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爱情的诗句(精选5篇)

中国的大运河和万里长城一样,被评为世界上宏伟的古代四大工程之一。国家大剧院此次创作的歌剧,就是同这条绵延了上千公里的人工运河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这部歌剧的名字就叫做《运河谣》。

《运河谣》以京杭大运河为故事背景,由印青作曲,廖向红指导,黄维若、董妮编剧,雷佳、王宏伟、孙砾、王莉四位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冠军领衔主演,通过精彩的演绎,将剧中人物在运河上跌宕起伏的命运以及悲欢离合的剧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充分诠释了民族歌剧的艺术价值和魅力。而剧中的经典唱段《来生来世把你爱》更是气势恢宏、感人至深。

一、第一部分:烈焰激流把你护(1-17小节)

“啊!烈焰为我飞腾,激流为我澎湃”,从这句歌词以及伴奏的音阶走向来看,该部分类似于“引子”,也为全曲奠定了极具戏剧冲突且高亢悲愤的感情基调,这也是“水红莲”发自内心的呐喊和抗争(谱例1)。

谱例1:

以强有力的整小节主音(F商五声)开始,极具推进力的伴奏,以及“沸腾”“澎湃”的侧重之意,使得演唱者在演唱这部分时多加了解人物内心的愤慨和抗争的心情,不但要熟悉曲谱、与艺术指导联系密切,同时要提前做好准备,以便在长音和情绪高涨时能够表达得准确到位。因此,在第1小节的第4拍和第4小节的六连音处,演唱者最好要吸气,同时艺术指导要提前让其做准备,不要着急抢拍,给演唱者造成不必要的紧张心态。

之后的7-14小节,情绪可稍有缓和,一句“又是欢喜又是悲哀”体现了一种内心的矛盾和不舍的情感。“水红莲”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希望以死来解救“秦啸生”,能够让他脱离苦海,充满了对他至死不渝的坚贞爱恋,坚定从容中又有割舍不下的那份情,足以塑造她刚烈的女性形象。因此,在14-17小节,以“此一去,龙游归大海!”的壮志豪情,同时伴有一个长达3拍的小字二组降b,是引子部分一个强有力的升华,表达了内心的坚定信念和与恶势力对抗的决心。随后6小节的伴奏,使全曲的气氛稍作缓和,承上启下并指向了具有“叙述”性质的第二部分。

二、第二部分:至死不渝把你惦(23-52小节)

此部分可分为两段,一段是23-40小节,另一段是43-52小节。

第一段,可看作是平行的两句体乐段(23-31小节与32-40小节)。该部分在旋律上有所变化,比较舒缓,注重描绘一种情景和内心的述说,并不像开头的“引子部分”那样的慷慨激昂(谱例2)。

谱例2:

相对舒缓的旋律线条和较长的时值,在演唱此部分时,要更加注重表达内心对“秦啸生”的挂念不舍和坚贞不渝之情,同时也是在描述自己愿意也更向往为“秦啸生,重新再来”的坚定信念。因此,在演唱时可投入一些“哭腔”,表达回忆艰辛岁月,渴求美好生活,而又不能如愿以偿的凄惨境地,一种无奈和“心塞”油然而生。第二段(43-52小节)则转入F徵调式,更以“但愿得天可怜见,你无病无恶,无祸无灾”来表达“水红莲”对“秦啸生”的惦念和“最后道别”。值得一提的是,53-56小节回到了F商调式,但是速度有了极大提升,类似“进行曲”节奏型的伴奏织体,又一次营造了紧张的气氛,让我们热血沸腾,同时也直奔主题,引出第三部分,即“来生来世把你爱”。

三、第三部分:来生来世把你爱(57-80小节)

谱例3:

结语

【关键词】语音意象汉字意象典故意象

1、语音意象

语音意象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汉语语音相同或相近的特点,使诗句产生明暗两层含义,一层是字面含义,一层是暗含的意义,而后一层意思才是作者表达真意所在。语音意象体现了很强的文化内涵。

