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务劳动对家庭的价值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务劳动对家庭的价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家务劳动的概念

理论界关于家务劳动并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关于照看孩子是否属于家务劳动,家务劳动是否有价值,应该是有酬还是无酬劳动也存在着分歧。

(一)家务劳动的定义

到20世纪90年代,有很大一部分学者把照看小孩、情感投入纳入到家务劳动的范畴内。这一时期,家务劳动被广义地定义为:所有包含在家庭内部(有时在外部,而为了家庭)无报酬的劳动,如做饭、清洁、洗衣服、照看小孩、购物、开车等。家务劳动会随着人的生活轨迹变动而变动,第一个或两个孩子的出生会使家务劳动发生很大的改变,其不仅由夫妻完成,邻居、朋友、孩子都可以完成部分或全部。家务劳动既是体力劳动,又是脑力劳动,但脑力劳动部分是不容易被观察的。

中国学者关于家务劳动定义的研究比较少,并没有对家务劳动的性质作深层次的探讨,大部分学者认为家务劳动是发生在家庭内部的,完成生育职能、履行赡养职能的服务性活动的总和。朱梅、应若平对农村妇女“家务劳动”作出了广义界定:农妇“家务劳动”是指农妇从事的为家庭无偿付出的非货币化劳动,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家务杂事,还包括经营承包地的劳动中用于家庭自用的那部分劳动成果所对应的劳务。

中国台湾学者林秀雄认为,家务劳动虽然“为商品交换社会之外之私的劳动,不具有商品交换社会之经济价值”,但从法学角度否定了家务劳动的无偿性,认为“应为家事劳动寻求一给予适当评价之途径。”其他学者如沙吉才、夏吟兰、刘茂松等充分的肯定了家务劳动的价值。沙吉才认为家务劳动“凝结了一定量的人类劳动,是人类抽象劳动的结晶,因而它也是有价值的。”同时,“作为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过程中的追加劳动构成社会总劳动的必要部分,家务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同样是社会总价值的一部分。”刘茂松教授则从经济学家角度更加深入地进行了分析,认为家务劳动具有边际价值、替代价值和家庭内部交换价值。

关于家务劳动的计量,由于其范畴的不确定性、量的模糊性,缺乏质的比较,在计量方面存在许多操作性的困难。在英美,20世纪后期就如何衡量家务劳动的生产价值提出过几种解决措施,包括将之与一位全日制的仆人的工资相等;列出一位家庭主妇的所有活动,然后在货币经济中找到与每一种活动最接近的专门的职业,进行二者的工资级别的比对;或者使家务劳动的价值与家庭主妇走出家庭从事一份全日制工作所挣的工资相等。但这些做法在理论上和实际操作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真实准确地计量家务劳动。

二、家务劳动分配

Cowan指出,在1800年前,男人和女人都要做大量的家务劳动。她写道“如果你是个生活在1800年前的家庭主妇,你要做饭,烘烤足够的食物,你的丈夫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例如劈柴、谷子脱壳、将谷物弄碎;同时,你的孩子还需要照顾”。事实上,直到19世纪中期,家庭内外的劳动没有区别,但工业革命使得许多重体力劳动转移出家庭,男人所做的家务劳动减少,在当时的主导意识形态下,男人主要从事家庭外面的工作,而妇女的活动空间是家庭。

三、家务劳动分配不均的原因

(一)相对资源的讨价还价能力

这一理论认为家务劳动是根据夫妻双方相对经济资源讨价还价的过程,经济资源相对较多的一方所承担的家务劳动较少。Blood和Wolfe用两种方法来解释已婚夫妇家务劳动的分配:资源依赖和资源议价。两种方式都表明男性家务劳动的参与是源于男性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资源依赖”假说认为妻子提供有价值资源的方式少之又少,虽然妻子提供的家务劳动也是有价值的,然而,能够提供更多可变现资源的一方才拥有家务劳动分配的决定权,而丈夫往往在经济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他们在决定家务劳动分配中也就具有强有力的权力。“资源议价”假说则认为、丈夫和妻子提供了不同的资源,丈夫和妻子的相对贡献是平衡的,目的是家庭利益最佳和家庭产出的高效率,而非控制或权力。但这仍然会在家庭内产生潜在的控制力和不同的交换价值。家务劳动是枯燥的,提供很少的满意感。那么,不做家务劳动的一方将会在议价时处于优势。

(三)性别意识形态

(四)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

(一)家务劳动和工资的关系

(二)家务劳动和公平感、婚姻满意度

Robinson和Godbey指出,最不受欢迎的家务劳动是洗熨,接着是每天必做的洗碗、买菜。做饭、洗碗、洗熨、清洁,这些工作是重复的、无聊的、不需要计划的,90%是由妇女完成的,男人更喜欢做一些户外的家务,汽车维修、账户管理。家务劳动的性别隔离使得丈夫认为大多数家务劳动是“妇女的工作”。有研究表明,妻子对家务分工是否公平较丈夫更敏感,男性承担家务劳动特别是承担在传统意义上被认为“女性的劳动”越多,夫妻双方的家务贡献越平衡,女性对家务劳动的公平感就越强。

事实上,夫妻间的家务劳动分配并不用50%作为“公平点”,家务劳动分配的不公平感与事实上的

不均关系很小,而是源于现实中做的家务比预期多。尽管妻子和丈夫对于“公平”的看法有所不同,家务劳动分工主要通过公平感来影响婚姻满意度,男性是否参与日常家务劳动已成为婚姻满意的主要预警器。但Coltrane却认为,不公平感多数来自婚姻的其它冲突,家务劳动分工只是催化剂。

性别意识在很多方面也会影响着劳动分工公平感和婚姻满意度。当丈夫的平等意识更强时,婚姻的不满意较少,但是当妻子比丈夫更具平等主义时,婚姻冲突通常更多。妻子对家务劳动分工的满意度在没有生育前和子女离家后的阶段最高,在养育孩子阶段最低。而丈夫对家务劳动分工的公平感与满意度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并无多少变化。

(三)家务劳动社会化

五、简短评述

Beeker认为,家庭实际上是个小型工厂,即使在能够提供各种重要服务的、生产许多昂贵商品的最发达国家里,情况也是如此:抚养儿童、烧茶煮饭、收拾住所,还得照顾病员、护理老人并承担各项辅助任务。因此,日常琐事(洗衣、做饭、清洁等)、照看孩子、老人、病人属于家务劳动都得到的大部分学者的认可,但情感投入是否属于家务劳动还存在很大的争议,笔者认为情感投入并不可以划入家务劳动的范畴内,在一个家庭中,有情感投入的不仅是妻子,丈夫、孩子、老人甚至投入更多,并且这种投入是人类特有的也是人类的本能,情感的投入不会因相对资源多寡、国家政策、社会观念等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投入,情感的投入是内在的、不外露的、不易观察的,是维护一个家庭的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并不能将其等同于洗衣做饭,划入家务劳动的范畴。

考虑孩子身体弱经常生病,需要悉心照料,李娟便辞去了让人羡慕的外企工作,当上了全职太太,在家全身心地照顾孩子与丈夫。直到5年之后,李娟才又重新在一家民营企业上班,但收入明显比丈夫低很多。2001年4月,他们贷款买了一套商品房,房屋总额85万元,银行贷款50万元,贷款期限20年,月还款额3300多元。

夫妻二人的感情一直挺好,可2008年,李娟无意中发现罗成的手机上有暧昧短信,出于对丈夫的信任,也没多问。一年之后,罗成提出离婚,李娟虽略感意外,但她深知如果老公已经不再爱她,硬绑在一起也不会幸福,更没意义。

