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宝黛之爱情(共8篇)

【导语】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浅谈宝黛之爱情(共8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浅谈宝黛之爱情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一个具有藐姑仙子的仙和洁,有湘娥的伤和泪,有叶小鸾的幼而慧,姣而夭,更有有李清照的尖新和俊美,一个毫无孺臭浊气,欲挣脱时代牢笼,追求个性自由、思想自由、精神自由,更渴望拥有真挚爱情。林黛玉和贾宝玉,这两个集中了完美品性的男女却无法拥有完美的爱情,从而带给后人无限的嗟叹和议论。他们二人的传奇般的爱情故事同样也深深地吸引着我。

悲哉!个性使然还是环境使然

从两人的爱情一开始,就充满了艰辛和无奈。第十七回因荷包事黛玉大闹,第二十回史湘云来,宝玉在宝钗处玩,黛玉大不满,第二十二回因戏子及递眼色事,宝玉又将黛玉惹怒。

这几次冲突,是由宝玉对黛玉之专情与对钗、云等人的泛情的矛盾造成。黛玉无疑将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献给了爱情,爱情是她生命的唯一存在形式,除了爱情之外,黛玉一无所有。这显然是一种危险的爱情。一个人把生命和灵魂奉献给了爱情,奉献给了所爱的人的时候,事实上也在期待着所爱的人绝对的回应,这时候任何的闪失都将是对这个人的严重挫折。但是宝玉却恰恰做不到这一点,他在爱黛玉的的同时,也在爱着宝钗、湘云和天下所有的美好女子。黛玉就在这爱情的喜悦中,在这不满足的悲苦中,在喜悦与悲苦的轮回中颠簸着、沉浮着、挣扎着、煎熬着,这对体弱多病多疑多虑的黛玉来说是怎样的折磨!宝玉呢,则在给予和不能给予,满足她们则不能满足她的两难中,在给予的喜悦与不能满足地给予的苦恼中,宝玉在摇摆着,被人撕扯着。

你或许觉得,宝玉这种专爱而“多恋”的倾向怪就怪在他“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其实,我们再往深处看去,真正影响宝玉这矛盾的性格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觉得主要还是因为当时一定的环境和婚姻制度的制约或影响而形成的爱情观念、婚姻观念所造成的。试想,如果没有锦衣玉食、珠围翠绕的生活环境以及把男子对女子的性特权、奴役合法化的妻妾制度,他“天分”中那种泛爱或“多恋”的“痴情”未必有“生成”、发展的土壤。

小打小闹的几次冲突当然算不上什么悲剧。可是黛玉因宝玉和宝钗成婚最终含泪而终,宝玉出家为道,一段姻缘终飘散实在是极其悲也!

扭曲的环境压抑出扭曲的性格,最终导致了二人的悲剧。可是令这个无情悖逆的“环境”没想到的是,它最终也酿出了自己的悲剧(贾府最后土崩瓦解,封建王朝不复存在)。

宝黛的爱情感悟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面厣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姣喘微微。闲静如姣花照水,行动如若柳扶风。心较比甘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总虚化?一个妄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起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红楼梦》里,第三十六回《识分定情悟梨香院》是非常重要的一回,在我看来,它简直就是贾宝玉感情的分水岭,使他的感情从“与生俱来的一段痴病”变成了有过生命体验与深刻思考的选择。至此,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关系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从小儿女的怄气斗嘴一下子上升到生命的相互欣赏与依恋。

《红楼梦》里有那么多出色的女子,不少都和贾宝玉毫无感情纠葛,但是她们都是贾宝玉喜欢的女子,牵动了贾宝玉对于生活的柔情,可见这并非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书。我觉得《红楼梦》真正想表述的是对于生命的感慨,对于生命之美之虚幻的感慨。

贾宝玉一生下来就有着强烈的悲剧意识,在温香软玉的包裹中,他又依恋又彷徨,因依恋而更彷徨,因彷徨而更依恋,他知道生命的本质是必然消逝。知道这世上种种最后都必然成空,所以当命运使你身陷幸福,其实就是将你陷入没顶,在它釜底抽薪之际,要怎样的灵魂才能承受?

一开始宝玉的人生理想是在女孩子里混,混一天算一天,女孩子是最美好的事物,有着最纯洁的特性,每当贾宝玉挨打的时候,他总是“姐姐妹妹”的乱喊,他觉着这名字便抵得过痛。皮肉之苦以此化解,人生的'大悲伤也是如此,只要能和姐姐妹妹们在一起,他就能忘记时光的流逝,死亡的逼近,他的梦想是让死亡成为一个不速之客,拜访他的那一瞬,他依然身处于女子们的温柔馥郁之中,他还发狠说,那一刻之后就让他彻底消失吧,化成飞灰DD飞灰还不好,还有形有迹、有知有识,不如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也就散了。

对于生命的大孤独,贾宝玉是生而知之,他第一个对策是靠女孩子的好来忘却,他希望所有的好女子都能团结在自己身边。有一回他看袭人的表妹好,就想怎么也得把她弄到园子里才好,被袭人一通抢白之后,虽然绝了向外发展的念头,在园子内部,却依然是“看每一朵花开,看每一个女孩”,四处讨好,样样操心,不但落下“无事忙”的名声,还让颦儿也生气,宝儿也多心,还害得金钏跳井,自身被笞,他的第一策略就此山穷水尽。

