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辑师名人(著名剪辑)

于是,曾经遍寻不得投资一度抑郁的年轻导演,再转下一部电影时,拥有了操盘和建立一个更宏大世界的机会。

翁子光《踏血寻梅》获第3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

2023年2月5日,翁子光的新片《风再起时》上映。影片创作历时6年,促成了郭富城、梁朝伟两大影帝的首次合作,许冠文、谭耀文、金燕玲、谢君豪等老牌港星的加盟,也为影片的“港味”加足了料。

《风再起时》是翁子光写给香港的一封洋洋洒洒的情书。影片以英政府殖民下的香港为背景,讲述了上世纪40-70年代,磊乐(郭富城饰)与南江(梁朝伟饰)加入警队,联手打拼上位,叱咤香港黑白两道,最后在时代浪潮下,过往辉煌皆随风飘散的香港往事。

“四大探长”

曾被无数次讲述的枭雄故事裹上历史的尘埃,旧日时光残忍激荡的风雨云都终化作一场风流梦。

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香港华人地位低下,备受欺辱。到1941年日军入侵,香港沦陷,这个城市又经过饱经摧残蹂躏的三年。日本投降后至1960年代,在华探长与黑道、洋警司的相互勾结下,香港警队贪腐风气肆虐横行。以吕乐为首的四位华人探长建立维系香港警界的贪污制度,权倾黑白两道,逐步攀至警察系统的最高职务,成就“四大探长”的枭雄传奇。直到1974年港督麦理浩设置廉政公署缉捕四大总华探长,那个黑白不分、腐败丛生的时代才彻底画上句号。

这是香港苦难的历史,而宏大的时代沉浮下,是一个个鲜活的血肉之躯,和由此组成的一段段传奇。

上世纪90年代起,香港诞生了一系列枭雄电影,包括《跛豪》《五亿探长雷洛传》《四大探长》以及近些年观众熟悉的《追龙》系列等。基于历史原型人物和民间的市井传闻,枭雄片中讲述的小人物在乱世中改变命运的发迹故事,再现了五六十年代独特的香港历史记忆。

儿时的翁子光常听奶奶和长辈们讲曾经探长们的传奇故事,被那个年代的老香港所深深吸引。他的迷影情怀发源于此,有朝一日能拍一个属于他的“四大探长”的故事,也成为了翁子光小时候的梦。

儿时的翁子光与奶奶

但当这个梦真的付诸实践,有太多难以割舍的情感和超过一部常规电影体量所能承载的野心,让这场“梦”有些“力不从心”。横跨30年的情节原本就将剧本撑得满满当当,加上好演员们融入戏中导演不自觉的“添砖加瓦”,不断丰富和饱满的细节,让这个80天拍完的电影初剪版本达到6个小时之久,从五个小时、三小时四十五分钟,再到最终上映的143分钟,《风再起时》在过去几年屡屡出现在许多媒体和影评人的年度期待片单上,又迟迟难见真容。

“千呼万唤始出来”,曾经承载多少期待,如今也就承受着重大的非议。豆瓣评分6.4(截至上映第五天),讨论区许多观众高呼“不建议观看”,社交网络上的负面评价甚至让导演感到“去到了‘侮辱’的阶段”。

翁子光与奶奶和弟弟

翁子光知道大家因为《踏血寻梅》而对《风再起时》充满期待。面对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的观众对影片接受程度的分歧,他承认自己拍摄《风再起时》的“任性”,也在这个步入不惑之年的人生阶段充分共情了电影里人物的“无力感”;他在微博中回应并“背锅”观众的每一点质疑,也抱歉无法左右宣传对于“动作猛片”招揽顾客的无奈……但“电影里经营的愉悦和痛,对香港情怀的真诚致意,都是存在的”。翁子光称《风再起时》是“从拍摄到后期,都耗尽我身心之力”的电影,拍摄这部电影付出的心血,大概足以拍十部《踏血寻梅》。

