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婚姻模式悄然兴起:看似能促进夫妻感情,实则背后有3点隐患结婚爱情分居亲密关系

所谓婚姻,就是各自从原生家庭中脱离出来,组建一个新的家庭,然后互相扶持、相濡以沫,走完一生。

是啊,从古至今,无论婚姻观如何更迭改变,但都离不开“共同生活”的运行法则。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开始对婚姻本身进行了越来越多的反思,也在不断探索婚姻的更多可能性。

比如今天咱们要提起的新型婚姻模式——周末婚。

01.新型婚姻模式悄然兴起

说起“周末婚”,想必有些人早有耳闻。

指的是夫妻结婚后,平常各自生活在各家,或各忙各的工作,只有周末或者节假日时,才在一起生活。

初听时,大家可能跟我一样,也觉得是天方夜谭。

结了婚,不住在一起,那结婚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可实际上,这种婚姻模式目前正在悄悄席卷全世界。

根据调查显示,在英国,有25%的人正过着周末婚,这个数据还不包括那些婚姻出现危机的群体。

而在日本,数字更加夸张。

根据日本电视台的调研发现,有56%的年轻人愿意尝试“周末婚”,尤其是那些工作地点相距较远,或工作时长太久的群体。

在他们看来,这种“平日分居、定期相聚”的婚姻模式,不仅能保证各自的独立性和生活习惯,还能减少没有必要的生活摩擦。

更重要的是,脱离了一日三餐、柴米油盐的日常琐屑,更能保证夫妻之间的新鲜感和感情的升温。

先说外因:

有些夫妻因为双方的工作地点相距较远,所以采取分居这个看似性价比不错的模式。

还有的夫妻,是因为经济无法支撑目前的生活,只能寄居在彼此的原生家庭,这样既能省去租房和买房的支出,还方便照顾各自的父母。

其次是内因:

每个人对婚姻的理想化预设都不相同,为了避免彼此去妥协和改变,周末婚的模式无疑是情感与生活之间的一个很好的平衡方法。

再加上日常琐屑的磨砺,很容易丧失新鲜感和神秘感,就像“蛙化效应”一样,热恋时期,看对方就是王子,等到饱受柴米油盐的平淡时,对方又极容易变成青蛙。

所以与其等着感情变质、滤镜消失,还不如从一开始就保持“周末婚”的形式。

从这些层面来看,“周末婚”确实有一定的探索意义,也给了现时代不少年轻人新的婚姻选择。

可是它真的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吗?

事实上,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在周末婚上也不过如此。

可能我们实践之前,看到的都是它正向的一面,可是当真的沉浸其中的时候,就会发现3点隐患,早已潜伏。

02.周末婚:3点隐患早已潜伏

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婚姻是责任、是付出、是跟随世俗大众脚步的循规蹈矩的话,那么“周末婚”就是挣脱传统束缚的一种选择。

正如当下不少年轻人倡导的那样:结婚,是为了让自己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

所以他们愿意积极探索各种有利于婚姻长足经营的方法。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好事。

但有时步子如果迈的太大,就会忽略其中潜藏的危机。

接下来就一起聊聊“周末婚”背后所存在的3点隐患。

①不可控因素太多

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婚姻缔结的本质,是契约关系的产生。

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契约关系,才能促使感情有了责任与义务上的束缚,而传统的一个屋檐下生活的婚姻模式,可以让责任与义务无限的落实到实处。

可一旦脱离家庭,独自生活,只有周末和节假日见面,那么夫妻双方在婚姻中有关责任的牵制力,就会大大降低。

再说直白一些,人性当中,有太多深不可测的晦暗和自私。

哪怕是每天睡在自己身旁的枕边人,我们也无法透彻清晰的了解他的一举一动,由此就能想象得到,周末婚所存在的不可控因素,到底有多么复杂和繁多。

正如有人说的那样:不要高估爱情,不要低估人性。

②夫妻价值感的流失

《亲密关系》当中有句话:

你的伴侣,是来帮助你更加认识自己的,进而疗愈你的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

虽然大多数的夫妻,很难真正感受到“被治愈”的价值输出,但不得不说的是,夫妻作为命运共同体,确实存在着包括情感和生活的价值牵扯关系。

但是大家试想想,一旦变成周末婚的模式,相当于在自己的生活进程里,另一半的存在,几乎是空白的。

不但无法真实了解对方的情感需求,也无法时刻呈现自己于对方生活的价值感。

看起来,周末婚让彼此有了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度,但同时也让价值和责任,在慢慢流逝,直至感情的渐渐疏离。

③不利于长期关系的维系

比起恋爱关系中的兵荒马乱、动荡不定,婚姻由于有着一纸契约的限制,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长期关系。

