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禁锢的爱,待价而沽的爱,悲剧人生孕育的婚姻观爱情爱情观

张爱玲的书,流传了50多年,直到今天,仍然具备“再来”的魅力,虽然张爱玲的小说是小说,但其取材于现实社会,具有强烈的社会反映,同时,对于张爱玲本身而言,自身的遭遇更是一部小说。

在她塑造的各类女子当中,几乎无一例外的,她们的爱情观都充斥着悲剧色彩,或为情欲禁锢,或为寻找出路,或为出卖自己换取爱情,或为错位而扭曲,而这些在现实生活中挣扎的女子,就是张爱玲一生的婚恋观的真实写照。

张爱玲作品中体现了悲观的婚恋观

对残酷现实的无情批判,女子形象的悲剧色彩

张爱玲每每以鹤姿仰视这世俗世界,冷静,自信,独立而且“毒辣”。张爱玲作品的主题往往是爱情与婚姻,但是在这些作品中没有对痴情与缠绵的描写,很少找寻到美好且真诚的爱情,大多只是对残酷现实的无情批判。

张爱玲小说中的这些女子们,往往充满悲剧色彩,她们大多生活在一个死的世界,缺少青春,没有希望。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的人,根本不会想到明天,在她们的世界里,明天的明天也无非是那些衣裳、那些饭菜,没有任何期待,也没有什么让人心跳的期望。

女子形象的悲剧色彩

金锁记,禁锢在情欲中而扭曲的爱情观

张爱玲的《金锁记》实在是一个经典的作品,作品里面讲了很多不同的东西,虽然不是什么大的哲理,却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理解都让人恍然大悟,如在迷途中的那点光亮,思考之下,产生启示。

里面讲述了一个恐怖的关于“禁锢”的故事,一个可怜的女子,因为一个无奈的婚姻和对爱情的渴望,渐渐地将自己推进了深渊。主人公曹七巧因情欲被长期禁锢后,将物欲演化得更为病狂。

金锁记

关于禁锢和爱情,我国古代就有个特别凄美的故事,牛郎织女有了婚姻,被禁锢了自由,却没有禁锢爱情。每到七夕,两人的心都是飞着去见对方。

其实没有任何事物能禁锢一个人的感情和心灵的自由,婚姻也不例外。如果真是被禁锢了,好似七巧一样,被扭曲的情欲折磨,才是真正禁锢了自己,让自己从此只能生活在这个欲望之下,这个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只能拿其他的东西来补偿。

七夕相会

倾城之恋,失去自我待价而沽的女性

从封建旧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女性们,在那兵荒马乱“沉下去”的年代中,没有一点生存技能,没有能站立的支点,她们的生活就好像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的人物白流苏所说的“没念过两句书,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我们做什么事”。

白流苏一生把婚姻作为女人求生的砝码,产生这样的观念也并不是因为女人天生狭隘或者功利,而实在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人只能依附男人,因此她们投入了一生作为赌注。

在这样没有希望、没有期待的生活中,她们忽略了爱,也忘记了爱,在她们的生活中也不存在爱。在这个的环境氛围下,这些女子,从生下来开始,她们所受的教育就是待价而沽,之后所有的努力,也只不过是尽可能大地增加这个筹码的重量。

倾城之恋

家庭不幸的遭遇,形成了张爱玲悲观的婚恋观

张爱玲为何在作品中呈现出这样的爱情观与婚姻观呢?张爱玲的婚姻悲剧是因为她桀骜乖张的性格,她身上有着恋父、恋物、自恋和自闭的病态心理。她的作品如她的现实写照一样都是病态的人群,所以无论是生活还是小说,她和小说人物都在痛,正是这些揪心的东西撞击着人们的内心世界。

很多学者通过研究,从三方面的因素分析了张爱玲的婚姻观:父母婚姻的变故,家族没落的影响,悲剧的人生观。从家庭环境和婚姻破裂来看,父母的争吵让张爱玲过早领略到无爱婚姻的不幸,对爱情婚姻产生了怀疑;母亲的苛责则严重摧毁了张爱玲的自信心,把张爱玲引向自我怀疑;最终,形成了对爱情、婚姻乃至人生的悲观态度。