一份生命怎么可能承载这么多的爱,不管我们怎么为贾宝玉辩护,也不得不承认,他的策略里仍有几份富家公子的任性,不懂得生命与生命是相互成全的,是付出与收获相辅相成的,一对一时才能够倾注全力,得到一个最饱满的结果。

贾宝玉的“博爱”精神是佛家所说的“所指”,非得血淋淋地砍掉了,才能得到“能指”,对于他来说,命运如一个过于严厉的老师,在给了他一个教训之后,才会告诉他真理。在贾宝玉犯下一系列错误之后,他终于遇到了一个感情范本,只是重要的事件多半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当贾宝玉因与金钏逗趣反落得没趣的那个下午,当他隔着花荫看见那个单薄的女子苦苦画“蔷”时,他并不知道这一刻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谜底在数日后揭晓,这中间贾宝玉已经首先被他老爹饱揍一顿,只是政老爹的皮鞭似乎并没对这个不孝之子发生什么作用,像贾宝玉这样的天才,能给他启悟的总是那些最天然纯粹的事物。

然而挨了一顿打之后贾宝玉的心情怎么着也不会好,百无聊赖中就想去听一出《牡丹亭》还就想听龄官的,可是就有不买帐的,龄官不但声称“嗓子哑了”,不肯唱,还站起来躲避,贾宝玉从来没被人这样厌弃过,他突然发现并不是每个女孩都愿意拿感情来葬自己,向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他又难堪又诧异,他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两段迷惑是一个谜底,而这个谜底是如此动人,这个无依无靠的女孩爱上了贾府里的公子,爱得深沉绝望,他不在身边的时候,他的名字就是她唯一的钥匙,一笔一划写出来就是豁然开启,她从这里走进他心中,可是同样是寄人篱下的他能给她什么天长地久的承诺?她是一个戏子,是爱情使她勇敢,别扭着,使着小性子,可那都是爱而不能得的焦躁与不安,因为她想用眼泪葬的那个人不能给她这个资格,这样强烈的感情,怎能不使贾宝玉相形见绌?

这一刻,他终于明白,这一辈子,不能指望所有的人都陪着你,更不能指望所有的人都用眼泪葬你,只能够期待一个生命来与你的生命对照,“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只要有一双眼睛看到过你的灵魂你的人生,即便终有一天灰飞烟灭,你的这一生也就真实地存在过了。

这双眼睛属于林黛玉,鲁迅说《红楼梦》,华林之中,遍布悲凉之气,呼吸感知于其间者,惟有宝玉一人。在我看来,却不尽如此,可以这么说,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不是缘定三生,不是木石前盟,这些不过是作者的修辞,他们的感情是建立在对于生命之美的共同感知与不舍上的的,他们不关心尘世的经济学问,仕途前程,他们永远直接地逼向生命的本真,去为所有美好的生命扼腕可惜。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当这些句子一字不落地吹进林黛玉耳中时,她心醉神痴,眼中落泪,她的灵魂不期然与贾宝玉的灵魂到了一处,而等到她随口念出那首葬花吟,感慨生命的奢华与残忍时,竟能让贾宝玉意乱情迷,恸倒在山坡上,他们这一刻的相通,不只是一对恋人的相通,而是两个有着共同的生命哲学的人的相通,这其实是宝黛爱情的真正主旋律。

宝黛的爱情悲剧不仅是性格悲剧,爱情悲剧和命运悲剧,更是一种时代悲剧,社会悲剧。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不仅有社会环境,也有时代和家庭,还有个人原因等种种因素,才造就了宝黛之间的爱情,成为了经久不衰的千古绝唱。

首先,在时代和社会方面。林黛玉和贾宝玉出生于没落的封建社会。

他们的爱情背负着沉重的时代和历史的负担。由于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思想一直倡导婚姻应该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在那样的环境下根本没有婚恋自由。历史发展条件的限制,尚不具备足以摆脱封建势力的民主性个性,特别是对婚姻自主的束缚压迫和野蛮扼杀,而宝黛的爱情也就成了这一时代局限下的牺牲品。以他们当时的处境和能力,加上自身的寂寞、孤独、软弱远不能同封建礼教抗衡。要求婚姻自主而没有支持它的社会制度,他们的婚恋在当时传统礼教看来是“大逆不道“的。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允许他们之间爱情的存在的。

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形象而具体的表现出了宝黛爱情被扼杀的必然性。他们的爱情遭受那个时代封建礼教的种种桎梏,在那样违背和摧残人性,践踏人的尊严与价值的社会,以至终于毁灭,是必然的结局。

其次,在家庭方面,〈〈红楼梦〉〉中的贾府是一个典范的封建世家。

荣国府的朱门里是一个封闭的封建王国,传统的封建意识浸透了这个家庭里每一个成员的血肉,以至渗入到深重的雕栏,古朴的砖瓦,清雅的瓷器中去。[4]它强制地规范着上下左右长幼尊卑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而贾母则是这个封建世家中至高无上的家长,她作为年高望重,仁爱慈祥的“老祖宗”,既不像贾政夫妇那样生硬冷酷,也不像凤姐那样暴戾凶狠,而是宽厚仁慈的“老菩萨”。然而在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婚姻上,她却丝毫不肯让步,她用她那颤巍巍的手亲手摧折了这株并蒂莲,不仅剥夺了他们的肉体,也戕害了他们的精神生命。[5]贾母作为封建家庭的家长代表,对下一代的婚姻选择,虽然她说不在乎对方的家世,只要周正,但是她仍要站在自己的立场而慎重考虑。