1.1“柳”,“留”的谐音双关

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枝以送别友人,借“柳”、“留”谐音,以表达依依惜别之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汉代《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1.2“丝”和“思”谐音双关

丝与思谐音,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李商隐的名篇――《无题》诗中有这样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首诗写女子对情人刻骨铭心的思念和至死不渝的爱情。其高明之处是在于巧用谐音,通过“丝”谐音“思”,巧用谐音,以蚕丝谐情思,以烛泪喻相思之泪,春蚕吐丝,连绵不断,吐之既尽,命亦逐亡,蜡烛流泪,流之既干,身亦成烬。表明女子对爱情执著不渝,至死方休,其情足可以感天地,泣鬼神。这些谐音双关的妙用把强烈的爱深厚的情表达地形象具体、生动感人。

1.3“莲”和“怜”,“藕”和“偶”谐音双关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莲子”即“怜子”。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思欢久,不爱独枝莲,只惜同心藕。”(《读曲歌》)芙蓉即莲花,本是大自然的一种植物,藕是荷花的根茎,这两个例子利用“莲”谐音“怜”,“藕”谐音“偶”而构成双关,含蓄地表达出对恋人的思念之情。

此外,我国一些传统的习俗,也是利用谐音双关来体现民俗文化的意蕴。例如在新婚床上撒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等,以“枣”谐“早”,“生”与“生”同音,“桂”谐“贵”音,“子”同“子”同音,取“早生贵子”的吉意,表达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愿。

古典诗歌语音意象属于汉文化的一个范畴,作为一种谐音文化,它反映的是一定的风俗习惯和社会风尚。它在历史上也是变化发展的,不仅在古代诗歌中出现,而且到现在也没还没消亡,它担负着传承文化的大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国粹。

2、汉字意象

2.1月亮

月是我国古代的象形文字,作为我国古代诗词中的常用意象,诗人借明月来表达思念之情,如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也是借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如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2水

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往往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李煜词《虞美人》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见欢》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亡国之君的李煜愁绪之长愁绪之多,写出了亡国之君的无限哀伤。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也是借流水来抒发离愁之情,以水喻愁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汉字的象形特征对于诗的意境的营造,还是大有裨益的。汉字意象正是借助一个个代表物象的词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3、典故意象

中国古诗词之所以难理解,最大的难点是因为这些意象富含独特的中国文化,而这些富含独特的中国文化的意象更难以被西方人理解,我们把这些富含独特的中国文化的意象叫做典故意象。常见的典故意象有长亭、红豆等。

3.1长亭

长亭是陆地上送别的场所。李白《菩萨蛮》写道:“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的《雨霖铃》中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的诗句;李叔同《送别》词有:“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长亭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3.2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写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在唐时流传甚广,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3.3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在《庭桔》中又用“渐渐”来描绘霜雪的融化,新颖而形象。孟浩然在诗中运用叠字的地方非常多,收录于《全唐诗》的孟浩然诗句共有266首,而用到叠字的就多达39首,54处。叠字的运用使诗歌显得新颖而具有表现力,同时,也赋予了诗歌复沓美,抑扬顿挫,层叠起伏地精练了诗的语句,造就了诗歌优美的神韵。虚词的运用是孟浩然诗歌的又一重要特点,有时在一个五言联中就用到四个虚词。而他的虚词使用非常到位,能非常准确地表达他的思想,更加细腻地抒发他的情感。例如在他的五言联“上人亦何闲,尘念都已舍”中,“亦”“何”“都”“已”都是虚词,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上人抛开红尘,逍遥出世的境界,诗人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孟浩然对虚词的使用在他的作品中多有体现。实词是表现诗歌内容的主要构成,在篇幅固定的情况下,虚词的增加自然会造成实词的减少,对诗歌内容的表达也会减少,孟浩然诗风平淡也源于此。但是要指出的是,虚词和实词运用数量的不同,还会造成诗歌语言在气势、韵律和节奏上的不同。

