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学伟:西方人追求爱情,中国人讲究姻缘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本文为演讲实录,由南京大学社会学院胡欣仪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作者同名论文,参阅《翟学伟|爱情与姻缘:两种亲密关系的模式比较——关系向度上的理想型解释》。

往期讲演回顾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甘满堂:当代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与瘟神信仰记忆

张静:研究性思维的逻辑

林胜:跨国主义视野下的跨国商会研究

爱情与姻缘

讲演|翟学伟

整理|胡欣仪

我一直想要从理论上回答:为什么西方社会中的人走向了爱情,而中国社会的人走向了姻缘?提供一个解释社会现象如何产生,如何发展,以及其内在包含了哪些内容的理论框架。

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疑惑

为了有效地进入这个话题,我们先来思考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从上述的疑问中暴露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如何来做文化比较,做文化比较是否有意义。

在全球化和中西文化融合的今天,讨论文化差异的难度已骤然增大。我在此依然持文化比较的立场。在很多领域,人们虽然享有共同的价值系统,比如大凡现代文明社会都倡导遵纪守法,可论及某些特殊成员不守法时社会该如何处置时,文化问题就会出现。每个社会都希望家庭美满、夫妻恩爱,但文化比较的地方却在于当夫妻关系恶化时彼此如何相待或社会如何评判。所以,所谓文化问题的凸显很多情况下恰是反向上的,尤其当我们看不清文化差异甚至希望摈弃文化差异时,会在反向的思考中发现文化。

还需要说明的是,文化比较是用来寻求线索和模式的,模式建立后,也不应当作区域性实践或者地区分割性的结论来看待,更不必做标签化的处理。现实中的人们对婚姻问题的处置虽千奇百怪,但研究亲密关系模式或婚姻模式就好比讨论菜系,个人胃口不同,可菜系还在。我想讨论的差异显然不是食客的口味,而是不同菜系各自做法。

婚姻关系的男女结合一定具有其生物、生理和社会上的共同要素。但即使婚姻存在许多共同的要素,不同人对这些共同要素的排序也会有差异。难道这些要素的排序没有观念差异可寻这就是今天我们想讨论的文化因素。

几个问题的澄清

在我进入理论说明之前,我首先要说明今天的演讲不是从传统婚姻与家庭的角度进入讨论,因为考虑到如今社会性别关系的复杂性,我要从亲密关系进入讨论。其次,我与家庭社会学学者不同的是,我要从关系向度进入对亲密关系的研究。

关系向度理论的提出

爱情的普遍性与亲密关系的文化性

从人的生理(青春期)和感情(激情)的角度来讲,爱情是人类社会与各个民族都有的现象,从各个社会文化中的诗歌与民歌就可以看出爱情的普遍性。我们研究婚姻模式,不只是讨论其中是否有爱情的存在,还要讨论为何不能私定终身,或者该模式的运作方式是什么。

婚姻在关系向度中的位置

关系向度的建立可以很好地区分人类社会中不同交往类型以及各自所面临的交往问题。系向度理论还能解释婚姻关系吗答案是可以,只要我们把婚姻关系放入各向度的中心位置,就可以发现此种关系的实质,这体现了婚姻的张力是强大的。

从图2中可以看出,婚姻关系所走过的历程应该是把两个原先不相识的独立个体用契约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在友爱的基础上成为一家人。这样看来,婚姻似乎在各向度中画了一个圈,兼顾了所有向度的特点。如果男女双方最终将婚姻进行到底,那等于说他们最终实现了彼此的固定关系;如果男女双方没有将婚姻进行到底,那等于说他们最终回到了松散关系。

但是今天我们要更进一步,不仅仅讲婚姻而且要讲文化。当婚姻兼具四种关系向度的特征时,是否可以止步于婚姻具有跨文化的现代文明共性这样的结论呢对于这一问题,需要对婚姻模式做一次比较。

亲密关系的文化偏重

我们知道婚姻模式在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存在时代差异。作为社会学研究,本研究所要限定的时代性是指延续至今并对今日婚姻产生影响的时段。这个时段大约有九百年左右。它们分别主导着中西方婚姻的各自特点,而中国这边原有的婚姻则因受新文化运动,开始引入西方婚姻观念。追溯各自这段传统,原本的中国婚姻偏重“姻缘”,而西方偏重“爱情”。爱情在西方的含义中具有“浪漫”的意味,这是西方爱情的一个传统,在民国伊始传入中国。