截至记者发稿,《风再起时》的排片率已跌至3.4%,票房3800万元。这部港片中的大制作,市场表现尚不如人意。梁朝伟安慰翁子光“所有的电影都是一场实验”,翁子光也知道自己义无反顾的原因,“香港需要一部能温故知新的电影”。事实上,无论是今年代表香港地区“出征”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或是目前拿到亚洲电影大奖的多项提名,都多少说明这部电影在艺术上拥有属于自己的质感。

电影上映当天,翁子光接受了澎湃记者新闻专访,谈及他对香港的深情回望,埋藏在光影里的良苦用心,也回应了如今关于电影的争议。那些要冒的风险,他早有准备。而电影里呈现的种种,就是他的初心和选择。

《风再起时》拍摄现场

【对话】

传奇人物是代表香港精神的符号

澎湃新闻:“四大探长”的故事被多次拍成电影,为什么一代又一代香港电影人对他们的故事情有独钟?《风再起时》是怎么样去找新意的?

翁子光:我觉得那个贪腐泛滥,黑白两道互相打眼色的年代,的确是一种很有故事感的氛围,就像说上海电影总是会讲到杜月笙一样,这是城市里面的记号标签。这几个人是有代表性的,代表着香港那个年代的向上爬、利字当头这些精神面貌,故事里的价值观牵涉到香港的五六十年代迅速起飞的那种节奏。当然,这些人物和故事框架很容易在拍摄的时候融入动作场面、黑帮片元素,成为特定类型电影的舞台。对我来说,是在用它缅怀香港电影曾经带给我们的回忆。

但《风再起时》想拍的主题一直是香港,而不是四大探长。这个主题是比一些同类型的电影更大的。梁朝伟、郭富城、许冠文等人,每一个角色都是代表香港的某一种精神。拍电影的时候,我会希望自己有一种使命感,真诚实意地希望观众看完电影,对香港有一种精神上比较深入一点的了解,认识一下香港是怎么一步步走来的。

郭富城、梁朝伟

澎湃新闻:为什么是这些人物代表香港?他们承载了什么样的香港精神?

翁子光:这些探长的故事是我小时候的梦。以前的《雷洛传》《跛豪》等等,我对电影的感觉就来自童年的观影回忆,我的迷影情怀都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我想着长大之后我也要拍一部“雷洛传”,拍一部“蓝刚传”,都是我为儿时的自己圆梦的电影。

但到后来要做这部电影,实现我的梦的时候,我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人,我会意识到“四大探长”是一个比较符号的东西,它没有一个实际具体的历史上对他们的记载。这些符号是让观众比较容易进入那个时代的一个标识。

这里是一种借代关系,包括人物命运和情感流动,包括他们对自己的往事和罪恶,曾经模糊的记忆,怎样变成了现在的自己这些命题,来表达这个城市的一种精神属性。比方说,六七十年代的很多人会说自己是白手起家、目不识丁的,他们会觉得自己创造了很多东西,把自己从一个小人物最后打造成了一个大英雄、大人物。

郭富城饰演的磊乐,身上有很多那种上辈人的影子,那个时代的人都是这么一路过来的。他们有香港往上爬的精神、非常强的适应力、当机立断、有手腕的,他们很有魅力、领袖风采,有他们的那股气。我小时候一直在香港,看到很多这种人,特别是我进入到电影圈,很多大老板,或者各种商业名人,我觉得他们都有这口气,也是某一种江湖气。

郭富城饰磊乐

另一方面,因为香港那时候处在文化上的特殊节点。在全亚洲地区来说,香港早期就有相对比较多的知识分子。他们从外到内,默默地为香港做出很大的贡献。开始的时候,是贡献他们的专业,比方说香港很多建筑师、医生、律师等比较精英级别的绅士、公务员,这些人贡献了他们的智慧、学养和能力。这就是梁朝伟饰演的南江,像一位绅士,但不是特别谦虚,而是冷板式的,又比较能站出来的。他们先从实际层面去建构香港,而后变成了从精神层面去支撑香港,他们会提出很多对香港有益的原则性的东西。香港就是由磊乐、南江这两种具有典型人物品格的人建立起来的。

