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3年10月30日;录用日期:2023年12月14日;发布日期:2023年12月26日
摘要
人们往往会憧憬着爱情,从古希腊开始,就已经开始歌颂爱神,讨论爱情。柏拉图式爱情观是一种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精神恋爱,是对心灵以及精神上的情感进行纯粹追求的爱情观。柏拉图在其著作中抒发自己爱情观并将其最完美地展现,本文将从柏拉图的爱情观的心理学原理进行深入探讨柏拉图的爱情理念对大学生的恋爱观的启示。
关键词
柏拉图式爱情观,心理学,影响
PsychologicalAnalysisofthePlatonicIdeaofLove
ShanZheng
SchoolofPhilosophy,Guizhou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Received:Oct.30th,2023;accepted:Dec.14th,2023;published:Dec.26th,2023
ABSTRACT
PeopletendtolongforloveandhavebeensingingthepraisesofErosanddiscussinglovesinceancientGreece.ThePlatonicconceptofloveisakindofspirituallovenamedaftertheWesternphilosopherPlato,aconceptoflovethatisapurepursuitoftheheartaswellasspiritualemotions.Platoexpressedhisownconceptofloveinhiswritingsandshoweditinthemostperfectway,thispaperwilldiscussindepthhowPlato’sconceptofloveinspirescollegestudents’conceptoflovefromthepsychologicalprinciplesofPlato’sconceptoflove.
Keywords:PlatonicViewofLove,Psychology,Influence
ThisworkislicensedundertheCreativeCommonsAttributionInternationalLicense(CCBY4.0).
1.引言
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正处在一个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碰撞融合期。面对人生的未知和对爱情的憧憬,大学生磕磕绊绊地成长着。爱情使人内心的憧憬升华到至善之境,对爱情的憧憬,是当代大学生追求自由和价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深处于大学校园的我们,往往在追求爱情上因为缺乏正确认知和错误观念导致我们受伤害。追求心灵沟通和理性的精神上的纯洁爱情的柏拉图式爱情观,能够让大学生清晰地认识并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了解柏拉图的爱情观能够让大学生全面充分地了解爱情,进而保护自己,完善自己的爱情观。
2.《斐德罗篇》、《会饮篇》之柏拉图爱情观洞见
柏拉图的爱情观主要体现于《斐德罗篇》和《会饮篇》中,在两篇文本中他清楚明了的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定义。《会引篇》是西方心理学爱情心理学的理论源泉,是对“爱欲”描述的“圣经”(黄丽莉,2013)。
3.柏拉图式爱情观的心理学分析
柏拉图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在他们的思想中,阐发了对爱情的定义。爱情是理性的,并且是一种美好的存在,是生活中的精神支柱和调味剂。爱情仅仅是纯粹的存在,其本质是应该精神上的。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是以“理念论”为核心的理性主义哲学,柏拉图认为:“我们所看到的个别事物都是永恒理念的不完善的复制品或反映,个别事物有生有灭,而理念则永存不息”(梯利,1995)。柏拉图正是在理念论的基础上对爱情的进行阐述。结合柏拉图所提出的“理念论”的思想,对爱情的向往恰恰是对善的理念或美的理念的分有。对肉体美的追求是一种低级的追求,但是人的视觉触感会放大肉体美的冲击,但是对不可见的美的理念的追求会升华人们的爱情观。通过对美理念的洞见,会加速人们拥有真正的理性之爱,才会朝着理念之爱发展。
