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擎:在爱情中区分自恋与自爱

每天打开各种社交软件,与爱情有关的各种攻略和吐槽,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可这些,真的有助于我们提升爱情的质量、加深对爱情的理解吗?

图源:bilibili@刘擎教授

我们一方面被流行文化中的恋爱观点影响,在恋爱中,保证自己的安全感。另一方面,又把爱情工具化,将爱情视为一场本利计算游戏。

视频中,他引用了韩裔德国哲学家韩炳哲的作品《爱欲之死》中的观点,提出了“驯服爱欲”这样一个概念。

《爱欲之死》

中信出版集团

这样一种出于自我呵护的安全感,而追求的极端确定性,带来的只能是自恋以及爱情的衰落,这会消解掉爱情的神圣性,失去其中最美好的部分。

当下我们讨论的爱情观是恰当的吗?

现在我们听到的很多关于爱情的流行见解,在我看来是非常成问题的。

这里面的一个核心观点提炼出来就是,你要爱自己。“千万不要丧失自己的主体性”,“在任何关系当中你要保持一个独立的自我,不要迷失自我、丧失自我”……

原则上,这些都是对的。但问题在于,永远保护着自己,盘算好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的得失,不做或者少做奉献,才算是真正的爱自己吗?

不幸的是,当今的流行文化鼓励我们这样做:既要对爱情满怀期待,同时还提醒你要小心谨慎,教给你各种心理防御措施。

这套话术中,要么认为爱情是一个幻觉、一个神话;要么说爱情就是简单的,无非是利益共同体、利益权衡的计算;或者说爱情就是荷尔蒙;再或者是把它工具化为谋取金钱利益、社会地位或者性的工具。

这样一来,爱情的神圣性就被消解了。你是无法得到那种所谓的“向往的爱情”的,于是又会有人跳出来说“人不应该相信爱情”……当下人们关于爱情的普遍焦虑大致由此而来。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许多爱情技巧,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比如说有一种是教你如何在爱情中保持主动权,其实就是在教你如何欲擒故纵。

你如果发一个短信给他,要是一天不回的话,你必须要等3天甚至与5天之后再发。你不能主动,要让对方变得积极主动,这样你就可以进退自如、泰然自若。如果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你就成功了。

然后还有一种大家经常纠结的说法是,“你要找一个爱你的人而不是你爱的人”。找我爱的人我就非常被动,我可能要去追求他,非常累,我可不想这么累。所以还是找爱我的人吧,起码我是舒适的、安全的。

还有,你是要主动表白还是等着诱导别人,让人家表白。

因为表白是一个有风险的举措,意味着你可能一定程度上打开了自己的防线,你是不设防的,陷入一种脆弱的(vulnerable)的局面,这会让处于一种危险的境地。

所以在爱情当中,许多人把安全感、确定性放在第一位。

但是大家想想,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安全感吗?

所以我觉得如此诸般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我们现在有一个趋势,想驯服爱欲。

爱欲(eros)本身是强健的、有生命力的,然而我们却想着要去驯服它,把它变成温顺的、听我们支配的、听我们使唤的宠物。

这让我想起了有一期《奇葩说》的辩论题目:“如果你的爱人不喜欢你的宠物,你是放弃宠物还是放弃爱人”。大部分人选择放弃爱人,因为爱人不如宠物那么温顺。

在我看来,现在爱情的衰落,大家对“爱情不存在了”的感叹,或者在爱情当中的挫伤,跟我们试图驯服爱情的趋势是有关系的。

驯服爱情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把爱情和爱人变成我们完全可以掌控的、可以理解的、可以支配的,让我舒服的、适宜的这样一个存在。

这会产生两个问题。

第一,你的驯服,无论采取什么高超的技巧——博弈论的技巧、PUA的技巧,最后可能会让自己陷入一种永不停息的动态斗争当中,因为一个真正的他者是不太可能被驯化的。

第二,即便是你驯服成功了,这也意味着你失去了爱情中最精彩的部分。

爱情是一场奇遇,让你打开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让你自己的生活发生重要的变化,有的时候甚至是根本性的改变,让你进入另外一个世界。

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说法,找人还是要找门当户对的。为什么呢?门当户对的人,你们的早期成长是一样的,教养是相似的,所以三观也相近,品味偏好也一样,喜欢的东西也差不多,这样就是两个人完全的和谐。

这个道理也许是对的,但它的前提是说,我们在爱情当中需求的是找到同类,甚至是找到跟我无限接近的另一个自我。

如果爱情的目标是这样的,你干嘛不跟你自己在一起,或者克隆一个自己,这不是更和谐吗?