梁朝伟饰南江

许冠文(饰演的李子超)则是站在更高的视点,他是一个用来制衡的正义力量。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一些真心实意爱香港的人,会在每一个年代的乱局中给出一个说法。在电影中,这是一个比较虚构的人物,我们需要这种能量去为时代的纷乱定一个性。

许冠文饰李子超

翁子光:我希望电影是有一种“当代性”的,可以通过电影温故知新,重新认识香港这个地方。我觉得《风再起时》是让所有人看清楚香港这些地方的来由,它的精神面到底是有哪些?是比较具体的,会引发你去想的,哪怕我讲得不完全,不那么准确,因为香港数个时代的跨度太庞大了,但我会让大家从我提出的几个角度去看香港这座城市。

拍的时候很任性,剪的时候保演员

澎湃新闻:《风再起时》从体量上来说是部“史诗”了,横跨三四十年的长度,听说第一版剪辑出来有6个小时,到最终的140多分钟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翁子光:剧本刚开始拍时已经是8万字了,当时即便是按照本来的剧本来拍的话,也会是三个小时。演员来了之后,他们的表演状态比我想象中有意思很多,所以我们的确在拍摄过程中不断去调整剧本,给演员更多想象和表演空间让他们发挥。很多戏都是在这个过程里加出来的,甚至是与演员共同创作的。

澎湃新闻:你觉得现在的叙事是过于仓促的吗?

翁子光:现在整个节奏非常紧,甚至是挤的效果,但我觉得,也算一种没有出现过的带有实验性的样貌,也未尝不可,因为我想让观众感觉到,这就像是两位探长的一场梦。也有观众和我讲,经过前面的混乱和拥挤,但到后面静下来时会回味前面的东西。我觉得人生真的有这样的一种滋味,很多错综复杂的东西让你应接不暇,让你觉得突然发生了无数人来人往的场景,但到你老了,安静下来的时候再回看,就会有那种很奇怪的滋味,会有点怀念当时那种喧闹。

《风再起时》剧照

澎湃新闻:这个故事脉络天然带着警匪、犯罪、黑帮的背景,观众自然会抱着对类型的期待进入影院,从现在的结果来看,确实有一部分观众感受到了被“冒犯”,你觉得这是一部有欣赏“门槛”的影片吗?

翁子光:其实是存在一个观影习惯上的挑战。因为还是有一些框架性的感情表达,有时我们故意不走向一个细节,或者是我们偶然给出一两个细节,它已经很有代表性,我们就不会更多去讲。电影在讲人情世故,甚至是婚姻观、爱情观、亲情、友情等,都会在里面有触碰到。两个角色的决定与选择,如何去表现自我的过程。我采用一种像寓言故事的方式,观众看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滋味和感受。

这与一般的戏剧会有不同,它虽然快,但反而更需要用心看。很多人看的时候就会觉得会脱线,因为没有向观众明确要从哪个方向进入这部电影,从什么轨道走完这部电影,这对观众的观影习惯来说是一项挑战。我也用了很多好的音乐和光影,以一种“纯电影”的方式吸引包围观众,“哄”着他们把电影看完。我也希望它能留给后人一些回忆,是带回家可以收藏的。节奏也好,技巧也罢,实际上都包含了一些实验特质,是我真心实意地在过程里不断尝试和体验中呈现出来的。但这还是一个实验,有得就有失,有些观众可能在观影时难以投入。但一旦投入,便会呈现出一种从未有过的观影体验。

澎湃新闻:拍的时候就知道这是“冒险”的吧?

翁子光:大家知道我做这个电影做了几年,花了很多的精力,真的是全力一搏,也知道《踏血寻梅》之后,大家对我有很大的期望。如果我再拍一个犯罪片,或者拍一个比较简单的家长里短的当代故事,可能会轻松很多,但是我还是愿意走出这么一步,因为我觉得,香港电影需要这么一部温故知新的电影。香港已经很多年没有这样的讲述自己城市历史的电影了。从整个拍摄到后期的压力,对我来说像拍了十部《踏血寻梅》,尽管很有挑战性、争议性,但我还是把它做出来了。

澎湃新闻:因为电影里都是非常好的演员,所以也好奇那些在拍摄过程中中途不断加出来的部分,具体是一些怎样的火花?