李娟同意离婚,但要求房屋归自己所有。罗成却说,自打孩子出生后,李娟就没有工作,即便后来去了民企,挣的也很少,家里一切开销都是自己辛苦赚的,房子李娟未出一分钱,银行贷款一直是自己偿还,所以坚决不同意将房子给李娟。

无奈,李娟向法院。

【看看律师怎么说】

有钱就是大爷No!夫妻双方对家庭贡献的大小,不能以挣钱多少来衡量。

男女平等啊!都说了多少年了。夫妻的地位当然也是平等的。在咱国家,往往是妻子以女性特有的方式,对丈夫的成就和地位进行着投资。她们为了家庭的整体利益、为了孩子的抚养教育,为了丈夫事业的发展及知识素养的提高,放弃自我发展与升职的机会,甘愿承担全部或主要的家务劳动,甚至做全职太太。

从法理上分析,“基于配偶一方牺牲自己而使对方人力资本增加的,离婚时,在财产上不能得到肯定或合理的分配,势必造成对配偶一方无情的剥削与掠夺。”通俗一点讲,就是为了家庭发展舍弃工作,埋头做家务的女人,不该在离婚时净身出户。这与婚姻法中实现男女平等,保护弱者利益的基本原则是相违背的。

回到这个案子中,罗成老是强调买房子的钱是自己出的,房子就应该归他,这个主张是错误的,没有法律依据,更不符合我国《婚姻法》关于婚后夫妻财产共同共有的规定。妻子全身心在家看孩子做家务,相夫教子,对家庭,对孩子,对丈夫的付出、奉献与功劳是不可磨灭的,虽然我国在家务劳动补偿上尚存在立法缺陷,但作为妻子应享有的夫妻财产共同共有的分割权是不能任意被剥夺的。根据婚姻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从照顾妇女,儿童角度出发,应该将房屋判归李娟所有。

关键词:夫妻关系;财产分割;家务劳动;价值

一、我国新《婚姻法》中关于家务劳动价值的补偿及缺陷

由于我国几千年的传统习俗形成的“同财共居”普遍得到了认可,长期以来实行分别财产制的程度比较低,还不到5%,这三个条件在目前情况下,实际上限制了很多对家庭作出较多贡献的一方得到合理补偿的权利。

二、家务劳动价值确认及补偿的国际比较

对家务劳动的经济补偿在我国虽是新《婚姻法》颁布后才谈及的话语权,但在国际上其他国家立法和司法实践早就对家务劳动价值有所体现。1963年美国民事和政治权利委员会就妇女地位向总统委员会所作的报告提出,婚姻是一种合伙关系,每个配偶都作了不同但同样重要的贡献。家务劳动在商品交换社会中,对社会而言无经济价值,但对家庭而言是有经济价值的。妻子通过家务劳动、子女抚养而对婚姻的贡献,与丈夫维持家计扶养家庭成员有同等的价值。因此,如果在分割婚姻财产时实行均等分割将导致结果不公平,法院可以以公平原则代替均等原则;俄罗斯也明确规定:夫妻双方承担家务劳动多少,是分割共同财产时的考虑因素。

我国台湾地区在“民法”亲属编修正之前,对于家庭内之劳动并未予以适当之评价,因此,于联合制之下,夫在外工作所得之报酬,属于夫,而妻专心于家庭内从事种种劳动,却一无所有。为了弥补此不合理之现象,立法者乃从德国导人剩余分配之制度,给予家庭主妇对于夫之剩余财产,有12的分配请求权。从此,家务劳动获得评价。

可见,对家务劳动价值的肯定及经济补偿随着人们权利意识的增强已成为世界之共识,我国要适应全球经济的发展,对于社会的基本细胞组织家庭要予以高度重视,重视夫妻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从事家务劳动的价值,不能因夫妻财产制的不同而得到补偿的法律后果不同。

三、完善我国家务劳动价值评估体系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分别财产制的家务劳动补偿制度

(二)增加共同财产制中家务劳动补偿制度

(三)车重价值规律,制定家务劳动价值评估体系

我国离婚房产分割制度中对妇女权益保护不足的原因

(一)观念原因

(二)社会原因

我们都知道,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原因,女性的社会地位一直比较低。尽管近几年,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真正的男女平等这一美好的愿望还未实现。在就业领域,女性受到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是显而易见的,在一些特殊的行业,女性是无法涉及的,即使在女性允许进入的行业中,得到的薪金往往也比男性少的多。更有一部分女性为了照顾家庭,辞掉了工作后去做家庭主妇。这就决定了女性的经济能力低或者几乎就没有经济能力。万一不幸遇到了离婚问题,对家庭财产尤其是房产的分割是微乎其微的。实际上,女性对家庭的照顾是男性远远及不上的,表现在家务劳动、对孩子的培养、对老人的照料等方面,而这拿金钱是无法衡量的,社会中也并未肯定女性在这些方面的价值。因此我们可以说,女性应得的权益还未得到切实的保护。

(三)立法原因

完善我国离婚房产分割中的妇女权益保护制度

(一)对《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中有关房产分割条款的解读

(二)确立房产登记制度的设想

(三)赋予妇女对夫妻共同财产的知情权

由于我国家庭财产组成状况复杂,在婚姻存续期间,一方对另一方的财产状况很难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如果出现在法庭上,举证方很难提出有效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诉讼请求,这是特别不利于保护弱势方尤其是女性的财产权益的。[5]因此,我们应当允许夫妻双方对共同财产有一定的知情权,尤其是对房产这一日益升温的纠纷问题的知情权。自2010年6月1日起,广州市颁布的《广州市妇女权益保障规定》中规定:夫妻一方持身份证、户口本和结婚证等证明夫妻关系的有效证件,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车辆管理部门等机构申请查询另一方的财产状况,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单位应当受理,并且为其出具相应的书面材料。笔者认为这项规定就是一个具有突破性的举措。这样一来对夫妻双方形成了无形的约束力,使得处于弱势的女性一方对财产状况有了明晰地了解,也使得夫妻双方之间更加透明,感情越来越信任。如果真的出现了离婚诉讼的时候,更是有利于处于弱势的一方进行举证,维护自身的财产权益。

做家务劳动的心得感悟

假期我帮妈妈做家务,从中体会到了家长的辛苦。首先是擦地,为了让地板显得十分干净,我特意将拖把放进装有洗衣粉的水桶里浸湿,然后我弓着背、低着头、弯着腰,使劲地擦了一遍又一遍,经过我的努力,最后把地板擦干净了。啊,真累!打扫书桌,再一次让我体会到妈妈的辛苦,书籍的归类摆放让我晕头转向,碎纸屑、随手乱放的铅笔、橡皮和布满杂物的窗台让我无处下手,在妈妈的指挥下,我仔细地把每个角落打扫了一遍又一遍,连一点儿纸屑也不放过。最后我把一大堆垃圾倒进垃圾桶里。这时我已经满头是汗,但是我感到整个卧室都干净多了。

学做饭算是我的最爱,我已经能够单独用燃气炉煎鸡蛋了,妈妈说;“我煎鸡蛋的水平能和饭店的厨师相比较了,形状和火候到达了很高的生活水平了”。当然,假期我独自在家时吃得最多的就是煎鸡蛋。这天在妈妈的监督下,我又学会了拿菜刀切黄瓜片的本领。

透过假期的家务劳动,我感悟到了爸爸妈妈辛苦和对家庭的热爱。我想在新的学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就应是对爸爸妈妈最好的回报,这也是他们对我的最大期望。