柏拉图式的爱情是指一种理性和纯粹的理念之爱,在柏拉图看来,世间所有的美好事物只是肉体的显现,而人的灵魂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因此,柏拉图式的爱情不是基于外在的吸引和感官的欲望,而是一种灵魂的交流和思想的互动。柏拉图认为,爱情是一种指向上帝的神圣行为,能够启迪人类心灵,提高人类精神境界。柏拉图式的爱情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理念上的爱,另一种是肉体上的爱。理念上的爱是指对于美好、智慧、高尚、真理等方面的爱,它是由柏拉图将人类的心灵引领向真理,实现自我超越的一种爱情形态。而肉体上的爱则强调情欲的满足和生理的快感,这种爱只有短暂的愉悦,缺乏精神上的满足(熊哲宏,2008)。因此,在柏拉图看来,理念上的爱比肉体上的爱更加美好、更加纯粹。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柏拉图式爱情理念与社会的关系十分紧密。柏拉图式的爱情强调人类内在的精神和理性,这种情感能够克服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使人们在精神上相互连接。其次柏拉图式的爱情也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更为深厚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仅是基于感性和肉体上的吸引,更是基于理性和精神上的理解和认同。理性与精神上认同的爱情,使追求爱情双方会更加珍惜对爱情的拥有,加深人们之间的深切联系。但是柏拉图对爱情的分析并不仅仅注重理性方面,他还观察到了爱情更为非理性的一面。他认为爱情是非理性的,与利益是无关的,爱情是对美理念本身的分有,因此不能用世俗的价值衡量爱情。人是理性和感性结合的动物,柏拉图作为理性主义者,强调对追求爱情时要保持理性的一面,也注重爱情非理性的一面,理性之爱是在人们非理性的状态下通达的,所以柏拉图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人类理性和非理性的关系(杨修志,郭瑾,2019)。
柏拉图的爱情追求精神上恋爱,爱情是纯洁不可攀的,大学生可以把它当成是一种信仰,净化爱情中存在的诱惑,达到一种正确的爱情交往过程,在恋爱中我们要保护自己,要学会自重,正在追求美好生活的我们要承受形形色色诱惑的引导。柏拉图式的爱情观启示了大学生在恋爱中要尊重彼此,做出任何决定前都要三思而后行,不要为了享受眼前短暂的“愉悦”而不考虑后果的严重性。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柏拉图的爱情观就像是一股清泉涌入我们大学生的恋爱观里,我们可以给它赋予时代的意义,双方恋爱不是以性为目的的,而是人格上的相互吸引,一方对人品的期望会影响另一方对人品的追求;一个人的行为标准的认同会对另一个人的行为标准产生深刻的影响;一个人的言谈会对另一个人表达出心声的表露。让彼此双方的感情更加深刻,达到一种灵魂上的契合,彼此互相促进帮助。
4.柏拉图爱情观对后世的影响
约翰·邓恩对柏拉图式爱情观的继承和发展,在“伊丽莎白时代”后期是他的创作高峰期,但是他认为这个时期的爱情诗充满了陈词滥调的比喻,他更注重智力的比喻,将激情与推理融为一体,为爱情充实新活力(闫菲,2016)。他追求完美的爱情,他主张灵肉相融的完美爱情。他特别赞美了灵魂之爱与肉体相融的世俗之爱,《出神》诗作中展现了他对待爱情的阐释,把现实主义追求享乐的肉欲之爱与理想主义的崇尚忠贞的灵魂之爱结合起来。诗人在最后顿悟出爱情的真谛:“爱情的秘密确实在灵魂中成长,然而肉体却是那载道的书籍”(约翰·邓恩,2006)。邓恩把完美的爱情展现出来。虽然他继承了对柏拉图精神上的纯粹的爱,但是他不反对肉欲上的爱情,而是把两种结合起来,形成另一种完美极致的爱,爱是精神依托,那么肉欲便是精神依托的载体。
当今学术界对柏拉图的爱情的继承,肯定了精神上的完美爱情,但是他们并不觉得肉欲应该被排斥,在柏拉图的基础上,加深了对爱的理解,给与精神上的爱一个载体,是爱情更加充分饱满。所以我们要看到纯洁如霞般的爱,也要正视肉欲上的爱,柏拉图式的爱情观是我们大学生更应该追寻的爱。
对于柏拉图式爱情理念,一位美国学者提出了新的见解,即《美国家庭体制》一书的作者伊拉·瑞斯,他经过深入研究后认为,柏拉图所推崇式精神恋爱,这种精神恋爱指向的是原则同性之间的爱,也就是所谓的同性恋。
柏拉图的爱情观值得深思,我们追求精神上的契合,但是不能扭曲他的本来意义。所以我们要面对积极的柏拉图式爱情观,面对消极的扭曲的我们需要改正,并不是我们就一定要遵守,我们可以追求精神上的爱恋,来为爱情求一个长长久久。柏拉图有关爱情的哲学思想,直到现代仍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我们追求崇高爱情和至善至美指明了方向。
5.结语
柏拉图的爱情观启示当代大学生,爱情带来精神层次上的欢愉,作为大学生要对爱情有着纯洁的理解,抱着对爱的敬仰之心,对爱情进行心理学上和精神层次上的分析,启示人们要追求最高级的理念之爱。柏拉图式爱情观是当代大学生应该追寻的爱情,大学生们应该保护好自己,学会自爱,担负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