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文约需34分钟,走出单身陷阱,重写爱情剧本,谈一场双向奔赴的恋爱。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从事婚姻咨询三十多年的咨询师,我们曾经讲过他另外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叫《幸福关系的7段旅程》。这本书的英文名字叫作theSingleTrap,实际上直译过来就是单身陷阱,有很多人会陷入单身陷阱中出不来。单身的比例现在在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情况不太一样,但是总体来讲,大概有1/3的单身家庭,而且单身家庭的样态变得越来越多。单身家庭有这么几种:一种是一直没结过婚,一种是离异以后不愿意再婚的,还有一种是丧偶以后不愿意再婚的。选择单身的人变得越来越多,单身的数据现在也呈上升的趋势。
为什么现在结婚比过去困难呢?过去很多人二十五六岁、二十七八岁也就自然地结婚了,但是现在拖到三十多岁、四十多岁的人变得越来越多。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一本书可以作为参考,叫《选择的悖论》。《选择的悖论》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的选择更多,我们就更难以做出选择。这是有实验证明的,这个实验设计得特别巧妙,他们找来很多大学生,告诉这些学生要一块儿测评一下巧克力,看哪种巧克力好吃。然后把他们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人就只让他们吃六种巧克力,让他们尝一尝这六种巧克力,尝完以后告诉实验员哪个好吃,哪个不好吃;另一组人给了他们三十种巧克力,他们要吃三十种巧克力,最后告诉实验员哪种巧克力好吃,哪种不好吃,但实际上这个实验跟巧克力的评价无关。
做完测评以后,实验员问他们:你们觉得巧克力味道怎么样。你会发现,只吃了六种口味的这组,绝大部分人更喜欢这些巧克力的口味,而吃了三十种巧克力以上的人就已经觉得恶心了,说这些巧克力不怎么好吃。然后在给这些受试者结账的时候(因为他们参与实验,需要给他们付一些钱),就问他们愿不愿意拿巧克力抵这个钱,最后发现,只吃了六种巧克力的这一组,绝大多数人都接受了巧克力作为酬金,吃了三十种巧克力的这些人都不接受,因为觉得恶心了。这就是《选择的悖论》里的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实验,你会发现,可选择的对象过多以后,我们会很难做出选择。咱们现在很多人一直挑,其实就是因为太难做选择了。大家记得《人世间》这部电视剧里的那个小社区叫光字片,你会发现光字片里适婚的男男女女不多,就那么几个,最后也不用怎么使劲,一凑合就都结婚了,他们几个人也都互相认识。
要知道无论是最大化者还是满足者,最终都有可能会失望,都有可能会造成遗憾,这是一定的,因为人生就是这样,总是会有缺憾的,所以你要能够平衡这件事。怎么平衡呢?在恋爱开始的时候,你要做一个满足者,也就是你要更加乐观,更加愿意接受各种机会;但是在恋爱升温的过程中,每一次升温,从约会到牵手,从牵手到下一步,然后到最后结婚这样的过程,你要做一个最大化者。我们在接触他人的时候,要更开放、乐观,更愿意接受别人的引荐,多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但是真的谈起恋爱来了以后,我们要谨慎,不要随便地就把自己的心交付给对方。这跟做生意是一模一样的,我们创业的时候,我就有个很明显的感受,就是一个乐观的创业者每天看到都是机会,觉得这件事特别好,那件事特别好,不拒绝任何合作的可能性,但是你要让我签合同,我就得小心着点,不能随便签合同,因为一旦签了合同,就认为这事定了,这时候就要谨慎地判断,这是一个优秀的商人所应该做的事。但事实上,在我们生活中,绝大多数陷在单身陷阱中的人恰好做反了,这体现在哪儿呢?比如别人叫你出来约会,你不去;别人叫你参加相亲活动,你不去;有个读书会的活动叫你去一下,你不去,觉得没意思、烦透了、太没劲了。
