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重新定义忠贞的人们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在一片没有人的森林里倒下一棵树,会产生声音吗?如果有人在场,但那人恰好又是一个聋人呢?这个经典的哲学问题并没有一个足够简单且直接的答案,大多数人都会陷入犹豫之中。

第二个问题:假设你的伴侣有过或正在实施你所不知道的"出轨行为",那么我们可以定义他(她)为出轨吗?如果你对此有着斩钉截铁的答案,则难免被诟病为"双重标准"。

年度歌单陆续更新中

【利维坦歌单】即可获取

“排他性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英国2019年真人秀节目《恋爱岛》(LoveIsland)的参赛者艾米·哈特(AmyHart)如是问道。

她知道,她的配对对象柯蒂斯·普里查德(CurtisPritchard)已经被逼问得再无退路。他一直在背着她亲吻其他女孩。普里查德缩回座位,听哈特流畅而冷静地列出了他们这段关系中的问题:从他怎么可能同时对两个人产生爱情的萌芽开始,到她是如何地需要他,而他又是如何地让她失望。

哈特的质问是基于这样的假设:一段浪漫关系只涉及两个人,而普里查德违反了规则。但对于人类的感情关系,我们所了解的是,从历史上看,它们比现在许多社会中惯常的单配偶制要复杂得多。我们是否可以回归到原本的非单偶制呢?

知情同意情况下的非单偶制(consensualnon-monogamy)允许伴侣双方与他人自由发展情感关系。这包括一切从多角恋到换偶和其他形式的“开放式”关系。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知情同意的非单偶制的一个明确特征就是伴侣们需要商定这段关系的边界——比如界限在何时、何处——并达成一致。

这个定义意味着,普里查德的荒唐行为不会归于这一类别下,因为哈特并未知情同意。但非单偶制仍存在于相当一部分少数群体中,这或许能够解释普里查德为何会采取他所采取的那种行动。

尽管单偶制盛行,人们还是非常痴迷于与伴侣以外的人发生性关系。心理学家贾斯汀·莱米勒(JustinLehmiller)在他的书《告诉我你想要什么》(TellMeWhatYouWant)中询问了4000名美国人,让他们描述自己的性幻想。三人行是最常见的性幻想,比例远超其他。而三人行不正是一种知情同意的非单偶制吗?

(www.lehmiller.com/tell-me-what-you-want)

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大学的心理学助理教授艾米·缪斯(AmyMuise)说:“如果我们考虑所有处于恋爱关系中的人,其中大约有5%会被定义为知情同意的非单偶制。”但是假如把那些尝试过知情同意非单偶制的人也纳入在内,这个数字还会增加。“在人的一生中,有21%的人在某一时刻曾经是非单偶制的。”

(www.amymuise.com/wp-content/uploads/2018/08/Muise-Laughton-Moors-Impett-2018-advanced-online.pdf)

三人行是最常见的性幻想,比例远超其他。

要想正确理解这一数字,可以看到,它略低于使用英语以外语言的美国家庭数量(21.9%)。“如果这种情况比21%更普遍,我也不会感到惊讶,”查普曼大学的心理学助理教授艾米·穆尔斯(AmyMoors)说,“一种叫做社会期许(socialdesirability)的东西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对问题的回答略趋于保守。社会期许可能会让人高估自己每天吃五种水果或蔬菜的频率,或是低估自己的饮酒量。”

我们还不清楚这将如何影响他们的幸福——尽管关于远距离恋爱关系的研究充分表明,远距离恋爱可以十分圆满。而且,正如社会心理学向我们揭示的那样,有理由相信,在非特殊状况下,处于知情同意非单偶制关系中的人们或许会体验到单偶制人群所体会不到的优势。

(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14681994.2018.1527027)

在某些物种中(比如大猩猩),体型较大的雄性更有可能通过利用这一优势来击退其他雄性的竞争,从而在性行为上取得成功。例如,一只占统治地位的雄性山地大猩猩会垄断所有交配权的70%,创造出一个一夫多妻的社会(即一个单只雄性与许多雌性交配的社会)。

(warwick.ac.uk/fac/soc/economics/staff/mmperry/fgp_rev10_jet.pdf)