二、孟浩然诗词的结构艺术

三、孟浩然诗词的创作艺术

四、孟浩然诗词的思想艺术

一、诗歌的宽度和厚度

鉴赏者要建构诗歌“宽”的维度,还是“以史为鉴”的方法好,把祖上传下、周边赐予的好诗的共性概括出来当做跳板,踩着它们“过河”。我们都知道屈原、李白、杜甫、苏轼伟大,都知道李煜、李商隐、李清照杰出,但他们究竟因何而伟大因何而杰出、优秀?若不去悉心作一番解构功夫,仅仅用他们的作品是天才之作等形而上作解释,那他们将始终是我们望洋兴叹的海市蜃楼。因为每个朝代都有若干被称作天才的诗人,但真正得以流传的却如凤毛麟角,甚至几百年才被记住一个。

以大见大,运用宏大物象建构开阔的时空关系,这是构建诗歌“宽度”的好方法。好诗都是以大见大、以开阔彰显开阔、以柔美体现幽思。以大见大是借助大自然的壮阔博大来昭示内心世界的壮阔博大,做到大自然的律动与作者内心世界合二为一,这在豪迈奔放的性情、言志类诗歌更为常见。

如“以气象胜”的李白就善用天象建构恢弘的诗力场,以表达自己恣肆的浪漫情怀:“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又如,杜甫擅用“地象”起兴,把潦倒一生的悲苦落魄掩于其中,自然广接,尽显厚重浑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而苏轼的豪放词,也是尽得天地造化高远旷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以上句子也是均摘自一首诗的开头,让诗力场瞬间得以引爆,由于物象颗粒比较粗犷,物象之间自然拉开的距离比较大,开篇便把读者的想象视野引入无边无际的开阔空间,依然取自天人合一的物象关联,和唐诗宋词一脉承传。所以,在如此宽宏雄伟的诗歌开头我们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构建出诗歌的宽度,让学生们在无限遐想的情况下逐渐展开,再从诗歌的整体以及了解此诗与诗人的背景,最后得以全面地看清诗歌的本质。如此下去,才能成熟地进行诗歌的鉴赏。

诗歌的厚度,是一种形象化的提法。所谓诗歌的厚度也可以理解成诗歌的丰富性,既是内容的,也是形式的。当然,要达到诗歌的丰富性,首要的前提条件就是使文字站立起来。也就是说诗歌的表达必须是形象化的,具有立体感,这也是一切文学艺术形式的基本要求。

汉文字具备了象形表意联想功能。丰富的汉民族历史人文哲学又使汉文字增添了更加浑厚与韵长的美学的意义,每个字、每个词的后面就是一部历史与哲学,古代诗歌中的用典就是鲜明的例子。

现代诗歌的形式突破了古典诗歌对于字数与句数的严格限制,具备了表达更加丰富内容的前提。同时这种突破又造成了诗歌散文化的趋向。这也是现代诗歌较之于古典诗歌不容易被人记取和传诵的原因之一。如果从严格的诗歌美学去思考,不论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无不要遵循精炼与形象化的诗歌要素。也就是说,无论诗歌表达内容如何丰富,都必须通过精炼的文字从而形象化地表情达意,做不到精炼、形象,也就不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诗歌。

二、诗歌鉴赏中“厚度”的构建

对于诗歌的厚度也即丰富性,大致可归纳为:思想的丰富、情感的丰富、表现形式的丰富和表达技巧的丰富。

诗人不是哲学家也不是思想家,但诗人不能够没有哲学的大脑和思索者的目光。现代诗歌中不乏这样的诗句,例如北岛的“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样闪现着人类思考灵光的经典性诗句。

情感的丰富主要体现在人性的丰满上,我国的古典诗歌具备了丰富的人性之美。人类基本的爱恨情仇、人性的现实追求和伦常宗教意义都在古典诗歌中有充分而完美的表达。早期的现代诗歌也延续了这种传统,比如五四新时期的白话诗歌,各种流派纷呈,就是这种丰富人性的体现。

