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叙事视角解读《傲慢与偏见》论文

女性叙事视角解读《傲慢与偏见》论文

一、男权主义盛行的时代,女性没有自主权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尚未完善,封建残余思想根深蒂固,男尊女卑的思潮盛行。男性处于主导地位,有着绝对的权力;而女性只能成为男性的附属,服从于男性。

就像在《傲慢与偏见》中写道的,班纳特夫妇膝下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班纳特先生过世后,他家财产就只能由远方的亲戚来继承,他的太太和女儿终将得不到任何东西。因而,在当时,女子都希望嫁一个有钱人来保证自己后半辈子的衣食无忧。在这样的社会体制下,女性完全失去了自主权,甚至她们独立生存的能力也丧失了,不得不依附于男人,这也是造成男女地位不平等的根源。

二、《傲慢与偏见》传达的女性主义思想

(一)女性叙事视角,掌握自主权

申丹曾指出:叙事者的性别不同,往往会影响着叙事模式及其意义。奥斯汀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颠覆了女性只能依附于男性的唯诺形象,以女性视角展开故事,让女性成为小说中的主角.让女性主导话语权。

小说中跌宕起伏的情结,与独特的女性叙事视角是分不开的,让读者从女性的视角来品读这部作品,进而彰显女性特有的心理特征。

作者在小说中一改传统的叙述方式,采用由远景到近景的叙述视角转化,强调女性的主人翁意识。通过直接引语的运用,让女性主导话语权,辅以间接引语来表现独特的女性视角。

在《傲慢与偏见》中,围绕班纳特太太嫁女儿的故事展开叙述,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纠葛是小说的主线,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揭示作品中人物的不同心理特质。重点写了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与达西经历了一系列“傲慢”与“偏见”之后,最终喜结良缘。通过对这桩理想的婚姻的描绘,也反映出了女作者简·奥斯汀自己的爱情观——婚姻以爱情为基础,女性也可以主导自己的婚姻。

(二)伊丽莎白——才智、幽默而又叛逆的女性

伊丽莎白是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女主人公,同时也是英国文学作品中较为出色的女性角色。简,奥斯汀把她塑造成了一位个性鲜明、有着自己独到见解的智慧女性。她美丽、聪明、知性、有主见,她将婚姻掌握在自己手中。伊丽莎白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1.才智、幽默

伊丽莎白可以深入洞察事物的本质,靠着她的才智与达西斗智斗勇,而正是这一切的智慧的流露,最终深深地吸引了达西。

伊丽莎白曾表示她可以看透彬格莱的性格,彬格莱却不屑地说他并不知道伊丽莎白是个研究人性的专家。他对伊丽莎白说:“那应该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问吧。”伊丽莎白回答:“不错,但是更有趣的是研究复杂多变的性格,可以让研究变得更有价值。”达西讽刺说:“乡下环境闭塞,周围的变化也少,乡下人可以研究的对象也非常少。”伊丽莎白却不以为然:“可是每个人每天都在变化,他们身上可以研究的新东西也很多。”这段对话将伊丽莎白的智慧的气魄与幽默的性格表露无疑。

2.叛逆

在当时的道德观念中,女性应该庄重、文雅,具备贵族气质。但是,伊丽莎白却反感这样的旧道德,鄙视社会上以金钱和出生划分等级。

穿田野,跨围栏,跳水洼,弄得自己满身污泥地出现在外人面前,这在当时的妇女看来是极其不雅的行为。而她却从不介意别人的看法,我行我素,不向等级与金钱低头。只要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情,就无所畏惧地去做。

(三)主宰自己的爱情与婚姻

伊丽莎白对爱情与婚姻有着独立的意识,她摈弃了传统妇女忍耐、顺从的品性,坚信美满的婚姻只能建立在深厚的爱情基础之上,她向往通过彼此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平等交流感情的方式。

她的两次拒婚,鲜明地表现了她对婚姻的立场。柯林斯作为班纳特家财产的继承人,狂妄自大,自以为是,能力低下,却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娶了班纳特家的一个女儿,便是对他们家施了恩德,但是伊丽莎白断然拒绝了柯林斯的当场求婚。因为尽管柯林斯可能会使伊丽莎白日后的生活有保障,但是他俩无法进行精神上与情感上的交流,伊丽莎白也无法接受一个自私自利而又自负的人做丈夫。当柯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失败后,她的好朋友夏绿蒂为了日后衣食无忧的生活而嫁给了自己并不爱的柯林斯,这与伊丽莎白的态度与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样是女性,一个是先进女性的代表,一个是传统妇女的代表;一个追求自我意识的解放,一个屈于命运的安排。