(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jpa.20745)

(brill.com/view/journals/beh/146/9/article-p1193_2.xml)

性别差异并不总是用这种方式发挥作用。那些炫耀自身健美的物种——比如拥有漂亮羽毛的鸟类和色彩鲜艳的鱼类——会以吸引配偶注意为目的进行竞争,而不是在物理上打败竞争对手。这里的区别在于,它们通常不是人类那样的社会性物种,因此一只雄性或雌性不一定能够控制它们在一个区域内所有的潜在配偶。

(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tb.2010.0086)

人类Y染色体的多样性——或者说是单一性——也被用来证明人类直到最近还是一夫多妻制的。再一次地,人类学家对这一证据提出质疑,但是某些人认为,男性基因数据的相对相似性表明,在我们的进化过程中,只有少数男性进行了交配。而最近这种多样性增加了,表明更多的雄性因为单偶制实现了交配。

(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239-003-2458-x)

我们从考古证据中得知,古代人类生活在小而紧密的家族中。狩猎-采集社会的计算机模型表明,他们需要与本地群体以外的个体交配,以维持人口的整体水平。因此,在数个狩猎-采集社群之间会出现大量的交配个体。要想维持一个遗传谱系已知且确切的家族是不可能的。

(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pdf/10.1098/rstb.2016.0316)

(academic.oup.com/beheco/article/21/5/906/197047)

莱米勒在对性幻想的研究中发现,男性对群交更感兴趣(约26%的男性与8%的女性)。类似的趋势也可见于其他类型的“社交性行为”,比如对参加性派对或换偶俱乐部的兴趣(男性为17%,女性为7%)。然而,对这些性幻想感兴趣的女性更有可能实现它们。例如,在同一组样本中,参与过群交的人数是男性12%,女性6%。这样看来,女性似乎有更大几率找到合适的机会。

我们所知道的是,在全球85%的现代人类社会中,某些形式的非单偶制是被认可的。甚至在《旧约全书》中也多次提到一夫多妻制。然而,大多数社会的默认状态仍然是单偶制。它在现在可能很普遍,但是不管你怎么看,人类在历史上并不像我们今天这样实行单偶制。那么,为什么如今终身单偶制被视作是默认的呢?

(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376635700001182via%3Dihub)

“要想不提及媒介而给出简洁的回答是很困难的,”穆尔斯强调,我们的艺术和文化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对我们产生了很大影响,“大多数情况下,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我们的父母要不然已经结婚,要不然正试图实行单偶制。在世界上大多数地方,我们都有婚姻制度。”

“自从人们开始占有土地并称之为自己的土地之后,婚姻就出现了,因为这是一种能够明确控制自身财产并将其传承给家人的方式,”穆尔斯说,“从那时起,我们开始把夫妻和异性恋放到了首位。”

和其他人约会会更好吗?

对知情同意非单偶制的研究反复表明,性兴趣不同的夫妻在拥有多个性伴侣时会生活得更好。“在一段关系中,双方的兴趣往往存在差异,”缪斯说,“然而,拥有多个伴侣的人或许会在总体上更满足。如果你对与他人发生性关系感兴趣,对此进行探索也许是有益的。”

迄今为止,关于知情同意非单偶制的研究一直缺乏大规模的纵向调查,也就是对那些正在考虑开放式关系的人群,甚至在他们与伴侣进行第一次重要谈话之前,就开始进行为期数年的跟踪。

然而,有些研究正开始填补这一空白。其中一项研究招募了对知情同意非单偶制感兴趣的人群和完全不曾考虑过开放式关系的人群,对他们进行了一系列有关其感情关系和性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研究开始前,他们没有一个人曾主动和自己的伴侣讨论过进入开放式关系的想法。在研究最后,他们被再次问及对爱情生活的满意程度,但同时,他们必须说明自己是否进入了开放式关系。

“对于那些想要开放感情关系,并且最后确实这么做了的人来说,他们的满意度比起一开始有了大幅提升,”加拿大韦仕敦大学社会心理学助理教授萨曼莎·乔尔(SamanthaJoel)说,“与此同时,对于那些考虑过开放关系但最终没有这么做的人来说,他们的满意度有所下降,但变化并不显著。”