这种以安全感为核心、极端的自我呵护、防止陌生和冒险的恋爱方式,其实是一种自恋,并不是自爱的最好的方法。

影响驯服爱欲

自恋和自爱有什么区别?我们的自我爱护和他者的关系是什么?

说到这里,我想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就是韩裔德国哲学家韩炳哲的一本书,叫做《爱欲之死》。这本书原著是德文版,2012年出版,今年正好是这本书出版的十周年。

我想把他的主旨就阐释为“驯服爱欲”,即tameeros。

我觉得他最重要的一个观点是,爱人是一个经典意义上的独一无二的他者,是不可把握的、令人着迷的、令人困惑的,如果你不接纳他者,不向他者敞开,就会陷入爱情的终结这样一个悲剧。

所以,他把爱情的终结或者爱情的消逝看做是由两个问题引起的结果。

一个是我们陷入了自恋。他叫做“自恋的地狱”或者“自恋的沼泽”,另外一个叫做“同质化的地狱”。

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想把爱欲这件生机勃勃的、这样一个生命的驱动力,把握为可以为我所用、让我舒服、保持自己安定和安全的这样一种生命历程。这完全是一个误入歧途的方式。

在他看来,爱情在根本上就是让我们与他者相遇,而他者最重要的是爱人跟我们之间的异质性,或者说给我们带来的否定性,我们没有办法理解他,把握他,掌控他。

在爱人面前,我们最根本的、最纯真的表现是无能为力,我们无法驾驭。

而现在我们所有的做法都跟真正遭遇他者、接纳他者是相反的,我们采取两个方式,第一个是把它归类化,第二个是把它绩效化。

所谓归类化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给它命名。在这里,韩炳哲借用苏格拉底的一个说法,爱人是一个“阿特波斯”(Atopos希腊语),意为独一无二,难以收纳入任何类别、任何范畴,无法命名。

他引用了罗兰·巴特的一句话,就是说每一个个体都做了极端的特殊化和特定化的处理,你必须个别地来认识这个人,这里面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我们现在选择一个爱人,就有点像在招聘网站上的人事管理挑选应聘者一样,通过命名进行分类,比如说外向的、内向的、优雅的、粗鄙的、有文化的、没文化的、富裕的、贫穷的……诸如此类。

这样我们就把一个他者、一个异端通过这种熟悉的命名,似乎把握了他、驯服了他,然后把他纳入自己熟悉的生活领域,但是韩炳哲认为这是自恋,而不是自爱。

他说自恋和自爱的区别是什么呢?

自爱是基于自己主体性与他者有边界,但是他能意识到他者和自己的不同;而自恋是没有边界的,是把自己的整个形象辐射到全部的视野当中,整个世界成了自己的倒影。

当我们回避拒绝了他者对我们的否定性,那会发生什么呢?

韩炳哲在《爱欲之死》第37页上有一段文字,他说:

否定性的丧失导致了当今爱情的枯萎,成了可消费、可计算的享乐主义的对象。人们满足于追求同好者的那份舒适,放弃了对他者的渴望。被追求的是一种舒服的、最终缓慢沉淀在意识之内的熟悉感。超验性在当今的爱情中不复存在。

第二个问题就是所谓“同质化的地狱”,也就是说我们用整个社会的一套现在流行的绩效来对待爱情,那么爱人就被我们看作是可以用KPI来打分的:颜值怎么样,身材怎么样,工资收入怎么样,这人是不是足够进取,纳入我的生活以后我的家庭是往上走的还是往下走的……诸如此类。

这个就是你在爱情中遭遇的,根本不是对自己生活的一个真正的改变。

总的来说,韩炳哲有这样一种见解,要想逃离自恋的陷阱,逃离同质化的陷阱,我们首先要大胆地与他者相遇,与他者相遇不是要去驯服他,而是首先要承认自己无能为力。

就像人们陷入爱情就是fallinlove,你陷落在他者面前,让否定性来重新打开自己。

可是这样的话,人是不是就失去了主体性?

韩炳哲提到了黑格尔的想法,就是这个主体性开始是闭合的,然后通过打开、容纳否定性,通过否定之否定达到了一个新的整合的主体性,大概是这样一个历程。

我们在什么意义上需要区别勇敢和鲁莽?

