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通史复习实用手册12中国近代现代史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北洋政府统治时期(1912-1928)

时代特征

一、阶段特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各种思想传播。

1.政治:军阀混战,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中共成立并同国民党合作,兴起国民革命。

2.经济:“实业救国”,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

3.文化:“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二、中外对比

西方(世界)

中国

政治

一战削弱欧洲列强;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俄国十月革命,共产国际成立

北洋政府统治,军阀混战;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合作国民革命

经济

资本主义稳定繁荣;苏俄新经济政策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曲折发展

文化

社会主义思想传播

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新三民主义

考点整合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1912-1928)

1.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

⑴1912.3,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建立北京政府,开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⑵1913年,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竞选获胜后遇刺;国民党掀起“二次革命”。

⑶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1916年,被“护国运动”推翻。

2.军阀混战时期(1916-1928)

⑴袁世凯死后,直系、皖系、奉系军阀争夺北京政府控制权,地方军阀也加入混战。

⑵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先后领导“护法运动”、国民大革命等,反对北洋军阀统治。

⑶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占领北京,北洋军阀统治结束。

二、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1912—1919)

1.原因:⑴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⑵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提供了有利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

⑶民族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地位提高,激发振兴实业热情。

⑷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

⑸人民群众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

2.概况:⑴进口减少,出口增多;新设厂矿增多,资本增多。

⑵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和新兴民族工业——化学工业获得一定程度发展。

⑵轻工业为主,重工业较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⑶民族资本力量比封建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薄弱。

4.影响: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新文化运动奠定阶级基础。

⑵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共诞生奠定阶级基础。

三、新文化运动(1915年起)

1.背景:北洋军阀统治,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民心。

2.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掀起了“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之后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纷纷加入。北大校长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重要基地。

3.主要内容

⑴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德先生”和“赛先生”。

⑵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陈独秀——“打倒孔家店”;鲁迅——《狂人日记》。

⑶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倡文化通俗化。

4.评价

⑴进步性: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民众觉醒,推动五四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

⑵局限性:对东西方存在着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四、“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1919年)

⑴原因:巴黎和会拒绝中国收回山东权益等合理要求。

⑵过程:①1919.5.4,北京学生游行,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

②6月,上海工人罢工,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⑶结果: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斗争初步胜利。

⑷意义: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基础。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⑵意义: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思想的主流;成为中国先进分子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基础。

3.中国共产党成立

⑴早期党组织:1920夏起,共产国际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在北京,其它。

⑵中共一大:1921.7,上海→嘉兴。制定最高纲领—推翻资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中央局书记-陈独秀。标志着中共诞生。

⑶中共二大:1922.7,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反帝、反封、反军阀。(最低纲领)

⑷工人运动:1922-1923,中共领导香港海员罢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二七大罢工)等。

五、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国民大革命(1924-1927)

1.背景:⑴必要性: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中共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⑵可能性:国民党最具革命性,为维护民主共和不懈努力;有一定武装。

⑶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指导促成。

2.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⑴内容:①民族:反对帝国主义,争取独立自由;国内民族平等。

②民权: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③民生: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改善工农生活。

⑵评价: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⑶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新三民主义是纲领和目标;三大政策则阐明了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和依靠的力量。

⑷毛泽东“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思想

①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②思想: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重要性。

3.过程:⑴形成:1924年,广州国民党一大,国共合作国民革命开始;创办黄埔军校。

⑵发展:1925.3,孙中山逝世;1926.7,成立汪精卫为首的广州国民政府;建立国民革命军

⑶高潮:1926.7,北伐,革命中心扩展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迁武汉。

⑷失败: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4.意义:⑴功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⑵教训: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六、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的变化

⑴服饰:近代西装传入,促使了中国服饰的改良。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废缠足;中山装、改良旗袍等体现中西合璧的特点。

⑵饮食:西餐、葡萄酒、咖啡、汽水、卷烟传入,传统的饮食文化受到一定冲击。

⑶居室建筑:洋房在通商口岸出现,南方城市出现中西合璧的建筑。

2.婚姻观念与婚丧礼仪等社会习俗的变化

⑴婚姻:清末民初,出现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仿效西方新式婚礼等。

⑵丧葬:礼仪趋简化。城市受西方影响较大,农村多保留传统葬礼。

⑶日常礼仪:鞠躬、握手取代传统的跪拜、作揖等。

3.交通、通讯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⑴交通: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开通;1909年,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之后,中国铁路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轮船、航空也有所发展。

⑵邮电:1896年,“大清邮政局”成立;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⑶报业:新文化运动后,通俗报刊增多,读报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

⑷电影:民国时期国产电影快速发展,涌现张石川、郑正秋等著名导演。

4.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⑴经济发展: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社会生活变化提供物质基础。

⑵思想观念:民主平等思想传播,冲击旧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⑶外来文化影响:门户开放,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加强,西方文化的影响加深。