开始贾母一直徘徊在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她把林黛玉和薛宝钗作过比较:“林丫头那孩子倒罢了,只是心重写,所以身子就不大很结实了,要赌灵怪儿,也和宝丫头不差什么,要赌宽厚待人里头,却不济他宝姐姐有担待,有尽让了。”但是最重要的一点,黛玉的父母去世,她家庭所拥有的权力已经成为过去时。而薛宝钗作为薛家的金枝玉叶,薛家在四大家族中以“珍珠如土金如铁”而著称,虽然在政治上并未见什么建树,但是就是钱多,薛家的当铺在京城中尚占七成,可见其雄耳。而这对外强中干,风雨飘摇的贾家来说是有极大帮助的。薛家是大族,贾家和他们联姻。可以巩固其地位,保持贾家以往的风光。所以,作为贾家的老祖宗,贾母单从这方面也会理智的选择薛宝钗。以她强大的家庭背景作支撑和后盾,发展贾家的势力。也是她的这一决定,扼杀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美好爱情,使他们的爱情成为家庭联姻的“无花果”。

林黛玉虽然为贾母所疼爱,但是贾母作为中国房间社会中的一员,家族利益对她来说高于一切,她出于对林黛玉的无奈,对贾宝玉的负责,对家族利益的忠诚,没有成全宝黛也是必然的结局。

最后,在个人方面,林黛玉并不适合贾宝玉。

从自身身体状况来看,贾母曾经说过:“林丫头的乖僻,虽也是她的好处,我心里不把林丫头配他,也是为这点子。况且林丫头这样虚弱,恐不是有寿的。”由此可见,林黛玉自身体质衰弱,从能吃饭开始就吃药,并且从未间断,经过多少名医总未奏效。严重失眠,不断咳嗽。十顿饭只好吃五顿,连茶也不能多喝,吃一点螃蟹肉就闹心口痛,玩了两次大观园就“过劳了神”生病了。每年春分,秋分后,必患旧疾,终年不离病榻,只好静养身子。而封建大家庭最讲究多子多孙。一个家族是否兴旺发达,其标志之一就是人丁是否兴旺。在第七十五回中,贾府中秋赏月,贾母无限感慨:“想当年过的日子,今夜男女三四十人,何等热闹,今日哪有那些人”作为家族的继承者而又是独苗,贾宝玉自然承担着延续香火的重任。他娶的女子,应该也有能力为贾家生养子嗣。偏偏黛玉差强人意的身体状况,连她自己都直言不讳:“我知道我的病是不能好的了,且别说病,只论好的时候我是怎么个形影就知道了。”这种事实使得宝玉和黛玉不能结合。

同时,作为宝二奶奶,她要掌管整个贾氏大家族的内外家事,是个重要的社会角色。贾府人员错综复杂,人际关系和日常事务都要作为总管家的宝二奶奶打理,最起码她要有相当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才能挑的起这副担子。如果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没有像王熙凤一脚就能踢开房门的蛮力,是不能担此重任的。而林黛玉弱不禁风,甚至连根针线也拈不动,更别提去操持一个大家族沉重的事务了。尽管黛玉有才气,聪明绝顶,但是由于自身体质的原因,她根本没有可能承接这个“管家婆”的社会角色。

从自身的性格来看,林黛玉由于自身的遭遇,从小就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她的脾气显得敏感多疑、无端猜忌、说话尖酸刻薄、不留情面、心眼狭小、动不动爱使小性子。

黛玉为人率真,从不虚伪,总是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毫不掩饰。这种心直口快的率真性格,只求自己说的痛快,毫不顾及他人心中的感受,使她容易开罪别人,一般人无法忍受。正如宝玉的奶妈李嬷嬷所说:“真真这林姐儿说出的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厉害。”尖酸刻薄的话如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害了自己,伤害了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

而作为一个大家族的管家婆,权威人物——宝二奶奶必须要有一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较好的人缘,才能统管全家族成员。偏偏黛玉的脾气和性格,使贾府中很多人对她心存芥蒂,更别谈什么笼络人心了。她的顾影自怜,清高孤傲决定了她不适合做贾府将来的管家婆,自然也决定了她和宝玉的爱情必然会走到尽头。

同时,由于她生性多疑,爱使小性子和超常的自恋情结,造成了她和宝玉爱情生活的严重不和谐。贵族小姐的高贵身份,冰清玉洁的高贵气质,孤标傲世的高贵品格都导致一种神圣不可侵犯而又带有病态的尊严。林黛玉不会坦率的承认她对宝玉的爱恋和痴情,纵然有“任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饮”的坚持,但是她却决不允许宝玉对她有丝毫冒犯,林黛玉曾斥责宝玉“弄来淫词艳曲,学了混帐话来欺负我”,宝玉说了一句“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也要被她解作“我成了替爷们儿解闷的了”。这种矫情制约和限制了宝玉表达感情的方式。[7]使他们之间的烦恼、误解层出不穷,黛玉在爱情生活中把种种妒忌、多疑、小性儿、尖酸刻薄一古脑地宣泄到她深爱的宝玉身上,使原本美好的爱情多了许多苦涩的味道,最后也只能由自己含恨饮下这种爱情的苦汁。