星期六星期天,我正好没有事情做,于是就无聊之极地就拿起扫把,认认真真地扫起了地板。

刚开始觉得挺有意思,因为不常扫地,所以很新鲜,于是就卖力的到处打扫,好像要把灰尘都消灭掉才罢休。我发现干活好像没那么累,希望这种感觉久一点,省的老妈又说我半途而废,这样就又要挨批了。

可惜好景不长,还没干完一半,我就已经瘫倒在旁边的床上了。扫帚也随手扔在了一边,人都累死了,哪还管它怎么样。

但是不干又不行,真是的,现在有些后悔,干嘛自己没事找事呀!天哪,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都没那么砸的。真是倒霉!抱怨完了,地总是要扫的,加油!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务劳动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还没有放假之前,我们的老师就给我们布置了一道特殊的任务。那就是回家帮我们的爸爸妈妈或者是其他家人干一些家务活,并且还要写下我们的心得体会。一开始我是排斥这个任务的,但是在现在,在经历了一场酣汗淋漓的劳动体验后,我又有了完全不一样的心境。

五一这一天,我一大早起来就为了完成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任务,帮我父母做家务活。更准确一点来说,是帮我妈做家务活,因为我爸平日里要忙于工作,经常不在家,所以大部分的家务活都是我妈在干。

首先,我来到了客厅里,我打算先从客厅收拾起。客厅的茶几上,沙发上,地上全都是我昨晚晚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零食,而弄在上面的渣渣。费了我好大一会劲,我才成功的把零食垃圾全都清理干净,这也让我开始后悔我平时在吃零食的时候为什么不多注意一些。把垃圾清理完,我就开始整理茶几上的东西,开始拖地。还没拖到一半,我就已经开始有一些不耐烦了,因为我已经感觉到了腰酸背痛,但是转念想了一想,既然我已经在做了,我就一定要坚持做下去,而且还要做好。于是,我又一鼓作气的接着做了下去。

到了我的第二项任务,就是清洁厕所。忍着厕所里的味道,和心里面的抵触,我开始刷起了马桶,这还是我第一次做这种事情,而我妈却每天都要进行这样辛苦的任务。我突然觉得自己这个女儿做的也太不合格了,平日里只知道享受着家里面给予的一切,不仅不懂的回报和感恩,而且还经常抱怨。连个打扫房间的家务活也从来没有主动的帮母亲承担过一次。想到这里,我就加快了我手中干活的速度,只想在那一天里尽可能多的帮母亲做一些家务活,好让她也体验一天在家里面轻松的日子。

关键词:创造力;家务劳动;小学生

一、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培养创造力的途径有很多,本文仅就家务劳动来谈谈创造力的培养。

二、家务劳动在培养创造力中的重要性

在我国,家务劳动素来被认为是绝对的家庭琐事――婆婆妈妈、琐琐碎碎,在所有的劳动中,可以说是最不上“档次”的。同时,因为家务劳动的受益者是劳动者自己及家属,所以被认为与社会无关。当中国人谈到家庭妇女甚至家庭“妇男”时,多少带有一些不屑的神情。所以,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家长们普遍把重点放在孩子的学习上,而其他方面的教育则成为微不足道的陪衬,家务劳动教育更是被许多家长所忽略,从而导致了孩子劳动意识淡薄、动手操作能力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其结果是,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其实让孩子从小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还可以促进孩子的智力和体力的共同发展。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些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曾对波士顿地区的450名少年儿童进行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爱做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前者平均收入要比后者高出20%左右,离婚率与心理患病率也有显著差别。可见家务劳动对孩子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具体到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增强孩子的智力方面,家务劳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增强孩子的智力

小学生的大脑正在发育中,家务劳动能调动孩子的多种器官,促进大脑产生丰富的神经联系,激活大脑的活动水平与能力。为了快速有效地完成家务劳动,孩子还需要动脑筋,所以,家务劳动还有助于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且,由于家务劳动主要是一些体力活动和家庭琐事,孩子还可以在劳动中改善呼吸和血液循环,促进生理的新陈代谢过程,调节大脑疲劳,从而有利于大脑的发育。

(二)激发孩子的创新能力

(三)发展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丰富想象

儿童时期,人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也是想象力形成的时期。“想象是创造力”,想象发展得越好,创造性思维也会发展得越好。在家务劳动中,小学生常常发挥想象,展开联想。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去编织这个世界,在假装游戏中想象或编造出他们听过、见过或做过的情节。于是收拾整理洋娃娃的时候,他们就会展开想象,让大的洋娃娃当妈妈,四周放着小的洋娃娃当孩子,甚至还有睡觉的床,吃饭的用具等等,都围绕着这个“娃娃之家”摆放。

(四)家务劳动对孩子的其他方面作用

小学生需要做的家务劳动,主要是收拾玩具、叠被子、洗自己的袜子、扫地、拖地、擦拭家具、饭前摆放碗筷、洗碗等等,都需要手、眼、脑、身体共同参与、协调一致,才能有效完成,所以家务劳动锻炼了小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孩子在参与操作洗衣机、参与择菜、摆弄碗筷等家务劳动的过程中懂得一些日常生活知识以及相应的科学知识,开拓了孩子的知识面;家务劳动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比如洗碗时,边洗边玩边观察,发现筷子漂浮,勺子下沉,于是就发现了沉浮现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还可以让孩子外出买东西,比如买点葱、蒜、盐、烟等等,买东西不仅使孩子能够更好地认识事物,还可以增长孩子的社会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提高运算能力。

综上所述,很显然,家务劳动对小学生来说,是增知识长见识、开发智力与创造力潜能的最简便易行的途径。

三、在家务劳动中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途径

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具有潜在的创造力,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发挥出其创造力。环境对创造力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良好的教育有助于创造力的发展,学校、社会的力量不可忽视,家庭的作用也不能低估。因为人一生下来,就开始受到家庭这一环境的影响,家长的教养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各方面的成长。对于家务劳动,家长一定要明白,不是家务劳动需要孩子,而是孩子个性发展需要家务劳动。

在家务劳动中,家长如何创设条件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培养小学生对劳务劳动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取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只有让孩子对家务劳动产生兴趣,他才会主动、积极地参与,才会在劳动中不断开动脑筋,最终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培养孩子对家务劳动的兴趣,需要家长做好以下几点:

1.为孩子创造动手的机会

家长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家务劳动对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改变单纯追求学习成绩的错误观念,在不影响孩子正常学习的情况下,让孩子参与、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务劳动,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只有让孩子参与劳动,才能在劳动中体会到快乐、满足,继而才能产生劳动的兴趣。对于孩子在劳动中遇到的困难,家长不要急于帮助解决,更不能代劳,剥夺其动手的机会,应当有意识地启发孩子多动脑子、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孩子自己思考并探索出新的解决办法。

2.父母的榜样作用

常言说“言传不如身教”,家长的榜样作用在孩子的心目中是非常重要的。家长是小学生最亲近、最直接的模仿对象,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要孩子对劳动感兴趣,首先家长自己要热爱劳动,在劳动中充满快乐,因为家长的喜怒哀乐对于孩子来说感染力极强。而且模仿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当孩子能模仿大人扫地抹桌时,他也同样会模仿大人其它的行为方式,如语言、生活习惯和待人接物处理问题的方法。由于孩子的能力有限,他们的模仿是没有选择性的,父母的一些坏习惯、不文明语言,甚至不良行为都可能被孩子效仿。如果家长一边干家务活一边发牢骚,孩子就无法体会到家务劳动的快乐,相反,还会让他们觉得,家务劳动是一种连父母都不愿承担的负担。即使父母有时讨厌做家务,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牢骚。做家务时可以放点音乐、哼哼歌。总之,父母要注意自身的榜样作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以身作则。

