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抑郁风险年轻化民生

原标题:全国范围的调查数据显示:18岁至24岁年龄组人群的抑郁风险检出率达24.1%;来自学业、职业、婚恋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正在进一步导致青年抑郁风险的加重。对此,我们理应——(引题)

警惕抑郁风险年轻化(主题)

今晚报记者张译丹

不久前,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陈祉妍教授率团队撰写完成的“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21~2022)》(下文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我国成年人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0.6%。

抑郁风险冲击青年群体

2020年,小晗来津求学。由于家庭原因,他早早和父母分开,不仅能照顾自己的生活,还能很好地完成个人的学业。大一上学期,他担任了班干部和社团负责人,只是课业负担重、业余活动多,让他开始感到力不从心。大一下学期,身体给他发出了强烈的信号。他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失眠、头痛、持续的疲劳感和注意力难以集中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断发作、叠加,严重干扰了他的正常生活。

“抑郁海啸”下寰宇共炎凉

今年年初,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在世界经济论坛致辞中提到,世界卫生组织委托进行的研究表明,在新冠疫情流行期间,抑郁症和焦虑症增加了25%以上。

在美国,仅2020年一年内,就有近十分之一的美国人、近五分之一的青少年和年轻人报告说经历过抑郁症;在18岁至25岁的青年群体中抑郁症更为常见,发病率略高于17%。

法国公共卫生部门针对数万人的抽样调查显示,与2017年相比,法国人抑郁症发作的数量在新冠疫情期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激增,18岁至24岁的年轻人抑郁症发作的情况同比几乎翻了一番。

在发达国家,抑郁风险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而年轻人遭受抑郁问题困扰的程度正在不断加深、范围也在快速扩大。被学界称为“抑郁海啸”的公共卫生危机席卷而来,全球青年似乎正在成为最先承受冲击的“天选之子”。

青年成抑郁高风险群体

此次“心理健康蓝皮书”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0%的成年人自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成年人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0.6%,焦虑风险检出率为15.8%,抑郁和焦虑水平的影响因素高度相似。

在成年人群中,青年为抑郁高风险群体,18岁至24岁年龄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达24.1%,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25岁至34岁年龄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2.3%,也显著高于35岁及以上各年龄组。焦虑风险检出率的年龄差异呈现类似趋势。总体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受访者所承受的抑郁风险也在降低;而18岁至24岁和25岁至34岁的年龄阶段,则是抑郁风险最大的时期,或与繁重的学业及初入社会所承受的职业发展压力存在较大的关系。

大学生活其实并不轻松

南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陈予老师从事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已有十余年了。这些年间,无论是大学生心理状况还是大学生对待心理疾病的态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每堂心理健康课都会展开问卷调查,本学期的问卷覆盖了24个班、4000多名学生。在满分为5分的情况下,调查问卷中每道题的平均得分都在4分以上,说明学生对于心理健康课的接受度和满意度均较高。

学历越高心理压力越大

考研易焦虑恋爱能解压

很多大学生把考研视为“上岸”的重要途径,即通过考研可以抵达一个较为稳定、可靠的未来。在本次调查中,50.44%的大学生受访者有考研计划,而这部分学生的焦虑风险显著高于其他学生。

进入浪漫关系是成人早期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大学生正处于亲密对孤独的冲突阶段。恋爱中的大学生抑郁得分相对较低,焦虑得分也较低,单身且有“脱单”愿望的大学生抑郁和焦虑得分明显更高;在无聊感方面,恋爱中的大学生无聊感得分最低。由此可见,健康、良好的恋爱关系或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剂良药。

职场新人如何对抗抑郁

工作稳定降低抑郁风险

调查数据显示,随着月收入的增加,抑郁风险检出率呈曲线变化。月收入2000元以下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月收入组。不同职业对成年人的抑郁风险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公司职员和公务员群体相对抑郁风险较高。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在衡量工作选项时,也应充分考虑到自己的抗压能力和工作中的抑郁风险。

