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青年新型婚恋观研究

对青年而言,婚恋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1932年,张竞生教授提出“爱情四定则”:“爱情是有条件的,爱情是可比较的,爱情是可变迁的,夫妻为朋友的一种。”这在彼时显得石破天惊,却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下中国青年的婚恋观。究其原因,发端于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变革逐步形成了当下年轻人对婚恋多元性的追求与实践。

青年新型婚恋观的表现

婚恋独立性。对个体独立人格的追求,塑造了“婚恋以独立为先”的价值取向。近年来,在网络流行用语中,“亲密关系”逐渐取代“恋爱”成为形容男女关系的热词。这一细微区别间接体现了当代青年的情感倾向:他们崇尚“亲密有间”,强调在恋爱中保持相对独立的生活场域。这种情感倾向不仅涉及个体在亲密关系中的独立性,更触及了诸如“是否必须进入亲密关系”“是否有必要结婚”等婚恋领域青年观念的变化。

婚恋条件性。对理性分析思维的认同,催生了“婚恋取决于条件”的行为模式。伴随着“生活成本”事实与“生活品质”追求之间张力的日益增长,似乎陪伴彼此的恋人不仅是鲜活的人,还是人格、才能、财产、原生家庭等多重条件的集合。因此,年轻人对婚恋关系往往持审慎态度:一方面,他们将对方在关系确立前后的付出意识纳入考量;另一方面,他们还会将对方的物质积累、发展潜力作为决定是否推进婚姻关系的标准。

婚恋多元性。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文化的普及,青年社交活动的范围广度、类型丰富度与选择自由度迅速上升。具体到爱情领域,尽管年轻人仍倾向于用积极正面的形容词描述爱情,表达其潜藏于心的“一生一代一双人”式美好期许,但面对现实的婚恋问题时,他们较前辈往往更容易对自己和恋人失去耐心,在诸如“姐妹快跑”“不分手留着过年”的声音中得出“所托非人”的结论。

青年新型婚恋观的形成原因

自我意识成为青年新型婚恋观的“水龙头”。如今的年轻人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使得个体对“自我实现”和“爱情生活”的独立性得以充分表达,导致对个体的边界意识以及对自身损益的敏感性增强,为婚恋条件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正所谓“爱情不能成为降低生活质量的理由,婚恋不能成为禁锢自我实现的牢笼”,随着自我意识的强化,婚恋中的“逃跑主义”应运而生:青年人给自己的婚恋做起了“成本-收益”的经济分析,一旦这一结果不利,则会导致分手以求自保,重启选择“独美”的简单模式。在爱情领域,泛滥的自我意识不仅阻断了情侣间不可或缺的情感交互,更为情侣间的互不信任乃至两性对立埋下了种子。

网络传媒成为青年新型婚恋观的“放大器”。社交网络上的“晒幸福”“秀恩爱”让年轻人向往爱情,亦在潜移默化中将恋爱教条化、模板化。社交网络的放大效应也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性别隔阂。随着暧昧、PUA、出轨、家暴等负面新闻接连曝光,年轻人对婚姻的恐惧也水涨船高:他们开始担心此类现象的普遍性,从而对异性的信任感降低,对恋爱和婚姻逐渐失望。在社交网络中,这些失望加剧了年轻人对相对群体的厌恶心理。

引导健康、理性的婚恋观

规范和谐网络环境。价值观念在一定社会的文化中是起中轴作用的,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网络主管部门要注意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强化主流婚恋价值观的弘扬,引导青年人明确恋爱底线,理性审视和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性自由等西方错误思潮,全面客观地看待恋爱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筑牢思想防线,提升恋爱道德和恋爱责任意识。

打造恋爱思政课堂。高校作为青年发展的主阵地,应当把恋爱问题、婚姻问题创新纳入思政课堂,应当勇于直面学生和问题,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利用生动的语言、现实的案例为青年学生塑造崇高的爱情理想,提高大学生对于恋爱观教育的认同度。

树立理性的婚恋观。在当今社会,清醒和现实已经几乎成了对身处爱情中的男女的最高评价,而“爱情”两个字的本质大家却心照不宣地不再提及。当你要求别人专一时,自己先要做到专一。当你要求别人付出时,自己也要有为爱付出的勇气。唯有真诚,才是“必杀技”。