⑷法令法规:政府推行改革,制定一系列政策推广和提倡。

联系分析

1.山东问题的由来和解决

⑴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把山东划为势力范围,并取得在山东筑路权、采矿权。

⑵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出兵夺取德国在山东权益,袁世凯接受日本“二十一条”。

⑶1919年,巴黎和会决定把德国原来在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中国拒绝签约。

⑷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日中会外签约,中国收回山东主权,赎回胶济铁路。会议签订《九国公约》,重申机会均等原则,打破日本独霸中国,回复到列强共同支配中国局面。

2.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民主革命也称资产阶级革命,它是由资本主义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资产阶级或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实现民主自由的革命。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分为两个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目标是建立人民民主国家。

城南校区:泉州市鲤城区天后路40号金山校区:新华南路金山南区江南校区:金龙街道高山社区

THE END
1.婚姻习俗的时代变迁(精选6篇)三.新中国婚姻 新中国成立后,婚俗方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20世纪50年代《婚姻法》的颁布,现代婚姻逐渐影响着人们的关键和婚姻的形式。男女青年开始了自主选择的时刻。与古代婚姻发生了质的变化。现行农村中的婚俗已经不再像封建婚俗那样复杂,男女双方需到相关机构进行婚姻登记,领取结婚证书,就成为法定夫妻,婚姻便具https://www.360wenmi.com/f/file9gq2wrbk.html
2.婚姻的现代变革与衰落终身单身的人数上升,离婚率也同步上升:「与其过糟糕的婚姻生活,不如一个人过。」 新观念出现:反对家暴,性别平等(源于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平等契约),以夫妻失和为理由而离婚的合法化。 文学上的变化:道德性的骑士故事转变为平凡日常的爱情故事与家庭生活。 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119027678/
3.婚姻的定义是什么现代婚姻观念接亲网婚姻的定义是什么 现代婚姻观念 结婚,是意味着今后的人生将和另一个人相伴一生,结婚,是意味着另一半是你爱情的结晶伴侣,所以结婚意味着自己将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相伴生活,而有部分人就会疑问婚姻意味着什么,婚姻的定义是什么,婚姻的观念是什么,这许许多多关于婚姻的问题,环绕着人的周围,让人对婚姻产生了疑惑https://www.jieqinwang.com/baike/42981.html
4.今日财经期刊佳作关注:中国人口再生产的“现代性”困境摘要:“现代性”给中国人口再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资本逻辑造成的相对过剩人口,现代性的生存焦虑,儿童消费主义导致日益沉重的生育压力,享乐主义、自我中心主义、现代婚姻家庭观念的变迁,对中国人口再生产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冲击。为了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和伟大复兴,中国需要:加强人口发展的战略研究,重建人口学理论;节制资https://special.chaoxing.com/special/screen/tocard/173608933?courseId=90690442
5.新时期中国妇女婚姻家庭地位的变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婚姻家庭也在传统与现代的博弈中发生着变化,婚姻家庭中的妇女地位呈现出更加复杂多样的状况。本文将从家庭资源的分享、家庭事务决策的参与、家庭责任的承担和家庭地位满意度四个方面来描述新世纪前十年中国妇女婚姻家庭地位的变迁。 https://www.women.org.cn/art/2014/4/25/art_25_131509.html
6.幸福婚姻五要素现代婚姻四变化虽然80后婚姻幸福感最强,但稳定性却让人担忧。北京市崇文区法院民二庭2009年受理的360件离婚案件中,80后的离婚案件占1/4,并且年增长率近50%,其中有近九成夫妻因性格不合,五成夫妻结婚不到3年,成了“冲动结婚、理性离婚”的一代。▲ 现代婚姻四变化http://www.100md.com/html/201011/3096/9478.htm
7.婚姻的多样性:现代婚姻形式的探索与反思当代社会,婚姻是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与过去不同的是,现代婚姻更加多样化,包括传统婚姻、同居婚姻、异地婚姻、同性婚姻等。随着社会的变化和人们的观念逐渐开放,婚姻制度也在不断演变和进步。 一、传统婚姻 传统婚姻指的是男女双方在家庭、亲戚和朋友的见证下,按照一定的仪式和程序完成结婚手续,建立起一种婚姻关系。在https://www.jianshu.com/p/cce304fcb47d
8.社会变化影响婚姻变革,婚姻变革推动社会变化无疑,婚姻作为一种情感关系的缔结,既是一种制度,也是窥视文化和社会变迁的窗口。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让婚姻的变革随之而来。可以说,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婚姻变化是空前的,而婚姻的变革要把婚姻的未来推向哪里,还是个未知数。 现代婚姻意义之变 婚姻的变革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最敏感也最重大的改变大概就是对婚姻认识的https://m.yicai.com/news/101356467.html
9.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嬗变研究(1919~1949):以婚姻?家庭?妇女(一)婚姻文化的变革/501 (二)家庭文化的变革/504 (三)妇女文化的变革/506 (四)性伦文化的变革/509 (五)娱乐文化的演变/510 二 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变革的几个重要问题/512 (一)思想观念的斗争/512 (二)引发出的负面现象/513 (三)社会文化变化的有限程度/514 http://www.sociology2010.cass.cn/xscg/xzsk/ztlb/qt/201310/t20131011_19809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