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个人资料简介,简历介绍

卡尔·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Heinrich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出生于普鲁士特里尔,毕业于德国波恩大学和柏林洪堡大学。犹太裔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革命理论家和革命社会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之一。他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革命生涯

婚姻家庭

恩格斯友谊

晚年与逝世

1864年9月28日,马克思参加第一国际成立大会,被选入领导委员会。他为国际起草《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重要文件。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两卷为在马克思死后,由恩格斯整理其遗稿,分别在1885年、1894年出版。1870年10月马克思与移居伦敦的恩格斯再度相聚。由于被许多国家驱逐,到处流亡,他曾自称是“世界公民”。1881年12月2日,燕妮·马克思去世。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在伦敦寓所辞世,享年65岁。后与燕妮合葬于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内。恩格斯发表墓前演讲,约有20人参加葬礼。

主要成就

概述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的学说。学说的范围包括政治、哲学、经济、社会等广泛的领域。是在批判继承人类历史上一切有益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任何其他主义所不能及的,是随着时代、实践、人文、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也因为如此,世界上存在着许多不一样版本的解释和陈述。就如美国近代马克思主义学家达拉普(HalDraper)所讲“在人类历史上,少有学说像马克思思想一样,被不一般的人为扭曲”。除了马列主义以外,许多派别的学说都认为自派学说为马克思的正统继承。如今,其中比较有影响力和主要的阵营包括:托洛茨基主义、斯大林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马克思对哲学的贡献是将实践概念引入哲学,使哲学同现代无产阶级(工人阶级)的解放联系起来,将这个哲学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导致唯物史观的产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马克思分析和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从而发现剩余价值,指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而这个专政又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演变而来。

一般认为,马克思的哲学在他所处的时代并没有绝对的影响力;但就在他过世几年后的19世纪末,随着资产阶级世界的普遍危机的加剧,马克思哲学迅速的传遍各地。建立资本主义式的福利国家成为欧洲先进国家政经改革的趋势。之后,马克思主义派分成为非革命派(EvolutionaryMarxism)与革命派(RevolutionaryMarxism)。非革命派学说,又称修正主义派,以爱德华·伯恩斯坦(EdwardBernstein)为中心,主张渐进式的社会主义发展,视马克思主义为一种道德标准。而革命派学说则以激进的列宁最为著名,强调暴力革命对于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不可回避的必要性。革命派视马克思主义为一种历史科学理论与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认为这种理论是历史客观进程的理论反映,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实践中的产物,是所有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结晶。

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借由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建立的苏联的传播达到巅峰。在这段期间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解释受到许多学者的疑问与争议。随着苏联的势微与解体,马克思主义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也有所减弱。而马克思主义作为近代著名也是影响深远的哲学理论,其学说仍然活跃在学术界的各领域,学说的精神也不时的被运用在各政府的施政方向。而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上仍有许多国家和政党以马克思主义为其国家或政党的意识形态,如中国共产党、古巴共产党、尼泊尔共产党、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法国共产党、西班牙共产党、葡萄牙共产党、希腊共产党等。

科学无神论是在批判和继承历史上的无神论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历史说明宗教,阐明宗教的社会基础,揭示宗教本质及其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告诉人们,宗教是颠倒世界观,宗教观念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像的反映,不应把命运交给神来支配,人类能靠自己的力量为自己谋得幸福。