贾宝玉作为封建大家庭中的继承者,有着高度的文化修养,他从心里不满意于那样的社会现状,想要挣脱封建桎梏下的枷锁。他一直对现实的伦理和价值观念产生怀疑。但是他新的反封建思想又模糊不清,这就使他失去了精神依据,终于迷失了“通灵宝玉”[9]虽然他深爱着黛玉,但是由于他自身反抗的妥协和软弱,最后只的接受了封建家庭给他安排的婚姻。使他和黛玉纵使两情相悦却终是没有在一起,酿成了无比遗憾的爱情悲剧。

贾宝玉和林黛玉以互相了解和思想一致为基础的爱情。故事的凄艳、哀婉、缠绵,美丽之至,堪称千古绝唱。他们有诉不完的恩爱,赔不尽的小心,笑与泪是他们爱情生活的组成部分,都是深挚缠绵的爱情所致。这些笑和泪使他们的爱情显得细腻而含蓄,因双方的忠贞不渝而显得完美凄凉。

但是,好梦难圆,他们的爱情终是因为生错了时代,生错了环境,加上男女主角的个人原因而成为了悲剧。

木石前盟只是传说,但是却是宝黛爱情的真实写照,他们有缘无分,纵使流干了眼泪,交换了灵魂,付出了生命也没有换来相濡以沫的结局。而是以擦身而过的方式含痕而终。有力地抨击了扼杀他们爱情命运的封建礼教和传统制度,深化了他们之间爱情的悲剧意义,丰富了复杂的历史内容,实在让人悲叹,引人深省。

一、宝黛性格

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光点就是他的叛逆精神,这种叛逆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坚决不肯走科考人生道路,还表现在他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挑战,表现在对大观园女孩子的特别尊重和亲爱上。“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他追求的爱情婚姻也是建立在这种反叛思想基础上的。他在梦中叫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

林黛玉也是作者塑造的另一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形象,母亲的早逝使她从小失去母爱,同时也使她没有像一般大家闺秀那样从母亲那里受到礼教妇德的熏陶和训练。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的影响有限得很,她保持着纯真的天性,爱自己所爱,憎自己所憎,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后果得失。后投奔到外祖母身边,贾府险恶的环境培养了她的叛逆性格。她不仅貌美如仙、气质如兰,而且明诗工赋。她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作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己”。他们的这种相通点也就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

二、知己之爱

宝黛爱情是建立在相互了解、思想一致的基础上的,他们住在大观园中,朝夕相处,相互了解。宝黛见面之初,黛玉像触电一样大吃一惊,觉得对方在哪见过,宝玉则觉得像远别重逢一般,感到异样的欢喜和亲切。初次见面,彼此便种下了情根。

可是故事并没有顺着老套“一见倾心,以身相许”写下去,而是让他们一起经历成长,又经历无数次考验。大量篇幅写他们从两小无猜,亲密友爱,到默默生情,越爱越深之后,心与心的交流、碰撞和冲突。尤其是来了“品格端方,容貌美丽,人人都说黛玉不及”的宝钗后,他们的爱情经历着严峻的考验。

在大观园中,从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从不讲“混帐话”的只有黛玉一人。戴着金锁的宝钗和有着金麒麟的史湘云,都是很杰出的女性,但她们都曾劝宝玉去学什么“仕途经济”,以便博个封妻荫子的前程。她们都错看了宝玉,所以宝玉不但很不客气地批驳了她们,还对袭人说“林妹妹从不说这样的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早和她生分了。”

三、含蓄之爱

我们在欣赏宝黛纯真的知己之爱的同时,也常会为他们交流和表达爱情的方式感到深切的同情和悲哀,殊不知,正是这种含蓄,使宝黛之爱愈发刻骨铭心、优美动人。

黛玉作为名门闺秀,她所受的教养使她不可能有更大胆的行动。她炽热地爱着宝玉,但却又必须把这颗心深深地埋藏在那闺阁小姐的身份里面。在宝玉这一方,是爱了,有一肚子话不能讲;讲了,却又常常讲得不明、不透、不到位、不是地方,所以引起种种误会。因着这种含蓄,他们的爱情充满无休止的烦恼、生气与痛苦。争吵简直成了他们爱情交流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和互通心曲的平台。但让我们感动的是,每闹一次,他们的爱情就彼此印证得更加明朗、更加深入;黛玉的小心眼,多愁善感,也就主要集中在生怕爱情受伤害,深深感受到所面对的外在压力及其破坏性的强大上。对此,知之最深,理解最深的是宝玉。

四、为爱执着,为爱痴狂

宝玉是个典型的多情种,巴不得照顾好世上所有的女孩子,也恨不得天下所有的女孩子都围着他转。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宝玉从“看到姐姐就忘了妹妹”到“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到最终为爱痴狂,宝玉终于成熟了。黛玉虽然没有宝钗那样健康的体魄,可是娇弱的身躯下包藏的是一颗火热的心,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爱情的赤诚。她是真爱宝玉的,宝玉是她今生的唯一,她将生命的重心全部倾斜到爱情上。他们二人却都把这种爱情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这份执着深深地感动着我们。