翁子光:比如南江的往事,讲南江和父亲跟日本人的特殊关系,以及后来他在回忆片段里面讲了很多他的感受。这个部分是梁朝伟有一天跟我讲他家里面的一些事情,他自己对人生的一些感觉的时候,创作出来的。后来他形容我写出了一种创伤后遗症的感觉,南江和磊乐都有,他是这么总结我的创作脉络。我觉得情感的东西或许不只是在电影中,也有可能是梁朝伟本人他对家里人的那种比较复杂的羁绊。我最近也帮他拍了一部纪录片,有讲到这些故事。

另一个是许冠文,在跟外国人在开会的戏里讲我们应该怎么对待香港。剧本本来是很完整很长的对白,但是当我们换成英语之后,他改了对白,用他认为更顺畅的口语的表达和讲话习惯去说。后来他就跟我讲,他讲这些话不是这个角色要讲,而是他本人要讲,变得好像这并不是一个表演,而是他的演讲。到底什么人关心这座城市?很多香港本土的人都是一种很漂泊的感觉,大家要怎么去面对这座城市的命运?很多东西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还有一个是杜鹃的上海话。在剧本创作时并没有想到这个角色的身份,而见到杜鹃之后,我们就决定这个角色要是上海人。其中有一段关于高跟鞋的对白,也是在跟她聊天的时候产生的灵感,她那么高的一个人都还要穿高跟鞋的情感,也是她给了我很多的灵感用这个方法来展现这个人物的背景和情绪。

杜鹃饰蔡真

澎湃新闻:上一次《踏血寻梅》拿了好几个表演奖,这次包括郭富城在内的二次合作的演员,带来哪些特别的感受?

翁子光:我合作过的演员,他们会让我很放松。比方说郭富城、金燕玲、太保、白只等,我们合作过都很熟悉,他们来了就好像是家里人来了,大家都知道要做什么,有一个默契在,对我都非常的信任。我只是给他们一个很小的点或者感觉,哪怕是有点功能性的,但他们一出来就可以感觉得到这些角色性格是怎么样的,是什么类型的人,又有怎样的角色魅力?他都是自带的。因为我对他们很熟,他们怎么去把握镜头,表现他们的特质,我是手到擒来的。

也有一些不熟的演员,我们是第一次合作,我也很感谢他们的信任,我跟演员的沟通还是比较舒服,比较有把握的,我觉得这算是我的强项。比如谢君豪、张继聪、周文健、张可颐等等。这些新合作的演员来了,对我还是很信任的,说实话他们戏份也不是特别多,但他们会很放心地交给我。我把他们的某种特质放进电影里面,就好像用电影介绍了这些演员。虽然电影里是介绍在那个年代有这么一个人,但在银幕之外,我在向大家介绍我们香港有这么一位演员。我觉得这种东西是鲜活的。大家在看到这部电影之后,很多人再看到哪一个配角会让大家想起来,一方面是想起了香港电影有这些美好的回忆,另外一方面就会觉得这些人,这些面相还是挺带感的,是有他们的味道在的,将来有可能在其他的电影里他们也会有更多更好的发挥。

澎湃新闻:当不断加入新的东西进来,原来的体量又已经“超纲”,取舍的时候怎么衡量?

翁子光:很多人对《风再起时》会有不同的评价,但是对演员还是非常肯定的,是因为他们发现我一直都是给演员的空间,无论我怎么拍怎么剪,怎么呈现一个世界观,一个故事走向,我都是“保演员”的。我相信大家都会看得出来,我始终坚持,演员才是在我们这部电影里站在最前方,让观众第一个看到的,因为他们是观众情感流动的代言。

把“导演”的位置放得很低,拍电影共情人物的“无力感”

澎湃新闻:电影里的大事件都被剪得很碎或隐晦,但感情线却保留得很完整,甚至直白,于是很多人觉得这是个三角恋的故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取舍?

