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母胎solo”(指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单身、没谈过恋爱的人——记者注),就读于山西大学的魏熙苒对于恋爱一直充满期待,但她更多抱持谨慎的态度。以前她认为只要互相喜欢两个人就可以在一起,现在她则觉得“不能单纯以喜欢作为谈恋爱的标准,还需要考虑诸如性格、价值观、未来发展等因素”。作为大四学生,未来的不确定性也让魏熙苒对于婚恋产生迟疑,希望自己稳定且独立之后再去深入考虑。
在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胡佳睿眼里,所谓理想的恋爱,便是双方都能认真对待这份感情,顺理成章步入婚姻的殿堂。但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她直言并不会轻易跟另一半提到结婚:“目前大家仍在求学阶段,或是刚刚步入社会,未来的发展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假如在一起会妨碍彼此的发展,那可能要考虑分开,尊重对方的人生选择。一开始就强调结婚,会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压力,让感情变得沉重。”
“什么事情都是一步步慢慢来的,先处理好谈恋爱的问题,再去考虑结婚。”就读于清华大学的曹宇祺说,“谈恋爱是两个人相处起来很舒服就在一起了,而结婚是更深一步的事情,要考虑更多。”在他看来,谈恋爱更多是去尝试,而结婚则是需要慎重抉择的人生大事,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如果以结婚为目的谈恋爱,就会过于踌躇而不敢踏出那一步,最终一事无成。
魏熙苒认为,对于自己而言,结婚仍然是恋爱的主要目的,婚姻中“一加一大于二”,也是她的期待。“当两个人在一起比一个人生活更舒适,并且整个生活的走向是不断向前的时候,我才会选择结婚”。在大学期间,魏熙苒选修了所在学院开设的《爱情哲学》课程,课堂上老师关于爱情的阐述让魏熙苒深以为然,“两个人的爱是我们一起抵抗世界的冒险”。由此她总结道,自己眼中健康的婚恋观,就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在结合之后,能够互相支持、互相依赖,共同面对困难,并且一直走下去”。
调查发现,真心相爱(95.32%)与经济考量(85.97%)为受访者考虑是否结婚的主要因素,42.26%表示会受社会环境影响,39.68%会受到家人期望的影响,16.45%期待孕育后代而选择步入婚姻。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家庭与性别研究中心教授李婷在《中国的婚姻和生育去制度化了吗?——基于中国大学生婚育观调查的发现与讨论》一文中提到,在坚守婚姻和生育的制度性框架下,中国大学生对婚育的态度依然出现了发展性的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是婚姻和生育的价值性基础已发生改变。“婚育在传统上的保障性功能以及传宗接代的意义已经极大淡化。相反地,年轻人开始强调恋爱、婚姻和生育基于个体意义上的价值:互助进步、精神寄托、情感陪伴以及对自身成长的意义。”
“虽然是在谈恋爱,但是两个人仍应是独立的个体。”谈到健康的婚恋观,胡佳睿如是说道。双方都有各自喜欢的事,有各自的目标,携手一同朝着目标努力,互相助力更上一层楼。“两个人不会过分依赖彼此,在相爱的同时又保持相对独立,这样的相处模式有利于感情的经营,两个人都能感到很轻松。如果一方太过于依赖另一方,没有留给对方空间,感情很容易出现问题。”
社会思潮、家庭观念为影响受访大学生婚育观主要因素
谈到婚育观的形成,史绍豪表示教育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这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也包括通过了解身边人的经历和社会新闻而产生的思考。史绍豪说,他父母的感情状况一直很好,作为孩子的他在温暖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这让我觉得结婚并不是一件压力很大的事,也让我对于婚姻没有抱有期待”。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在《当代中国青年婚恋状况分析》一文中写道,择偶条件随时代而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婚恋状况与时代变迁的关系,婚恋观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折射。“中国已进入重视婚姻自由、人格尊严和婚姻质量(生活满意度)的时代,多数青年仍然愿意等待而不是将就,当代青年将有无感觉、是否有感情和今后的婚姻质量放在了重要位置。”
在魏熙苒看来,多年来所受的教育是促成自己婚育观形成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她表示家庭环境也对自己的婚育观产生了很大影响:“但父母并没有过多干涉,我主要还是会遵从自己的想法”。调查显示,79.19%受访大学生表示,在婚育问题上,会听取父母的建议,也会遵从自己的想法。
史绍豪表示,在国外留学期间,他曾感受到外国人对于恋爱和婚姻更多持有包容和自由的态度,但他认为不应过于被他人的婚恋观所影响,而是应该在看到不同的观点之后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不能“只看到一类人的观念,或者说只是听从父母的意见,这样是比较狭隘的”。他认为,健康的婚恋观应该要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后,根据自己和对方的现实情况进行理性判断并严谨选择,而不趋附某个人或某种思潮。
心怀憧憬、任重道远,受访00后对婚育教育抱有期待
调查显示,37.58%受访大学生希望生育一个孩子,34.03%计划生育两个;3.55%认为结婚后不久最适合生育,14.19%认为1年后最合适,17.26%表示会在结婚2年后生小孩,12.26%将生育计划安排在3年后,52.74%表示随缘。对于生育的意义,74.03%认为孩子是爱情的结晶,67.74%表示孩子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30.16%认为生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22.90%认为生育是人生应当经历的内容,22.10%认可孩子可以维系夫妻感情。
胡佳睿希望如今婚育方面的教育能够有更多落地的内容:“现有的许多课程内容听起来有些空泛。现在大家往往更关心是像购房指导、婚姻中的自我保护、生育安全这类能够切实切中要害的内容。”
对于当下年轻人的婚育问题,魏熙苒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加强正向的引导。她认为现在一些恋爱综艺过于娱乐化,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深入的思考,甚至还与主流价值观相违背,“看完之后更不想谈恋爱了”。此外她还提到,有一些相亲机构将婚恋商业化、将人商品化,也可能给年轻人的婚恋观带来负面影响。“相亲本身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可,但不能过于商业化、娱乐化。”
看着身边的朋友陆续走入婚姻殿堂,马思楠的脑海中也时常浮现自己“理想中的婚后生活”,但她表示并不会因为他人而影响自己的节奏。“正是因为对婚姻美好的期待,才让我对自己和伴侣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家庭的期许,是我们奋进、提升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受访者除曹宇祺、胡佳睿均为化名)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xinmin.cn2024AllrightsreservedTech-vm-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