初次见到达西时,因为达西目空一切的傲慢态度让伊丽莎白对其产生了偏见。虽然达西有着显赫的财产,但是伊丽莎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达西的第一次求婚。伊丽莎白在面对自己婚姻问题时所表现的自尊与自信,超越了当时普遍妇女的价值取向,极具超前意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不被认可的。简,奥斯汀正是想通过塑造伊丽莎白这一典型人物,来唤醒迂腐的封建女性意识,呼吁她们为追求自己平等自由的婚姻而努力,同时也是向男性主义发起挑战。

伊丽莎白独特的魅力、优雅的谈吐、丰富的学识深深地吸引了达西,也让他摈弃了门第财产的偏见,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且不断改正自我。伊丽莎白也因为达西的改变而渐渐改变了对他的偏见,接受了达西的第二次求婚,两人最终踏上了婚姻的殿堂。

(四)强调女性与男性应该自由平等

相较于小说中的其他女性,伊丽莎白是与男性一样追逐平等与自由的典范。独立自强,不依靠男人,凭借自己的力量做事,毫不顾忌外人的评判,摈弃旧观念,开拓新思维。为了看望生病的姐姐,伊丽莎白孤身步行三英里,仪表不整地出现在彬格莱家中,这在当时守旧的妇女看来,是件非常丢人的事情,伊丽莎白却不拘小节。在舞会上用犀利的言语驳回了凯瑟琳夫人的责问,凸显了伊丽莎白的独特个性。在家世显赫的达西面前,伊丽莎白沉稳镇定,用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渐渐地吸引了达西,使得这个坚持完美主义的男子最终放下了自己的傲慢与偏见,接受了伊丽莎白。

奥斯汀否定了男女之间的智力差别,她通过塑造伊丽莎白这一独立、智慧的女性形象,昭示着女性可以不依靠男人而独立自主的作判断,作决定。她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塑造的有着独立个性的女性形象,无疑是对当时社会旧价值观的冲击,进而确立了女性在家庭、婚姻中的新地位。

(五)反抗封建传统道德

旧社会的封建礼教禁锢女性的思想与行为,而伊丽莎白对此却无所顾忌,她勇敢而大胆地扞卫自己的自由与地位。当她与姐妹们同时出入社交场合遭到质疑时,她立马巧妙地回应道:“如果因为姐姐无法早嫁,或是不愿早嫁,做妹妹的就不能交际,不能娱乐,我想这可就太委屈她们了。小妹和大姐同样有权利享受青春的乐趣。怎么能出于那样的动机,而把她们关在家里!”当凯瑟琳夫人以她与达西不是门当户对阻挠她的婚事的时候,她辩驳道:“达西是个绅士,我是绅士的女儿,我们正是门当户对。”

从以上的种种都能看出,伊丽莎白勇于向封建道德观念挑战,勇于冲破门第观念,表现出一种独立自主的个性。

三、女性思想在当时的局限性

《傲慢与偏见》的女作家简,奥斯汀,生活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封建保守势力强大的时代,她的作品虽然有先进的女性主义思想,但是也无法避免地受父权文化的影响,存在一些局限性。

奥斯汀虽然在小说中竭力刻画女主人公独立自主的形象,倡导男女平等,但是却依然把女性的作用禁锢于家庭中,相夫教子,处理家事,却未能让女性走出家庭,踏上社会去谋取一份工作。所以归根结底,在当时社会中的女性,终究没有摆脱从属于男性的地位。

四、结语

简,奥斯汀一改传统文学中女性的被叙述、被符号化的命运,在《傲慢与偏见》中采用女性叙事视角,让女性成为小说的主体。通过对伊丽莎白这一独立女性形象的塑造,发起了对女性解放运动的呼吁。虽然迫于当时时代封建守旧思想根深蒂固的局限性,作品中还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但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先进思想,唤起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为女性取得独立权利指明了方向,鼓舞更多的女性向着自强自信的方向发展。

注释:

①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孙致礼译,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5-339页。

[参考文献]

[1]李玮,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的《傲慢与偏见》[J].时代文学,2011(08).

[2]黄洁.《傲慢与偏见》女主人公女性主体意识解析[J].时代文学,2011(14).

[3]陆玫,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0(09).

[4]白晶玉.从《傲慢与偏见》解读奥斯汀的女性视角[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13(05).