翁子光:我是个很想去做些不一样的东西的人,但是同时我也是一个很传统的人。我放镜头的机位,很多都是很典型很经典的方法。我有迷影情怀,一些对老电影的记忆,我真的会“毫无节操”地把这些东西都放进去。三角恋就是一个典型的经典人物关系的模型,我也需要有这种情感关系支撑起电影。

杜可风拍《踏血寻梅》时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他说这地球上所有电影都是爱情电影。我觉得这话很扯,但后来我又发现他说得非常对。其实不是爱情电影,是用爱情的思维,用一些包含的荷尔蒙、有生命力的东西,吸引观众理解和感受。这就是他所谓的“爱情电影”,你看王家卫所有电影都是爱情电影,包括《一代宗师》最后也变成爱情。

我受这些电影影响挺深的。但我比较笨,并不如很多导演有才华,我还是回到最为原始的爱情,甚至它和香港的关系是一种寓言性的——两个男人对一个女人不同的爱情姿态,或是暧昧或是直接,各种微妙的态度,也是一个寓意,香港人是怎样看香港的,怎样去看自己喜爱的东西。包括磊乐和小愉、蔡真和小燕的感情里,有爱与恨的纠葛,是在爱里包含着愧疚、或是责任感,也可能包含了一个谎言。它不只是在讲爱情,更深层次上也是跟城市跟时代里面人的处境的关系,我们能看到很多人在面对自己的命运时会有不同态度,希望有人阅读出不同的味道。

澎湃新闻:前面也讲到你的迷影情怀,很多影迷也能在《风再起时》里面看到很多致敬经典的戏仿段落,在创作这样一部“香港往事”时,受到哪些经典的影响?

翁子光:会有,对我来说这个挑战是很大的。我之前是以编剧为主的导演,但拍《风再起时》的时候,重心还是放在导演的工作上。我还是注意协调好每个部门,将每一个部门的能量提升到一个比较高的点,比如美术、服装、摄影、音乐等。我把能表现我电影能量的部门都提升到一个最大、最高亢的表达空间,他们也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我还是对这些部门有很大的一个敬意的。特别是丁可的音乐,我相信这应该是过去两三年最好的音乐原声。他的音乐本来是比较慢的,但是他去法国找了一个团队研究歌舞片的音乐风格。另外在一些美术方面也有突破。

我一贯把导演的位置放得很低,虽然这次我做了很多导演的工作,但是我依旧是一样的态度。就好像《踏血寻梅》,大家会加很多标签给它,比方说是表演的胜利、剧本的胜利,但说实话,它不是一个导演的胜利,到现在我没有赢过任何一些较大的导演奖项。我自己也会扛机器去拍一些镜头,因为我怕摄影有时候会没有办法抓得住演员的表演,我就立刻去追。有时候我也会去看这些美术的东西,有些细节的东西说了半天,我还不如自己就把它给管了。这可能是因为我很早的时候就从副导演开始过来的,所以在工作上比较有亲力亲为的习惯。

澎湃新闻:电影里很多人物在时代的浪潮里面浮沉,在现实中你对“不可抗力”和“无力感”的体会是怎样的?

翁子光:我很喜欢这种感觉。在拍摄过程中,我就强烈地感受到角色这种无力感,因为我之前拍的比如《踏血寻梅》,或者是我前年监制的《正义回廊》,包括我自己更早的两部电影,都是在讲人在小场景中,小命运的波澜下是如何去闯过去的。但《风再起时》这个感觉就更大了,当你面对的是一个时代的时候,如何去摆自己的位置,到最后还是一种无力感。这种无力感是非常文学的。

但也可能我是一个刚刚成熟的人,对这些东西的感触会特别深,也许比我年长的人会觉得这没什么,比我年轻的人也不会懂。原来很多人告诉我,每个时代都是这样,很多东西都在随浪潮变化,但是我觉得我到了感受最深的人生阶段。