3.及时鼓励、表扬

有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说:不会做时抢着做,能帮忙时不肯做。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家长引导不当,当孩子有效完成家务劳动时,没有及时予以肯定、鼓励,而家长对孩子完成工作的评价和反应,会直接影响孩子对待家务劳动的态度。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努力劳动的价值,希望他们能从中获得成就感。所以,只要他们付出努力,不管结果如何,家长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许,给他们一个微笑,一个拥抱或一声“谢谢”,让孩子产生劳动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4.不要用劳动作为惩罚手段

在学校,学生犯了错误,老师们普遍喜欢将打扫教室作为惩罚的手段,并视错误程度,决定惩罚的期限,有的一天,有的一周,有的甚至一个月;在家里,孩子犯错误后,有的家长也喜欢用劳动来惩罚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强化下,孩子不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会对劳动充满了厌恶感。

(二)营造良好的环境

首先,做个宽容的家长。孩子的生活经验有限,动手能力也有限,所以,有时孩子的劳动会给父母带来一些麻烦,甚至“帮倒忙”,父母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不能把眼光放着劳动的效益上,而应该看到劳动对孩子个性全面发展的作用上。

其次,做个聪明的家长,给孩子提供有利于创造活动的家庭氛围。买玩具时,可以买成套的医生用具、厨房用具、娃娃家系列用具等等,最适合过家家,而且孩子在玩耍及收拾这些玩具时,有利于展开丰富的联想。在孩子做家务的过程中,家长还应该做个聪明的合作者、指导者,给孩子讲讲有关这些家务活的常识,如择菜时介绍各种蔬菜的营养,收拾房间时讲讲分类的好处和方法等等,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孩子的知识面,还可以减少劳动的乏味感。

最后,做并欣赏着。刚开始参与家务劳动时,孩子往往是把家务劳动与游戏混为一谈,他们感兴趣的是劳动过程而不是劳动结果。他们愿意洗手绢是因为可以玩水,愿意择菜是为了揪菜叶,他们满足于操作工具或摆弄物品。家长要接纳孩子对劳动的这种态度,并努力做一个欣赏着。比如孩子常常拿家庭用品做道具,常常在劳动的过程中“花样百出”,比如洗碗时,把大小不同,高矮不等的碗、盘子排队放好;饭前摆放碗筷盘子时,一时摆成圆形,一时摆成长条形,一时又摆成个三角形;洗袜子时,泡泡也在他们手中千变万化。小学生没有过多的思想束缚,敢想、敢做,他们在做家务时,往往不按大人的习惯,新招迭出。全家人要善于鼓励小学生表现出来的的新异性,并一起欣赏孩子的劳动成果,使他产生自豪感。

总之,创造力的发展对小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应该重视小学这一时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家长应该注意发现孩子的创造力萌芽,保护孩子最原始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使他们的创造性得以持续和发展。如果不善引导,甚至过多限制、束缚,让孩子失去创造的机会、条件和信心,那么,他们这种可贵的创新精神萌芽,就会被扼杀在摇篮中,他们就只能在模仿顺从中长大,最终很可能成为一个平庸的、缺乏独立见解的人。

参考文献

[1]董翠艳.家务劳动教育切不可忽视[J].教育研究,2006,7.

[2]黄永兴.小学生家务劳动调查报告[J].教学与管理,2004,8.

[3]马文会.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J].家长,2006,2―3.

[4]于瑞.参加家务劳动有益孩子成长[J].新农村,2004,3.

[5]嘉心良.从家务劳动中培养孩子的幸福感[J].家教指南,2005,10.

许多年前,妻子对着月光深情地歌唱:“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许多年后,妻子一边“洗刷刷”一边高声唱着:“欠了我的给我补回来,偷了我的给我交出来!”

这样的场景不是逗乐。两会期间有女委员提出,老婆做家务,老公应该发工资。大家都知道,只要结婚成家,家务活便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谁干得多、谁干得少,谁干重活、谁干轻活成了摆在夫妻面前的现实问题。到最后,往往是妻子落了下风―男主外,女主内嘛!女委员的这番言论,让习以为常的家务活成了舆论焦点,更让默默无闻做家务活的女人,挺直了腰杆儿说话。

为何看起来平常琐碎的家务活,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是社会忽视了它的价值,还是男人忽视了女人的付出家务活对于家庭的价值,究竟该如何看待

家务活前景:老公给老婆发工资

据说下面这个笑话特受女人待见。

面对这个提案,有人欢欣鼓舞,有人大呼无聊,正方与反方势均力敌,理由个个掷地有声。

正方

》没有我们女人做全职保姆,男人能安心挣钱吗应该发工资。

》坚决要工资,要不男人以为女人做家务天经地义,这不公平。

》职业女性包揽家庭大部分家务应该算兼职,也应该支付工资。

》全职太太很辛苦,比上班累。要带孩子,外雇保姆付不付钱而且带得没有妈妈好。孩子上学要不要接送学习要不要辅导请个家教每小时多少钱算算吧,别拿上班说事,太太不是你名正言顺领回来的长工,上班没啥了不起。

》凭什么不要工资啊,就因为那个红本本吗如果是的话,男人又为女人做了什么呢每月仅有的那点儿生活费,估计还不够男人出去花销一晚上吧。到最后男人还嫌弃妻子是黄脸婆,自己在外面找情人,大把大把的钱都给情人花。为什么舍得在情人身上花钱,对老婆就这个待遇

》男人觉得自己赚钱了不起,女人做家务就一文不值如果家务工资化,妻子也能得到尊重。

》女人做家务十分辛苦,这是事实,如果家中实行AA制,一定要给女人报酬!

》家务工资应该要的,这不单单是钱的问题,而是对女性劳动的尊重,特别是那些大男子主义、对钱看得很重的男人,把妻子当成免费保姆,让人气愤。家务也是一种服务,你接受服务理应付费。

》各位姐妹手上有没有家务价格表我要贴在我们家客厅里,以后做家务先谈好价!

反方

》《婚姻法》明确规定,婚姻持续期间取得的财产是夫妻共同财产,既然这样,发工资不是多余的吗

》做家务领薪水的话,那性生活的时候是不是男人也该要加班费呢

》家务该按小时计费还是按量计费计费的额度又由谁来规定如果妻子没有完成,或完成得不好,丈夫可以扣她钱吗可以和她提出离婚吗

》你老娘帮你带孩子、做家务,你是否也要发她工资

》如果夫妻之间变成了这种雇佣关系,那么女人在家里充当的是什么角色呢生孩子的工具,做家务的保姆如果这样,男人回家就可以看报喝茶,在外面就可以寻花问柳,女人没权利过问。

》这样最终会让每一个家庭演变为合同婚姻,没什么感情、亲情可言。

》我听说过当“二奶”会有工资,没想过当老婆还能有工资。

》不要怨男人也不要怨女人,要怨自己没找对人!好丈夫不会说自己的成功没有妻子的一半,好妻子也不会说做家务要付钱。

主妇故事老公,老婆喊你回家做家务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女人主张家务付费,不是因为钱,而是因为心里头对老公有怨气。咱们不妨将争议先放一边,看看下面5位主妇的故事,究竟她们为何心存不满她们又希望老公给予什么样的回馈