宝黛二人在一起,尽管有很多的眼泪与烦恼,但你却能深切地体会到,他们真真切切地爱过,刻骨铭心地恨过。相反,宝玉和宝钗之间,宝钗的现实理性,还有冷漠,使他们不可能产生轰轰烈烈的爱情,。

我们今天无论怎么看,都应该肯定,《红楼梦》所描写的宝黛爱情,确实是一种心灵结合的爱,是高洁的爱,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描写最生动、表现最成功、意蕴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爱情故事。因为,他们的爱情不单是两情相悦,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灵默契、志同道合、互为知己的爱。因此,这种爱才显得格外优美、动人。

宝钗与黛玉的的双重性格决定了书中人物关系的发展,也决定了她们各自的悲剧命运。她们的双重性格,在故事中处处形成矛盾。

在情感上:一方面,宝钗与黛玉同是在贾府寄人篱下,住的是别人家的房子,吃的是别人家的筵席,多少会有些惺惺相惜。另一方面,宝钗是个功利心很强的人,待选的事情落空了以后,她便瞄上了宝玉。她明知道宝玉已经心有所属了,但她仍要挤进去,因为作为贾府的外来人口,谁成为了名正言顺的“宝二奶奶”谁就不再是外人了。至此,她对黛玉的怜惜就荡然无存了。这一点上,宝黛二人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同。宝钗的功利心驱使她去争取贾府的长辈,去迎合那些其实并不亲的姐妹。黛玉则是遗世独立的,她爱的不是权利,而是宝玉这个人,所以她认为只要得到了宝玉的心就可以了。因此,宝钗显得大度、宽容,黛玉则是对宝玉反复的试探。

在对环境的处理上:她们的适应方式也很不同。宝钗试图融合其中,使自己看起来不像外人;黛玉却害怕自己的到来打扰了别人家的生活,凡事不干预,总担心被别人排斥,所以要从才华上压倒众人。可是宝钗总是比较有心计,会演示自己的心情,高兴与不高兴没有太大的表现;黛玉则比较率直,所以让人觉得不合群。

在对待宝玉的态度上:宝钗比较会迎合时代,劝宝玉上进,夺得功名。这已经表现出了她的爱很自私。宝玉有了功名,有了官职,一旦娶了她,她便平步青云了。而黛玉的爱情明显要更真诚。她鼓励宝玉按照自己的愿望去生活(除了出家一事),读不读书不要紧,只要有才情,有共同语言就好了。

这些矛盾反映了女子心中的两个层面。一个是理想的,一个是现实的。当然最终永远是现实战胜理想,所以黛玉是应当死去的,虽然让读者心里不好受。

在美女如云的大观园里,贾宝玉为何对林黛玉情有独钟?在现代人眼里,林黛玉不仅体弱多病,而且常常耍性子,生闲气,有什么可爱的呢?而薛宝钗却温柔贤淑,品貌双全,似乎是最佳人选。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你还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在世人的爱情与婚姻中,常常参杂了太多外在的东西。诸如有没有好工作,有没有好家庭,有没有钱,有没有房,有没有车......对外在因素的追求从根本上亵渎了神圣的爱情,也滋生了婚姻中的种种危机。真正的爱应是抛弃任何功利色彩的内在素质的相互吸引。

大凡一见钟情的人,首先应是被对方的外貌、气质、谈吐等所吸引。宝黛初会也不例外。在宝玉眼里,林妹妹从天而降,不仅美若天仙,而且冰雪聪明。“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的一颦一笑,都是那么温柔多情。“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而在黛玉眼里,宝玉英俊潇洒,非凡夫所比。“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原来所听到的对宝玉不好的印象一下子全没有了。“都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却原来骨骼清气非俗流。”虽然是第一次相见,但彼此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眼前分明是外来客,心底却是旧时友。”其实他们本来就是天上的苦绛株和病神瑛。病神瑛常常为苦绛株浇水,使她不至于干枯而死。点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苦绛株化为林黛玉,前世姻缘今生续。瓦西列夫在《情爱论》中曾论述过自然爱情的三个阶段:初恋、热恋、深恋。在男女相见前,彼此都有一个幻想,而相见时所遇到的人正是幻想中的人。“胸前花是心上花,眼中人是意中人。”于是,非你不娶,非你不嫁的志向油然而生,从此方有初恋的芬芳。而宝黛初会正验证了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有情人未必终成眷属。以贾母为代表的封建卫道士是不会让他们结合的。她们选中的是薛宝钗。尽管她们知道宝玉爱的是林妹妹,但仍要瞒天过海,棒打鸳鸯。她们欺骗宝玉说娶的是林妹妹。宝玉信以为真,他想不到最疼爱自己的祖母会欺骗他。就在这种美好的幻想中,他与林妹妹的爱情一步一步地走向悲剧。就在他们成亲的时候,黛玉从丫环那儿得知了宝玉娶宝姐姐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她震惊了,心碎了,绝望了.....本已多病的身体一下子垮了。她看透了世间的恩恩怨怨,过够了寄人篱下的生活。“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日子就要结束了。“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自古红颜多薄命!就这样,林黛玉带着对宝玉无限的爱与无尽的恨,悲伤万分地喊着“宝玉,宝玉……”含恨而逝!只是她错怪了宝玉,假如她泉下有知,一定会死而无怨的。

