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严禁恋爱,大学使劲催生,也是绝了婚恋早恋初婚大学生

“高校要发挥婚恋教育主阵地作用”。

他们强调婚恋观的培养有助于人良好三观的形成,很正常。

再看,大学生无论男女,都特别希望获取两性沟通方面的知识,这也太正确了吧。

所以一开始,我并不明白网友为什么骂作者?

直到我多看几眼,越看越不对劲。

你说65.99%的大学生希望所在高校开设婚恋课,姑且认为这数据没问题。但所谓的恋爱和婚姻是两个都很大的概念,事实上有没有可能他们只想了解一些恋爱常识呢。

这有不少先例。很多高校已经干过,还蛮受学生欢迎的。

但你会发现这些课是教学生如何去爱,而不是教他们如何当好配偶的。

结果到了这里,变成要兴师动众设置婚恋课,要课程考核。

江苏最近的一个文件说要推进婚恋教育,里面高校做好理论研究就行。

当国家和地方时没这么说,你偏要这么说,也挺迷的。

另外,说要通过小组讨论来讲授两性沟通知识。

可没有经验的大学生们又如何讨论,而经验丰富的大学生干嘛把自己隐私暴露出来呢。

扣好“第一粒扣子”(又叫家庭出力?);

设立专项基金(又是伸手要钱?);

打造特色网络婚恋教育平台(又搞互联网+?)

这真的对得起自己的调查结果吗?

这就是最矛盾的社会怪谈:

“中学严禁恋爱,大学使劲催生。”

先看一下,高中不让早恋的奇葩校规吧。

一边是,某某学校曾规定,男女生交往务必遵循在明亮地方、5人以上同学在场。一边是,某某中学禁止男女单独同乘一辆自行车及其他交通工具。

这算好的。有的学校曾规定,在操场、通道,男女同学并肩散步就可定义为早恋。

至于那种明确规定男女交往的距离不小于半米的学校在全国不是个例。

禁止男女生做同桌就更不用说了。

这些学校对男女关系讳莫如深,深怕男女同学之间距离一近就出事,因为他们相信有了恋爱,有了男女情感的学生成绩一定变差,甚至可能犯罪。

想法越来越离谱,以致于在其他网友的经历里,班主任给出的理由居然是戴彩色头绳会勾引男生。

但本身“早恋”这个词就值得商榷,什么算早,什么算晚,难道在情窦初开的年纪,恰当表达自己的情感也不可以?

关键在于如何控制,而不是完全掐灭。

只不过我们很多中小学和家长,几乎从来没研究过这个东西,可能在他们看来,幸好孩子只是学生,而不是人。

对了,四年后的大学,画风又突变,媒体变得越来越爱催生了。

一位专升本的女生在读本科前怀孕了。

后来她边读大学,边在寝室里带娃。与室友关系融洽的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奖状。

贵州贵阳,某大学毕业照的拍摄现场,带娃女生站在中间位置。

媒体写道:众多网友被“甜”,同学们都很羡慕。

还有,新闻《女硕士带着2岁宝宝参加宝宝参加毕业典礼,读研期间带着孩子一起上课》

里面强调:“网友:人生赢家。”

“网友:孩子在大学上胎教效果肯定好”

接下去:

毕业生带宝宝参加毕业典礼妥妥的人生赢家毕业季来临!带娃拍毕业照走红当事人称:“生儿子是最正确的决定”人大本科生带娃拍毕业照走红,网友感叹:终于知道什么叫输在起跑线了!

高校读书期间生娃是否幸福,或许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但媒体不以为意,还一再强调女生带娃上大学有好处的话,好像你最好听话去做,就能获得更多正能量。

这种前后对比的突兀感,只会增加读者的反感程度。

因为大家已经在思考:

一过高考就直奔婚育,半点性教育也沒有。

真是一生都直奔主题的中国人啊。

这种对比中,更严峻的是现实。

现在大学生毕业生数量达到了1222万的量级了。

在这种情况下,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养活自己,比花大量心思去谈恋爱和寻找结婚对象,肯定目标明确一点,操作起来也简单一些。

而且年轻人本身可能没那么着急结婚了。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2020年,我国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比2010年平均初婚年龄(24.89岁)推迟了3.78岁。很明显,年轻人结婚率逐年下降,结婚年龄逐年增大。

这种现象在东北最为明显,但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反而说明东北是共和国的长子啊,一直都是先行者。

这里就引出另一个现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结婚率是偏低的,这不是说他们有问题,反而说明社会发展了。

像意大利这样的国家也是女性的教育程度越高,结婚越难、越晚。

这张图也可以看到,在东亚国家和地区,女性推迟结婚甚至不结婚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了。

(1970年至2010年,

30到34岁女性中从未结过婚的人的比例。)

更别说,你的婚恋课真有用吗?