不求你动手,只求你闭嘴

主妇/任雪职业/全职太太年龄/46岁

我下岗在家,男人在外面做生意,所以家务活基本上我全包了。我做家务无所谓,但老公的嘴实在是太碎了,整天对我做的事情指手画脚。就拿上次过节来说吧,按照习惯,他的几个兄弟姐妹都要来我家吃饭。为了准备好饭菜,我提前一个星期就开始忙活。

你得陪着我

主妇/吴悦悦职业/白领年龄/28岁

我做家务不为别的,纯属个人爱好。眼瞅着被自己收拾得亮亮堂堂、整整齐齐的家,心情那叫一个舒畅。可不知道为啥,老公一在家,我仿佛就娇气起来,一做家务就堵心。你看,我要做晚饭了,他还抱着电脑不撒手。我心里别扭,好像他眼里根本没有我这个人似的。

“老公,来帮我把菜洗了。”我一呼唤,老公就来了。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听话,哈哈。可刚洗完菜,他又回到电脑前了。我当然生气了,称呼也变了:“王冲你给我过来!”“啥事啊”他颠儿颠儿地过来,一副摸不着头脑的样子。

“你在厨房陪着我,帮我忙活也行,读读报纸也好,或者咱俩闲聊几句也成。”老公觉得莫名其妙,认为我这癖好很特殊,做家务还得有人陪说对了,我就希望有人陪着。

别忘了,你还是老娘们儿生出来的

主妇/高燕职业/国企职员年龄/35岁

凭良心讲,老公别的方面挺好的,就是大男子主义。在他眼中,一个大老爷们儿干家务,那简直是奇耻大辱。每天我除了上班,还得去接孩子、买菜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完了再辅导孩子学习。有时我加班,家里铁定乱成一团。可人家淡定啊,可以看着孩子啃面包,可以看着苍蝇在碗碟上飞来飞去,可以看着垃圾堆得跟小山似的,自己依然四平八稳地看报上网。

作为新时代女性,我常常要求老公分担家务。但人家不,人家觉得老婆理所当然该伺候老公,孩子理所当然该归妈妈照顾。把他说烦了,他会特硬气地说:“这些都是老娘们儿干的活!”你倒是爷们儿,可你这个爷们儿再纯,不也是老娘们儿生出来的我们都解放多少年了,男尊女卑的观念还没有改过来。男人认为家务活天经地义就该归女人干,这种想法真是要命。

别再让我唱独角戏了

主妇/媛媛职业/老师年龄/30岁

老公是技术人员,工作很忙,我是小学老师,相对轻松一些。很自然地,我承担了家务活,并且热衷于研究各种各样的菜谱、居家窍门等。每次,我都高高兴兴地把家里弄得干干净净,把饭菜做得色香味俱全,可每次都以失落和伤心告终。因为老公根本就不当回事,好像我做的一切都跟他无关似的。

好吧,好吧,就让我唱着独角戏一直过下去吧。可是,没有老公的回馈,我做这些家务能有啥意思

偶尔也请照顾我

主妇/阿黎职业/事业单位职员年龄/26岁

结婚一年,我一直开开心心地做着家务。我觉得,看着心爱的男人吃自己做的饭、穿干干净净的衣服去上班,是非常幸福的事。老公也懂得尊重我,常常夸奖我做的饭菜好吃,或者给我一个甜蜜的吻。有了这些,我根本就不计较家务活该谁干。直到有一次,我发现自己错了。

不久前,我接连加了几天班。周末,又被领导叫去单位。接连几天的加班已经让我筋疲力尽,回到家时,我真盼望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能好好休息一下。一进门却发现家里乱糟糟的,老公正埋头于电脑游戏中。第一次,我们因为做饭大吵一架。我指责老公不心疼人,一整天在家也不知道做饭;他却觉得委屈:“平常都是你做饭,我怎么知道今天要我做”

是我惯坏了他,让他以为家务活是属于我的职责;让他忘记了,老婆也有需要照顾的时候。这时候,所有的甜言蜜语,都抵不上他实实在在地做一顿饭。我不需要他分担太多,只希望在我忙碌的时候,他可以主动搭把手,照顾照顾我。

调查家务活的是与非

大家看了这些主妇故事之后或许会觉得只是个案,不具有普遍性。为了更加客观、全面地呈现家务活分配现状,本刊联合新性频道推出调查,截至发稿,一共有2578人参加,结果如下:

■你家的家务活归谁干

妻子做得多74.7%

合理分配,一人一半15.4%

丈夫做得多5.1%

谁都不做,交给父母3.4%

请钟点工1.4%

■你喜欢做家务吗

不喜欢做家务81.3%

我挺喜欢做家务18.7%

■你不喜欢做家务,是因为

对方的态度让自己不爽,比如自己很累,对方却不心疼,没什么情感回馈等35.6%

觉得不公平,同样在职场打拼,凭什么家务活要归自己31.2%

自己不善于做家务21%

■你们是否为家务活发生过矛盾

基本上不发生矛盾52.1%

经常抱怨,认为对方做得太少25.8%

经常争吵,认为对方不顾及自己的感受17.3%

经常在家务分配上发生冲突,认为对方尽挑省事的做4.8%

■当你做家务活时,对方的什么行为会让你高兴

帮你一起做44.9%

在身边陪着你说话、解闷19.1%

给你情感回馈,比如一个吻,或者一句甜言蜜语17.5%

虽然对方不做家务,但会用别的形式来补偿,比如送小礼物等11.0%

非常真诚地感谢你7.6%

■关于家务活,你最不喜欢对方说什么

家务活天经地义就该归女人/男人干36.4%

干点儿家务活,能有什么累的20.3%

脏就脏呗,大不了你别做19.6%

■对于承担家务活,你的态度是

如果能得到尊重和认同,我甚至可以为之放弃一些别的东西44.7%

心甘情愿,这是在为我的家庭付出27.4%

不太愿意,做家务又累又烦,我宁可花钱请人做18.9%

纠结中,如果没有家务活,我可以有更大的职场发展空间9.0%

■你是否同意用金钱来衡量家务活的价值

同意39.6%

不同意34.8%

不好说25.6%

调查分析

现实生活中家务活依然是“女性专利”

社会发展了,女性解放了,可在家务活上,依然是女人撑起大半边天。调查中,74.7%的家庭由妻子承担主要的家务劳动。做家务对于女性来说,“受罪”的感觉远远大于享受,近一半的女性常因为家务活和丈夫起冲突,只有18.7%的女性表示自己喜欢做家务。

丈夫不心疼让女人不喜欢做家务

女性并不认为“付钱”很重要

家务活作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需要夫妻二人共同承担。有44.9%的女性表示,做家务时,如果丈夫能帮着一起做,自己会很高兴。如果老公不善于做家务,那也没关系,剩下一多半的女性,只需要你给一些情感回馈。至于付多少钱,大部分女性并不认为这是最重要的。调查中,只有39.6%的人明确表示,家务活的价值应该用金钱来衡量。

家务活的价值有多大

所谓家务家务,就是“家之务”,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正因为如此,它的价值和我们在社会职业中所创造的价值并不一样,有更多私人性、情感性和责任性的内涵。

家务在家人之间分担的方式,也反映着家庭的互动模式。妈妈总是忍辱负重,爸爸总是优哉游哉,孩子总是坐享其成。妈妈似乎觉得只有自己最能干,不怕辛苦,把全家的重担扛在自己身上;爸爸和孩子往往逃脱了家务的劳动,却逃不了满耳朵的牢骚。所以爸爸和孩子并不领情,而孩子拥有自己的家庭时又会复制这种家务分配方式。而当孩子看见爸爸努力帮妈妈分担家务时,总是感觉他们如此恩爱,心里便希望,“将来我和太太也要如此这般”。