如《致橡树》这篇诗歌。它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这组形象的树立,不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夫贵妻荣”式的以人身依附为根基的两性关系,同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只注重于相互给予的互爱原则,它完美地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应以不舍弃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这是新时代的人格在观念上对前辈的大跨度的超越。“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现象严重,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学讲练”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改善课堂教学生态,让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有效,使教学活动更有目的性、实效性。

二、例谈“学讲练”模式在不同课型中的运用

(一)单元整合课

比如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总结――探讨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有教师设计如下。

自主先学环节:(课前教师布置学习任务)1、学生通读本专题李白的四首诗,标出每首诗中设置的主要意象,分析运用的手法,蕴含的情感,结合积累的李白的其他诗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2、读“补充材料”,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李白“豪放飘逸”风格形成的原因。

交流展示环节:小组交流,整合完善,做好记录,班内展示。

1、“豪放飘逸”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四首诗,从意象设置、手法运用、情感内涵等角度解读豪放飘逸的表现形式。

第一小组代表登台为全班同学讲解――“豪放飘逸”的意象设置:迷人的仙境,皎洁的月亮,萧萧的战马,奔腾的黄河。学生能结合意象的特点把握诗人的情感,分析透彻到位。

2、分析李白“豪放飘逸”风格形成的原因。

第四小组展示:

(1)从时代背景分析,盛唐思想解放、激扬向上的时代氛围是李白诗风形成的土壤。

(3)从诗人读书、游历的经历解读其诗风形成的原因。

探究质疑环节――作品与争鸣

有人评价《将进酒》:豪放是外壳,愤激是内核。有人评价《月下独酌》: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因此,有人说其实李白并非真豪放,有人说李白是真正的豪放飘逸,你怎么看?学生独立思考两分钟后,自由发言。

练的环节――我的思考

请以“我眼中的李白”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表达你对李白的感情和认识。

(二)散文新授课

在“讲练教”模式下,我是这样设计《江南的冬景》教学环节的。

第一环节:整体感知――理散文思路。

问题一:文中哪些段落描写江南的冬景?问题二:用文中一个词概括江南的冬景的总体特点。问题三:请为展现江南冬景的几幅画面命名,它们各有怎样的特点?教师以第五节为例,学生再为2、7、8、9段拟名。

第二环节:重点品读,赏江南冬景。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7、8两段中所赏句子,各小组派一代表PK、打分。然后每位学生将自己对所爱句子的赏析写在纸上,小组交流后推荐代表在全班展示。这些赏析中或指明手法或结合景物色彩抓意象特点,或分析意境作用及手法表达效果。

(三)加试名著课

名著加试题一般考察学生是否阅读和理解是否到位。学生公认《飞鸟集》魅力无穷,语言清新优美,思想深邃。但是诗歌太多,有些读不懂,所以有学生就不愿多读了。那么怎样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呢?我做了这样的设计与安排。

第一环节:知其人――东方诗哲。

学生了解诗人及诗作。

第二环节:诵其诗――清新隽永。

第三环节:品其思――蕴含哲理。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和人生体验,任选一句自己感受最深的诗句在全班鉴赏。为了便于他们好讲,课前他们将这些诗句写在黑板上。果然,每组代表分析极精彩,从中发现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体会深刻,讲解动情,令听课老师佩服。

