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坚持以育人为本,规范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根据我校不同地区、不同学段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和谐发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二、教学目标总目标: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和卫生习惯,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自立自强的生存、生活能力,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会做人,会求知,会创新,能从容迎接未来挑战的高素质的人才。具体目标:
1、能够经常对自己进行“警句长鸣”――一定要做到“守信”与“守时”,消除嫉妒心,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充满信
1.每学期举行两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2.每个班间周一次学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课题二《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教学理念:
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以别人为镜子进行自我鞭策、自我鼓励,达到完善自己、超越自己的目的。
2.每个人分发一张白纸,要求学生在上面写上自己在生活中有关诚信的事例。3.写完后,要求学生叠好后交给老师。评析:通过诚信卡,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诚实守信的人,应鄙视虚假和不守信用的行为,对自己不诚实和不守信用的行为应感到不安和歉疚。三.挖掘诚信意义,激发学生做一个诚信的人(教师小结)师:当代少年身系国家未来,肩负历史的使命。我们的国家能否发达,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在于我们这一代有没有崇高的理想,有没有有诚信。当我们扬起知识的风帆,荡起勤奋的双桨,就要启航向人生之海时,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告诉我们:“一定要用诚信去导航!”希望通过这节课,我们班的同学都能做到:守信如节,言而有信。同学们不仅对同学守信,对家长守信,对老师守信,也对自己守信!最后希望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能自觉保持诚信的品质。四.提出倡议,让世界充满诚信与爱1.朗诵诚信诗歌:(生齐读)
人生贵诚信人生贵诚信,何必名与钱。无视轻抛弃,何颜见苍天。诚以信为本,信为诚之源。投李报桃事,礼尚往来篇。天下何其大,前路何其远。无诚无信义,步履更维艰。宁可为玉碎,不怜薄瓦全。事落关键处,方才露真颜。诚来春水近,信去秋叶残。一夜好风入,无须带笑看。不怕路凄遥,燕至三月三。咆哮有大海,潮起潮落间。辗转几多日,月明十五圆。别物犹如此,世人何以堪。丈夫生天地,乘风破浪险。一言既出口,驷马难追还。苦痛不丧志,酒醉无失言。生死千钧重,诚信永作先。放眼苍茫路,身正气傲然。纵观天下记,诚地信为天。2.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师:(号召大家)让我们人人都来讲诚信,“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相信只要人人都做到诚实守信,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评析:诗歌和歌曲能让学生牢牢记住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任何时候都应做到说话做事事实在在、表里如一。五.总结及反思:我们的社会生活的诸多交往都离不开诚信。诚信是美德,是社会的基石,是人与人交往的先决条件,没有了它,就没有了它所带来的一切。通过课堂动画的展现,诚信事件的讨论、诚信卡的制作,都让学生印象深刻,知道做一个诚信的人的重要性。
课题六《培养心理承受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挫折,人人都不可避免。2、初步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培养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3、每个人都应该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正确对待挫折,用勇于挑战自我的勇气和毅力战胜挫折,取得成功。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教学具准备:小学生跳楼事件的报道材料.
教学过程:
一、用实例引导思考1、老师带着同情、惋惜的感情讲述两个小故事。
a本市某小学的一位高年级学生,头天下午放学时,告诉老师有人欺负他。老师说“知道了”,没当场解决。第二天该生便在自家跳楼身亡。事后,家长、老师在日记中了解到他是因常受别人欺负想不开而寻短见。
B一所农村小学的低年级学生,因长期完不成作业,受到老师批评,放学回家用红领巾把自己系在门柄上勒死。2、引导学生围绕下列问题思考:(1)两名学生的死给家庭、社会带来了什么?(2)他们的死都和哪些因素有关?
(3)如果你是老师,在对待学生时会不会有稍微的疏忽和冷漠?(4)两名自杀的学生都有一种怎样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健康吗?3、全班交流。4、教师小结二、拿子照自己1、教师引导学生用下列情形对照自己(1)当家长批评或者责骂自己时自己有怎样的表现?
