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经恋爱的大学生的座谈交流,我们得出当代大学生恋爱有特点及现象:1、大学生恋爱现象比较普遍而且公开化目前在大学生中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在大学里没有谈过恋爱,就不算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积极投身于恋爱大潮中。据不完全统计,到大学毕业时,谈过恋爱的学生高达总人数的85%,女生的比例还要略高于男生。2、大学生恋爱行为已经公开和自由化,主动性较强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是成人,其个体拥有恋爱自由的权利。各高校的学生管理也从对大学生的恋爱行为和亲密接触的“明文禁止”到了今天的“不提倡也不反对”。现在,大学生谈恋爱表现出十分投入与公开,只要你步入大学
4、校园,便能目睹成双成对的大学生情侣在公开场合已完全抛弃了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的面纱,卿卿我我,旁若无人。3、大学生恋爱的年轻化过去高校的思想和行为约束比较严,学生一般在大学临近毕业时才谈恋爱。如今,受性生理成熟提前、高校思想解放和校内同学恋爱行为的影响,有些学生刚入学不久就开始“物色”恋爱对象。大学生谈恋爱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4、大学生性观念的开放程度变化显著性观念是人们对性问题的较为稳定的看法及所持有的态度评价,既包括个体的性观念,也包括在一定时代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性问题的评价、态度、看法的总体趋势。当代大学生受西方思潮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传统道德逐渐淡化,对婚前同居、婚
5、前性行为持开放、理解和宽容的态度。5、大学生恋爱目的多样化恋爱双方要具有相互的道德责任感,而现实调查中,当代大学生单纯因为感情恋爱的不到一半,其他原因如“体验爱情的甜蜜”“、证明自己魅力”、“满足虚荣心”等恋爱原因占了大多数。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点及成因在认真分析了广大校园恋人的恋爱动机和各种恋爱行为的实质后,我们得出了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存在如下心理特点及恋爱现象的成因:1、个体独立性相对较强是恋爱主动性的根本原因当代在校大学生在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成为家庭中的中心人物,一旦进入大学后,免除了高中阶段的升学压力,失去父母的依赖和教师的严格管理后相反变得相对独立性较强
6、。这种独立性的支配下,许多学生选择了依赖异性成为自己的知己,同时,大学中轻松自由的学习生活也给予了他们主动追求异性,较快进入恋爱角色的必然。2、恋爱动机简单化必将导致轻率的校园恋曲不断上演许多大学生在恋爱中没有考虑到将来的结婚,不是清楚地自觉地意识到应选择一个终身伴侣,他们恋爱,只是因为需要爱和被爱。他们很少考虑将来的家庭以及双方父母赡养问题,很少考虑恋爱将带来一系列的人生责任和社会伦理问题该怎样处理。这种追求感官刺激和排遣寂寞的简单恋爱动机将造就大量轻率的校园恋曲产生,形成了大学生恋爱的周期缩短,频率增快的独特现象。3、大学生恋爱心理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将导致成功率
7、较低由于社会阅历浅,思想单纯,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需要,还没有一个很清楚的概念,造成在对待恋爱问题上简单、幼稚和不成熟。在择偶标准上,往往重外表,轻内在。4、自控力与耐挫力较弱大学生一旦陷入热恋之中,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任感情随意放纵,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对恋爱对象过分依赖,稍有波折就痛苦万分。一旦恋爱受挫,即会情绪失控,无法自拔,对学习造成严重影响。个别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甚至造成爱情悲剧:伤害对方的有之,自杀的有之,精神分裂的有之,厌恶俗世、破罐破摔的有之。1、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恋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
8、全部。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因为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目的。事业高于爱情,主张事业为主,不宜过早地恋爱。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好的话,爱情也能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2、要培养爱的能力。其爱的能力包括以下几种:(1)迎接爱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就要敢于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如果面对别人的示爱时要能够取舍,并及时做出接受或拒绝的选择。能够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的心理困扰。(2)拒绝爱的能力。对于自己不愿意接受或认为不值得接受的爱情应有勇气拒绝。拒绝时应注意两点:一、如果不希望爱情到来,拒绝的语气要果断坚决,容不得半点优柔寡断,否则对对方造成的将是更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