外界支持带来积极影响

在各类不同婚恋状态群体中,未婚且无对象群体的抑郁风险最高,抑郁风险检出率(23.6%)远高于已婚群体(5.7%)。报告分析指出,虽然年龄因素的影响不容小觑,但数据证明拥有亲密关系的支持能对心理健康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从这一角度来说,促进青年人拥有稳定和谐的婚恋关系、促进婚姻家庭和谐,对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具有重要的作用。

青年如何应对“不确定性”

陈祉妍教授在接受本版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将本次调查结果与10年前的权威调查数据相比,我们发现年轻人一般在到达某个年龄阶段后,心理健康也会达到相对比较稳定的水平。不过,在10年前,这个年龄段大概在35岁左右,而现在却延迟到了40岁左右。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生活“不确定性”的影响不容忽视。而青年群体之所以成为抑郁风险较高的群体,也正是因为对自身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陈祉妍指出:青年要规避并抵御抑郁风险,就要获得一定的支持,摆脱不确定性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首先,青年群体面临着学业和职业发展方面的压力,‘不知道什么工作适合自己’的问题在大学生和研究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学校和家庭应鼓励学生多摄入职业方面的信息,广泛地探索和实践,越早对职业产生兴趣,就越能在选择人生方向时不感到迷茫;同时,我们也希望在青年进入新的职业环境时,能够获得一段适应期,获得关键的帮助、引导与支持。其次,亲密关系的冲突和破裂,会带来较大的抑郁风险,而当下不少青年甚至有‘不敢恋爱’的畏难情绪,这不仅需要学校开设恋爱课程、妇联等政府组织和公益机构给青年搭建婚恋平台,更需要全社会倡导新型的健康婚恋观,尤其应该抵制自媒体一些陈腐的、功利性婚恋观的错误宣传。最后,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希望青年人在高度依赖网络之余,能够积极调整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更多地与朋友会面、交往,获得更为充实的人际支持。”

THE END
1.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恋爱的相关研究成果恋爱心理将影响90后群体婚恋观的因素根据生态系统分布和符号互动信息流通的程度进行分析(如图),图中圆弧面积代表该因素的影响程度,虚线单箭头表示单向弱互动,实线双箭头表示双向强互动,对9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形成机理展开分析: (一)大众传媒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人类交往是通过有意义的符号互动形成的,大众传媒通过语言文字影像等http://www.dyxy.edu.cn/s.php/xl/item-view-id-67276.html
2.《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的影响因素问题及应对策略》7300字.docxPAGE PAGE 4 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的影响因素、问题及应对策略目录 TOC \o 1-2 \h \u 12754 一、前言 1 21323 二、青年群体婚恋观因素及分析 2 533 (一)个人因素 2 2440 (二)家庭因素 3 3946 (三)社会因素 3 25095 (四)学校教育因素 3 21142 三、调研论证 4 18472 (一)选择被试 4 20577 (二)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016/8105023044005142.shtm
3.青年群体结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青年群体结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季亚茹 开通知网号 【摘要】: 青年婚恋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务院发布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将青年婚恋问题列为重要发展领域之一,并强调树立健康的青年婚恋观。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发布的指导意见指出,婚恋情况的发展对青年健康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调查显示,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1647-1024412402.htm
4.大学生婚恋观调查问题8篇(全文)3.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一是个人因素。大学生的个性品质、道德修养、年龄、性别、社会阅历、知识结构、独生子女与否、交际圈子等, 都对大学生的婚恋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二是家庭因素。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家庭结构的完整性、父母婚姻的好坏程度、父母的婚恋观、https://www.99xueshu.com/w/file0ys8l6r4.html
5.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近七成青年“愿等待不愿将就”本报北京5月21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桂杰)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和“青年之声”婚恋服务委员会今天在京联合发布《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当代青年择偶最看重“健康”和“能力”,近七成青年择偶“愿等待不愿将就”。交际圈小、工作忙和不主动是青年单身的三大原因。https://news.cctv.com/2018/05/22/ARTIQRSfib2mvgGjuoZQcI3o180522.shtml
6.大学恋爱心理论文2000字(3篇)[2]张颖.大学生恋爱观及其伦理审思[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3]肖晓鸿.当代大学生恋爱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4]李微.高等医学院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9 [5]丁喜龙.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分析与应对性教育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319/17/79360359_11176985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