但是一旦进入到一段感情中,突然你就变得义无反顾,就变得着急结婚,一个劲儿地要求对方要以婚姻为目标,把这件事赶紧定下来。这样你的机会又少,又特别容易受伤。所以我们应该像一个良好的生意人一样,把这个过程反过来,在接触之初,我们要更开放,更愿意接触不同的人,但是感情真正开始升温的过程中要小心,要做一个最大化者,要稍微挑剔一点,给自己把好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社会背景,就是现在的社群社交要多于社区社交。
什么叫社区社交呢?我们小时候,在社会上没什么熟人,我们的熟人都是街坊邻居,跟街坊邻居这一堆人的社交就是社区社交。社区社交的好处是什么?人员的层次非常多,有老有少,既有小孩又有老人家,老人家会关心你的婚事,给你介绍这个人,介绍那个人。但是现在我们的社群社交居多,比如咱们今天录书,说“来看樊老师录书,你们谁来”,你看看你们都差不多,那种热心替你操办的,且没有自己的利益夹杂其中的人就很少,因为大家都是为了同样的目的来的。这个社会怎么才能回归到这种朴素的,不需要竞争的,不需要把自己扮得很强悍、很突出的那种社区社交中去,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命题。因为现在咱们回到家,门一关,基本上跟周围的人就不联系了。所以我们要多在自己的小区里活动,参加社区性的活动,比如这个地方的人大家一块儿出来种树,一块儿打扫卫生,一块儿在小区里干点事,这种叫作社区社交。
而这本书是告诉你,你要让自己从根本上变得更好,你要认清你自己内在的问题,因为你会吸引相似的人。你看待和对待自己的方式,也将是别人看待和对待你的方式,所以如果你不爱自己、讨厌自己,觉得自己不配过美好的生活,那慢慢地,很有可能对方也会这样对待你,这种影响是相互的。那么我们的这些问题是从哪儿来的呢?这就牵扯到原生家庭的问题,关于原生家庭这部分,我不想展开讲太多,因为咱们讲过很多跟原生家庭有关的书。但我要提醒大家的一点是,原生家庭不能够决定一切。我们也讲过另外一本书,叫《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听了这本书你就知道,虽然我们的原生家庭可能有问题,可能给我们造成了很多伤害和影响,但这不妨碍我们做出新的选择,你未来的人生取决于你今天的选择。
关于原生家庭这一点,我希望大家更多地去参考《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就是要知道自己就算有问题,但是也可以变得更好,过去的东西不能够决定我的未来。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怎么样才能过好单身生活。我们都始于单身,在单身生活期,我们应该做好什么样的准备呢?第一个,叫作保持乐观的心态。一个人一定要乐观,乐观的人更容易找到乐观的人。但是为什么很多人愿意保持悲观的态度呢?因为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永远前行。这是很有意思的一句话。悲观者为什么永远正确呢?因为我们的生活其实有好有坏,有好事发生,也有坏事发生,但是你要知道,人对于坏事的印象一般比较深刻,好事一会儿就过去了,就忘记了,却永远记得坏事。悲观者总是做坏的自我预言,比如“我嫁不出去”“他们不喜欢我”“我长得太难看了”“我这种性格就应该单身”,你给自己做这么多负面的定义以后,你会发现这些预言都一一验证。一一验证之后,人们就会觉得还是悲观比较好,我这个人有自知之明,这就是“悲观者正确”。
但悲观者正确是没有用的,做事业、创业也是一样,创业者也绝对不能够太悲观,因为悲观的创业者会丧失特别多机会,他会觉得“你看,又验证了吧”,但这种验证管什么用呢,并不管用。重要的是那一到两次的成功,人这一辈子成功一次就够了,夸张点来说,就算你的婚姻失败了二十次,最终成功一次够了,你需要成功多少次呢?所以宁愿做一个经常犯错的乐观者,也不要做一个经常正确的悲观者。那怎么才能够变得乐观呢?要给大家念一下,我觉得这一段特别重要。这个作者说,变得乐观有这么几个办法。第一个,“识别自己的想法。想法往往发生得太快,并且被一次次重复和强化,以至于会在人们放松警觉的情况下,成为自动思维。