我想,这些才是家务活最重要的价值。遗憾的是,我们却要忽略掉它的这些价值,而用金钱的方式来达到所谓的公平和补偿。这种衡量方法,只会使彼此的家庭责任感发生偏移。付钱的人以金钱的方式逃脱了家庭建设的任务,心安理得地享受被“伺候”的感觉;收钱的人只对钱负责,拿多少钱干多少事,其他的要求就别再跟我提了。这样,夫妻间就少了一份叫做“感恩”的东西。我们对彼此付出的感谢消失了,我们之间的情感纽带没有了,我们不再是彼此需要、彼此依靠、共同进退的家人,而是社会商品化的一部分。

这样的感觉真的有点儿让人不寒而栗,似乎最后的一个安全堡垒也在失去。写到这儿,有一个场景总在我的脑子里晃:劳累了一天,我们夫妻二人正准备躺下来温存时,我习惯性地问老公:“今天我的工资你付清了吗”

当然付不清,也不需要付清。家务活,以及做家务的那个人,在家人心中的价值,更多的是来自每个家庭成员的感受,它无法像股票市场的涨停板,可以用明确的数字来呈现。彼此的理解、体谅和包容,会让家务成为家庭生活的乐趣,而不是烦恼―因为它的价值早已融入到我们对家庭的责任和情感期待中。

本刊观点

老婆高高兴兴地做好早餐,老公问道:“做这顿饭,我该给你多少钱”老婆回答:“20块。”老公皱皱眉:“太贵了,你自己吃吧……”

关键词:(中)关键词城镇青年;生育二孩;家庭冲击工作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602001

工作家庭冲突不仅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和精力分配,甚至还会对劳动参与率产生影响。近年来,社会支持不足增加了女性家庭负担,有婴幼儿的职业女性容易产生家庭冲击工作的矛盾。二孩政策的实施,是否会给符合二孩政策的城镇青年女性平衡工作家庭带来更多挑战?究竟哪些因素会影响有两个孩子的城镇青年工作家庭平衡?按照《北京行动纲领》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目标要求,为了给职业女性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需要采取哪些积极措施?如何才能促进男女平衡工作与家庭?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无论对于促进女性职业发展,还是对于推动单独二孩政策顺利实施,都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回顾

女性既是生育的主体,又是重要的人力资源。二孩政策的实施,将会对女性就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分别从二孩政策对女性就业影响和平衡工作家庭两个方面进行文献回顾。

1有关二孩政策对女性就业影响的文献回顾

有学者认为,单独二孩政策必将给女性带来更大的生育压力,使女性发展机会受限和劳动权益受损[1]。很多用人单位对女性生育二孩增加用人成本的担心,使女性在入职、升迁和终身发展中雪上加霜[2-3]。实证分析表明,生育二孩会显著降低城镇妇女的就业可能性[4],已婚已育、有工作经验的职业女性,在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前,曾经是企业招聘中的强势群体,目前在重返劳动市场时,因存在再生育可能而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挑战和性别歧视[5]。不仅如此,单独二孩政策还增加了用人单位对应届女大学生的就业性别歧视。2014年针对招聘性别歧视行为的平等就业监管机制研究课题组调查发现,有5848%的女大学生“被问及是否独生子女或生育二孩事宜”,被问及次数平均达到288次[6]。

对于如何消除单独二孩政策给职业女性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学者建议提高生育成本社会化程度,减轻单独二孩政策给用人单位带来的生育负担,加强对劳动力市场和用人单位招人用人的监管力度。同时,政府应将托儿服务纳入公共服务范畴,减轻单独二孩政策给职业女性带来的育儿负担,推动男女两性共同发展[7]。

2有关平衡工作家庭的文献回顾

实际上单纯依赖个人或家庭力量,难以解决工作家庭冲突问题。虽然美国中产阶级可以把孩子送到日托机构或日托中心,通过购买孩子照料服务来缓解工作家庭冲突[20]。但是在美国低收入家庭中,单身妈妈比例较高,她们不但没有经济条件购买照料服务,而且还因其工作缺乏灵活性和稳定性而加剧工作家庭冲突的矛盾[21-22]。在中国现阶段托儿所短缺、社会支持不足的情况下,部分无法协调工作家庭冲突的职业女性,只能中断工作、回归家庭。在2010年城镇18-29岁女性中,有0-6岁孩子的女性就业率比未婚或已婚未育女性低84个百分点。八成未就业女性不是不想工作,而是由于需要照料3岁以下孩子而不得不放弃工作[23]。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假设

本文的研究对象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年龄在18-39岁,二是孩子数量为1-2个,三是调查地点在城镇。据此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城镇青年3815人,其中,有两个孩子的被访者583人,占符合筛选条件的1528%,低于宋健和周宇香的最新研究发现,即在18-49岁城镇女性中,有两个孩子的比例为1951%[4]。样本基本特征见表1。

由表1可见,与样本群体相比,二孩样本群体同时具有“三高三低”的特征:“三高”表现在平均年龄较高、农业户口比例偏高、乡城流动人口比例较高;“三低”特征表现在受教育程度偏低、国有单位比例偏低、机关事业单位比例偏低。此外,在二孩样本群体中,既有非独生子女被访者生育双胞胎情况

在583位有两个孩子的城镇被访者中,两个孩子年龄相同、子女属于双胞胎的被访者共38位,占652%。,也有双独被访者生育第二胎情况,同时也可能存在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超生现象。

3研究方法

在测量工作家庭平衡方面,最新一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包含了工作冲击家庭和家庭冲击工作两个方面的内容,调查问题如下:

近年来,下列情况在您身上发生过吗?

结合本文研究主题,本文将工作家庭冲突进一步聚焦在为了家庭而放弃个人发展机会方面上。同时,考虑到“有时”、“经常”为了家庭而放弃个人的发展机会,容易给个人和职业发展带来较大不利影响,本文将“有时”、“经常”选项进行合并,赋值为1。将“偶尔”和“从不”进行合并,赋值为0。

在研究方法中,首先使用分性别比较分析方法,展示城镇青年男女在不同生育状况下家庭冲击工作的现状;其次,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城镇青年的性别、孩子数量、孩子年龄对平衡工作家庭的影响。同时,为了考察个人因素、经济因素和家庭因素对工作家庭平衡的影响,本文构建了如下回归分析模型:

三、主要研究结果

1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

(1)超过1/4的城镇青年男女因为家庭而影响工作,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在城镇青年中,有2667%的人有时或经常“为了家庭而放弃个人的发展机会”,城镇男女青年因为家庭冲击工作的比例分别为1337%和3620%,女性“为了家庭而放弃个人的发展机会”的比例是同类男性的271倍,男女具有显著性差异(PearsonSymbolcA@2=226255,渐进Sig(双侧)=0000)。

2回归分析结果

本文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研究了城镇青年男女、孩子数量、孩子年龄等因素对平衡工作家庭带来的净影响。

(2)二孩带来的家庭冲击工作的风险大于一孩。在p

(3)孩子年龄越小家庭冲击工作的风险越大。在p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1研究结论

对最新一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在城镇青年中,“为了家庭而放弃个人的发展机会”者超过1/4,城镇青年女性家庭冲击工作的风险是同类男性的2倍以上,二孩对城镇青年女性平衡工作家庭带来的冲击更大。