[5]李英.《傲慢与偏见》的女性意识评析[J].时代文学,2010(18).

[6]彭筱璐,《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觉醒[J].剑南文学,2010(04).

[7]黄静,《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0(06).

[作者简介]

尹亚辉(1977-),女,河南西平人,硕士,黄淮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THE END
1.关于爱情与婚姻论文参考文献(全文)[20]杨柳英.从爱情观与婚姻观分析《傲慢与偏见》[J].青春岁月,2019,(01):21-22. 关于爱情与婚姻期刊论文参考文献 [21]赵佳睿.白先勇短篇小说的爱情婚姻叙事研究[D].导师:王卫东.云南大学,2018. [22]王莹莹.浅谈英美文学中的爱情婚姻观——以《傲慢与偏见》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7,(21):108-109. https://www.99xueshu.com/w/wx83zhrr12cu.html
2.关于婚前协议论文范文资料与婚前协议有关论文参考文献《婚前协议》:关于免费婚前协议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婚前协议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爱情是件浪漫的事,但婚姻不是.爱情是耳鬓厮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但在婚姻里,激情终将千帆过尽,浪漫归于柴米油盐. 爱情是件疯狂的事,但婚姻不是.在爱情中,我们燃烧理智,追求简单纯粹的快乐.但婚姻结合却不能草http://omwww.anydaily.com/zhichenglunwen/56635.html
3.解析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悲剧色彩(论文全文)例如,在《倾城之恋》当中,女主角白流苏有胆识、有智慧,同时具有坚毅和勇敢的品质,其结局似乎并不算悲惨。白流苏通过自身努力最终达到目的,组建了婚姻家庭,且各方面均有所保障,但是其并未全面摆脱男权的桎梏,只能独自远离缤纷的世界与生命的欢乐。 (二)爱情婚姻的深刻影响https://www.91xueshu.com/l-wxzplw/62894.html
4.关于婚姻家庭的论文(通用8篇)更重要的是他们毕业以后就会逐步进入婚姻、建立家庭, 在学校接受婚姻家庭的教育就是对他们的岗前培训, 使他们预先掌握与爱情婚姻家庭相关的知识、掌握如何为人夫、为人妻以及为人父母的技能, 从而减少草率结婚, 轻率离婚的现象发生。毫无疑问做好爱情婚姻家庭教育工作, 关系到家庭的和谐、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文明。https://www.360wenmi.com/f/fileryu8dxxk.html
5.关于婚前财产公证论文范文写作论婚前财产公证的必要性和完善途径结论:大学硕士与本科婚前财产公证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婚前财产公证方面论文范文。 婚前财产公证是文明进步的象征 摘要:婚前公证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新风尚,其对社会稳定与进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目前并没有形成全面铺开的局面,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从社会稳定https://ingfore.wqxlw.com/zhuankelunwen/27001.html
6.关于运动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从《艾米琳》看圈地运动相关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米老鼠杂志订阅运动杂志洋务运动论文米娜杂志订阅 摘要:当代关于圈地运动的研究常常从史学资料出发进行考证,而十七十八世纪众多英国文学作品中对这一现象的反映大大起到了充实研究资源的作用.在英国女作家夏洛特?史密斯的处女作小说《艾米琳》(Emmeline, 1788)中,作者通过浪漫爱情故事在批判社会和人性的同http://ycrb.com.cn/zhuankelunwen/17460.html
7.天光学术现当代文学论文:《围城》中人情世情的体现及其描写方法以人情世情小说的定义为标准, 在社会各阶层众生相的基础上从家族兴衰, 个人发迹, 爱情婚姻三方面来探讨《围城》中人情世情。 (一) 家族兴衰 家族发展无非没落与兴盛, 《围城》中的典型代表是方遯翁家与周经理家。 (1) 诗礼名望之家没落:方遯翁所代表的传统乡绅世家在战乱动荡和商业资本双重冲击下, 背乡弃地https://blog.csdn.net/qq1377005839/article/details/100514926
8.从简·奥斯汀的主要作品透析其婚姻观科技创新论文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面临着无数的选择,笔者认为最重要的选择就是对配偶的选择,简·奥斯汀的小说在婚恋这一主题上一直被视为经典,甚至被单身女性视为解读婚姻的必修手册。其小说的主题基本都是与乡绅家庭青年男女的爱情与婚姻有关,作为一位有着特别的生活经历的中产阶级上层社会的女子,简·奥斯汀以敏锐的洞察力仔细的https://m.360docs.net/doc/info-b79b299405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