“缘分”作为一种构词,还有其内部的构造,或者说,“缘分天注定”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其中还有“分”的作用。“分”有“天道酬勤”的意思,说明人自身的作为或者谋划能力,这点将为男女各方的努力以及“媒”的运作留出空间。缘分的解释框架反映的是中国文化一再强调的“天人合一”思想。

中国的婚姻本身也被说成“婚配”,婚姻行为亦叫“许配”,而真成了一对则叫“配偶”,由此还演化出“元配”等概念。其间尤为理想的表达是“天作之合”,“佳偶天成”,“金童玉女”,“郎才女貌”等。婚姻中的“配”既有命理上的意味,也有自身及家庭条件相当的含义。这一点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人有如此高比例的征婚行为。因为征婚主要是谈条件,这在配的意义上是完全可行的,但在爱情上则很难做到。即使中国和西方文化中均有征婚,但内涵却有所不同。西方男女的婚姻无论如何结识,仍偏重交际的感受。而中国意味的“配”更多地指外在性的或条件上的合适。

通过上述讨论,总体而言,所谓爱情婚姻是指由个体的自主性与彼此的吸引力所建立的夫妻关系,所谓缘分婚姻是指由外在的天然性所构成的般配而建立的夫妻关系。

最后,我认为讨论这样一个理论模型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的意义在于:我们如何理解现在社会以及我们自身的感情,并影响我们的认知、行为和生活方式的选择。

我们现在所说的爱情重视的是它的内在性,也就是爱情来自于个人的内在性驱力。而由缘分所实现的亲密性虽然对个体内在性并不排斥,但始终要加以抑制。其内涵是外在性的,即它将人们所发生的亲密遭遇交由其外部因素(命理、父母、媒人等)去处理。或者说,人自身的婚恋遭遇和质量不需要做内归因,而应做外归因。

婚姻的内归因和外归因会带来不同的认知模式。婚姻的内归因会导致处于爱恋中的人对自己有要求,并不断检讨自己有哪些做的不好的地方,也会因为过失或者对方的不满请求对方原谅。平时他或她则不断调整自我,或者在生活中制造惊喜,浪漫的场景等等,即使有时这样的举.动让人疲惫不堪,不得已而为之,甚至以失败而告终。西方人的爱情婚姻是做加法;而中国人姻缘婚姻则是做减法。前者的动力来自激情、冒险与爱欲,其中蕴藏的是个体的内在体验;而后者则来自对生活安逸的追求,其中蕴藏的是“终生平静”。

从由此带来的生活方式的选择上看。爱情婚姻有高度的内在性和紧张性,由此带来了婚姻质量的提升,但也很容易导致离婚率的提升;而缘分婚姻则有明显的外在性和松懈感,由此引出了夫妻双方的平淡、安定与闲适。前者具有高风险性,后者具有高稳定性。前者需要展示个人的交际能力和个人魅力,后者需要借助双方外在条件的匹配。于是,前者内含浪漫体验,后者讲究相依为命。且当一桩婚姻面临解体时,不同婚姻模式下的人们为解决问题所持的态度与方法也有所不同。