2政策启示

二孩政策实施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家庭生育二孩,孩子数量和年龄对家庭冲击工作的影响,将会减少城镇青年女性的工作投入。在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公共托幼服务紧缺的情况下,部分城镇青年女性可能因此而中断工作。根据《北京行动纲领》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目标要求,政府应该从支持女性平衡工作家庭层面,重新审视公共托幼服务政策及其实施效果。在制定公共托幼政策时纳入性别视角,既要考虑儿童的发展,又要考虑母亲的发展,为减轻青年女性育儿负担、促进女性职业发展、增进家庭和谐提供社会支持。

最后,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受调查数据可得性影响,本文在无法获得城镇青年因生育照顾孩子而放弃个人发展机会这一指标的情况下,只好使用“为了家庭而放弃个人的发展机会”指标进行替代。虽然在有工作中断经历者中,结婚生育/照顾孩子的比例占照顾老人/病人、支持配偶发展等“为了家庭而放弃个人的发展机会”的9543%,但是由于这两个问题并非完全对应,同时本文无法对结婚生育进行拆分,可能造成结果的部分偏差。

参考文献:

[1]林建军从性别和家庭视角看“单独两孩”政策对女性就业的影响[J]妇女研究论丛,2014(4):51-52.

[2]杨菊华.“单独两孩”政策对女性就业的潜在影响及应对思考[J].妇女研究论丛,2014(4):49-51.

[3]耿兴敏.陈秀榕代表和甄砚委员建议: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消除就业性别歧视[N].中国妇女报,2015-03-05(A1).

[4]宋健,周宇香.中国已婚妇女生育状况对就业的影响――兼论经济支持和照料支持的调节作用[J].妇女研究论丛,2015(4):16-23.

[5]叶文振.消除“单独二孩”政策对女性就业的负面影响[N].福建日报,2014-06-30(11).

[6]杨慧.大学生招聘性别歧视及其社会影响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15(4):97-103.

[7]杨慧,林丹燕.如何化解二孩政策带来的“生”与“升”的纠结[N].中国妇女报,2015-08-24(A3).

[8]邱林.国外工作家庭冲突研究综述[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0-45.

[9]GREENHAUSJH,BEUTELLNJ.Sourcesofconflictbetweenworkandfamilyroles[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1985(10):76-88.

[10]房祥翠.家电行业营销人员工作家庭平衡研究[D].扬州大学,2012:54.

[11]陆佳芳,时勘,JOHNJL.工作家庭冲突的初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2(2):45-50.

[12]GRZYWACZJG,ALMEIDADM,MCDONALDDA.Workfamilyspilloveranddailyreportsofworkandfamilystressinthelaborforce[J].FamilyRelations,2002,51(1):28-36.

[13]FURSMANL.Ideologiesofmotherhoodandexperiencesofwork:pregnantwomeninmanagementandprofessionalcareers[R].BerkeleyCollectionofWorkingandOccasionalPapers,2002.

[14]JOHNSTOND,SWANSONDH.Invisiblemothers:acontentanalysisofmotherhoodideologiesandmythsinmagazines[J].SexRoles,2003,49(1/2):21-33.

[15]SHARONH.Themommywars:ambivalence,ideologicalwork,andtheculturalcontradictionsofmotherhood[M]//SKOLNICKAS.FamilyinTransition.Boston:AllynandBacon,2003:40-56.

[16]HEATHERD,ELIZABETHP.Locatingmothershowculturaldebatesaboutstayathomeversusworkingmothersdefinewomenandhome[J].JournalofFamilyIssues,2008,29(4):437-464.

[17]刘爱玉,佟新,付伟.双薪家庭的家务性别分工:经济依赖、性别观念或情感表达[J].社会,2015(2):109-136.

[18]CRAIGL,MULLANK.Parenthood,genderandworkfamilytimeintheUnitedStates,Australia,Italy,France,andDenmark[J].JournalofMarriageandFamily,2010,72(5):1344-1361.

[19]MAUMEDJ,SEBASTIANRA,ANTHONYRB.Gender,workfamilyresponsibilities,andsleep[J].GenderandSociety,2010,24(6):746-768.

[20]ERICAO,GAILR.Difficultchildrenanddifficultparents:constructionsbychildcare[J].JournalofFamilyIssues,2007,28(6):827-850.

[21]KATHRYNBM,AIREYL,MCKLEL,etal.Familycomesrstoropenallhours?howlowpaidwomenworkinginfoodretailingmanagewebsofobligationathomeandwork[J].TheSociologicalReview,2008,6(3):474-496.

[22]LLERASC.Employment,workconditions,andthehomeenvironmentinsinglemotherfamilies[J].JournalofFamilyIssues,2008,29(10):1268-1297.

[23]蒋永萍,杨慧.妇女的经济地位[M]//宋秀岩.新时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研究(上卷).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3:163.

[24]SAHIBZADAK,LESLIEBH,MARGARETBN,DANIELCK.Themoderatingeffectsofworkfamilyrolecombinationsandworkfamilyorganizationalcultureontherelationshipbetweenfamilyfriendlyworkplacesupportsandjobsatisfaction[J].JournalofFamilyIssues,2005,36(1):31-55.

[25]BLOOMN,TOBIASK,JOHNVR.Arefamilyfriendlyworkplacepracticesavaluablefirmresource[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11,32:343-367.

[26]PAYNESC,COOKA,DIAZI.Understandingchildcaresatisfactionanditseffectonworkplaceoutcomes:theconveniencefactorandthemediatingroleofworkfamilyconict[J].JournalofOccupationalandOrganizationalPsychology,2012,85(2):225-244.

[27]阮班红.员工工作与家庭冲突的管理方式探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3(17):133.

[28]SINGLEYSG,HYNESK.Transitionstoparenthood:workfamilypolicies,gender,andthecouplecontext[J].GenderandSociety,2005,19(3):376-397.

[29]唐汉瑛.企业员工的工作与家庭平衡[D].华中师范大学,2008:52.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非常重视农村中小学教育,各级各部门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师待遇和教育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城区中小学相比,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仍然比较落后,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思想上淡化德育,德育工作难上常规。在农村部分中小学校,虽然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名单挂在墙上,德育工作计划写在纸上,可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的内容虚多实少,德育工作难上常规。突出表现在:

(1)学校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不能正常进行。(2)团队活动的开展有名无实。除农村学校资料少、教育基地少等客观因素外,学校怕耽误学生学习、怕外出发生安全事故担责任等也是制约团队活动开展的重要原因。(3)家长会不正常。学校与学生家长沟通互动不够,没有调动发挥家长的作用。学生家长一看到孩子成绩落后,就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认为没有必要参加家长会。(4)校外辅导员制度落实不到位。没有严格实行校外辅导员定期辅导制度,往往只停留在纸面而没有实施。

2.一心抓应试教育,德育教育被忽视。自教育部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理论学得不少,具体实施不够,具体表现在:(1)没有按规定课程开课。有些学校,课程表的内容与国家规定的课程表相同,但实际上课只上主要学科,音乐、体育、美术、思想品德等课程很少开展。(2)班会、晨会经常被改为自习课,或被老师占用。(3)学生作业负担重,压力大,课余活动少。(4)教师因循守旧,只重视应试学科,忽视德育教育。

3.市场经济转型期,特殊家庭的孩子难管理。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推进的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管理中出现了一些令人颇感头疼的问题。(1)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傲气十足,在学校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同学之间不能友好相处。(2)富裕家庭的孩子花钱大手大脚。(3)部分贫困家庭的孩子有自卑感,容易形成孤僻自闭的性格,影响身心健康发展。(4)“留守儿童”管不住或无人管。