对于那些想要开放感情关系,并且最后确实这么做了的人来说,他们的满意度比起一开始有了大幅提升。

——萨曼莎·乔尔

乔尔认为,转而步入知情同意非单偶制关系的人们,其满意度的提高可能是一种拖曳效应(draggingeffect)的结果。与次要性伴侣更高质量的性生活会拎高对主要性伴侣的满意度,因为突然之间,必须由一个人来提供所有快乐的压力消失了。

(osf.io/5fxsk/)

“我们知道,当人们对性生活更满意时,他们总能或多或少更好地沟通,”乔尔说,“但实行知情同意非单偶制的人称,他们的沟通是坦诚开放的——要想开始知情同意非单偶制关系,你很难不去谈论情感关系的边界。而在单偶制的情况下,通常不会产生这些关于边界的讨论。”

“情感关系在一开始是性感而欲望蒸腾的,但之后就变得可以预测了,”约克大学的心理学家朗达·巴尔扎里尼(RhondaBalzarini)表示,“新鲜感很难保持,蒸腾的欲望也随之消散。”

你的次要伴侣可能永远也不会与你分担这些责任,但也因此,你们这段关系中的激情可能不会消退。最终,次要性伴侣倾向于提供更高的性生活频率,和更少的承诺。

“我认为,总的来说,在新奇感和安全感之间有一种游移,而建立一段长期的知情同意非单偶制关系是一种同时满足两种需求的方式,”乔尔说,“这不是唯一的方法,但它确实是一种方法,并且对某些人有效。”

你如何处理嫉妒心?

缪斯说,当两位主要伴侣都有动力去支持彼此的幸福时,知情同意非单偶制的好处最为明显。“这其中似乎有一种原始的欲望,他们希望看到自己的伴侣在性生活中得到满足,但自己不需要成为那个满足对方的人,”她说,“当他们看到主要伴侣被自己的幸福所激励时,他们会更乐于满足自己的需求。”

这其中似乎有一种原始的欲望,他们希望看到自己的伴侣在性生活中得到满足,但自己不需要成为那个满足对方的人。

——艾米·缪斯

这描述了一个心理学概念,叫做“爱屋及乌”(compersion)——能够通过目睹他人的快乐来体验快乐。你可能对它在浪漫关系领域之外的出现更为熟悉。例如,想象一下,看着某人打开一个礼物。但是“爱屋及乌”也被用于描述看到其他人性满足时的喜悦。

那么知情同意非单偶制关系中的人们是如何克服嫉妒心的呢?在一项对单偶制和知情同意非单偶制夫妻的“爱屋及乌”式喜悦的研究中,夏威夷太平洋大学的研究员凯瑟琳·奥默(KatherineAumer)及其合著者写道,对于男性而言,性背叛比情感背叛更容易引起嫉妒。这并不会让我们感到意外,假使——正如进化论所暗示的那样——男性比女性更有动机去了解孩子父亲的身份的话。对女性来说,确定自己孩子母亲的身份并不很困难。

然而,奥默继续写道,女性更容易对感情上的不忠心生嫉妒。考虑到进化过程中抚养孩子的压力,女性有强烈的动机留住她们的男性伴侣,以便他能够在她们哺乳期间为她们和她们的孩子提供食物和保护。假如男人对另一个女人投入感情,那么母亲可能就无法得到她最好的食物、保护和住所。

(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1111/j.1467-9280.1992.tb00038.x)

人们为什么选择非单偶制?

二十年来,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克里斯·弗雷利(ChrisFraley)一直在收集一份在线问卷调查的参与对象的依恋数据。总共有大约20万人参加了这项测试,许多其他研究人员都依靠这些丰富的数据来为各种行为确立范式。

(labs.psychology.illinois.edu/~rcfraley/resources.html)

知情同意非单偶制人群的心理特征可能表明,他们的情感需求不能由一个人满足。“一般来说,处于多重关系中的人可能有更高的需求,”巴尔扎里尼说,“我们发现,单偶制人群对关怀和性欲的需求较为平稳。但是多重关系人群的需求有着很高的高点和很低的低点。他们可能是同时需要这两样东西的人,而只有一个伴侣很难做到这些。一个正在感情上关怀对方的主要伴侣不太可能令人产生激烈的性欲。”

我们已然清楚如何与多个人保持亲密的关系,但是我们却要相信爱情是有限的吗?

