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关注:在婚恋问题上,年轻人为何表现得不积极了?舆论场澎湃新闻

《中国统计年鉴2023》显示,2022年,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共计683.5万对,较2021年减少了80.8万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2020年,我国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比2010年平均初婚年龄(24.89岁)推迟了3.78岁。

在婚恋问题上,年轻人为何表现得不积极了?

大学扩招和人口结构问题是影响青年不婚、晚婚的客观因素

适婚年龄人群基数是结婚人数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结合《中国统计年鉴2023》,我国人口出生率自1987年达到峰值(23.33‰)后,整体开始呈现下行趋势,2022年已降落至6.77‰。虽然这一数值在2010-2020年代受全面放开二孩、三孩等政策影响有所波动,但对近些年进入适婚年龄的年轻人规模并不造成影响。《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30-34岁、25-29岁、20-24岁的人群规模依次缩小,分别为12414.52万人、9184.73万人、7494.17万人。20-34岁正是青年步入婚姻的主要年龄段。值得一提的是,与85后、90后相比,15-19岁人群规模进一步缩小,为7268.4万人。也就是说,随着95后乃至00后相继进入婚育年龄,适婚年龄青年的规模是在持续缩小的。

不可忽视的另一个影响指标,是男女比例。依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查看各个年龄段的男女性别比,超过110的均集中在了0-29岁。进一步计算城市、镇、乡村中处于20-34岁的男女性别比,分别为103.37、102.54、116.19。这表明,我国乡村适婚年龄青年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不同代际青年群体呈现出被动单身和主动单身的不同特点

年轻人“恋爱难”“结婚难”,不仅受制于一些长存已久的社会顽疾,背后更有许多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新问题的影响。

恋爱是两个人的事,而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房子、彩礼、教育支出……高额的婚育成本深深地困扰着当代青年,也让他们站在婚姻这道门外望而却步。

受传统观念影响,如今,“结婚要拥有自己的住房”仍是许多年轻人的执念,买房几乎是当代青年从恋爱到结婚之路上必经的一道“关卡”。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面向青年群体展开的调查显示,78.4%的受访青年感到住房压力大,且生活在一线城市青年和男性受访青年压力相对更高。

高价彩礼问题遗存多年。腾讯新闻谷雨数据在2020年发起的国人彩礼调查显示,全国彩礼礼金平均值为6.9万元,是当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万元)的两倍有余。这意味着,一些人要拿出一年可支配收入的两倍以上才能够得上平均的彩礼礼金水平。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因素在影响着当代年轻人的婚恋进程与心态。工作学习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社交圈固化等,都使许多年轻人处于被动单身的状态中。

但同时,单身青年群体中也存在着主动单身的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调个体性、独立性、自主性,婚恋观发生了改变。他们更注重恋爱质量、婚姻质量和自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愿在感情中将就。

为青年“婚恋难”破局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持续推进高额彩礼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这是自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点名“天价彩礼”以来,彩礼问题第5次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整治高价彩礼已是当前全国多地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重点方向。居住层面,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出台更多青年租房购房优惠政策。推进教育改革,加强婴幼儿托育服务供给,加大教育津贴等教育保障性支出。逐个击破青年婚恋面临的现实难题,为爱“减负”。

身处网络时代,网络内容对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婚姻观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对00后及以后出生的网络“原住民”来说更是如此。规范网络空间,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构建健康积极的网络氛围十分重要,能够促进少年儿童从小树立正确婚恋观,引导青年树立恋爱信心,向往爱情。

在现代化、城市化、信息化程度日益增长的社会,解决适婚青年特别是大龄适婚青年的社交、婚恋问题可谓是任重道远,这更需要我们全社会从广大青年的人生福祉出发,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在不断成就一代代青年的美满人生过程中,筑牢我们整个社会幸福生活的根基。

年轻人婚恋更看重情感质量

常言道,婚姻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在传统观念里,结婚更是要早作打算,到了年纪就抓紧筹办的大事要事。但如今,一些年轻人的婚恋观发生了改变。

“感情不能勉强,遇到对的人,当然要珍惜,但没遇到时,着急也没用。”

“家人天天催我去相亲,可是靠谱的感情不是说有就有的。”

……

面对婚恋问题,当代年轻人到底持有怎样的心态?对于开展一段恋爱,他们有着什么样的期待?

自由、自主、自在的单身生活使他们不想主动跳出当前的舒适圈

当被问及独居是否会有孤独感,周亚玲坦言,有时确实会觉得一个人“挺闷”,“没有人陪着一起说话,没有人陪着一起品尝美食,没有人陪着一起旅行……但我认真想了想,其实这些困扰在我以前谈男朋友时也是存在的,只是现在面对孤独的情况更多了一些。”周亚玲说,她并不排斥恋爱结婚,只是主动出击的动力不足。前阵子她刚养了一只宠物狗,“现在家里热闹了许多”。