二、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入手共同解决。

(一)家庭方面。

2、让家长明确家庭德育的内容。家庭德育的内容与学校德育基本一致。但从家庭的特点及目前家庭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应侧重于以下几方面:

(1)家长要充分利用和创造有利于教育孩子的客观条件,如提供书报刊物、广播、电视等,引导孩子认识学习更多积极向上的知识。同时,要从小培养孩子关心别人、爱护别人的优秀品质,进而关心和热爱学校、家乡、祖国和人民。

(2)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家庭德育的重点,也是我国家庭德育的优良传统。

(3)家务劳动教育。家务劳动教育是家庭教育最主要的内容和手段。必要的家务劳动不但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朴素的作风,还可以增强抵御轻视劳动以至厌恶劳动,怕脏、怕累、贪图享受的腐朽生活作风。

(二)学校方面

1、提高思想认识。从思想的高度认识农村中小学德育的现状,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深入细致开展工作,持之以恒、狠抓落实,将存于学生意识中偏离了社会要求的道德观念扶回正道。

2、加强审美教育和心理教育。美育使人的心灵达到和谐,使人愉悦的接受、主动的追求和善的境界。许多农村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学生缺乏亲情交流,心理脆弱,对教师的说教因缺少交流而易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必须加强心理教育,丰富学生情感。

3、热爱关心学生,营造融洽和谐的集体环境。要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增强师生情感,和学生打成一片,消除对抗,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陶冶学生,以自己挚热的爱温暖学生,营造温暖快乐的集体环境。

4、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座谈、讨论、故事、榜样、格言等具体办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道德理念,提高辨别是非能力。

5、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先锋模范作用。少先队和共青团是青少年中的先进组织,从学生中来,最熟悉了解学生,是学生最亲密的朋友,因而共青团和少先队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好帮手。

(三)社会方面

首先,应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其次,应加强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断优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尽量减少社会阴暗面对中小学生的影响。

司法解释(三)为什么会引起人们如此强烈的反应三次司法解释,又是怎样的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家庭财产,为什么是《婚姻法》越来越重视的主题它预示着婚恋观和婚俗文化怎样的变化趋势

时代,推进《婚姻法》变迁

建国60年以来,我国共有3个版本的《婚姻法》:

1950年版:废除了1931年施行的《中华民国民法亲属》。在很大程度上消灭了包办婚姻、买卖婚姻,扫除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家庭领域里的封建习俗。极少涉及家庭财产。

1980年版:是对1950年版的修订。这时候大多数家庭居住的房屋为单位分配的“公房”,因此夫妻私有财产很少涉及房产。

2001版:是对1980年版的修改。明确规定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为“夫妻一方的财产”。在此之前的10年间,出现“包二奶”、“重婚”、“家庭暴力”等多种社会现象,引发了一系列家庭生活中的新矛盾、新问题。

司法解释(二)中讲到了离婚时如何处理股票、合股或独资的公司。司法解释(二)第19条还规定:“由一方婚前承租、婚后用共同财产购买的房屋,房屋权属证书登记在一方名下的,应当认定为夫妻共有财产。”这说明那时候大部分夫妻都是结婚之后用共同财产合力买房的。而在第三次司法解释中,房产成为焦点,这也是近年来房产在家庭财产中比重提升的体现。

法律,左右着婚恋婚俗

《婚姻法》的设立和修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人的婚姻观念和婚俗文化。1950年的《婚姻法》实行之后,颠覆了封建社会数千年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夫妻双方成为家庭的主体。1980年《婚姻法》的制定,增加了“计划生育”的内容,第一次提出“感情确已破裂”的离婚标准,更多地维护了婚姻中个体的权利。2001年《婚姻法》增加了反对“家庭暴力”的细则,对受暴家庭成员给予更多的法律倾斜。

2001年以来的3次《婚姻法》司法解释,越来越强调家庭财产在夫妻关系中的重要性。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把握《婚姻法》和司法解释中体现的“协商”和“约定”原则,便容易对司法解释产生误读。

此次司法解释重点强调了婚姻关系是一种“约定”关系。随着人们对婚姻中约定原则的认识和尊重,对婚前、婚后财产的界定越来越清晰,男方负责买房结婚的婚俗观念将会被彻底打破。择偶向钱看的婚姻观念也将顺势扭转。

THE END
1.情感夫妻心理学如何相处关系婚姻家庭秘笈爱情书籍婚恋情感夫妻心理学如何相处关系婚姻家庭秘笈爱情书籍婚恋 如何30天改变你的丈夫夫妻情感经营情感类读物提高婚姻的质量夫妻相处模式沟通技巧书籍心理学爱情秘笈婚姻家庭关系情感心理学XQ 风格: 情感 夫妻 心理学 如何 相处 关系 婚姻家庭 秘笈 爱情 书籍 图文详情https://www.zhe2.com/note/650085027745
2.婚姻家庭爱情情侣夫妻关系女性成长心理学频道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婚姻教皇”约翰·戈尔曼《爱的八次约会》婚姻的幸福程度取决于两个人是否能学会和永久性问题共存。婚姻 婚姻家庭 爱情 情侣夫妻关系 女性成长 心理学 2024-12-06 00:00 · 0次播放 发布于:江西省 拳击那点事 +订阅 +1 评论 全部 还没有人评论过,快来抢首评 写评论https://m.sohu.com/a/833659345_100114195/
3.修养两性夫妻关系情感如何相处恋爱爱情婚姻家庭幸福的心理学当当阅九州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会撒娇的女人最好命 关于聪明女人女性职场社交情商心态气质修养两性夫妻关系情感如何相处恋爱爱情婚姻家庭幸福的心理学励志书籍》。最新《会撒娇的女人最好命 关于聪明女人女性职场社交情商心态气质修养两性夫妻关系情感如何相处恋爱爱情http://product.dangdang.com/1690543559.html?point=comment_point
4.第四期家庭教育导师培训计划3、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第四期胜任力模型督导师培训; 4、持续六年参与中美高级精神分析治疗师培训项目(2011-2017); 5、首届精神分析取向的夫妻治疗连续培训项目成员(2010); 6、接受“国际婚姻家庭师”为期三年的培训课程; (师从哈佛医学院医学博士,美国咨询和治疗家学会前主席大卫.萨夫,40余年从http://www.gzaiyiding.com/c2611.html
5.家庭夫妇心理学笔记+感悟+行动指南我终于认识到夫妻相处没那么容易,也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知识、智慧的缺乏,痛苦无助纠结。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阳光不秀的博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c4279b0101506p.html),她推荐了《加州大学家庭夫妇心理学》,于是把视频、PPT都下载下来准备好好学习学习。 年底工作太忙,直到这周,才开始学习。这门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5956980/?cid=523966916
6.筑基2社心11课婚恋家庭胡晓会 中原焦点,高级七期讲师八期中级九期、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 2022.5.22坚持分享第1522天 第11课 爱情 婚姻 家庭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如果没有婚姻,爱情将死无葬身之地。 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不以离婚为目的的吵架都是秀恩爱。 https://www.jianshu.com/p/a69dff64a7fe
7.试述婚姻家庭问题的心理咨询要点(婚姻家庭心理咨询的局限性表现在网上有关“试述婚姻家庭问题的心理咨询要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婚姻家庭心理咨询的局限性表现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婚姻咨询指的是夫妻双方一起针对婚姻关系中的问题寻求咨询的专业协助,这些问题可以包括:沟通不良、冲突频繁、个性不合、性https://m.shenchuang.com/scnews/20240722/1815088853678166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