——艾米·穆尔斯

对于这样一种似乎遍布所有人群的事物,非单偶制生活方式仍然与难以磨灭的耻辱联系在一起。穆尔斯举了一个例子:把柏拉图式的爱或家庭的亲情爱视作无穷无尽的,这再正常不过,然而出于某种原因,我们却认为爱情是有限的。“我们已然清楚如何与多个人保持亲密的关系,”她说,“但是我们却要相信爱情是有限的吗?你有几个最好的朋友?哦,真恶心,你是不是喝多了?这种说法太荒谬了。”

我们向我们的伴侣要求很多东西。我们希望他们成为我们的生活导师、最好的朋友、知己。“我们不需要从一个人那里得到这一切。”穆尔斯说。也许把我们的需求分散在不止一个人身上会更好。

文/WilliamPark

译/苦山

校对/兔子的凌波微步

原文/www.bbc.com/future/article/20200320-why-people-can-love-more-than-one-person

THE END
1.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经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基金理事会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评审通过,57项申报成果获上海市第九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333项申报成果获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3项为学术贡献奖,274项为著作、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网络理论宣传优秀成果奖15项,内部探讨优秀成果奖41项http://www.sh-popss.gov.cn/newsDetails.asp?idval=218
2.机器学习算法:决策树算法简介以及分类原理决策树求类别怎么求5.2 决策树变量的两种类型: 数字型(Numeric):变量类型是整数或浮点数,如前面例子中的“年收入”。用“>=”,“>”,“<”或“<=”作为分割条件(排序后,利用已有的分割情况,可以优化分割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名称型(Nominal):类似编程语言中的枚举类型,变量只能从有限的选项中选取,比如前面例子中的“婚姻情况”https://blog.csdn.net/itcast_cn/article/details/125646335
3.同居关系及事实婚姻差别具体有怎样表现同居和事实婚姻有何不同同居关系包括两种情形,一是双方均无配偶,不办理结婚登记,也不符合结婚的实质条件,以夫妻名义同居;二是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即有配偶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事实婚姻与同居关系的区别事实婚姻与同居关系除了在概念方面的有不同点之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一)两者的构成要件不同。依据各自https://m.tinglv.cn/zhishi/6813233.html
4.婚姻的概念是什么?婚姻的概念是什么?全部回复 妈妈要猴宝宝 堕落仙子 2楼 就象柏拉图说的那样,当人生走到了一定路程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人也不觉得太差,当然不一定是最好的,就定下来,免得以后再也遇不到了两手空空的,这就是婚姻。婚姻成立的前提是相信现在拥有的就是幸福,而相信幸福是那些得不到和已失去的人是不会结婚的。 https://m.bozhong.com/mip/37/598887
5.形式婚姻的概念和定义律师普法形式婚姻的概念和定义2021-01-28 210 普法内容形婚是指为某种目的而与另一人进行婚礼或法律上的结婚手续,但实际上只是名义上的夫妻身份,而无实质内容。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六条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https://www.110ask.com/tuwen/16303327885266004684.html
6.婚姻的定义是什么现代婚姻观念接亲网结婚,是意味着今后的人生将和另一个人相伴一生,结婚,是意味着另一半是你爱情的结晶伴侣,所以结婚意味着自己将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相伴生活,而有部分人就会疑问婚姻意味着什么,婚姻的定义是什么,婚姻的观念是什么,这许许多多关于婚姻的问题,环绕着人的周围,让人对婚姻产生了疑惑,甚至陷入了死循环,所以今天接亲https://www.jieqinwang.com/baike/42981.html
7.婚姻和家庭的概念分别是什么婚姻: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和共同经济为纽带而组成的亲属团体。这只是他们的普通概念,还有法律概念。 婚姻家庭的法律概念:婚姻,是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以夫妻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合法结合。家庭,是共同生活的,共成员间互享法定权利、互负法定义务的亲属https://edu.iask.sina.com.cn/jy/33Wb1cQanZ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