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婚姻六礼:君子从相亲到入洞房,可没有那么简单聘礼请期问名纳采纳征纳吉

男人爬上床去,见新媳妇正在盖头里吃吃地笑。

却是为何?

女人指向墙角,笑道,你听你听……老鼠偷吃你家的米呢。

一夜彩云追月,自不必多言。

次日一早,男人在睡梦中被一声响动惊醒,却见媳妇把炕头瓷枕,砸到了墙角米缸上。

又是为何?

只见女人怒道——死耗子,敢偷吃咱家的米!

古代婚床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第一步、纳采

这是一趟“破冰之旅”。

男方派人到女方家来拜会一番,放下一份彩礼,客套几句——您看这俩孩子都挺般配的,给个机会行不行呢?

一般来说,女方是不会拒绝的,因为其实男方上门“纳采”之前,还有一个小程序叫做“下达”,就是说,由媒人先来登门踩场,共同对男方家进行“资产审计”,只有感觉真的“般配”,才会同意对方上门来,不然的话,岂非太冒失了?

这里送的“彩礼”,也不是今天论斤称的人民币,而是一只大雁。

大雁

至于为什么用雁?说法也不一。

有从精神文明上讲的,说大雁作为候鸟,遵从天时、暑来寒往,从不爽约,以此表明,媒人和提亲者是守信之人。

不过,我老刀还是赞成物质文明的解释——能射落大雁,说明准新郎有合格的射猎技能,身体和身手都不错,将来足以养家。至今,在非洲的某些部落,男人必须要打来猎物,证明自己的技艺和勇气,才能有娶妻的资格。

第二步、问名

收下彩礼之后,女方觉得差不多,可以继续推进了,男方就会再来拜访一次,再送下一只大雁,然后把女方的姓、名,连带出生日期都问清楚,郑重地抄下来带走。

这可不是多此一举,因为古代讲究“同姓不婚”,不然就有乱伦之嫌。

按照先秦时期的称谓惯例,女子才称姓,男子之间应当称氏,比如孔老夫子——

他本姓“子”、孔氏、名丘、字仲尼,要是按今天的习惯,该叫他“子丘”了。

孔老夫子

当时在外边抛头露面的,主要是男人,所以彼此之间不晓得对方家里姓啥,这也不奇怪,结婚前就必须问清楚。秦汉之后,姓氏逐渐合一,这个程序也就简化了。

特别对一些大家族来说,还要问一下女孩母亲的姓名,这是为了搞清楚,女子是嫡出还是庶出?这对将来婚礼的规格,婚后在夫家的地位,都有决定性的影响,比如《甄嬛传》里的宜修皇后,庶出之女的身份,是她心中永远的痛。

《甄嬛传》中的宜修皇后

至于问生日,是为了计算夫妻双方的年龄是否般配,但最重要的是,为了下一个步骤定吉凶。

第三步、纳吉

在这一步,要把男女双方的生日卡片,拿到男方家的家庙,看看婚配结果是吉是凶。

先秦时期,估计只能找专业人士来卜一卦,宋代之后流行四柱(生辰八字)预测法,那么在街上找个算命先生,也是可以的。

生辰八字

如果得到的是吉兆,男方依旧是找女方登门拜会,依旧是送上一只大雁——这倒霉的大雁,招谁惹谁了——一般来说,女方会表示“不敢辞”,也就是说,准许走下一步了。

当然也可能得到凶兆,那么婚礼程序就此终止,一只大雁幸福地逃出生天。

这个环节在今天看来十分可笑,但在古代,其实是用祖宗和老天爷在做信用背书,给婚姻赋予了神圣性。纳吉之后,假如女方要悔婚、男方要退婚,那可就是和祖宗神明对着干了!

第四步、纳征

这一步,男方将正式下聘礼到女方家里,相当于今天的订婚,所以宋代以后,纳征也被称为“纳成”,也就是说,百年大事,到此为止就算是说“成”了。

因此说,今天的人们其实混淆了“彩礼”和“聘礼”。

这彩礼,就是“纳采”时送的那只大雁,“纳征”时的聘礼,才是真金白银的钱和物品。《礼记》中就斩钉截铁地说:“(在纳征时)无币,不相见!”