我很难想象,在贾宝玉掀开盖头的那一瞬间,看到娶的不是林妹妹而是宝姐姐时,会是一种什么心情?又有什么语言能形容他内心的悲痛呢?当得知黛玉已死的噩耗后,他来到黛玉的灵前,泪洒相思地。他此时一定会边哭边想:“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她;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但无论他怎样伤心、流泪、痛苦……黛玉已不能复生。如果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可能会这样想:反正黛玉已经死了,又与薛宝钗洞房花烛,就凑合着过吧。况且,宝钗又很爱他。先娶个爱我的当老婆吧,以后再找个我爱的做情人。何乐而不为呢然而宝玉对黛玉的爱却是至死不渝!“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对黛玉的思念与日俱增,对罪恶的封建制度不再抱任何幻想。他决心遁入空门,找一个冷静之处,与林妹妹的亡魂共语,在青灯孤影里了却残生。

让人荡气回肠的爱情就这样结束了,但它留给后人的思索却是永久的。我常常想,作者究竟要借他们的爱情故事来表现什么?或许,作者既痛恨当时的社会现实,又看不到任何出路,只有把情感寄托在所描写的人物身上了。人们追求美好的爱情,追求婚姻的自由。但作为封建思想的叛逆者,他们的力量太弱小了。而邪恶势力又太强大了,他们的抗争只是以卵击石。但他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就是他们的性格特点。因此,黛玉才那么孤傲。“孤标傲世携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而宝玉才似傻如狂。在世人看来,他们是那么不合群,那么怪癖,那么不求上进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那么,在世人眼里,“我”就是“醉”,“我”就是“浊”。十人里面如果有九个坏人,一个好人。那么,这九个坏人都认为那一个好人是坏人。

然而时代发展到今天,爱情自由了,社会变好了,但忠贞不渝的爱情却还是很难遇到。“好了歌”中说,“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其实哪能等到君死,更常见的现象是“君生不再说恩情,未死又随人去了。”男的偷采野花,女的红杏出墙,早已司空见惯。谁还会像憨宝玉那样为死去的恋人去出家呢?但愈是这样,人们愈是渴望至死不渝的爱情。望而不得,只有喟叹: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总虚化一个妄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起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贾宝玉一生下来就有着强烈的悲剧意识,在温香软玉的包裹中,他又依恋又彷徨,因依恋而更彷徨,因彷徨而更依恋,他知道生命的本质是必然消逝。知道这世上种种最后都必然成空,所以当命运使你身陷幸福,其实就是将你陷入没顶,在它釜底抽薪之际,要怎样的灵魂才能承受

一开始宝玉的人生理想是在女孩子里混,混一天算一天,女孩子是最美好的事物,有着最纯洁的特性,每当贾宝玉挨打的时候,他总是“姐姐妹妹”的乱喊,他觉着这名字便抵得过痛。皮肉之苦以此化解,人生的大悲伤也是如此,只要能和姐姐妹妹们在一起,他就能忘记时光的流逝,死亡的逼近,他的梦想是让死亡成为一个不速之客,拜访他的'那一瞬,他依然身处于女子们的温柔馥郁之中,他还发狠说,那一刻之后就让他彻底消失吧,化成飞灰――飞灰还不好,还有形有迹、有知有识,不如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也就散了。

两段迷惑是一个谜底,而这个谜底是如此动人,这个无依无靠的女孩爱上了贾府里的公子,爱得深沉绝望,他不在身边的时候,他的名字就是她唯一的钥匙,一笔一划写出来就是豁然开启,她从这里走进他心中,可是同样是寄人篱下的他能给她什么天长地久的承诺她是一个戏子,是爱情使她勇敢,别扭着,使着小性子,可那都是爱而不能得的焦躁与不安,因为她想用眼泪葬的那个人不能给她这个资格,这样强烈的感情,怎能不使贾宝玉相形见绌

以往官方红学认为宝黛都是封建社会里的叛逆人物,他们之间的自由恋爱并不容于当时的封建社会,因此才被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们所扼杀。这样的观点宛如他们所批判的八股文一样,空泛笼统,毫无新意,按这样的说法,封建社会里无论什么样的爱情悲剧都可以用这个公式往上套。实际上所谓封建社会不允许自由恋爱,也只是遵从父母之命,体现的是对父母的孝道,因此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做法,并不是有法律规定不允许自由恋爱。换句话说,如果自己家的孩子看上哪家的姑娘了,和父母说明,只要父母同意,走一下“三媒六证”的手续,这家的姑娘就可以娶进门了。在《红楼梦》里薛蟠和夏金桂就是这样的例子。两人并不是包办婚姻,薛蟠在外出贸易时遇到夏金桂,两人私定终身,薛蟠回家就像母亲薛姨妈求娶夏金桂。薛姨妈本来不同意这门婚事,但耐不住薛蟠的软磨硬泡,最终还是答应了。所以不管夏金桂过门之后和薛蟠打成什么样,至少薛蟠还是争取到了自己想要的婚姻。