第三个,“不再草木皆兵。回顾自己是否曾因为几次糟糕的经历,就给自己穿上了坚硬的铠甲。”叫作“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就是这个道理。虽然我们有过很多惨痛的经历,受到过很多伤害,但是不要因此把自己包裹起来,你依然可以活得很开心、很绽放。第四个,“找出不同的解释。尤其是遇到那些暂时性的、不涉及原则或者隐私的问题,试着想想其他的可能性。”我在创业的过程中肯定算是一个乐观者,我是一个非常喜欢创业的人。创业跟谈恋爱是很像的,因为总是要面对未知的结局,我的乐观总结出来是一句话,就是想想多种可能性。悲观的人总是找出一个结论,乐观的人是找出很多种可能性(可能是这个,可能是那个),所以就不会太过伤心。第五个,“问问自己。一个乐观主义者,遇到这件事时,会有什么想法呢?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西方有一个说法,叫作借由耶稣去思考,那么我们中国人也可以借由孔子去思考,什么意思呢?就是去想:遇到这个情况,如果孔子在这儿的话,他会怎么说?换成西方人,就是想一想:如果耶稣面对这个状况,他会怎么说?这就把我们引向一个乐观的角度,让圣人来替我们思考这个问题。这是如何更乐观的一些方法。接下来第二件事非常重要,叫正确处理投射。投射就是你把你内心的想法投射在了对方的身上。这个作者举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他说小时候他的爷爷在家里放电影,他跟他弟弟从电影幕布前面跑过,就发现电影里的人全投射在他们身上了,他觉得很好玩,说:“你看,我身上有个人。”在谈恋爱的时候,我们在对方眼里其实是一张空白的幕布,对方在不断地把自己内心的东西投射在我们身上。所以你会发现,在热恋期,你会觉得这个人怎么做都是对的,没有任何问题,这人好得不得了,因为此刻你内心中都是喜悦、开心、快乐,所以投射在他身上就是美好的。
等到后面热恋期过了,荷尔蒙下降了,你的烦恼就出现了,这时候,你就看到他身上的各种缺点全部冒出来了,这就是投射。所以,如果你想要理智地谈恋爱,你一定要小心自己的投射,你要告诉自己“这不一定是真的,这只是我的内心投射在了他的身上”。我们会无时无刻地投射性格、动机、态度到对方身上,而且态度有时候是积极的,有时候是消极的,自己高兴的时候可能是积极的,自己不高兴的时候就变成了消极的,所以人都是任人打扮的对象。为什么我们做公关的时候,好多人经常说“这个人是带节奏的”。
什么叫带节奏呢?带节奏非常重要,带节奏就是控制这个投射的方向。比如有的人红的时候,你会发现全网都是说他好的,每个人都在说他好得不得了,为什么?因为有带节奏的人不断地去解读他的那些动作。这节奏怎么带的呢?投射的第一步叫识别,就是在对方身上看到某些特质的“钩子”,对方身上露出了一些“钩子”。第二步叫夸张,把这个“钩子”夸张、夸大,要么美化,要么丑化,都有可能。第三步叫扭曲,扭曲就是低估事实,产生光环效应。
别人总问为什么我的抖音号、视频号从来不说新闻热点,说新闻热点涨粉快,但为什么我从来不说任何新闻热点呢?我说那都是光环效应,光环效应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就是这个人糟糕的特点被放大的时候,所有人都通过骂他来获取流量,这个人好的特点被放大的时候,所有人都通过夸他来获取流量,实际上这都是扭曲的过程。越扭曲越容易获取大家的认同,大家都朝那个方向去想,这是第三步扭曲。第四步叫混乱,混乱出现在投射慢慢消失的时候。比如你初期会觉得这个人太好了,这是我的真命天子,我终于遇到了一个对的人,然后等到这个时期过去了以后,你就会发生混乱,你会发现怎么不对呢,这个人为什么会生气,会冲我大吼大叫呢?他的脾气怎么没有那么好了呢?为什么?这就是混乱了。你之前对他产生的光环和投射散去,跟事实产生冲撞的时候就会产生混乱。
最后一步叫解决,解决就是矛盾爆发以后,要么分手,要么妥协。就是等这个光环结束,整个投射结束了以后,回归到正常生活。投射的这五步就是识别、夸张、扭曲、混乱和解决。这个作者说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他说很多人去做心理咨询,还有很多人找他做婚姻咨询,绝大部分的咨询者会把自己的情绪、情感投射在治疗师身上。这种咨询者会觉得这个治疗师真棒,这个治疗师真好。爱上治疗师的案例是非常多的,对于治疗师来讲,这是一个有效的辅助治疗的方法,因为他会信任你,但是最后一定要让这个投射“落地”。