今天就是从关系向度的理论对于中西方的爱情与婚姻关系做了一个比较。演讲的内容就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THE END
1.大学生婚姻观论文(精选9篇)篇2:大学生婚姻观论文 张肖赫,靳健,李创,刘敏,薛文阳 (中北大学朔州校区,山西 朔州,036000) 摘要:"90后”大学生己经成为我国高校大学生群体的主力军,在网络环境下长大的他们,对待爱情和婚姻有着和以往大学生不同的态度。他们的恋爱婚姻观不仅决定他们自身婚姻家庭的美满幸福,更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文章运用https://www.360wenmi.com/f/file3up3p9vm.html
2.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婚姻与家庭专业委员会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019年3月2日上午,由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婚姻与家庭专业委员会主办,中科博爱(北京)心理医学研究院承办的首届全国婚姻家庭调解高峰论坛在北京湖湾酒店拉开帷幕,来自大陆、香港、台湾的心理咨询师、高校研究学者、婚姻家庭法律工作者等三百余位参会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婚姻家庭调解的方法,提升处理婚姻家庭各类问题能力。 http://hy.cmfpc.org.cn/90
3.马克思主义婚恋家庭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婚恋家庭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爱情、婚姻与家庭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无论历史上什么时期、什么年代,人类都从不同的视角来阐释和实践各自时期的爱情观、婚姻观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9801102.html
4.传统与现代之间——新生代农民工的恋爱与婚姻这在恋爱方面表现在现代婚恋消费、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择偶标准、日益开放的性观念、多样化择偶方式与传统择偶途径并存;而婚姻方面则表现通婚圈的扩展和"户籍对应"的婚配模式并存、"闪婚"的出现、传统观与现代交织的生育观和两地的分隔家庭模式等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还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QL201101006.htm
5.婚姻与家庭与此相关,婚姻制度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社会制度之一。衡之以情理,封建时代夫妻结合的方式当有多种,但其主体应该不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他者安排。这种婚姻方式中,居主要作用的是家庭的门第或父母的私谊,而不是当事双方的意愿,许多人在婚前甚至对对方的品貌、性情、才学一无所知,历代层出不穷https://iqh.ruc.edu.cn/qdshsyj/hyyjt/593d59f0bf0c4751a83ab10a116a221a.htm
6.妻子的爱情测试陈军中图分类 恋爱、家庭、婚姻; 关键词 人正; 屡败屡战; 你喜欢; 无可救药; 太远; 测试题; 我害怕; 三星级酒店; 自助旅游; 最佳答案; 入库时间 2024-04-19 19:53:17 相似文献 中文文献 外文文献 专利 1. 用17年爱情斗癌魔,唐家三少与妻子的挚爱情深 [J] . 梧桐雨 . 健康生活 . 2016,第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marriage-family-temperament-reader-part_thesis/020121673463.html
7.识谎言补恋爱课……湖南高校特色课,你最爱哪一门?课程为专题式教学,分为“爱情与人生”“婚姻与家庭美德”“婚姻家庭法律规范”三个大专题。目前,课程已开设两个学期,学生不仅在课堂中参与度较高,在课外亦常将自己在情感与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困惑告诉授课教师。教师通过与学生谈心交流,帮助学生解答困惑。 “戏精”遇上谎言识别,“剧本”都不够用了https://www.icswb.com/h/100104/20191122/630137_m.html
8.Y世代爱情:漫漫结婚路TOPYS创意内容平台蒙蒂塞洛的婚姻则是既现实又浪漫。她说她的丈夫和她们的一帮朋友不再把婚姻视作“社会的中心组织原则”,而是转而接受各种不同的家庭组织形式,比如那种不结婚但抚育孩子的家庭。 事实上,蒙蒂塞洛即将于本月出版的第一本书《近距离》(Close Quarters,论文集)即是有感而发,她“父母的离异反而比某些婚姻状况起的作用更https://www.topys.cn/article/7429.html
9.夫妻视频:最新动态揭示了他们生活中的点滴,展现了甜蜜与挑战并存相关研究表明,共同参与活动能够增强伴侣之间的亲密感。根据《婚姻与家庭研究》期刊的一项论文指出,共同经历愉快时光是维持长期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这对夫妻通过简单而富有意义的日常活动,不仅提升了彼此间的情感连接,也为其他人提供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婚姻模式。 http://sex.nuolei.vip/kolei/26205.html
10.久久单男,或许是因为对爱情的期待太高,才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人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婚姻和恋爱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事业放在首位,而忽视了情感需求。《青年研究》中的一篇论文指出,经济独立带来的自由让年轻人更倾向于追求自我价值,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家庭责任。这种转变虽然促进了个人成长,却也加剧了单身现象。 http://xxx.yueshuang.net/ysgl/18938.html
11.长恨论文范文12篇(全文)在爱情、婚姻与家庭中, 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样去付出、去索取, 这是一个平等的双向交流的过程。当王琦瑶在情爱红尘中辛苦奔走的时候, 她作为女人的一面是明朗而突出的, 即便没能成功地做一个好母亲或者好妻子, 但仍是最纯粹的女人。从王琦瑶的一生, 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只有剔除传统女性文化中的软弱性、惰性https://www.99xueshu.com/w/ikeyb82fufgu.html
12.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与道德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分离。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我 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 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党 http://read.cucdc.com/cw/81587/215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