THE END
1.如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复制您父母的婚姻状况 婚姻状况正常 离异 分居但未离异 单亲家庭 *8. 您认为父母离婚对子女的影响程度如何 负面影响非常大 负面影响比较大 没有影响 很难说清 *9. 您是否认同“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的恋爱观 完全同意 同意 中立 不同意 *10. https://www.wjx.cn/jq/36138748.aspx
2.婚恋报告(范例10篇)恋爱婚姻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和婚姻更加“合法、合理”。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https://www.liuxue86.com/a/5006655.html
3.什么才是正确的婚姻和爱情观举报 写评论 不同的女人在处理不幸的婚姻时,方式方法还是有差别的,有些人有感情洁癖,离了婚,才可以安心去找。有些人则选择在婚外找一个灵魂伴侣,专门安放她的各种,孤独,寂寞,冷。这个世界上,不止男人花心,其实女人也一样。只是,占少部分罢了。 这一少部分,多半都是那些婚姻不幸又离不了婚的,但凡婚内的伴侣https://www.naimal.com/ask/article-1131.html
4.精品资料树立正确的爱情观.ppt大学课件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我们那时候太忙着谈恋爱了, 哪里还有工夫恋爱? life has told us that love does not consist in gazing at each other but in looking outward together in the same direction.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Brief is life, but love is long. Love is patient, love is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2/0508/1826638.shtm
5.婚姻幸福的10个标准正确的婚姻价值观接亲网3、夫妻感情要持久,除了相互忠诚与真心这个前提外,更要牢记住两句话:恋爱可以短暂美丽如电光一闪,婚姻却必须切实平淡似细水长流。简单是最成熟的美丽,单纯是最丰富的高雅。浓缩成两个字就是:简单。 三、什么是正确的爱情观 1.恋爱要严肃认真、感情专一。爱情是两个异性之间的爱慕关系。这种关系包括自己特有的感情https://www.jieqinwang.com/baike/64896.html
6.树立正确爱情观课件.ppt树立正确的爱情婚姻观1. 爱情与人生2. 婚姻与家庭3. 家庭美德4. 婚姻家庭法律规范树立正确的爱情婚姻观1. 爱情与人生 引言:爱情的欢乐虽然是甜美无比,但只有在光荣与美德存在的地方才能生存。 古尔内尔 哪个男子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29146884.html
7.?如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心理感情降资讯从恋爱到缔结婚姻和建立家庭,是人生需要经历的阶段。大学生正值青春韶华,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家庭观,处理好复杂的感情和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利成才。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认识爱情的本质,处理好恋爱关系,爱情就会给人生带来幸福,否则就可能成为人生不幸的诱因。怎么才可以如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呢?https://www.myzx.cn/jiankang/show/72517.html
8.正确的爱情观(精选五篇)正确的爱情观 篇1 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首先要端正恋爱动机。我们要改变以往校园文化单纯满足学生的娱乐、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的状况, 要强化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形成的积极作用, 从而实现对大学生恋爱观的潜移默化的引导, 使大学生明白:恋爱是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15d5ekf.html
9.树立正确的爱情观ppt课件树立正确的爱情观ppt课件 树立正确的爱情婚姻观 1. 爱情与人生 2. 婚姻与家庭 3. 家庭美德 4. 婚姻家庭法律规范http://m.doc88.com/mip-3071702825765.html
10.其实没有不合适,只有需求不匹配。#正确的爱情观#门当户对重要吗其实没有不合适,只有需求不匹配。#正确的爱情观 #门当户对重要吗 #人间清醒 #恋爱观 #婚姻观 - 桑总说(宝)于20221228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20877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https://m.douyin.com/share/video/7182183336037731599
11.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因为有了爱情,爱侣之间相互扶持、相互帮助,促进彼此的生活不断进步,从而也促进了全社会的进步。而爱情观则是一个人面对爱情应有的态度、观点和方法论。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恋爱已经变得十分普遍,不可能不面对一个如何看待爱情,如何处理爱情的问题。那么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呢?https://fccezz.ahmu.edu.cn/_t844/2013/1212/c1473a15056/page.htm
12.[渝粤教育]中国矿业大学恋爱心理学参考资料8、【判断题】爱情无需物质基础,只需感情基础。 A、正确 B、错误 参考资料【 】 9、【填空题】谁提出了“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 这一观点? A、 参考资料【 】 10、【填空题】马克思主义爱情观指出,性冲动的最高形式是什么?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3008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