你要知道他可能很忙,他可能没顾及,他可能忘了,有很多种可能性。甚至你过几天催他一下,他突然发现了自己没回你,都有可能。所以人不要自己给自己找烦恼,我们特别容易自己吓自己,自己给自己找烦恼。如果你能够解决投射问题,恭喜你,你已经相当成熟了。接下来这一步叫坦然面对承诺。什么叫坦然面对承诺呢?就是当两个人从一开始约会、吃饭,互相觉得对方都还可以。等到两个人开始牵手以后,你就会发现这段感情认真起来了。一旦认真起来了,有两种倾向是很糟糕的,一种倾向叫忽冷忽热,一种倾向叫一厢情愿。什么叫忽冷忽热呢?比如这个男孩跟你谈恋爱,一开始很高兴、很热情,你们在一起了以后,你一热情,他就躲起来了,就经常不出现了。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是因为他既希望有陪伴,又害怕失去自由。
每一个人在这一生中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就是我们需要解决亲密和独立这两件事的矛盾。很多人在文学作品中把单身生活描述得特别美好,比如周末回到家自己泡个澡,放音乐,想听什么就听什么,点一杯鸡尾酒,然后放一部电影给自己看。这个叫独立,是有美好之处。但是你想想看,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你阑尾炎发作是什么感觉呢?单身的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没人照顾。还有过节,别人都回家,你一个人在大街上逛,餐馆都不开门。所以,人们总是要处理亲密和独立之间的矛盾,我们希望独立,但是我们也渴望亲密。因此,有很多人在谈恋爱的时候就是一会儿觉得很孤独,要赶紧谈恋爱,谈了两天又觉得好烦,然后躲回去,这个就叫忽冷忽热。忽冷忽热会导致两个人没法好好谈恋爱,搞不好就分手了。
另外一种倾向是一厢情愿。一厢情愿就是刚开始谈的时候,这个人连孩子名字都想好了,然后开始规划在哪儿买房子,装修怎么弄,你家出多少钱,我家出多少钱,把对方吓得赶紧跑。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极端的情况呢?这跟我们童年时的依恋关系是有关的,我们讲过很多关于依恋关系的书。最基本的依恋方式有三种,一种叫作安全型依恋,如果你小时候是健康的依恋关系,你跟父母关系很好,父母不回家,在外边忙,你也不会太难过,他们回来,你跟他们也相处得很愉快、很开心,这个叫安全型依恋。安全型依恋的人长大了以后会比较容易处理两个人相处的度,这个度把握得比较好。
第二种叫作安慰式约会太多的人。安慰式约会就是他觉得自己有需要,解决它就好了。安慰式约会太多以后,你可能就没法面对严肃的恋爱,你觉得严肃的恋爱都很可笑,因为大家都是约会一次就结束。第三种叫作保护罩里的人,就是之前受过伤,然后觉得不能对任何人敞开心扉了,得把自己严密地保护起来,把自己变成一个没有对外感情的人。第四种人是用不恰当的东西麻痹自己的人。比如有人用工作来麻痹自己,为什么自己不谈恋爱,因为忙,忙得要死,一天到晚地工作、加班、喝酒、抽烟、到处旅行,只要一闲下来就满世界跑,他实际上是不能够面对自己,不能够跟自己单独相处,需要有一个东西来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集中在那里。所以如果一个人要真的能做到既不看书,也不旅行,也不喝酒,也不看电影,一个人舒舒服服地坐在那儿,还不急,这是很高的修为,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人总是想要逃避到别的东西里边去。这些人容易陷入单身陷阱。
既然你意识到这个单身陷阱的存在了,接下来就要看怎么爬出来。首先是走出失恋的过程。有两类困难户走出失恋比较难,第一类困难户是多次恋爱未能结婚的,谈了很多次恋爱,重复了很多次悲剧的故事,每一次都刻骨铭心,最后结不了婚。这种人有一个自己固有的故事,她总是在重复自己脑海中那个固有的故事:这一任男友一开始看起来还行,最后发现和上一任差不多,又发现下一任也同样是渣男,就是故事在不断地重复。第二类是一直处在恋爱和婚姻关系中的人,可能一段关系持续了二十年、三十年,最后突然离婚。这种人也很难走出来,因为他之前有一段非常稳固的关系,结果突然之间失去了。