订婚聘礼

不过在先秦时期,根据女子家族的身份地位,聘礼有严格的宗法等级标准,绝不可漫天要价。比如《周礼》就记载,对平民来说:“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

虽然不清楚周代货币和布帛的换算方式,但看上去,对草根还是很友好的。当然,从秦汉之后,那些大富大贵之家,就上不封顶了。

如果按照这套传统的礼法,今天男女生相亲,初次见面,吃饭理应是男士买单,因为古代婚礼的第一步是“纳采”,男方一见面,至少还是要破费一只大雁的。

而到了谈婚论嫁之时,或多或少,男方这“聘礼”也还是要下的,因为在古代,“聘则为妻,奔则为妾”,没有聘礼的“野合”,是不被双方家族承认为夫妻关系的,顶多算是纳了个侍妾。

古代女子

天上的大雁见了,长舒一口气,以为逃过一劫,殊不知,它的悲剧还在后面……

第五步、请期

亲已经定了,就该选日子迎新娘了。

事实上,男方早就找人算好了良辰吉日,但是无论如何,为了表示对女方的尊重,下面还是要带上一只大雁——大雁哭道,我何罪之有——再登门请示一下。

倚门回首

作为对等的礼节,一般来说,女方会欣然同意,也不会要求改期。

第六步、亲迎

到了约定的日期,新郎就要亲自出马去接媳妇。

和今天最大的不同,古时候“婚”通“昏”,这可不是说,我因为“昏”了头所以结了“婚”,而是说,亲迎要在黄昏时分。

直到唐代,中国才逐渐改为白天迎新娘。在今天中国的某些地区,婚宴必须在中午12点之前上菜,过午办婚礼,那是二婚的表现。

在这一天,女方要家庙里办筵席,以保证亲迎的过程是在女方祖先见证下完成的。

夜间迎亲

还有一项和今天不同,新娘上路时,坐的不是花轿,而是由娘家准备的马车。

新郎前来为新娘驾车,但不需要太久,只要让车轱辘转三圈即可,称为“御轮”,然后就乘上来时的车先走了。新娘的马车由婆家请的专职司机负责驾驶。

夫妻拜堂

到此为止,距离入洞房的“销魂一刻”,就只差几个时辰了。

三个月后:庙见、返马

严格来讲,即使入过洞房,也不见得就是“咱家的米”了,整个礼仪还有一个长长的小尾巴。

就像今天入职有“试用期”一样——打个比方,女权主义者莫骂我——古时的婚姻,也有三个月的“犹豫期”。

亲迎之后三个月,婆家人认可新媳妇合乎妇德,没有大肚子(说明新娘至少在婚前几个月内,是守贞的),便请小两口去家庙行拜祭仪式,认可新媳妇为夫家的一员了。此后,才能称她为“妇”,是为家族编制内的“正式员工”了。

老式的家谱

对此,曾子还在《礼记》中问过孔子,说如果女子婚后没满三个月就病逝了,那该怎么算?

孔子的回答是,因为还没来得及“庙见”,所以灵柩不能停放夫家祖庙、埋葬夫家宗族的墓地,必须回娘家安葬;死后不能进入夫家宗庙,接受后代的拜祭;男方在举丧时,也无需按亡妻的礼节,穿草鞋、住丧庐……总而言之,就是没能“转正”,不享受夫家的“员工待遇”。

家族祠堂

还记得娘家陪嫁来的马车吗?

假如三个月内,女子表现不佳,被夫家休弃,就要坐这乘马车,自己回娘家,但如果三个月后行了“庙见”礼,那夫家可以留下马车,但必须把马送还给丈母娘,此之谓“返马”礼。

那匹幸运的马,基本上就是出来旅游的,这期间,夫家也不好让人家受劳役,只能好吃好喝伺候着,等三个月后回去团聚——这命运,简直比那些倒霉大雁要好上一千倍。

古代婚礼

刨除入洞房之后的“庙见”和“返马”,这正式的婚礼,就是——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礼”。

您也可以用情景记忆法,约略记作:

