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司法考试三国《婚姻与家庭的法律适用》知识点2法考

摘要:《婚姻与家庭的法律适用》是2019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三国的知识点之一,下面希律网法考频道为你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五、收养的法律适用

收养是通过法律程序创设父母子女关系的一种制度。收养人和被收养人之间并无血缘关系,而是一种拟制的亲子关系。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28条规定:“收养的条件和手续,适用收养人和被收养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收养的效力,适用收养时收养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收养关系的解除,适用收养时被收养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法院地法律。”可见,我国分别对收养的成立、效力和解除的法律适用作了规定。

(一)收养条件和手续的法律适用

收养的条件是指收养关系中的收养人和被收养人的年龄和身份、收养人收养的意思表示和送养人送养的意思表示等内容。收养的手续是指收养的法律程序,比如是否要求经过申请及有关主管部门核准备案,是否要进行公证或登记等。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28条第1句就收养的条件和手续规定了一条重叠适用准据法的冲突规范,即同时适用收养关系双方的经常居所地法律。收养的条件和手续重叠适用双方经常居所地法律,是为确保跨国收养的成立得到双方主要生活地区的共同承认,减少或消除“跛足收养”。

(二)收养效力的法律适用

收养的效力指的是收养是完全收养还是不完全收养。完全收养的目的在于使被收养人完全融入养家,即收养关系成立后,被收养人与其生父母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告终止,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建立起权利义务关系,养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样的法律地位。不完全收养是指收养关系成立后,被收养人与其亲生父母的关系并不完全断绝,他们之间仍可互相享有某种继承权。

(三)收养解除的法律适用

收养关系的解除包括收养解除的事由、方式和法律后果。《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28条第3句规定,收养关系的解除,适用收养时被收养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法院地法律。

同时,本条还规定,在收养关系解除案件中,法院还可以选择适用法院地法。这一规定的主要理由时,收养的解除涉及一国的伦理道德和善良风俗等观念,有关收养解除的法律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各国的强制性规范,当事人在向某国法院提起诉讼时,应当充分尊重和服从该国的社会共同利益和固有法律观念。而且,我国目前主要是作为被收养儿童送养国,我国法院受理的涉外收养案件中,被收养人经常居所地通常就是我国,即法院地法与被收养人属人法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重合的。此外,规定收养的解除可选择适用法院地法,能够确保我国儿童在跨国收养成立时经常居所地不在我国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适用我国法调整该收养关系,更好地保护我国被收养儿童的利益。

【经典真题】

经常居住于英国的法国籍夫妇甲和乙,想来华共同收养某儿童。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4-01-37)

A.甲、乙必须共同来华办理收养手续

B.甲、乙应与送养人订立书面收养协议

C.收养的条件应重叠适用中国法和法国法

D.若发生收养效力纠纷,应适用中国法

答案:B

六、扶养的法律适用

扶养,是指根据身份关系,在一定的亲属间,有经济能力的对于无力生活的应给予扶助以维持其生活的一种法律制度。扶养包括长辈对晚辈(父母对子女、祖父母对孙子女、外祖父母对外孙子女)的扶养(又称抚养)、晚辈对长辈(子女对父母、孙子女对祖父母、外孙子女对外祖父母)的扶养(又称赡养)以及平辈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扶养。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29条规定,“扶养,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国籍国法律或者主要财产所在地法律中有利于保护被扶养人权益的法律。”

我国涉外扶养准据法的选择标准是,即“有利于保护被扶养人权益”,这体现了保护弱者利益原则。将选择范围限定在当事人双方当事人的属人法是因为扶养是与身份有关的法律关系,为了尽量将选择范围扩大,以选出最有利于保护被扶养人权益的法律,这里的属人法包括经常居所地法和国籍法,这也是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少有的出现国籍法的地方。同时,扶养还是财产有关,因此选择范围再扩大到主要财产所在地法律。

七、监护的法律适用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30条规定,“监护,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中有利于保护被监护人权益的法律。”

在监护关系中的被监护人因生理、年龄、精神疾病等导致其处于弱者地位。《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30条将监护的准据法规定为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中有利于保护被监护人权益的法律,彰显了国际私法的保护弱者利益原则。

【比较】监护的冲突规范与扶养的冲突规范相比,只是可选择法律的范围少了主要财产所在地法,其他规定一样。

小编推荐:

法考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共收录117.93万道题已有25.02万小伙伴参与做题

