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献君为大家推荐的是婚姻与家庭研究的推荐书单,其中包含婚恋转型,婚姻、婚俗与性爱,择偶行为,跨境婚姻等议题,兼顾数据统计分析和质性研方法的应用。
/NO.1/
婚恋转型: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实践
宋丽娜著
ISBN:
978-7-5201-8376-5
2021年6月出版
本书将对新生代农民工婚恋问题的讨论置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现代因素与传统因素的交织和互动、发展主义与伦理主义视野下的行为方式变革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婚恋模式的建构与婚恋伦理的重塑,都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NO.2/
恋爱与心理健康:基于不同文化的考察
梁樱著
978-7-5201-7307-0
2020年9月出版
恋爱关系对个体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本书检验了这种影响发生的社会心理机制之一——传统价值观的作用,并对其做了中美跨文化的比较。在社会结构与人格的总体理论框架下,本书探讨了基于传统价值观所产生的意义建构如何影响个体面对恋爱压力时所产生的情绪与行为反应。本书采用社会调查与定量分析的研究设计,主要使用路径模型来检验内化的传统价值观如何调节恋爱关系对中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传统价值观加重了中国大学生在分手后的抑郁程度。
/NO.3/
中国人的婚姻、婚俗与性爱
尚会鹏著
978-7-5201-1864-4
2018年1月出版
本书以中国中部一个村落西村为考察对象,对乡村社会中中国人婚姻缔结的全过程以及围绕婚姻产生的一系列习俗、仪式和观念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和分析。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是对中国人婚姻的缔结过程的描述和对婚俗、爱情与性文化的剖析;下编是对“闹房”这一特殊习俗的专题研究。书中通过对中国乡村社会人的婚姻、婚俗及性爱的研究,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人的心理、行为方式以及中国社会的特点及变化。
/NO.4/
性·爱·情:过程中的主体建构
王文卿著
978-7-5201-4673-9
2019年4月出版
改革开放以来,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来说,如何处理爱情与性的关系日益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本书借助对深度访谈资料的分析,试图考察当代青年如何理解和利用新出现的各种可能性空间。情感在性的社会关系中依然扮演重要角色,但一些青年开始程度不同地偏离以婚姻为中心的传统性秩序,积极追求性的快乐并努力解决性的烦恼。借鉴斯威德勒、阿帕杜莱和布尔迪厄等人的理论资源,本书分析了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主体的“放开”何以可能或不可能。
/NO.5/
社交媒体中的婚姻与个体
程萍著
978-7-5201-6464-1
2022年3月出版
/NO.6/
性别失衡与青年择偶
贾志科著
978-7-5201-4423-0
2019年5月出版
本书通过统计数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访谈资料,对我国婚龄人口性别结构失衡的主要表现、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并以大型相亲会为例,对城市地区未婚青年择偶拥挤状况进行探索性研究;对当前城市青年择偶问题的基本状况进行描述,并探讨性别失衡对城市青年择偶的直接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对农村青年的择偶观念、择偶现状及择偶窘境呈现出的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其原因及可能引发的社会风险,提出防范农村青年择偶拥挤风险的策略和服务建议。
/NO.7/
云南跨境婚姻移民:一项多元交织分析研究
陈雪著
978-7-5201-2601-4
2018年6月出版
跨境婚姻移民是亚洲区域内部移民女性化趋势中一个独特的现象。亚洲跨境婚姻移民现象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共同联系?跨境婚姻移民在云南又有何独特之处?本书在性别与移民研究互动产生的多元交织分析框架之下,从时空交织性、身份交织性以及行动交织性去分析云南跨境婚姻移民现象的产生动因与特点,去描绘婚姻移民的日常生活,去探讨妇女在跨国底层空间家庭与社区空间的能动性与限制,并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治理经验中,去探寻新的、适合本土的灵活治理策略。
/NO.8/
流动过程与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研究