根据2020年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短表数据,各学历人群平均初婚年龄如下:

未上过学和学前教育:21.1岁;小学和初中:22.4岁;高中:23.7岁;大学专科:24.7岁;大学本科:25.7岁;研究生:27岁;

我们对本科大学生年龄取个平均数是20岁,但他要再过5.7年才能初婚。那之前婚恋课上一板一眼学的东西,还用得上吗?

再叠加一些买房买车压力,当你把这些现实抛给年轻人,他们还怎么选择呢?

你不会不懂吧。

不懂没关系。

专家写得越文绉绉,网友吐槽就越犀利。

“很快比《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更没用的课就会出现了,名字就叫:《大学生产后护理》。”

“发展下去,‘非升即走’看来要变成‘非生即走’。”

“请同学们将自己和对象的合照、结婚证明截图打包,命名为学号+姓名+结婚证明,于1月1日24:00前发给班长。”

“辅导员能在后面推屁股吗?”

段子很多,道理也简单:

婚恋是纯私人的体验,何必变成做题公式呢?

你不能远在天边就想指导年轻人的人生;你更不能什么好处不给,还要年轻人承担各种额外成本。

年轻人不是一串数字。

他们首先是人,其次现在年轻着,完全可以拥有自己的主观思想。

搞了个知识星球,名字叫【雷叔讲世界】。

总之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过来玩。

群里现在已经有750个小伙伴了,大家没事可以当成个论坛扯扯淡也不错。

THE END
1.大学生婚恋观社会调查报告(精选6篇)篇2:大学生婚恋观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今年的婚恋调查以线上问卷调查为主、线下深度访谈为辅的方式进行。线上问卷调查数据收集历时2个月,调查对象覆盖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收集有效样本73215份;线下调查主要对200位单身男女进行深度访谈。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k6o1d36g.html
2.大学生婚恋观调查问题8篇(全文)大学生婚恋观调查问题 第1篇 《关于大学生婚恋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目前我们正之前春年少,内心里充满着激情热情,感情方面对爱情也有着一份期待,而在个人方面,有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情人眼里出西施;在梁山伯眼里出英台;在朱丽叶眼里出密欧。可是又有言一千个人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作为大学生的https://www.99xueshu.com/w/file0ys8l6r4.html
3.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问卷7. 你认为大学生对婚姻的看法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吗? A. 会B. 不会 8. 你认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会更倾向于谈恋爱还是专注学业? A. 谈恋爱B. 专注学业C. 兼顾两者 9. 你认为大学生是否应该提前规划好自己的婚姻? A. 应该B. 不应该 10. 你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变化趋势持什么看法? A. 开放、多元B.https://www.wjx.cn/xz/275414236.aspx
4.大学生的恋爱观具有哪些特点?恋爱动机的盲目性与单纯性并存;择偶条件的理性因素多于感性因素;性观念在日趋开 放中有坚守;恋爱结果的理想化现实的冲突;恋爱关系的不稳定。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总体上呈现多元化价值取向的特征,由传统的婚恋观逐渐向开放的婚恋观发展趋势明显。在恋爱动机,择偶标准,婚前性行为,恋爱结果的态度上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和https://www.shuashuati.com/ti/674d6fc43a0b42afab3f0ddac6a4dbca.html
5.社会婚恋焦虑在高校扩散如何破解青年婚恋焦虑?——中国青年网对此,严念慈表示,现在大学生的婚恋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象牙塔里的纯真的慢恋爱渐行渐远,现在的年轻人比10年前更加焦虑。很多学生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他们的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他们更重视婚恋技巧,而不是理论学习,比如学生选课时更关心如何学会谈恋爱,如何觅得良人,如何不被PUA。“这其实和我的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qnzs.youth.cn/tsxq/202106/t20210618_13030993.htm
6.湖北开放大学学报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特点分析——基于对西北民族大学的调查 温蓉; 运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采用大学生婚恋观问卷对38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呈现复杂多元化趋势,注重情感体验;择偶标准综合化,注重人品与情感;结婚动机趋于多元化,晚婚趋势明显;性观念趋于开放,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http://hgdb.cbpt.cnki.net/WKA/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4&yt=2011&st=06
7.黄冈市人口发展的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融圈理论从中长期趋势来看,黄冈市即将迎来人口增长的拐点。为了适应我国人口形势新变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1年决定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黄冈市要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贯彻和落实好国家最新的生育政策,并制定配套支持措施,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为家庭https://www.whcsq18.cn/?m=home&c=View&a=index&aid=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