THE END
1.关于“纸性恋”婚恋观的形成原因预调查您好!我们希望了解关于您的婚恋观的一些基本认知。本次调查将对您提供的所有信息进行严格保密,不用写调查者姓名,所有回答用于学术研究。您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本问卷。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纸性恋:指的是一个人对ACGN(Animation、Comic、Game、Novel,动画、漫画、游戏、小说的合并缩写)作品中的虚拟人物产生https://www.wjx.cn/xz/252274067.aspx
2.产生劳动纠纷主要包括哪些原因?一、发包人原因形成的纠纷:发包人的义务主要表现为,依照约定支付工程款、提供合同约定的建筑材料、配件、履行约定的协助义务等等。如果发包人未按约定支付工程价款、或者提供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或者不履行合同约定的协助义务的,导致承包人无法施工,且经过催告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相应https://mip.64365.com/zs/1188722.aspx
3.当代青年婚恋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代青年婚恋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长期以来,婚恋观是人的价值观念在婚恋问题上的表现,属于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婚恋观与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青年的婚恋观直接关系到青年自身与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也关系到婚姻家庭的稳定性。让青年人“安身、安家、安心”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动力。单身https://www.wm114.cn/wen/242/483889.html
4.从《另一个拉姆》事件看舆论失焦网络负面情绪的破坏力与媒体从业尽管必然会有强势和弱势发声之分,但发声方式的非理性本身就值得考察和反思——无论是关于婚恋观、家暴议题的讨论,还是对媒体的公信力表达不满,本来都有机会按照更冷静和切实的方式进行商讨,但显然舆论最终走向失焦,情绪化表达主宰了全场,究其原因还是在于许多讨论者并不想探究事情的真相,而更多是将这种参与讨论作为http://media-ethic.ccnu.edu.cn/info/1095/2544.htm
5.某县大龄青年的婚恋问题调研报告(二)加强大龄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加强大龄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促使大龄青年形成积极、健康的婚恋观念。加大从传统的方式去宣传、教育同时,将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方式相结合,宣传正反案例,引导、警戒婚恋行为,用现实案例对大龄青年进行说服教育、启发引导,因婚恋问题及情感纠纷引发的违法https://m.wydbw.com/show.asp?Id=191539
6.浅议当代大学生恋爱观9篇(全文)2. 以过程为目的的恋爱观形成原因 以过程为目的恋爱的学生, 虽然他们还不成熟, 想问题仅限于其所处阶段没有长远规划, 但这类学生大多是属于比较有主见的学生。他们的恋爱观形成的原因完全出于自身需要。其恋爱观有多元性, 能根据自身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态度。其灵活性较强, 但是原则性较弱。这类学生大多是成长https://www.99xueshu.com/w/filedz88ylt2.html
7.大名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通过媒体、社区、学校、企业等多渠道宣传正确的婚恋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民间红白理事会在婚丧嫁娶中的协调、宣传、监督、引导作用,引导农村家庭把精力用到勤劳致富增加收入上,改变高价彩礼的陋习,广泛宣传文明节俭婚事的新风,引导人们理性看待彩礼问题。 2、组建公益鹊桥好大姐志愿服务队伍。http://www.daming.gov.cn/dmxxxgk/bmxx/zfbm/xmzj/202410/t20241030_2074872.html
8.极光:这届年轻人,七夕也能过成单身狂欢——2021当代青年婚恋状态当代婚恋观:80后90后为完成任务,Z世代还相信爱情 总体来看,当代青年开始恋爱或结婚的最主要原因是“遇到了那个对的人”,95后在这一点上最纯粹,其次是为了“减少孤独感”。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80后表示谈恋爱或者结婚是因为“年纪不小了”,以及“不停被父母催婚”;部分90后则更多是为了“满足社会的期望”。 https://www.csdn.net/article/2021-08-13/119679021
9.预防青少年犯罪调研报告6篇二、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 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 社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受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形成了消极的人生观、扭曲的价值观、颠倒的荣辱观、错误的婚恋观,继而导致违法犯罪。一些腐朽的精神文化产品,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毒害着人们的思想,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https://www.liuxue86.com/a/5156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