THE END
1.《简·爱》女性主义(精选十篇)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如何赢得了男贵族爱情的平民女子的苍白的灰姑娘的故事,而是简·爱勇敢果决地走出了灰姑娘的童话,迈向一个有着新女性、真女性的文学道路的起步。 2.2简·爱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正是对爱情的肯定和执著,简·爱将女性追求自由平等的意识拉到与男“同一地平线上。尽管简·爱内心深爱着罗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3ero5u5.html
2.日本与欧美影视文化对中国影视文化发展的影响2002 年,中国大陆制作了一部都市轻喜剧《粉红女郎》,该剧改编自中国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庸的漫画《涩女郎》,这部作品以四位中国都市女性为叙述对象,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二十一世纪初期青年女性的爱情观、婚姻观和人生观;2004 年,中国台湾出品了一部偶像剧《斗鱼》,该剧一改“王子与灰姑娘式”的浪漫叙事风格,首次尝试http://www.qccia.com/womedia/2021/0601/13506.html
3.《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10篇(全文)你赞成哪位诗人的爱情观。教师总结: 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更是幸福的,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追求的爱:父母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对生活、对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又有多少热血儿女放弃了男女个人之爱,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为了追求更加高尚的爱。由此,我不禁想起裴多菲那https://www.99xueshu.com/w/file8iy7v2ea.html
4.爱情观和婚姻观爱情观和婚姻观 每个人对于爱情和婚姻都是有很美好的向往和憧憬,不过每个人对于爱情观是有所不同的。 有些人会认为两个人一起并肩创业,有成功的事业,美满的家庭就是她所向往的爱情。还有些人是两个人不结婚,保持彼此独立的生活和事业,只要两个人有爱情的链接就是他们向往的爱情。https://www.jianshu.com/p/8801d4c738e9
5.婚姻观51CTO博客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在目前这个年纪,不管男女都应当把成家作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去对待。当然,个人有选择不婚的权利。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讲,结婚仍然是社会的主流。在老龄化和少子化背景下,婚姻不单是合作共赢的关系,甚至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当代青年不仅要有小家,还要有大家和国家观念。 https://blog.51cto.com/u_15523206/5477606
6.有哪些改变你恋爱观/婚姻观的重要电影?我觉得既然喜欢一个人就要大胆地说出来,有些女孩子会觉得女生就要矜持,就算遇到很喜欢的男生都不会主动追求,也就在等待男生来追求她的时候,错过了一段爱情。所以看了那部电影后,我觉得喜欢喜欢一个人就要主动追求,爱要大声说。所以我觉得《初恋这件小事》给我感触挺大的。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059280072972341867.html
7.英语毕业论文之英美文学研究论文(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教程)书评1.海丝特与卡米拉爱情观的对比分析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Attitudes Towards Love Between Hester and Camillahttp://www.qqcate.cn/english-essay-research/A-Comparative-Analysis-of-the-Attitudes-Towards-Love/2.解读《简.爱》的帝国主义意识On the Imperialistic Consciousness of Jane Eyrehttp://www.qq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51269/
8.心理测试丨一分钟测试你的爱情与婚姻A.搞笑的喜剧片 B.感人的爱情片 11.看完电影,你准备回家了,还是那两条路,你会选择 A.近路,有堵车风险 B.远路,没有堵车风险 我来公布答案啦 1.这道题测试遇到喜欢的人,你会怎么做。 A.门口——你是一个执着的追求者, 遇到喜欢的人, 你能默默的暗恋很多年。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634958567178453