THE END
1.毕业设计(论文)从婚姻法看我国婚姻家庭理念的变毕业设计(论文)--从婚姻法看我国婚姻家庭理念的变迁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192746-1-1.html
2.关于婚姻家庭的论文(通用8篇)篇3:关于婚姻家庭的论文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亿多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每个人都来自家庭, 每个人都要经过爱情、婚姻、家庭的过程。婚姻的稳定、家庭的和谐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如果每一桩婚姻都能和谐稳定, 每个家庭都能把自己的家庭成员管理好,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ryu8dxxk.html
3.婚姻家庭法论文婚姻家庭法论文 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律思考(一)家庭暴力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对禁止家庭暴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一条: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https://www.unjs.com/h/b/105182.html
4.婚姻家庭伦理范文12篇(全文)[1]邹伟, 赵传毅.配偶法定继承权重塑中对婚姻家庭伦理的考量[J].现代法学, 2014. [2]孙军艳.配偶法定继承顺序与应继份制度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 2013. 家庭伦理学论文 第2篇 摘要:当代大学生思想开放且正值青春年华,生理和心理逐步走向成熟,大学生恋爱是自然、正常的心理、生理发展结果,虽然爱情可以让人陶醉https://www.99xueshu.com/w/ikey195wphgp.html
5.马克思恩格斯的婚姻家庭思想及其现实启示28孙嘉欣;《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问题及对策分析[J];法制博览;2021年21期 29昆台融情 心安之家[J];两岸关系;2021年07期 30伊卫风;通过法律对女性的社会动员——中国共产党与1949年之前婚姻家庭法律在农村的实践[J];法学家;202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前30条 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652-1019088447.htm
6.爱情婚姻家庭杂志是什么级别?杂志刊期是多久?爱情婚姻家庭杂志,月刊,本刊重视学术导向,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刊载内容涉及的栏目:求援窗、法律咨询、滴扶信箱等。于1985年经新闻总署批准的正规刊物。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现已更名为《爱情婚姻家庭》 爱情婚姻家庭杂志特色: <一>题名应直接体现论文的要旨,必须与论文的内容相吻合。为方便https://www.youfabiao.com/aqhyjt/wenti/05.html
7.浅谈马克思主义的婚恋观马克思主义论文当下,传统婚恋观受到社会变革、西方思潮的冲击,出现了诸多新变化。同时,一些令人担忧的不良倾向也随之产生。鉴于此,研读马克思主义作家关于爱情、婚姻和家庭的经典著作,梳理、概括他们的精辟论述,对构建正确婚恋观、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与现实启示。 一、当代中国社会婚恋观的现状分析https://www.lunwendata.com/thesis/2019/156931.html
8.省级教育类学术期刊《爱情婚姻家庭·教育科研》征稿《爱情婚姻家庭》紧紧围绕“爱情、婚姻、家庭”这一人生永恒的主题,倡导与时代同步的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积极弘扬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教育科研》是该杂志专业教育学术刊。 主管: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内刊号:42-1042/C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659862457155723
9.爱情婚姻家庭:爱情故事爱情婚姻家庭:爱情故事 爱情婚姻家庭:爱情故事 《爱情婚姻家庭》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的社科类期刊。主管主办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单位:中国社科院,出版单位:《爱情婚姻家庭》杂志社。中旬刊(教育科研),国内统一刊号:CN42-1042/C,国际刊号:ISSN 1003-0883,邮发代号:38-136,大16开。是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journal-cn-21307/
10.恩格斯的婚姻家庭观恩格斯的婚姻家庭观,恩格斯婚姻家庭观,两性平等,家风建设,爱情,《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简称《起源》)是集中反映恩格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研究的成果著作。在《起源》一书中,恩格斯通过https://wap.cnki.net/lunwen-1023828968.html
11.爱情婚姻家庭杂志属于什么类别?刊期是多久?爱情婚姻家庭杂志于1985年正式创刊, 国内统一刊号:42-1042/C, 邮发代号:38-136, 是一本由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学术刊物。 杂志文章要求: ①来稿须注明未一稿两投,曾在其他公开杂志以摘要或简报形式发表者不在此限。 ②论文应列出全部作者的姓名、职称、学历、工作单位名称及其所在省市名和邮政编码,需注https://www.haotougao.com/aqhyjt/wenda/05.html
12.新婚姻家庭法管理措施新条例文章是一篇婚姻法论文,主要讲述了新婚姻家庭法的立法模式和体系结构管理运用策略制度方针等等。本文选自:《婚姻与家庭》,《婚姻与家庭》办刊宗旨:密切关注并报道国内外婚姻家庭领域的新动向、新思潮、新问题,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解析和探讨婚姻家庭领域的问题,传播高尚的情操和科学的家教理念。为弘扬家庭http://m.yj-hk.com/h-nd-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