“蔡文姬,筝轻盈”。

蔡文姬在那儿放风筝呢。

时过境迁,秦汉以后,婚姻六礼逐渐简化。

按今天的话来说,这纳采、问名,就是相亲阶段;纳吉、纳征,是定亲阶段;请期、亲迎,则是成亲阶段,直到今天,咱们中国人差不多也是这么走的。

当然,无论怎么化简,实质上,纳采和纳征这两个环节,也就是送“彩礼”和下“聘礼”,后来越演越烈,从来就没有取消过。

古代中国的包办婚姻,您可以说它是封建陋习,但它却可以在最大限度上,保证男女双方的门当户对、条件般配,还能过滤掉白脸软饭男和变态杀人狂,保证婚后,至少生活平顺。

THE END
1.婚姻六礼是什么意思婚姻六礼的解释是什么婚姻六礼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中国传统嫁娶(hao86.com好工具)的礼仪。 字义分解 婚读音:hūn (1)(动)结婚:未~|新~|~礼。 (2)(名)婚姻:~约|结~|定~。 姻读音:yīn (1)(名)婚姻:联~。 (2)(名)比较间接的亲戚关系;如称姐妹的丈夫的弟兄、妻子的表兄弟为“姻兄、姻弟”等。 https://www.hao86.com/ciyu_view_9da41443ac9da414/
2.婚姻六礼婚姻六礼 正确答案:六礼是西周结婚的六道程字,即纳彩、同名、纳言、纳征、请期、亲迎。 点击查看答案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2df598ce4e5149c3875cd7befc5a38cb
3.婚姻中的“六礼”婚姻六礼对当今婚姻的影响西周时期周公制礼中,制定了婚姻成立的条件,即“六礼”。“六礼”的内容包括了六个方面,实际是婚姻成立的六个程序: 一是纳采,即男方向女方送彩礼求婚。 二是问名,即男方的媒人问女方的名字、生辰,然后到宗庙里占卜吉凶,结果为吉的才能进行下一步,凶的则到此为止。 https://blog.csdn.net/napo_leon/article/details/38346935
4.文明降科普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的重要回信精神,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中国精神文明网联合光明网,推出“文明健康科普”系列视频。用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共筑美好生活,让文明新风吹进“寻常百姓家”。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MzIxNTE5MQ==&mid=2247585999&idx=3&sn=c12a9444590947dde537d5e0f43f1b77&chksm=eb2cdc2ae8cbbb5943c9aa18cd4d999749c4feaf04a65d58c0baeee5749b193176470b02877d&scene=27
5.“六礼”学术百科提供全面的““六礼””相关文献(论文)下载,论文摘要免费查询,“六礼”论文全文下载提供PDF格式文件。“六礼”中文、英文词汇释义(解释),““六礼””各类研究资料、调研报告等。https://wiki.cnki.com.cn/HotWord/1629843.htm
6.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礼臧沫14730404290》中国古代有“六礼”之说,请问“六礼”是指哪六种仪式? - 作业帮 伊寇6196……》[答案] 西周时期周公制礼中,制定了婚姻成立的条件,即六礼.六礼始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婚姻程序,虽几经变迁,但基本上没有脱离六礼的范围,在唐律、明律中都有类似的规定.这种婚姻程序是包办强迫与买卖婚姻相结合的https://www.da-quan.net/ti/%E4%B8%AD%E5%9B%BD%E5%8F%A4%E4%BB%A3%E5%A9%9A%E5%A7%BB%E7%9A%84%E5%85%AD%E7%A4%BC.html
7.揭秘古代“六礼”“七出”的婚姻礼制西周以降,传统婚姻制度渐次形成,有所谓“六礼”“七出”“三不去”之说。千百年来广为民间所传承。从那时起有关婚姻的律法日益完善。西周的法律非常重视媒妁的作用,《周礼?地官?媒氏》中规定设媒氏“掌万民之判”,管理上至天子、下至百姓的婚姻。不经媒氏介绍而自成婚姻的,不被认为是合法婚姻。据史书上https://www.douban.com/note/628716435/?type=collect
8.六礼——汉族传统的婚姻礼仪两性养生六礼就是我们常说的六娉,是我国的传统婚姻礼仪。六礼指的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是传统婚姻中从提亲到完婚的整个过程。 六礼——汉族传统的婚姻礼仪 六礼的具体过程是: 纳礼:男方家预备礼物请媒婆到女方家说媒、提亲。 问名:媒人在得到男女双方的家长同意后,会把各自的生辰八字写在纸上,称为庚https://www.xywy.com/nk/97b1066532.html
9.西周时期婚姻“六礼”的性质及其内容是什么案例题 试题出自试卷《00223《中国法制史》预测卷(五)》 西周时期婚姻“六礼”的性质及其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查看答案查看解析https://www.educity.cn/tiku/10579994.html
10.“六礼”之规泉港婚姻礼俗大观福建民风民俗福建旅游我国古代婚姻礼仪,有“六礼”之规。六礼即纳采(求婚)、问名(问女姓名)、纳吉(定婚)、纳征(送礼物)、请期(通知婚期)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礼仪不但是一个人的终身大事,而且受到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我国古代婚姻礼仪,有“六礼”之规。六礼即纳采(求婚)、问名(问女姓名)、纳吉(定婚)、纳征(送礼物)、请期https://www.xjlxw.com/hn/fjly/mfms/26067.html
11.婚姻习俗鲁西南传统婚俗六礼概要鲁西南传统婚俗承袭了中国古代汉族婚姻礼仪。从议婚至完婚大致需要遵循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种婚姻程序代表了中国特有的一种风俗习惯和特色传统文化。千百年来,虽几经变迁,但基本上没有脱离六礼的范围。至清代,仅重纳采、亲迎二礼,中间加女家铺房一礼。清末后,六礼演变纷繁,逐渐衰落https://www.meipian.cn/396b9v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