悲观的婚恋观

结语

重读张爱玲的作品,每每看到那些压抑的情节,女子们悲惨的遭遇,总是让人心生怜悯,却只能悲叹。但好处是,当我们抬起头看向所处的现实社会,我们完全可以抛开所谓的“思想桎梏”,不必像小说中那些女子们为了生存放弃所有,不必如此卑微的去乞讨爱情。

我们可以更加大胆的寻找自己想要的真爱,记住:恋爱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件大事,目的是寻找到自己合适的生活伴侣,并且共同携手走完剩下的人生旅途。

THE END
1.爱情观和婚姻观爱情观和婚姻观 每个人对于爱情和婚姻都是有很美好的向往和憧憬,不过每个人对于爱情观是有所不同的。 有些人会认为两个人一起并肩创业,有成功的事业,美满的家庭就是她所向往的爱情。还有些人是两个人不结婚,保持彼此独立的生活和事业,只要两个人有爱情的链接就是他们向往的爱情。https://www.jianshu.com/p/8801d4c738e9
2.婚姻观&爱情观*9. 家人的意愿对我的恋爱或婚姻产生的影响(分数越高表示影响越大)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10. 我结婚是因为【最少选择1项】 因为爱情 未婚先孕 长辈压力 其他 *11. 下列哪些是我能接受的【最少选择1项】 未婚先孕 闪婚 裸婚 再婚 同性恋 都不能 *12. 物质条件对我恋爱或婚姻的https://www.wjx.cn/jq/17872371.aspx
3.60婚姻观和爱情观:深度解析当代婚姻与爱情观挑战与机遇 当代婚姻与爱情观的多样化和变革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人们需要更加理性和开放地看待婚姻和爱情,摒弃过去的偏见和约束,尊重每个人独特的选择和经历。只有这样,婚姻和爱情才能在当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体现和发展。https://m.meijianpin.com/zhishi/401366.html
4.婚姻观51CTO博客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在目前这个年纪,不管男女都应当把成家作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去对待。当然,个人有选择不婚的权利。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讲,结婚仍然是社会的主流。在老龄化和少子化背景下,婚姻不单是合作共赢的关系,甚至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当代青年不仅要有小家,还要有大家和国家观念。 https://blog.51cto.com/u_15523206/5477606
5.中西方爱情观和婚姻观的差异2020-02-02 中西方文化差异_中西方家教存在的差异 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物理新闻 [阅读本文] 2024-11-06 了解和研究学生|学生https://www.oubohk.cn/k/zhongxifangaiqingguanhehunyinguandechayi/
6.复件英语论文《傲慢与偏见》中爱情观和婚姻观(21页)复件 英语论文_《傲慢与偏见》中爱情观和婚姻观.doc,The Views of Love and Marri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By 夏梦霏 In Literature Submitted to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In Partial of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Arts 通讯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1128/5000031321003032.shtm
7.由姚木兰的形象看林语堂的爱情观和婚姻观由姚木兰的形象看林语堂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京华烟云》,林语堂,姚木兰,爱情观,婚姻观,长篇小说《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的代表作品之一。女主角姚木兰是作者精心刻画的人物,她既是道家之女,又是儒家之媳,既有中国传统文化https://read.cnki.net/web/Journal/Article/YWXK201217046.html
8.理智与情感的婚姻观,对于婚姻观恋爱观的看法理智与情感的婚姻观 高中生《理智与情感》读书笔记 我导语:以下是我为你搜集的高中生优秀 读书笔记 : 《理智与情感》读书笔记一玛丽安在精神上长大了,得到了教训。仅仅两年后,17岁的她就克服了天真的爱情观。她愿意嫁给一个上校,开始承担起家庭主妇的责任。http://m.jbx668.com/q/q2qi281/
9.大学生婚姻观念(精选6篇)关键词:婚姻,爱情,婚外恋,独身主义,新婚姻法,投资,婚姻自由,未婚同居 一、婚姻观念转变的原因 当代中国伴随着“双重转型”——由封闭的传统农业社会向开放的工业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必然带来相应的婚恋文化与婚恋观念的变化,导致婚姻观念与行为的多元化。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20世纪80年代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007g1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