9.《新娘大作战》:翻拍不靠谱片结果更不靠谱电影网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影片传递出的婚姻观及爱情观是如此陈腐。虽然,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小妞电影,主打的是女性观众,故事的核心也是两闺蜜的友谊。不过,影片的婚姻观却是蔑视女性的。影片将女性的幸福建立在一场婚礼之上,似乎,只要在梦想的地方举办了这场婚礼,圆了童年的梦,这女人就有了幸福。她们甚至并不关心男友http://md.newdu.com/m/view.php?aid=126
10.形形色色的爱情观,总有一款能够触动你看单高清在线观看本期腾讯视频主题放映将盘点那些与婚姻和爱情有关的电影,形形色色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总有一款能够触动你。 独播8.5遇见你之前龙妈演绎最甜玛丽苏童话 undefined次专辑播放 8.9阿飞正传张国荣经典力作 undefined次专辑播放 9.5泰坦尼克号杰克露丝最伟大爱情经典 https://v.qq.com/biu/playlist?id=rsc077f5&platform=pc
11.分析电影《喜福会》所表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评阅小组评审论文(设计) 6 月 10日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学生签字:指导教师签字:年 月 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PAGE iv 摘要 本文以电影《喜福会》系列为切入点,对比和比较了中国和美国在文化诸多方面的差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讨论:教育方式方面、爱情观和婚姻观方面、价值观方面、语言表达方面、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515/5022302240002034.shtm
12.简析《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观及女性意识的表现财产又为了体面生活的女子都是把婚姻当成自己 的唯一出路。在这部小说中,嫁给一位理想的丈夫 仿佛就是这几位年轻女子的最大愿望,然而由于价 值观的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爱情观,有的为美 色和欲望而追求爱情,有的为外貌和适合而追求爱 情,有的为爱情而追求爱情,形形色色地裸露于现 https://xbsk.xcc.edu.cn/ch/reader/pdf.aspx?file_no=202002020
13.美国英语六张图揭秘德国人的婚姻观所以说,婚姻长久的关键在于女人的幸福度(Hauptsache, die Frau ist glücklich, dann l?uft die Ehe rund),这个推测也在美国的一项研究中得以认证。 【小编推荐】 德剧《Lena的爱情生活》 为何爱情中总有一方爱得更多 德国人告诉你:聪明的女人婚姻更稳定 德国奇葩女的爱情观:天上掉下个白马王子http://m.hujiang.com/en_pinpaikouyu/p731443/
14.一部电影解读处女座女生内心的爱情观十二星座一部电影解读处女座女生内心的爱情观, 处女座女生<<《美人依旧》 为什么处女座女孩一直在,找你茬、找你茬、找你茬、找你茬、找你茬!因为处女座女孩是最求完美的,她们对感情纯洁度要求很高,深受道德与良心的束缚。 《美人依旧https://xingzuo.chazidian.com/show-172243/
15.解读《乱世佳人》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斯嘉丽”的个性蜕变三、斯嘉丽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在南北战争爆发的前夕,塔拉庄园的大小姐斯嘉丽爱上了另一个庄园主的儿子阿希礼,在斯嘉丽的眼中,阿希礼是她理想中完美自我的化身,阿希礼儒雅的风范犹如磁铁一般吸引着斯嘉丽。然而,温文儒雅的阿希礼爱上了自己温柔善良的表妹梅兰妮,并与她结婚。因此,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斯嘉丽全部的人https://www.fx361.com/page/2016/0514/8622246.shtml
16.大学生的爱情观和婚姻观调查大家好!我们是计算机系物联网二班的学生,希望同学们能帮忙完成下面一个有关爱情观和婚姻观的问卷调查。爱情和婚姻在我们的情感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关系,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身心都已经有了相当程度上的发展,在我们的感情需求中也慢慢地产生了对爱情的憧憬与渴望,但是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https://www.wjx.cn/jq/5016200.aspx
17.《了不起的盖茨比电影》电视剧在线观看全集国产剧《了不起的盖茨比 电影》是李宥彬导演的一部超级经典的国产中国大陆片,该剧讲述了:现代化大都会时尚男女秉承着各自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潇洒行走在充满物欲和诱惑的大街小巷相识仅仅一个月的陈树峰(谭俊彦 饰)和杨阳(熊乃瑾 饰)他们的闪婚决定不仅让周围人大跌眼镜也让各自的好友陆西诺,想看更多的相关影视作品,请收藏http://www.hyjxedu.com/xuexiaozixun/3283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