但林黛玉没有想到的是对她和贾宝玉的爱情威胁最大的既不是薛宝钗也不是史湘云,而是荣府的高层。只有他们才有权决定谁是宝二奶奶。在这个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贾母。贾政和王夫人虽说是贾宝玉的父母,但也得听老太太的,即使是他们给贾宝玉选个媳妇也要争得老太太的同意。所以在薛姨妈说要给宝黛说媒时,屋内的婆子也跟着起哄:“姨太太虽是顽话,却倒也不差呢。到闲了时和老太太一商议,姨太太竟做媒保成这门亲事是千妥万妥的。”薛姨妈道:“我一出这主意,老太太必喜欢的。”不过薛姨妈并没有去贾母那说媒,因为她毕竟是个外人,对于贾宝玉的终身大事关系到这个家族的未来,因此她在贾母态度不明之前也不敢贸然去说。

而林黛玉是个女孩家,不可能去主动和贾母说要嫁给贾宝玉,但贾宝玉是可以和贾母去说的,遗憾的是贾宝玉自始至终都没有主动去争取。更让人不解的是贾宝玉甚至没有和林黛玉正式表白过,只是旁敲侧击地用两句闲书中的话试探:“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林黛玉以为这是在调戏自己,又羞又气,也没搭理他。贾宝玉可以说既没有和林黛玉正式谈表白过,更没有对两人未来生活的打算。而且他和林黛玉也有点犯相,动不动就大吵一架,很大原因也是由于两人之间缺乏沟通。虽然是林黛玉无理取闹的时候多一些,但贾宝玉太不定性,没有让林黛玉感觉到安全感也是主要原因。而每次吵架贾宝玉并没有把林黛玉哄好,只是不停地为自己解释,但却没有给她什么保证,唯一的一个保证就是“你死了我当和尚去。”结果后来真应验了,但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贾母最终选择薛宝钗而不选林黛玉也是有理由的,正如她所评价薛宝钗时说的那样,“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有人认为通行本后四十回贾母由一个慈祥的外婆突然变成了“狼外婆”,支持王熙凤的“掉包计”,间接造成了林黛玉之死是篡改了原作。我倒觉得贾母选择薛宝钗是合情合理的,贾母对薛宝钗的喜爱从开始贯穿到最后,最终选薛宝钗也并不奇怪。

所以宝黛之间的爱情悲剧尽管有外力的成分,但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原因。他们既没有经营好自己的爱情也没有为自己的爱情去争取。因此他们的爱情基础其实是很脆弱的,稍有外力的干扰就变得不堪一击。而这其中最悲催的还是林黛玉,贾宝玉毕竟还有薛宝钗,但林黛玉除了他就再也装不下第二个人了,最终也为爱情而死。这样的女孩也的确很让人心疼。她的悲剧是也是因为太过痴情,以至于自己情深不寿。其实贾宝玉这个公子哥并不值得她如此付出,她还是自己心理出现了问题,钻进了牛角尖里出不来。

宝黛两人是自由恋爱,在当今时代这是很平常的事,但对于两百多年前的他们来说,是公然违反伦理道德的,是大逆不道的,这也正是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之所在,他们的爱情不能修成正果是必然的。

不管两人彼此之间爱得有多深,在当时都是不可能被社会和家庭所允许并认可的,等待他们的只能是分手的悲剧。他们的爱恋已经触碰了道德的底线与根基,作为名门望族的贾氏家族,是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从这个层面上讲,木石前盟成空与宝钗没有任何关系,即使是宝钗不来贾府,与宝玉成婚的也绝对不会是黛玉,把宝黛这对有情人未能成眷属的罪名强加到宝钗头上,实际是不公平的,可谓是千古奇冤。

宝玉黛玉的前生缘,作者是在《红楼梦》第一回中交待的,说黛玉前世是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宝玉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因为宝玉天天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它延长了岁月。

后来,因为神瑛侍者动了凡心,想到人间去“造历幻缘”,绛珠(草)仙子便对警幻仙子说,“他既然下世为人,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所以一行众人先后脱胎到人世间,演绎了这出爱恨交织的红楼梦。