她用“懒”概括自己谈恋爱的心态。抱有像周亚玲这种婚恋心态的年轻人并不是少数。“一人吃饱全家不愁”,自由、自主、自在的单身生活使他们不想主动跳出当前的舒适圈。

2021年10月8日,一项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课题组面向18-26岁的未婚城市青年展开的青年婚恋意愿调查显示,当被问及“不想恋爱”的原因时,74.8%的受访青年都选择了“一个人很好,谈恋爱很麻烦”。

另外,在影响结婚意愿的因素上,有三成受访青年(30.5%)选择“不相信婚姻”。值得注意的是,女性这一比例高达73.4%,对婚姻的信任感显著弱于男性。

“一个人有点累了,想遇到对的人一起走,两人彼此信任,互相扶持”

山东28岁的单身青年张钰跟记者说,“现在有关婚恋的话题经常上热搜,其中不乏男性缺少家庭责任感,而女性付出了青春、心力,甚至牺牲掉事业,却没换来和谐的婚姻生活的事例。”每每看到这类话题,都让她感觉似乎大多数婚姻都是不幸福的,也让她对感情提不起信心。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女生一个人过也能很好地照顾自己,干脆一个人过下去算了,没必要冒着风险去试错。”她感觉,经常看到有关婚恋的负面消息上热搜,这对于树立青年人的恋爱信心实在不是一件好事。

在张钰的回忆里,小时候父母经常吵架,互相指责、抱怨,后来两人分开了。原生家庭中父母婚姻的不幸,曾一度让她对婚姻有着些许抵触,在择偶方面“十分小心翼翼”,导致目前已经单身多年,“现在我一个人有点累了,想遇到对的人一起走,两人彼此信任,互相扶持”。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开展一段恋爱的期待,58.5%的受访青年希望是互相欣赏,变得更加自信,58.1%的受访青年期待彼此包容,更轻松有安全感,其他主要是:多一份相知与陪伴(48.7%),学习工作上相互扶持(43.8%)。

周亚玲觉得,这个时代赋予了每个个体自主选择喜爱的生活方式的权利,人生的每一个选择都可以是在自己的真实需求之下做出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为了自己的初心去努力、去奋斗。“就像现在,我享受一个人的生活,也一直在努力成为更好的、更快乐的自己。”对于未来情感伴侣的出现,她坦言自己“不急不躁,宁缺毋滥”。“我希望他能与我有一致的生活目标和三观,我们能为彼此提供正向的情绪价值。在生活中有着默契的配合,面对困难能共同面对。”

今年32岁的单身青年胡乾说,过了而立之年,他更加期待普通且平淡的感情,“‘有人与你立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我特别喜欢这句话。我觉得这就是感情生活最重要的内核,日久天长,没有什么比这更能打动人的了。”他认为,两人走到一起,要彼此包容,互相理解和信任,共同呵护小家的成长。

THE END
1.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恋爱的相关研究成果恋爱心理将影响90后群体婚恋观的因素根据生态系统分布和符号互动信息流通的程度进行分析(如图),图中圆弧面积代表该因素的影响程度,虚线单箭头表示单向弱互动,实线双箭头表示双向强互动,对9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形成机理展开分析: (一)大众传媒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人类交往是通过有意义的符号互动形成的,大众传媒通过语言文字影像等http://www.dyxy.edu.cn/s.php/xl/item-view-id-67276.html
2.《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的影响因素问题及应对策略》7300字.docxPAGE PAGE 4 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的影响因素、问题及应对策略目录 TOC \o 1-2 \h \u 12754 一、前言 1 21323 二、青年群体婚恋观因素及分析 2 533 (一)个人因素 2 2440 (二)家庭因素 3 3946 (三)社会因素 3 25095 (四)学校教育因素 3 21142 三、调研论证 4 18472 (一)选择被试 4 20577 (二)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016/8105023044005142.shtm
3.青年群体结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青年群体结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季亚茹 开通知网号 【摘要】: 青年婚恋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务院发布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将青年婚恋问题列为重要发展领域之一,并强调树立健康的青年婚恋观。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发布的指导意见指出,婚恋情况的发展对青年健康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调查显示,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1647-1024412402.htm
4.大学生婚恋观调查问题8篇(全文)3.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一是个人因素。大学生的个性品质、道德修养、年龄、性别、社会阅历、知识结构、独生子女与否、交际圈子等, 都对大学生的婚恋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二是家庭因素。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家庭结构的完整性、父母婚姻的好坏程度、父母的婚恋观、https://www.99xueshu.com/w/file0ys8l6r4.html
5.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近七成青年“愿等待不愿将就”本报北京5月21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桂杰)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和“青年之声”婚恋服务委员会今天在京联合发布《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当代青年择偶最看重“健康”和“能力”,近七成青年择偶“愿等待不愿将就”。交际圈小、工作忙和不主动是青年单身的三大原因。https://news.cctv.com/2018/05/22/ARTIQRSfib2mvgGjuoZQcI3o180522.shtml
6.大学恋爱心理论文2000字(3篇)[2]张颖.大学生恋爱观及其伦理审思[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3]肖晓鸿.当代大学生恋爱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4]李微.高等医学院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9 [5]丁喜龙.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分析与应对性教育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319/17/79360359_11176985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