《爱欲之死》这本书非常精彩,也非常具有冲击力。特别让我印象至深的是他对文学、电影文本的解读,比如说对拉斯·冯·提尔(LarsVonTrier)导演的《忧郁症》,还有对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的阐释,都具有极其精微的洞见。

虽然我对他的论旨是认同的,但是我对他的这样一些方法和观点也有一些保留。

首先,我们遇到的爱人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命名的,不可能用任何范畴来加以分类的吗?我觉得这个可能言过其实了。就像我们说森林中的每一片树叶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但树叶仍然是树叶。

这里涉及哲学史上一个“唯名论”的问题,就是说我们做一个一般性的范畴归纳类别,它到底存在吗?唯名论或说极端的唯名论认为,这个共相,是虚的,并不存在;它是主观赋予的,而真实存在的是一个个别。

我们为什么要用类别化来思考这个世界呢?因为如果没有类别,没有所谓范畴,没有category的话,我们只能一事一议,一人一议。

每一个遭遇,每一个现象,我们都只能讲一堆零散的故事,没有任何概括能力,这不是我们人类可能存在的世界。所以,恰当的做法是我们既要做一个一般化(generalization)的抽象,同时要做差异化(differentiation)的处理。

在对人和事上,都是如此,我们没有办法完全做到极端的差异化。但说在爱情中说“你是如此的特别,如此特殊,如此与众不同”,实际上我们还是会自觉不自觉地偏向于“与众不同”这个概念,不是吗?

第二个在我看来更重要的问题是他似乎没有区别不同的他者。他只是强调了他者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对我们的否定性,这种否定性终究会带来让我们自己转变的积极力量,但是所有的他者都是同类的他者吗?

他者可能对你是侵入的、剥夺的、控制的、支配的,也可能是向你开放的、善意的,哪怕是引起冲突和斗争的开放和善意,这两者仍然是有区别的。

他者是极为丰富的。我们需要加以区别吗?我们在这里需要做出审慎的判断吗?还是说一味地陷入一种无能为力的开放状态?这里是非常有疑问的。

实际上韩炳哲整个的批判言路,延续了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延续了马克思、黑格尔、法兰克福学派的传统。

但是他想到没有,他所攻击批判的这种资本主义绩效导向,这种在我们当代具有支配性的计算式的文化,实际上本来就是生命的一种异己的力量,也是一种他者。

今天我们的世界向这个他者无限敞开,我们得到了一个什么结果,一个被这样一个系统宰制的结果。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不加辨析地拥抱他者,就造成了今天他所批判的后果。

在这里,我就觉得他有某种欧陆哲学的那样一种通病,叫做“混乱的诱惑”,或者说是“极端的诱惑”。

他的混乱和极端打破了我们原有的认知框架,所以在一个方面他是特别有吸引力的。在另外一个方面,他可能有一种致命的危险,比如说他把爱的美学和死亡完全做等同,他揭示了世界上让我们步入绝境的那样一种极致的一面,但是他同时简单化了复杂的他者世界。

所以在我看来,他一方面丰富了我们对爱情的理解,另一方面又把他者做了过于简单化的处理。

这样一种否定性的秩序,否定性的极端的挑战,对我们造成的可能的威胁和侵害,虽然有利于我们打破这样一个已经败坏的、变得枯燥无味的世界,让我们重新反思我们过度安全的、自保的、本利核算的这样一种可怜的生存状态,对此产生警觉,变得能够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是他没有给我们足够的警告,向他者无限开放的危险。在这个意义上,我想起亚里士多德说的,我们在什么意义上需要区别勇敢和鲁莽?

以上我们讨论了一种出于自我呵护的安全感、一种极端的确定性、一种极端的自恋带来的爱情的衰落,我把它称为“驯服爱欲”。

这是跟韩炳哲的这本《爱欲之死》有关联的,所以我简要介绍了这本书,也推荐大家去看这本书,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些保留意见和批评,这些保留意见和批评完全可能是出于我个人的偏见。