THE END
1.恋爱与婚姻有什么关系?第二部分:婚姻的定义和目的 婚姻的定义:婚姻是指两个人在法律和社会上建立起来的夫妻关系。它是一种基于相互尊重、合作和责任的关系。婚姻的目的:婚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家庭,共同生活并养育子女。它是一种长期的承诺和责任,需要夫妻双方共同努力和维护。第三部分:恋爱与婚姻的关系 恋爱是婚姻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022260548955026028.html
2.浅谈穆斯林的爱情和婚姻婚嫁但是伊斯兰鼓励有目的的恋爱。这种目的是以建立共同信仰基础之上的婚姻关系为标的,所以一切所谓的“乱谈情”、“恋爱游戏”、“玩弄感情”都是不可取的,另外伊斯兰是禁止非法同居的。两个人的爱情因婚姻关系的缔结而长久和圆满。对于现在有些不负责任的同居请问她是你未来的妻子吗?他是你未来的丈夫吗?如果不是请自重http://www.muslimwww.com/html/2013/hunjia_1117/18.html
3.花果山田野游记长臂猿配偶关系对人类一夫一妻制婚姻的启示摘要:在灵长类社会中,配偶关系复杂多样。长臂猿是唯一具有一夫一妻型社会的类人猿,雄性和雌性一旦确定配偶关系,便一起哺育幼仔,保卫领地,很少抛弃配偶。人类社会中婚姻形式多样,通过研究长臂猿一夫一妻的长期配偶关系,对维系人类一夫一妻制婚姻的稳定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主要从恋爱、嫁娶和婚后合作三个方面简要介绍长https://wap.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do=blog&id=1052280
4.浅谈马克思主义的婚恋观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婚恋观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有利于当代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家庭。无疑,马克思主义婚恋观具有前瞻性、科学性,但毕竟有时代局限。因此,我们应吸收其精华,为我所用。在恋爱中,我们要理解爱的本质、端正爱的动机、掌握爱的尺度;在婚姻中https://www.lunwendata.com/thesis/2019/156931.html
5.婚恋心理学期末论文(精选6篇)对甜蜜爱情、美满婚姻和幸福家庭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婚恋观由“婚姻”和“恋爱”组成,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恋爱是为婚姻做好准备,婚姻是最终的目的。而如何让婚姻幸福长久,这就要恋爱来积聚感情。婚恋本是一种幸福的两性生活,但现在社会新思想的流入和人们思想的进步与改变,它已经不能够保持原有的韵味。由于时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hhmlib4.html
6.浅谈Dating(约会关系)和Relationship(恋爱关系)Dating在美国很普遍,受了在国内时期的影响,觉得男生和女生之间除了朋友就是恋人关系,两个人相互喜欢就应该在一起。这看上去很传统,但我后来发现,其实这不一定就是个负责任的决定。 有时候两个人因为对方身上不同的特质,或者美貌,被吸引,然后迅速的发展成恋爱关系,可是在一起之后又发觉不是那么一回事,对方和自己想https://m.douban.com/note/143587682/
7.恋爱路上的几个叉女人来自金星,男人来自火星。一个思想成熟的人,都会以对方的思考模式来看待同一件事。因此我十分支持,不管是恋爱还是单身,都应该了解一点异性心理学。这对追求、交往甚至婚姻都大有好处。 再举个例子。一个我非常欣赏的男生,年纪虽然不大,但考虑问题很成熟,是个非常有责任感和担当的男生(有责任感有担当在我眼里可https://blog.csdn.net/weixin_30693183/article/details/96749529
8.大学生性爱观念调查问卷12. 决定流产与否主要是怀孕女孩子的事,与他人无关 完全同意较为同意不能确定较为不同意完全不同意 13. 大学期间的恋爱能一直走到婚姻的殿堂 完全同意较为同意不能确定较为不同意完全不同意 14. 大学生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取性知识 书本网络朋友传授自己的经验 15. 浅谈自己大学期间的性爱观念与看法: 更多https://www.wjx.cn/xz/213241878.aspx
9.转聪明女孩的择偶条件.爱情婚姻人与人的相处不可避免的就要接触到金钱,有时候确定了恋爱关系涉及到这方面却很为难,太过“小气”容易被认为吝啬防备恋人,太过轻率容易弄得人财两空。新闻中很多这样的女性,把钱借给对方后才发现只是一个骗财骗色的局,当然不是说男人都是骗子,只是说可能存在的状况,同样也会有女骗子的时候。本来就只是恋爱阶段,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1231/10/116554_1109441476.shtml
10.梦见女朋友出轨被逮到,梦见老婆出轨被自己抓住未婚者梦见女朋友出轨友出轨,预示着你在恋爱方面将会有所收获所收获,内心也很期待与所喜欢的异性开始亲密的交往的交往,不过不要太着急太着急,要记住细节才是成功的关系的关系。 已婚者梦见女朋友出轨友出轨,预示着你和爱人之间的感情很好情很好,两人的关系会更加的亲密的亲密,也都认识到彼此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http://www.finaint.com/swift_code/BNACCUHH.html
11.关于爱情与婚姻论文参考文献(全文)[4]蒲松炎.《傲慢与偏见》中爱情婚姻观对当代年轻人的启示[J].青年文学家,2022,(08):150-152. [5]赵晶晶.原始牧歌式的爱情吟唱——试析《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J].汉字文化,2021,(24):57-58. [6]周相录.爱情与婚姻的痛苦抉择:元稹、白居易恋爱与婚姻散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https://www.99xueshu.com/w/wx83zhrr12cu.html
12.婚姻与爱情的文章婚姻与爱情.pdf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要是没有婚姻,那我们岂不是死 无葬身之地? 爱情究竟是个什么东东,婚姻又是个什么西西,而这个东东 与西西之间又存在着怎样南南北北的关系?我至今都没弄明白。 非常欣赏超级演讲家里一位律师谈论婚姻与爱情的观点 ;婚 姻就是一种契约,谈恋爱,说穿了就像是合同谈判,初吻是一种 合同意向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805/8041042065004125.shtm
13.浅谈鲁迅《伤逝》爱情悲剧的原因徐炫浅谈鲁迅《伤逝》爱情悲剧的原因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以青年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的悲情小说,一曲荡气回肠的爱情悲歌,旨在批判走个性解放道路的脆弱性,向人们揭示了只有社会解放才能达到真正的个性解放。以“涓生手记”的形式,回顾从恋爱到感情破灭这一年的经历,从涓生和子君的相识、相爱、同居到感情破灭、子君https://blog.sina.com.cn/s/blog_51dbba090101r0ar.html
14.加强大学生心理降的意义论文9篇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论文9篇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论文 --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院系:西方语学院德语1503班学号:2015000527姓名:吴赫嘉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论文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论文 https://www.newsipay.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34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