这里讲的是悲伤的五个阶段,我们在讲领导力的时候也讲过悲伤的五个阶段。这是一个来自瑞士的专家做的研究,研究的是人被通知得了癌症以后的心态。他们观察了很多个案例之后研究出来一条曲线。就跟我们小时候丢自行车的反应是一样的,你到操场上发现自行车丢了,第一个反应叫作否认,“这不可能,肯定在别的地方”,然后到处找;第二个阶段叫愤怒,“我要报仇,我要去抓住这个偷自行车的人”;第三个阶段叫作妥协,“算了,走回去吧”;第四个阶段是沮丧,回家被揍一顿;第五个阶段是接受,“自行车丢了,就这样吧”。
有一个女孩去找一个“大师”,跟这个“大师”讲:“我很痛苦,我离不开他,我觉得我这辈子非他不嫁,我很难受,他为什么不跟我在一起?”这位“大师”只回了一句话:“他影响你财运”,然后这个女孩说:“哦,明白了。”各位,听懂了吗?哪怕是一个这么无稽的理由“他影响你财运”,也能让你坦然地放下这段感情,因为你找到原因了。但是我们过去很多人找不到原因,总去问“为什么”“我哪儿不行”“我这么优秀的人,凭什么说我不好”,我们整天做这样的反刍,不断地折磨自己。实际上你就只需要告诉自己“他影响你财运”就好,这就是给你一个合理的解释。或者咱不说这么极端,就说两个人世界观不一样,两个人追求不一样,两个人对待家人的态度不一样,或者我们两个人对读书的态度不一样,这些都行。
你在脑海中很有可能会把你的恋爱关系套上一个类型的故事,如果你没有意识到这个故事的话,它很可能就会在你身上一再重演。哪七个类型呢?第一种叫战胜怪兽,像《西游记》一样,一路战胜怪兽。比如你跟这个人结婚,最大的动力来自他妈妈反对,他妈越反对,你就越想结婚,这种故事就是典型的战胜怪兽的故事。第二种叫白手起家,就是一开始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后来慢慢地一起打造出一番事业,创造一个商业帝国,这是白手起家的故事。比如你们俩从青梅竹马的时候就在一起,或者一块儿北漂,这是白手起家的故事。第三种叫追求,就是你在不断地追寻一个东西。比如《七龙珠》就是典型的追求的故事,我们想要凑齐七个龙珠,这是一种故事。第四种叫远航归来,像《奥德赛》里讲的那种。比如咱们俩这么多年没见了,然后你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光彩照人,这是远航归来的英雄故事,奥德赛式的故事。第五种和第六种分别是喜剧故事和悲剧故事。
各位知道喜剧和悲剧最本质的不同是什么吗?这两种的开始都是一样的,都是这个人的生活中有一些不平衡,但喜剧是经过了这个故事之后,这个人逐渐找回了平衡,这个叫作喜剧,最后是大团圆结局;悲剧的故事是这个不平衡变得越来越不平衡,最后主角终于倒下了,这就是区别。《泰囧》就是喜剧故事,这个人一开始生活不平衡,到最后平衡了,这是喜剧故事;《李尔王》就是典型的悲剧故事,这个人一开始有怀疑、猜忌,后来这种怀疑、猜忌变得越来越厉害,最后导致所有人都死掉了,这是悲剧故事。
最后一种叫作重生的故事,周星驰电影最喜欢演重生的故事,就像小虫子最后变成蝴蝶飞出来。这些故事对我们的影响是什么呢?各位,我们的价值观怎么建立的?看故事建立的。我们看了那么多的故事,比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说不定你就把自己投射在了林黛玉、扈三娘身上。你很有可能把自己投射在哪一个人物身上,你会重复他的那个故事,那个故事就在你的生活中不断地发生。这时候你要反思一下自己这几段恋情,看看自己的恋情属于哪种故事,能不能想办法把它变回一个好的故事,变到喜剧中去,让自己的感情能够获得一个好的结果。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谈恋爱,我们需要平衡我们内在的男女潜质。
内在的男女潜质这个概念是卡尔·荣格提出来的,就是荣格认为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既有男性潜质,又有女性潜质,他用的词叫作男性原始意象和女性原始意象。男性原始意象是什么呢?比如坚强、纪律性、自控、坚定、理性,这是男性的原始意象的核心特质。女性的原始意象的核心是同情心、直觉、敏锐性、理解、全局观。这两组特质你说哪个好哪个坏,其实很难讲,它们是互补的。“荣格曾经说过,每个人身上都应该同时具备男性原始意象和女性原始意象。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然而许多美德都是相互矛盾的。比如,你能在保持理性的同时,还让自己直觉敏锐吗?如何才能既坚定又温柔呢?
