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课程思政来解决《牛郞与织女》中的困惑教苑美文

在教育部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牛郞与织女》课本里,作为在中华大地流传了几千年的故事的主人公,牛郎大概很难想到,自己会被21世纪的小学生当成诟病。

他本来人生困苦:父母双亡,被哥嫂欺负,没分得家产,只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直到有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明天黄昏时候会有些仙女在湖里洗澡……你要捡起那件粉红色的纱衣,跑到树林里等着,跟你要衣裳的那个仙女就是你的妻子。”次日,牛郎欣然前往。课堂上,一位男生马上站起来指证:“我觉得牛郎是能吃官司的。拿别人衣服就算了,还偷窥别人洗澡。”他说这话的时候,前排有个男生一直把脸埋在胳膊里笑。一位戴眼镜的女生不理解织女为什么要嫁给牛郎:“我觉得牛郎他要文化没文化,要钱没钱,要颜值也没颜值。”学生们又笑了。笔者认为可以尝试用课程思政来解决学生在学习《牛郞与织女》中的困惑。

二用实事求是的观点看问题。学生对牛郎这一主人公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这很正常。牛郞看仙女洗澡,这是违法行为;牛郞捡了纱衣,学生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织女很傻,牛郞没房、没车、没存款,为什么一个白富美要嫁给一个穷小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肩负着课程思政的重任,做好课程思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深入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语文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人文价值,可以从中挖掘出许多思政元素,引领学生“立德正身”。例如《牛郎与织女》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织女为了寻找自由,她放弃了天庭的生活,作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织女选择牛郞,追求属于她的幸福是无可后非的。

其次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语文课程中包含着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教师应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文化、历史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牛郎与织女》故事从先秦时期始,历经无数版本,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渊源流长,牛郎与织女凄美爱情最终逃脱了封建枷锁,织女更是用行动阐释了自己对“爱情”和“幸福”理解,我们被这种“勇敢”所感染,每年七月七日鹊桥相会,成为中华民族的情人节,它的意义深远流长。

再次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语文课程中有很多关于道德方面的内容,教师应该注重对这些内容的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是当时时代文化的体现,在农耕文明时期,男耕女织是每个人向往的生活,这种婚姻模式也是时代的产物。

最后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师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例如讨论“美好的民间爱情故事有很多,梁山伯与祝英台就很好,为什么非要选牛郎织女?”

学生们在讨论中得到答案,形成正确的认识观,《牛郞与织女》是一个独到、本质的中国故事。

三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在历史变迁的长河里,我们有着灿烂优秀的传统文化,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牛郞与织女》口口相传,最终从一个悲剧走向了喜剧,这也符合中国人的文化观和幸福观,所以我们把七夕节做为中国的情人节。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神化故事中的情节,神化故事是特定社会的产物,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牛郎织女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对爱情和婚姻的追求,以及因社会制度、传统观念等带来的矛盾和冲突。

首先,牛郎织女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织女作为天帝的女儿,负责织造云雾绢缣之衣,每年辛勤织布却不能自由地恋爱结婚。牛郎作为普通人家的孩子,尽管勤劳善良,但因身份卑微也不能与织女成婚。然而,他们不顾天规戒律,勇敢地追求真爱,展现了人们对真挚爱情的执着追求。

其次,这个故事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婚姻制度的不合理。织女作为仙女,地位高贵,却要被迫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这种包办婚姻制度严重违背了她的意愿。而牛郎作为普通男子,即使善良勤劳,也因社会地位的差异而无法与织女成婚。这种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性和不平等性也是这个故事所反映的重要矛盾之一。

最后,牛郎织女的故事还表现了人与神的冲突。织女作为仙女,代表着神秘与神圣的力量,而牛郎作为凡人,无法与神灵相提并论。然而,他们之间的爱情却打破了人与神的界限,引发了强烈的冲突和矛盾。这种冲突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于神灵的敬畏与对爱情的追求之间的矛盾心理。

总之,牛郎织女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对不合理婚姻制度的反抗以及对人与神之间界限的挑战,深刻反映了古代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用课程思政来解决教学中的困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提供了新的教学视角:课程思政从课程的角度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知识传授中,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视角和思路,帮助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课程思政的实施,学生不仅能够学到专业知识,还能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这种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课程思政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课程思政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增强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实施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这有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总之,课程思政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THE END
1.形势与政策课老师讲恋爱观形势与政策课老师讲恋爱观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每日看点汇 江西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毒品交易方式新升级啊 爆爆剪辑 506跟贴 打开APP 民间高手,小伙用两年时间手工打造003航母模型。成功下水航行 芜湖笑司令 1489跟贴 打开APP 介文汲:巴铁果然够铁,中国连隐身战机都卖给巴铁了,确实无保留 巨龙事记 47https://m.163.com/v/video/VNI1N83ST.html
2.大学校园恋爱范文9篇(全文)摘要:"90后”大学生己经成为我国高校大学生群体的主力军,在网络环境下长大的他们,对待爱情和婚姻有着和以往大学生不同的态度。他们的恋爱婚姻观不仅决定他们自身婚姻家庭的美满幸福,更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9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探讨了对其恋爱婚姻观进行引导教育对策,以帮助他们树立起健https://www.99xueshu.com/w/ikeyxhqnn1jw.html
3.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教学设计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掌握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 2.掌扰握恋爱、婚姻家庭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3.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意义与传承、 4.理解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关系 5.掌握提升个人道德修养的方法与途径能力目标 1.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提高处理恋爱中各种矛盾的能力; 2.树立正确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926/8045057037005135.shtm
4.当代大学生错误恋爱观浅析(精选8篇)学号081917 摘要:当前,各个大学校园里谈恋爱的男男女女如雨后春笋般日益增多,恋人们出双入对甚至各种亲密行为在校园里随处可见。本文试从分析大学生错误恋爱观形成原因及其表现来探讨如何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恋爱观。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形成因素:教育引导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47yjy53.html
5.基于价值认同理论,高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教学基于价值认同理论,高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教学、学生服务和校园活动中,在专业教学中植入课程思政的新内涵,从()等方面引导大学生高度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强化理论认知B.增强情感认同C.提高行为认同D.转化认识错误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https://www.shuashuati.com/ti/1c5c72c7004845ebb38a9fe234f24cad.html
6.新时代大学生恋爱与婚姻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新时代大学生恋爱与婚姻》课程是一门融思想性、道德性、实践性、时代性于一体的选修课,本课程融合了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多方面知识,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恋爱知识,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深化责任与担当意识,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心理耐挫力,增强大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从而https://next.xuetangx.com/course/zj.tjufe0305%E5%BC%A0/16907126
7.高职英语思政案例2. 思政目标 :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引导学生反思恋爱背后的社会意义,为恋人的学业承担责任,理解恋人向往和追求,正确理解恋爱与婚姻的关系,正确理解爱情挫折。 四、案例描述与意义 以“真爱自我、慎待爱情”为授课主题,引入思政元素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通过本单元主题“True love,真爱” 引导https://www.edueva.org/res/viewres/483a81a1095245d39f77af63016aefb5
8.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杂志关键词:婚姻挤压 贫困农村 大龄未婚男性 自评生活质量 通过对贵州省国家级贫困县水城县384名农村大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存在学生思想政治观念淡薄、理论基础知识薄弱、实践素质欠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关键词:恋爱满意度 人际关系敏感 攻击性 研究目的:探讨大学生恋爱满意度、人际关系敏感和攻击性的关系https://www.youfabiao.com/hljstgczyxyxb/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