李卫东李树茁著
978-7-5201-7956-0
2021年8月出版
本书以农民工为研究对象,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并探讨人口流动过程对农民工婚姻稳定性影响的性别差异。通过探讨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机制,可以较为深入地理解人口流动对农民工婚姻的影响;而通过探讨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的性别差异及人口流动过程对农民工婚姻稳定性影响的性别差异,则可以较好地理解人口流动对农民工家庭性别关系的影响。
/NO.9/
农民工婚姻冲突:现状与影响因素
杨婷著
978-7-5201-8865-4
2021年12月出版
/NO.10/
流动农民工的婚姻维系
罗小锋著
978-7-5201-7623-1
2020年12月出版
本书以流动民工夫妻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了流动对农民工婚姻家庭的影响,分析了流动民工的婚姻是如何维系的、维系的动力和机制是什么、流动民工的婚姻又是如何走向解体的、解体的原因和机制是什么。本书研究发现:伴随人口流动,流动民工的家庭呈现流变的特点;面对流动的冲击,绝大多数流动民工夫妻会采取各种措施去维系婚姻;受文化、制度和结构因素的影响,流动民工的婚姻承诺虽然也包含个人承诺的成分,但以结构性承诺和道德承诺为主。
/NO.11/
性别视角:婚姻与家庭
王金玲黄长玲主编;
姜佳将高雪玉副主编
978-7-5201-4931-0
2019年8月出版
/NO.12/
山水“峒氓”:明清以来都柳江下游地区的家族、婚姻与仪式传统
黄瑜著
978-7-5201-6111-4
2020年4月出版
本书运用“历史民族志”的研究视角与书写风格,结合民间历史文献与实地田野调查,对黔桂交界都柳江下游地区的“峒地”村寨民众展开研究,希望揭示自明清以来,面对王朝国家的军事力量以及各种政治、经济与文化政策,山区村寨社会在家族组织、婚姻关系和仪式传统等方面发生的整体性“结构”变迁,以此探讨南方山区人群身处王朝国家统治下的多种可能性和多元化途径,并且重新思考中国西南地区民众的历史书写与社会文化进程。
/NO.13/
“剩男”“剩女”:适婚人口的初婚风险
孙炜红著
978-7-5201-9716-8
/NO.14/
性别与家庭:《妇女研究论丛》研究集萃(全2卷)
杜洁宓瑞新主编;
史凯亮王妍綦郑潇副主编
978-7-5201-6571-6
本论文集收录的87篇论文是《妇女研究论丛》近年来刊发的性别与家庭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家庭变迁与家庭政策、婚姻家庭法律、家庭观念、家庭角色与地位、人口流动与婚姻模式、生育与社会支持、亲职、工作-家庭平衡、家庭照料与养老、历史与文化习俗等方面。期待这些基于性别视角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社会转型期中国家庭变迁、特征、功能的认识,推动家庭研究和婚姻家庭工作深入发展,以及进一步完善家庭友好政策。
/NO.15/
人口流动与家庭关系的变迁:甘肃岭村调查
连芙蓉著
978-7-5201-4674-6
国家统计局《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农民工总量已达到28652万人。作为流动的人力资源,农民工往返于城乡之间,给城乡社会带来深刻冲击。本书通过实证调查,立足于家庭关系和家庭策略,在城乡二元体制的宏观背景下,探讨不同家庭在面对劳动力城乡转移时的不同选择、决策依据和影响等。本书将为进一步推进以人为核心、城乡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事实参考,其意义将不限于家庭及家庭关系。
/NO.16/
自主:中国革命中的婚姻、法律与女性身份(1940~1960)
[美]丛小平著译
978-7-5201-9394-8
本书以1940年代陕甘宁边区“封张婚姻纠纷案”为切入点,讨论中国革命中的婚姻改革和司法建设。作者讨论了从司法案件的原型到文艺作品的演变过程,以全景式的视角,探讨了此案在司法实践、乡村建设、政权建设以及女性研究等方面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革命中出现的新话语、新的文化符号进行解析。作者认为,新的话语和新的文化符号凝聚了20世纪社会运动与革命的实践与经验,同时也连接了传统与当代,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念化表达。
/NO.17/
21世纪的日本家庭:何去何从(第4版)
[日]落合惠美子著;
郑杨译
978-7-5201-8287-4
作者在分析二战后日本家庭和日本社会特殊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家庭的战后体制”这一概念,推动了日本家庭社会学向前迈进一大步。作者通过翔实的数据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家庭”的诞生、大众化和变迁,展望了21世纪日本家庭变化的新趋势。书中还涉及一些有趣而深刻的话题,如“为什么女性是主妇”“主妇的诞生”等,在平实的叙述中,作者对家庭的多样性提出了诸多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