我认为欧陆哲学跟英美哲学应该是相互补充的,这个问题仍然是一个未竟的议题。

爱情是一个很广阔的议题,今天我们只谈到了一个侧面,我相信大家会有不同的反响和自己的思考。

THE END
1.三观超正的爱情观谈恋爱三观正常的标准接亲网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相关超正的恋爱观是怎么样的吧! 一、三观超正的爱情观 1.可以不喜欢,但请别伤害 2.细节比情话更能打动人心。 3.别太依赖一个人,会把他吓跑! 4.提升自己比迎合别人要有用的多。 5.表白是表明心意,不是索取关系。https://www.jieqinwang.com/baike/124159.html
2.恋爱观和爱情观的区别爱问知识人资产阶级提出“恋爱自由”的口号,逐渐形成资产阶级的恋爱观 这就是它们的区别 恋爱观和爱情观的区别 恋https://iask.sina.com.cn/b/newrnAiCyXFsxN.html
3.大学生爱情观与恋爱观调查大学生爱情观与恋爱观 *1. 请选择您的性别 男 女 *2. 你是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3. 你对大学生谈恋爱的态度 赞成 反对 无所谓 *4. 你现在的恋爱状况 正在恋爱中 曾经有过 观望中,有合适的会考虑 不准备谈恋爱 *5. 遇到喜欢的人你会主动追求吗 主动追求 觉得不好意思,静观 不知道会https://www.wjx.cn/jq/28765124.aspx
4.来聊一聊爱情观吧漫画图片情感爱情写作生活我要上精选来聊一聊爱情观吧 闲的没事想说说我追求的恋爱观 *关于三观 三观必须相近,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舒服,我非常反感为了另一个人放弃改变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三观,人生很长爱情只是一部分,首先你要做你自己,然后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共度一生 *关于爱好 当然最好是兴趣爱好相近,这样有共同话题聊的开心,或者至少是一https://m.kuaikanmanhua.com/webs/world/123298910538187214503
5.正确的爱情观(精选五篇)正确的爱情观 篇1 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首先要端正恋爱动机。我们要改变以往校园文化单纯满足学生的娱乐、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的状况, 要强化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形成的积极作用, 从而实现对大学生恋爱观的潜移默化的引导, 使大学生明白:恋爱是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15d5ekf.html
6.人的爱情观由爱情价值观爱情道德观和性心理组成爱情与性价观人的爱情观由爱情价值观、爱情道德观和性心理组成,这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人们对爱情的看法。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与传统爱情观相比已经发生的非常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给高校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重新认识和评价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https://blog.csdn.net/vfvfb/article/details/7711812
7.“爱情导航”大学生正确爱情观团体辅导活动招募(四)通过团体活动形式,帮助大学生培养科学的恋爱观,促使组员认识爱情,澄清爱情取向,端正看待爱情,掌握处理爱情中多种问题的措施和技巧,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爱情。 二、活动领导者 杜方园,女,教育学硕士,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人文科学系辅导员,兼职诚毅学院心理咨询师。掌握专业的心理咨询理论,有一定的心理咨询理论储备和实践经验。http://cyxgb.jmu.edu.cn/info/1028/9443.htm
8.什么是爱情观?爱情观的理解与认识不同人群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爱情观。其中,浪漫主义爱情观认为爱情是一种神圣而完美的感情,追求激情和浪漫;实用主义爱情观则更加注重现实和功利性,将爱情看作是一种交换关系;理性主义爱情观强调理智和思考,追求相互尊重和平等的伴侣关系。此外,还有自由恋爱观、传统婚姻观等不同类型的爱情观。 https://www.xiaoyulianai.com/arc-29718.html
9.正确的恋爱观PPT模板正确的恋爱观PPT模板下载熊猫办公网站共为您提供54个正确的恋爱观设计素材以及精品正确的恋爱观PPT模板下载,汇集全球精品流行的正确的恋爱观PPT完整版模板,下载后直接替换文字图片即可使用,方便快捷的不二选择。https://www.tukuppt.com/pptmuban/zhengquedelianaiguan.html
10.大学生恋爱观论文普通一点2000字.doc大学生恋爱观论文普通一点2000字.doc,大学生恋爱观论文普通一点2000字 大学生爱情观调查论文 一、大学生爱情观的现状 青年大学生正值青春时期,因此爱情无疑是大学生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与过去相比,现在大学生越来越早地涉足爱情的领地,走进爱情世界的人也为数不少。 当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1001/6232140234003002.shtm
11.免费恋爱观测试15题小猫测试(xmcs.cn)小猫测评恋爱观四:爱是相互尊重,是宽容和信任,是共同进步。 关于心理疾病的检测和筛查,还可以参考:SCL-90量表,对于精神疾病方面的检测筛查,可以参考mmpi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关于人格障碍的检测筛查可以参考PDQ-4+量表。 标签:恋爱爱情恋爱观爱情观谈恋爱情侣伴侣爱人婚姻婚姻观恋爱态度择偶 https://www.xmcs.cn/x/lian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