”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很少有角色从一开始就能够做到平衡。在一开始就能做到平衡的很少,我举几个例子,比如《指环王》里的甘道夫,《亚瑟王传奇》里的梅林,这些人是从一开始男性意象和女性意象都很平衡的,就是理性和感性,方向感和细节都能平衡的。如果你的男性原始意象和女性原始意象太过不平衡的话,你会发现你很难跟他人融洽地相处。所以你需要去做一些修正,如果你体内的像理性这样的男性意象太少,你需要让自己多一些男性意象;如果你体内像敏感度、包容度这样的女性意象太少,你也需要让自己多一些女性的意象。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让我们自己慢慢变得更加平衡的过程。有两个方法可以帮助你平衡。第一个方法,就是多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自己。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我们绝大部分人是不会跳出来看自己的,我们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自己,觉得自己什么都好,或者什么都不好。但是如果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话,我们可能会知道自己缺什么,需要再增加点什么。第二个方法,就是多为他人着想,无论是男女,你都要做到多为他人着想。这时候你就可以开始约会了。为什么约会很容易让人失望呢?比如好多人到后来都不愿意参加相亲了。有的人回家以后,家里面的人给他安排了八场相亲,比面试还多,这让人受不了。像相亲这种约会,让人失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来参加的人都以结婚为目的。以结婚为目的这件事本身就让这个约会变形了。因为你一定会伪装自己,或多或少你都会伪装自己。而且你一定会向对方提出极其直接的要求和疑问,这都是非常减分的事。比如两个人一见面先问有几套房,这表示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太想结婚。这个作者说,约会这件事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才开始的一件事,尤其是出现了汽车以后,人们才开始有更多的约会。约会在过去代表什么呢?就是男性邀请女性来到他的世界。
在工作和生活中,人们更容易卸下防备,因为大家是同事、朋友,甚至都不知道谁是单身,我们可以本真地生活。那么,吸引他人的技巧是什么呢?作者提供了几个技能,第一个叫作沉浸其中。你们知道人在什么时候最有魅力吗?专注的时候,比如专注地打球,专注地下棋,专注地工作,专注地做报告,专注地干各种各样的事的时候,专注的时候最容易产生魅力。所以你需要沉浸地生活,而不是浮在生活中。好多人上班喜欢“摸鱼”,上班“摸鱼”是一件非常损人不利己的事,你以为你占了老板的便宜,实际上你虚度了自己的光阴,而且你让自己变得特别没有魅力。所以工作和生活你都要认真一点,沉浸一点,每天热情地好好生活,这是第一点。第二个叫六度分隔。咱们讲过,在这个世界上,你跟任何一个人之间最多隔五个人,通过五个人的关系你就一定能够找到他。所以你要相信通过社交圈,你能够见到各种各样的人,多去参加各式各样的人组织的社交活动。
这是感情上的冒险,就是你敢于跟别人开始约会。第六个叫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换换角度去思考问题。最后一个要求特别有意思,叫做个哲人。而且这个作者还推荐了一本我们讲过的书,你说多好玩。这个作者说,如果你谈恋爱遇到困难的话,建议你去读一下一本书叫《哲学的慰藉》。这本书的作者和《哲学的慰藉》的作者都是英国人。我们也讲过《哲学的慰藉》。你去读一下蒙田、叔本华、尼采的作品,你就会发现生活方式多种多样。而且缘分这件事妙不可言,你不要因为这一次被拒绝,或者这一次的恋爱失败,就把原因归咎于自己太差、太糟糕,觉得自己不能再跟别人谈恋爱了,然后变得越来越封闭。