(2)当老师对你的态度稍微有一点冷漠自己有怎样的表现?(3)当你遇到其他方面的压力或困难时,你有怎样的表现?2、学生交流3、点拨三、看录象激起兴趣1、播放录象2、学生阅读材料3、学生讨论四、揭短会经受磨难学生自愿上台接受揭短,其他学生从长相、穿衣、习惯、为人处事、学习、纪律等方面揭他们的短。老师指导
五、写感受课题七《做家务的能手》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一种美德;2、从小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3、减轻父母的负担,增强劳动观念。教学重点:
1、养成爱劳动的习惯;2、掌握劳动的技巧。教学难点:经常做家务教学过程:一、导言同学们这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二、质疑1.你们在家里做家务吗?经常做吗?2.能够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举例说明三、表演具体内容:星期天,小华在家里帮助妈妈擦玻璃,费了很大的劲,才把整个房间的玻璃都擦完了,心里特别高兴,可是妈妈看见了,却责怪她说:“玻璃擦得不干净,不让你做的事,就别做,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讨论:(1)小华和妈妈的做法对吗?(2)不对的地方应怎么做?
四、小品具体内容:奶奶正在打扫卫生,小刚放学回来了,就喊:“奶奶我渴了,快给我拿饮料。”奶奶赶紧说:“好好好,我马上给你拿去”。讨论:小刚的做法对吗?他错在哪里,他该怎么做?
五、幻灯出示判断1.小明帮助爸爸抱柴。()2.五芳和小朋友玩,奶奶让她去打酱油,她不去。()3.妈妈不在家,小红自己做饭。()4.刘丽高兴时,就帮妈妈做家务,不高兴时,就不做。()5.宋佳在班级爱劳动,在家就不干了。()六、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感受?七、竞赛1.整理书包比赛;2.以小组为单位,选学生参加做菜比赛;一组:做糖拌柿子;二组:黄瓜凉菜;三组:炒鸡蛋。八、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懂得在家里应该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九、教学后记全班同学都能够帮助父母做家务,而且决心经常去做,并且做好。板书设计:做家务的能手主动、经常做家务
课题八《做一个勇敢的好孩子》教学理念: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对勇敢的认识和理解由于阅历浅而易走入误区,本节辅导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坚强的意志,由浅认识的勇敢上升到在学习上,在困难面前,在紧急关头坚强、勇往直前的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讨论加深对“勇敢”的认识。2、用辨证法的观点理解“勇敢”,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方法:
1、讲述和讨论2、角色扮演3、自我测试教学准备:
课题九《改改你的坏习惯》
教学理念:
习惯,即日久养成的一种行为。习惯,有好习惯,当然也有坏习惯。然而,一个好习惯却能造就人的一生,可坏习惯呢?往往会害了人的一生。生活的富裕,条件的改善,使我们小学生养成了许多坏习惯——饭前不洗手、见到长辈视而不见、动不动耍“小姐、少爷”脾气……这些坏习惯都会害了他们的一生。他们要学会改,改得越早、越快,有利的将会是他们自己。这次课就是要让孩子多一个好习惯,少一个坏习惯,有利于他们今后的成长。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坏习惯。2、引导学生认识坏习惯的危害。3、培养学生们科学文明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发现和认识自己生活中存在的不良习惯。
教学难点:培养和养成健康、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作风。
课题十一《相信努力、相信自己》教学理念:我校近期的一份关于考试心理问题的调查突显了一个问题:学生们过分的焦虑、紧张的心理。这份调查显示:一、二年级有近一半的孩子认为考得好会令他们很快乐,没考好是最让他们不高兴的事情之一,六成的同学表示如果没考好,就有可能受到父母的责备;三、四年级的同学90%认为考得好会令他们心情愉快;五、六年级的同学95%表示没考好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心情。我校简校长介绍:不论是低年级、中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孩子,考试成绩都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心情,孩子的快乐与不快乐完全受制于一次考试。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考得好与差对孩子的影响日益明显。所以正确的、健康的、良好的考试心理对于学生是多么的重要。六年级的学生将要面临毕业考试,如何树立正确的、健康的、良好的考试心理对于他们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白考试的目的,做好考试前准备;
2、消除学生们过分的焦虑、紧张的心理;
课题十二《学会宽容》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姓名
江常昊
2010-6-4
次数
2次
主诉及症状表现
老师:怀疑孩子有多动症的毛病,不止一次提醒家长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或找心理咨询师咨询。
家长: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纪律不好,一下课就疯跑,老师怎么批评都没用,回到家也是玩不够,从来没有安静坐着的时候。
学生:老师说我有多动症,妈妈也早就怀疑我了,什么是多动症?难道活泼好动就是多动症吗?
难道上课坐不住就是多动症吗?
诊断及原因分析
多动的行为可能与教育方式有关。
一、孩子受到了家长、老师的不良心理暗示;
三、孩子天生精力旺盛,他身上积聚了太多的能量,这些能量需要不停的运动释放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