可能对于热恋当中的男女来说,短暂的分离,能够促使感情的升温,但对于夫妻来说,平常试一试无伤大雅,但若长期如此,难免遭受到反噬。

心理学家曾关于维系婚姻感情,提出过5种积极行为,分别是:肯定、坦诚、积极、共享社交和共担责任。

发现没,若是对应到周末婚的关系中,我们会发现上述的5种积极行为,很难在日复一日中,长期的稳定保持。

因为每个人都在索取空间和自由,虽然大大避免了因生活琐屑所产生的摩擦,但是也避免了夫妻作为责任共同体,所应该一起面对的风险和挑战。

所以说,“周末婚”作为夫妻这种长期利益共同体,按照长远眼光来说,是不利于感情的维系的。

03.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

无论是年轻人推崇的“周末婚”,还是传统的婚姻模式,其实都是一种选择。

就像李银河老师说的那样:

人际关系的多元论告诉我们,人性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单一的,所以生活的选择也可以是多元的。

对此,深以为然。

有人喜欢和伴侣一起体会慢慢变老的平淡,也有人坚守“距离产生美”的新奇和温暖。

因为从一开始,大家都是为了“更好”而去。

若是违背了这样的初衷,只为满足私心,那么总有一天,会遭到反噬。

爱情和婚姻一样,都不能打着尝试的名义,肆无忌惮。

最后也想问问大家,你觉得“周末婚”的模式可以尝试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哦。

THE END
1.家庭社会学《家庭社会学》 出版日期:2012年07月 ISBN:9787560977416 内容简介:本书主要面向社会学、社会工作和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学生介绍家庭社会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家庭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家庭发生、演变的历史,了解当代社会家庭的结构、发展过程、问题及处理机制。http://www.sociology2010.cass.cn/xscg/xzsk/ztlb/ztyyyxbyj/201210/t20121029_1980477.shtml
2.筑基课社会心理学第十一讲:婚恋家庭特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三、婚姻的动机 上古时代:经济第一,繁衍第二,爱情第三; 中古时代:繁衍第一,经济第二,爱情第三; 现代社会:爱情第一,繁衍其次,经济第三。 四、夫妻关系的类型 1.爱情型 嫁给爱情 2.功利型 功利没有了,婚姻可能不稳定。 https://www.jianshu.com/p/4e1d0267de6c
3.中国婚姻观念的转变(精选8篇)1.2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世纪初新婚姻法的出台和当代社会生活中反映出的若干有关婚姻的问题,全文对这场大讨论所涉及的有关婚姻观念若干热点问题(结婚的意义;婚姻自由;单身的理由;婚外恋现象;未婚同居;丁克家庭等)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并对进行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教育进行了对策思考。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g57pjwch.html
4.摘抄外婚的意思,并不是生物上的无关,而是向原来没有社会关系,或是本来不属于密切合作的生活团体的人中去建立两性和夫妇关系。这样新的需要可以不必破坏已有结构而得到满足了。 第五章 夫妇的配合(几种应付的办法) 一、“相敬如宾” *若是把夫妇关系稍稍片面化一下,契洽程度也就可以不必太高,这是应付婚姻里基本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106194931/
5.婚姻[社会学名词]当出现了部落和国家等社会组织之后,婚姻又成了一种政治筹码。从部族的通婚,到国家统治者之间的“联姻”,都是试图通过婚姻来达到政治目的。直到今天,婚姻仍被富豪家庭用于结盟和理顺财产继承关系。 至于在自然小农经济社会中,婚姻则是一种劳动的分工组合,即所谓“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而在现代社会中的老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621/19/65238170_983064792.shtml
6.[渝粤教育]中国矿业大学恋爱心理学参考资料2、【单选题】2.弗洛伊德认为,在人格结构中发挥意识调节机能的是哪一部分? A、自我 B、本我 C、爱我 D、超我 参考资料【 】 3、【单选题】3.人格结构理论中的“自我”的机能是什么? A、自我理想 B、自我本能欲望 C、维护社会功德 D、适应社会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3008736
7.家庭社会工作论文12篇(全文)要真正的做好预防家庭暴力, 应该通过反家庭暴力的服务项目, 可以将包括警察在内的司法、医疗、街道居委会等社会支持系统联合起来, 形成一个防治家庭暴力的工作网络, 并对这个工作网络里的工作人员进行反家庭暴力的培训, 改变他们的传统观念, 增强他们的人权意识、平等意识、性别意识, 并将专业社会工作的知识与方法纳https://www.99xueshu.com/w/ikeyoctztkhg.html
8.探秘古代中国:非传统婚姻观下的自由恋爱与和谐社会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婚姻的看法有着深远的影响。自古以来,中国的婚姻制度便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的是“以德服人”,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和社会伦理规范。这种观念使得古代的社会结构更加稳定和谐。 首先,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非常重视家庭的和谐与社会稳定。在《礼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的男女成年标准主要是指男性http://www.jgushi.com/archives/158484
9.天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三大攻坚战”和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取得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成就,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https://www.tianshui.gov.cn/fgw/info/1111/21711.htm
10.斗室星空:“家”的社会田野批判民族志所紧扣探问的“社会结构性限制与行动者能动性”之间的焦点,和心理、教育与社工工作者在问题丛生的社会现象场中,力谋与当事人寻找出路的关切点十分契合;然而,家与社会的接合及交织作用处,则仍不易由外部的研究者探知,由家内成员家庭经验的叙说,可以看见“家”的劳动方式与移动轨迹及其对家人的影响。https://www.psychspace.com/psych/viewnews-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