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近6成大学生不想谈恋爱!“催婚”从大学开始?教育婚恋观

“婚恋保卫战”是否要从高校打响?大学阶段如何平衡学业和感情的关系?如何使大学婚恋教育顺应时代需求?

01

56.9%的同学表示不想谈恋爱

文中提出了五点建议。

第一,将婚恋教育课程纳入大学选修课程体系。

第二,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方法,灵活利用非传统形式开展婚恋教育。

第三,建立课程反馈机制,让学生匿名评价课程。

第五,高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婚恋教育。

02

天津大学等多所学校开设婚恋教育课

此前已有呼吁大学开设婚恋教育课程的声音。2021年3月,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于欣伟呼吁,构建和完善高校婚恋教育体系,建议将婚恋教育设为高校学生必修课。

▲天津大学的“恋爱课”

天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杨丽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知道怎么爱,缺乏爱的能力”是当下许多年轻人面临的突出问题,通过在高校开设“恋爱课”,有助于“帮助他们更懂爱”。

2020年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九成受访大学生支持学校开设恋爱课。

显然,围绕高校婚恋课的争论重点,并不在于该不该开设,而是教什么、怎么教。

▲天津大学“恋爱课”课程

03

婚恋教育的最终目的应是培养平等人格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发起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在关于“婚姻首要标准”的这一调查中,50后、60后、70后更注重“老了有人照顾”和“生养儿女”,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幸福”逐渐成为80后、90后、00后的首要目的,其中,72.2%的00后赞同追求个人幸福这一目标。当代大学生,已经不再困在生育观念的枷锁中,他们更渴望在亲密关系中“做自己”。在这一观念上建立一段亲密关系,需要一段漫长的理解和磨合过程。如果婚恋教育方式偏离目的,将会阻碍当代大学生正确看待亲密关系。

一方面,把婚恋教育纳入选修课课程,运用选修课的课程模式推广婚恋观、生育观和家庭观,是一种理论空谈。

另一方面,将亲密关系的培养视作沟通技巧的训练,是对婚恋教育的狭隘理解。

此外,对于高校成为婚恋教育“主阵地”,舆论还不乏担忧。毕竟,学生的主要任务仍是学习“知识”,而不是学习“婚恋”。如果“婚恋课”占比过高,势必让学生额外花费更多精力,未必就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况且,美好的爱情从来可遇而不可求,主要依赖于个人实践,既无统一模式,更无样本可循。一旦婚恋课有了授课教材、教学目标、考核办法,教导每个学生“照本宣科”谈恋爱,岂不可笑?对于那些本就不想谈恋爱的大学生,更是会反感抵触。

针对这种担忧,还要仔细梳理设立婚恋课的初衷,化解不必要的争议。

将高校作为婚恋教育“主阵地”,并不意味着婚恋课会成为必修课。合理安排的婚恋教育,并不会占用学生过多精力,反而有助于优化心理素质、提升个人修养,提升综合素质。

至于对“生搬硬套”谈恋爱的担忧,则大可不必。高校婚恋课,目的是完成情感认知上的“托底”,而非行为上的“模式化”。反观现在不少网络作品,宣扬不切实际的爱情观,过度美化婚外情、闪婚闪离等信息,更可能对年轻人带来不利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婚恋观念也将有所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婚恋观念里平等意识。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我们平等的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只有平等地看待彼此,才能建立一段良好的亲密关系,培养正确的婚恋观念。

▲校园中的情侣AI作图

04

大学婚恋教育不该成为“催婚课”

现实中,人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感困惑。不少网友就直言,在近日热播的一档“离婚综艺”中,除了八卦和吐槽,也或多或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比如,明明内心很想要一些东西,却总是心口不一,寄希望于让伴侣“猜中”,既使对方充满压力,也让自己陷入情绪内耗。再如,明明身处一段“有毒”的、充满操控的恋爱关系,可“恋爱脑”一上头,还是会不断自我欺骗。有时,自己和伴侣总是会困于对抗型沟通模式,永远做不到“好好说话”,一吵架就不欢而散……

理想的高校婚恋课程,绝不只是为了简单让人“脱单”,更不是教人操控情感,而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判断能力,学会以理性成熟的方式审视情感问题,懂得抽丝剥茧地发现问题本质、展开有效沟通,以恰当的方式进行爱的表达。