做个哲人以后,你会变得更洒脱、更阳光、更可爱。恋爱中人们要的是内在的陪伴价值,就是这个人的性格、行为方式、价值观,以及这个人能不能够给你带来支持,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做个哲人,读一些哲学书,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当你的认知水平提高以后,你才能够重新看待恋爱当中的这些事。最后,这个作者给我们列出了恋爱的节奏。当然不一定每段感情都是这样,我见过最夸张的恋爱节奏是第一次见面认识,第二次见面结婚。就是两个人见了一面,然后第二次见面说“咱俩都挺忙的,别谈了,结婚吧”,女方说“行”,他们就去领证结婚了,这是真的发生过的。但是这个作者通过大数据来总结出一个结论,他做了这么多年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他说,一般来讲,前五次约会的时候,人们都不太在乎回报。
就是你跟一个人大概约会了两次、三次,也没有什么进一步的进展,你也不会抱怨。但是在六次约会以后,人们就开始抱怨,好多人就开始思考为什么一点进展都没有,是不是我对他的没感觉,还是他对我没感觉。所以,前五次约会你可以稍微放松一点。约会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相互了解,评估你们之间是否有共同点;第二个阶段叫相约外出,享受彼此的陪伴,看看是否合得来;第三个阶段是相亲相爱,开始一段稳定的关系,这是三个不同的阶段。前五次约会可能就是第一个阶段,然后接下来五到十次是第二个阶段,就是相互陪伴,一块儿去参加一个活动,参加别人的婚礼,一起去爬个山,互相陪伴。
就是人们会爱上那个对自己不好的人,虽然像绑架这样的事很少发生,但是很多女性会陷入虐恋中去。作者说,虽然也有女性对男性的虐恋,但是很少见,很少见到女的天天打男的,男的还爱这个女的的情况。个别的这种事发生过,但是大部分情况是男的对女的有虐恋的状况。所以作者提醒女性,一定要小心这种恋人,这种恋人很可怕。这种恋人特别容易让你动心,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狂热,他追你的时候容易因为你跟别人打架,他为了见你,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在你们家楼下站三天三夜。你觉得这人对我太好了,实际上这人有病,你一定要小心这种人。因为这个作者见过很多这样的状况,他说斯德哥尔摩式的恋人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标志,这些人的特点是会从控制女性的行为开始。
很多女性不理解,很多女性觉得“那就是他关心我,他在乎我,他不希望我跟别的男的说话”。他都不让你跟别的男的说话了,多可怕,他在控制你的生活。这个作者在这儿列举出了斯德哥尔摩式情人的几个特点,大家听一下醒醒脑。“看看他对餐馆服务员的态度,他会发牢骚、抱怨、故意找麻烦,甚至把她贬低得一文不值吗?他如何评价前任?他会把前任描述成一个疯狂、易怒、愚蠢或者忘恩负义的女人吗?他会信誓旦旦地和你做保证吗,即便你并没有要求他这样做?比如,他说自己从不喝醉,也从不打女人。”好端端的正常人是不会无缘无故地说“我从不打女人的”。“他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感到骄傲吗?
无论男女,都可以约对方出去。”约会不一定必须是男的约女的,女的也可以约男的。第六条:“做选择可能会让人感到不适,但这是一种解脱。尽管我们可能偶尔会怀念过去的约会方式,但最好的时机还是现在。”第七条:“一场改变人生的浪漫冒险就在眼前,所以,放心大胆地去旅行,不要走马观花,而要好好享受。”也就是说沉浸和心流才是我们生活的真谛。因此,我说这本书不仅仅是讲给单身的人听的,每一个在恋爱中的人,在婚姻关系当中的人,都可以更加沉浸地生活。把自己变得更好,你变得更好,才能配得上更好的生活,否则好的生活来到你面前,你也抓不住。谢谢大家,我们下本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