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健康行为调查:这项指标位于倒数第6,说明啥?

我国青少年健康行为现状如何?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同伴关系、社区资本、网络服务等领域的保护性因素和危险因素有哪些?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联合发布了《中国青少年健康行为研究——基于13个省份的调查数据分析》和《中国青少年健康行为研究(2022):基于十省市的调查数据分析》,对此做了一定的数据“画像”。

两份报告主要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学龄儿童健康行为”研究模型,根据13个省份或10个省份的调查数据加以分析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和建议。其中,13个省份的调查收集到1.5万名中小学生调查问卷。

能轻易与家长讨论困扰问题的不多

课题组通过调查结果研究发现,中国青少年认为可以轻易地与双亲中至少一位讨论困扰自己问题的学生比例位于倒数第6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报告指出,这方面比例较高的国家基本上是欧洲传统主义色彩浓厚的国家,而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比例较低,如英法德美意等国,都处于中间或平均水平以下。这说明越是传统的国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越紧密,孩子与父母沟通程度较高,而处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中的国家,或是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这种比例则较低。

中国处于倒数第6位,说明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和家庭关系正在受到巨大的冲击和改变,尤其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婚恋观有了很大变化,生活压力大、竞争激烈、房价飞涨,结婚和生育欲望降低,出现了逐年结婚率下降、离婚率上升的现象,家庭的稳定性受到冲击,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不体育运动的青少年占27.8%

在“青少年中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情况”项下,过去一周从不进行体育活动的青少年占到27.8%,进行体育活动1天、2天、3天的青少年比例分别为16.7%、18.2%和13.1%,运动超过三天的青少年比例仅为23.3%。

多数青少年对自身体重不很满意

调查发现,认为自己的体重正合适的青少年占全部青少年的38.3%,没在节食减重但希望自己更瘦些的占25.4%,没在节食减重但认为自己需要增肥的占18.2%,正在节食减重的占9.2%。

同时,认为自己很瘦的青少年占8.9%,认为自己有点瘦的占18.4%,认为自己体形合适的占38.3%,认为自己有点胖的占27.4%,认为自己太胖了的占3.6%。其中,男生认为自己有点胖或太胖了以及节食减重的比例高于女生。

报告就此指出,数据显示出大多数青少年对于自己的体重不是很满意,甚至有9.2%的青少年选择了节食,而节食对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危害非常大。

一日三餐的占半,加餐一次的两成

在我国青少年就餐方面,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平均每周吃早餐的天数为3.7天,尚未达到理想状态。近五成(49.4%)青少年一天内吃东西的次数为3次,处于正常水平;36%的青少年一天内吃东西的次数超过3次,即有加餐,其中加餐1次和2次的分别占22.3%和7.2%。但是,仍有14.6%的青少年一天吃东西不足3次,他们可能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

调查还发现,目前我国青少年在吃快餐和叫外卖方面总体频次较低,其中,28.9%的青少年表示“很少,一个月少于1次”,21.1%的青少年表示“一个月有2—3次”,19.6%的青少年表示“从来没有”。说明青少年用餐还是以家庭和学校食堂为主,饮食质量总体较好。

和谐亲子关系是青少年成长重要条件

报告指出,和谐的亲子关系和积极的家庭支持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家庭在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对青少年健康行为态度和健康观念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健康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促使青少年更加自信,而不良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发展具有不同程度的负向影响。

研究结果还显示,家庭富裕程度是影响亲子关系与社会支持的重要变量。家庭富裕程度越高,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相对越亲密,父母在各方面给予青少年的支持也越多。

高社会支持能正向预测发展结果

报告强调,社会支持对于预防青少年不良发展结果以及促进青少年积极发展结果非常重要。对青少年所处环境进行适当干预、引导青少年获得社会支持所需的技能也十分重要。社会支持不仅是出现不良后果后可以缓冲的保护性因素,而且是青少年获取健康素养和帮助的渠道。

应把“受伤”作为青少年主要健康议题

报告指出,在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受伤害都是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2001/2002的HBSC调查(学龄儿童健康行为研究)对象中,有60%的群体在先前的12个月期间需要医护,受伤害男生的比例高于女生。但“受伤”问题存在于所有年龄小组中,应当重视。

报告认为,目前对于受伤的控制和长远的考虑还是不够的,而科学地对受伤进行控制和预防是十分重要的。当一个重要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改变,受伤控制的好坏会改变公众舆论,科学的预防策略是受伤控制好坏的重要组成部分。

THE END
1.大学生婚恋观社会调查报告(精选6篇)经历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身体力行、社会实践,接触了形形色色两种性别同龄抑或稍长一些的青年人,对“当代青年婚恋观”这个问题日趋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这不光是对别人的调研、对社会的调查、对爱情的解读,也是对自我人格的一种修养,对自身未来、家庭、幸福的探讨。所以,我认为:结婚是为了让爱延续下去,心甘情愿套上枷https://www.360wenmi.com/f/filek6o1d36g.html
2.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近七成青年“愿等待不愿将就”本报北京5月21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桂杰)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和“青年之声”婚恋服务委员会今天在京联合发布《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当代青年择偶最看重“健康”和“能力”,近七成青年择偶“愿等待不愿将就”。交际圈小、工作忙和不主动是青年单身的三大原因。https://news.cctv.com/2018/05/22/ARTIQRSfib2mvgGjuoZQcI3o180522.shtml
3.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问题调查报告5篇(全文)但在现实生活中,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社会交往和工作生活压力的影响与制约,一部分大龄青年没有步入婚姻的殿堂。为了解我市大龄未婚青年的基本情况,分析其未婚的原因,市妇联对我市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本调查大龄未婚青年指年龄为28岁至40岁的未婚人员。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6ujej9r.html
4.某县大龄青年的婚恋问题调研报告二、调查目的 对本县大龄青年的婚恋基本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发现大龄青年在婚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提升社会对大龄青年对婚恋问题的认识,帮助大龄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三、调查内容 (一)单身大龄青年婚恋观的基本情况 https://www.wydbw.com/info/9/191539.html
5.当代青年婚恋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长期以来,婚恋观是人的价值观念在婚恋问题上的表现,属于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婚恋观与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青年的婚恋观直接关系到青年自身与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也关系到婚姻家庭的稳定性。让青年人“安身、安家、安心”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动力。单身青年的婚恋交友状况,分析交友意向,https://www.wm114.cn/wen/242/483889.html
6.农村大龄青年婚姻现状调查报告——以湖南省临湘市为例今年年初发生的丰县“铁链女”事件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其背后也折射出农村青年结婚难的现实问题。为了解农村大龄青年婚姻状况,分析产生原因,研判解决方法,临湘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县两级人大代表针对25岁至35岁农村青年婚姻现状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调查,先后走访了市民政局、市妇联、市乡村振兴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人民法https://www.hnrmzy.com/content/2022/06/08/11367654.html
7.“青年之声”《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发布会暨“怎样让为进一步满足新时代青年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青年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依托“青年之声”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青年婚恋观调查活动。报告侧重关注19—35岁的青年婚恋问题,从“青年择偶观、恋爱观、婚姻观、生育观、婚恋伦理观以及对团组织开展的青年婚恋服务活动的看法”六个方面进行http://qnzs.youth.cn/tsxq/201805/t20180521_116251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