售后投诉:156-1612-8671

您还不是该课程的学员,无法下载哦~点击下方立即学习,即可下载更多专享资料

THE END
1.考点剖析婚姻与家庭的关系婚姻和家庭是两个既密切相关又具有明显区别的概念。 (1)婚姻 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家庭 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3)婚姻与家庭的关系 https://www.med66.com/yixuekaoyan/gonggongke/li2208178882.shtml
2.婚姻与家庭关系在民法典中的新规定婚姻与家庭关系在民法典中的新规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和家庭关系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并为婚姻和家庭成员提供更加完善的法律保护,中国大陆出台了《民法典》。《民法典》是全面、系统、科学地反映了现代社会关系变迁的成果,是对我国现行各类婚姻法、继承法等相关法律的一次重大改革。https://www.l83n5n2l3.cn/ke-pu-huo-dong/72352.html
3.国开《婚姻与家人关系》期末测验辅导资料最新答案12. 关于婚姻与家庭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婚姻是家庭的基础 B. 婚姻的起源早于家庭 C. 婚姻关系是线状关系,家庭关系是网状关系 D. 婚姻与家庭是同时出现的 13. “一定的家庭结构总是为了执行一定的家庭功能”不能体现( )的观点。 A. 结构功能主义 B. 发展论 C. 冲突论 D. 过程论 https://www.mmzx123.cn/archives/72476
4.婚姻与家庭【内容提要】作为家庭伦理关系之一的妻妾关系,属于家庭史研究的范畴。本文的研究集中于两个层面:一从制度史的层面,亦即以法律与礼制为切入点,考察明代妻妾之间的等级差序;二从社会史的层面,对明代家庭生活中之妻妾关系加以探讨,尤其着眼于妾身份地位的变化。明代的家庭生活尤其是家庭情感伦理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转向,即https://iqh.ruc.edu.cn/qdshsyj/hyyjt/531cee3b4299415d915a3def1659ab15.htm
5.《婚姻与家庭辅导》课程教学大纲.docx《婚姻与家庭辅导》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婚姻与家庭辅导 课程性质(COURSECHARACTER) 学科专业选修课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304B2039 学分(CREDIT) 1.5 周数(WEEKS) 16 学时(CONTACT HOURS) 16+16 先修课程(PRE-COURSE) 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 适用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601/5213203112004234.shtm
6.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婚姻与家庭专业委员会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019年3月2日上午,由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婚姻与家庭专业委员会主办,中科博爱(北京)心理医学研究院承办的首届全国婚姻家庭调解高峰论坛在北京湖湾酒店拉开帷幕,来自大陆、香港、台湾的心理咨询师、高校研究学者、婚姻家庭法律工作者等三百余位参会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婚姻家庭调解的方法,提升处理婚姻家庭各类问题能力。 http://hy.cmfpc.org.cn/90
7.爱因斯坦奇迹年婚姻与家庭 爱因斯坦与米列娃的一封早期往来信件于1987年被发现与发表,信中透露他们在婚前曾有一名称为丽瑟尔的女儿。 [注2]。1902年初,丽瑟尔诞生在塞尔维亚诺威萨米列娃的娘家。米列娃并没有带着丽瑟尔回瑞士,丽瑟尔的命运至今仍旧未知。爱因斯坦可能从未见过丽瑟尔。在1903年9月一封写给米列娃的信里,爱因斯坦最后一次提http://mp2.allhistory.com/detail/57e1f0850bd1be763f524e64
8.2018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始岗位群:各级各类养老及涉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及基层管理者、社区服务与管理员、老年产品及老年产业营销员、涉老社会组织与机构工作人员、民政事务管理人员等。 发展岗位群:在各级各类养老机构、社区服务与管理组织、涉老社会组织与机构等从事养老护理员培训、老年照护管理、老年健康管理、老年社会工作、老年康复辅助器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58.htm
9.百姓课堂“三·八”专场婚姻有艺术——构建和谐婚姻家庭关系家和万事兴,是千百年来中国家庭最核心的价值观念。在离婚率越来越高的今天,婚姻与家庭关系已经成为一项社会度关注极高的话题。如何经营好夫妻关系?如何给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如何让自己一直生活在爱中?如何既能做自己又能爱别人?值此“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威海市图书馆特邀家庭教育专家聂秀范教授,为大家带来https://wap.whggwly.com/activity/info/13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