传统医学论坛连年举办,中医药援柬埔寨医疗队成为民心相连的纽带,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中医药底色不断擦亮。

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聚焦“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进一步全面深化中医药改革,更好地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推动提升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介绍,近年来,国家疾控局布局了哨点医院、病毒变异、城市污水等10个传染病监测系统,成功支撑了传染病疫情的预警预测。针对流感、合胞病毒感染、支原体肺炎等多种呼吸道传染病的共同流行,开展了15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综合监测,实现了“多病种同监测、一样本多检测”,及时掌握流行趋势和病原谱构成,为临床救治和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加快推进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的建设,在天津、湖北、安徽试点基础上,将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部署安装到全国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推动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间的传染病信息有效对接。

王贺胜称,未来,国家疾控局将聚焦多源化、智慧化、规范化3个关键词,推动提升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

一是聚焦多渠道监测,提升早期发现识别能力。在优化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同时,重点强化哨点医院、监测站点和网络实验室3张主动监测预警网络,布局多部门协同、社会感知、全球疫情监测等多源渠道,在人、动物、环境等领域相互贯通印证,实现多点触发和早期预警。

二是聚焦新技术赋能,提升智慧化水平。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多维度监测预警指标、数据库和模型库,实现异常信号的自动触发、自动捕获、自动预警,形成监测预警“一张图”,提升辅助决策水平。

三是聚焦规范化管理,提升研判预警时效。通过健全传染病监测、风险评估、预警管理、信息公布等制度,完善多部门信息共享会商、医防协同、平急转换机制,依法及时发布健康风险提示、警示信息通报和预警建议,强化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的联动,有效防范和化解疫情风险。

THE END
1.“一夫一妻制”可能会消亡?未来取而代之的,是这3种婚恋模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争议与探索的话题,探寻未来婚恋的新风尚。婚恋模式的演变:从传统到现代 回望历史长河,婚恋关系的演变如同一部生动的社会进化史。从原始社会的群婚制,到封建时代的一夫多妻制,再到现代社会普遍接受的一夫一妻制,每一种婚恋模式都深深烙印着时代的印记。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人类社会对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333925019110742&wfr=spider&for=pc
2.关于农民工工伤保险现状调查报告(精选9篇)农民工工伤保险是指农民工在生产、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职业性疾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在农民工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国家和社会为农民工及其亲属提供医疗救治、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医疗和职业康复等物质帮助,以保证农民工或其遗属的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8x7f7tb8.html
3.亲爱的同学:18、你对待爱情和婚姻方面的看法和态度会受大众传媒(报纸、广播、电视等)以及自媒体(博客、微博、微信等)上的内容所影响吗? 会不会有时候会参考 19、你的恋爱观是否受到日剧、美剧、韩剧等其他国家电视剧的影响? 会不会有时候会参考 20、同学、朋友、同龄亲属的婚恋观念和婚姻状况会影响你的婚恋观吗? 会不会有https://www.wjx.cn/xz/294576778.aspx
4.卫生计生委介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有关情况新闻发布新闻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 杨文庄: 我简单介绍一下,加强对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的奖励,加强对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这些家庭的奖励扶助是国家的要求,是国家计划生育法的规定,要求各级政府都要做这方面的工作。各地从实际出发,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总的来看,我觉得标准还是偏低,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https://www.gov.cn/xinwen/2015-07/10/content_2895246.htm
5.在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要端正价值追求,走进同学的内心世界,了解广大同学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倾听大家对社会问题和现象的看法,引导广大同学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在批判鉴别中明辨是非、恪守正道,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在弘扬真善美中传递正能量,在唱响主旋律中提振精气神https://tuanwei.sdwu.edu.cn/info/1042/7935.htm
6.国家卫健委:将倡导积极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三是宣传中央关于人口工作的决策部署,宣传各地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取得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倡导积极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主流导向,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 原标题:国家卫健委:跟踪研判人口形势加强政策储备 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https://www.cqcb.com/minshengkuaidi/2024-02-28/5513094_p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