当然,婚恋选择属于个人自由,人们不管是决定投入还是脱离一段亲密关系,是否按照传统的“社会时钟”节奏进行生活,都不该被外界力量过度干预。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婚恋观的同时,尊重个体选择,不在课堂上强行灌输陈腐的婚恋价值观,也应该成为高校开展婚恋教育的基本共识。

THE END
1.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而当代青年则在追求个人自由与价值实现的道路上,对婚恋生活提出了更高的期待与要求。他们更加注重两性关系的平等与尊重,渴望从恋爱中获取更多的情感价值。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青年群体中出现的婚恋态度偏移,可能对社会和谐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家庭与社会需携手并进,共同引导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念,让他们http://sxqnb.com.cn/html/sxqnb/20240802/25932.html
2.从《另一个拉姆》事件看舆论失焦网络负面情绪的破坏力与媒体从业二、现象产生原因探析 (一)婚恋观、家暴议题的高敏感度 《另一个拉姆》能够迅速引爆舆论场,与其内容涉及议题的高敏感度不无关系。在女性平权运动兴盛、公民法律意识提升的当下,“家暴”作为一种违反法律的暴力行为和深受厌恶的不良现象,依然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根据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在整个婚姻http://media-ethic.ccnu.edu.cn/info/1095/2544.htm
3.濮阳叛逆早恋管教学校排行榜素质教育当孩子步入青春期,对异性的冲动是无法避免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引导孩子确立正确的婚恋观。当孩子们都能对恋爱和婚姻当中蕴含的责任和尊重正确看待,甚至能进一步把这份青春激情转化成认真学习和积极上进的动力,根本就不用担心孩子误入歧途而无法自拔。 https://m.haokeduoduo.com/news223121.html
4.2022《平凡的世界》中造成田晓霞悲剧结局的原因分析开题报告(含本文通过对作品中不同人物的人生经历进行对比、深入剖析,探寻出田晓霞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 3. 论文拟定提纲引 言一、《平凡的世界》简介二、田晓霞与孙少平之间的爱情悲剧三、田晓霞的人物形象及其作用分析四、路遥的人生经历和情感经历五、造成田晓霞悲惨结局的原因分析六、田晓霞人物角色对当代的教育意义本文解决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617/6220123003004201.shtm
5.今日头条文章审核不通过的原因,今日头条文章审核不通过怎么办若文章内容涉及老夫少妻、老妻少夫(其中一方为未成年人),或者宣扬“未成年宝妈”的非主流婚恋观等,都涉嫌违背伦理道德。 未成年人婚恋在古代不违法,但涉及古代的内容也有一个低俗的“重雷区”,就是“涉及古代后宫艳史、嫖妓野史、宫廷淫乱、猎奇秘闻类等”。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5129617.html
6.党校学习后党性分析范例(精选18篇)党性分析材料以上在思想、纪律、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还是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问题,还是自己的党性观念和党性修养有差距。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通过近期的深入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思想上有了新的跨越,宗旨意识、责任意识、自身建设等确立了新的奋斗目标,我决https://www.027art.com/fanwen/dxfxcl/16689726.html
7.社会调查报告(汇编15篇)五、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并结合与部分学生的座谈,基本可以看出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道德观多元化与复杂化 社会公德的这五个方面,在日常生活中真正的遵守起来并不困难,对于常年受正规教育的大学生而言,应该是道德的底限。虽然多数大学生能按照公德的要求去行事,但落https://mip.wenshubang.com/diaochabaogao/264007.html
8.某县大龄青年的婚恋问题调研报告近年来,一些功利化的婚恋观和落后的婚姻习俗,对青年的婚恋观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为了解决大龄青年遇到的婚恋难题,营造大龄青年婚恋的良好氛围,我委对本县大龄青年基本情况展开调研。 二、调查目的 对本县大龄青年的婚恋基本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发现大龄青年在婚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提升https://m.wydbw.com/show.asp?Id=191539
9.面试攻略事业单位面试预测题(现象类题大全)同时,对于目前泛滥的低俗节目,广电总局应该要采取严厉的措施,要对节目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要加大惩罚力度、追究领导责任;国家和政府也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普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早日实现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 4、街上的办假证小广告泛滥,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http://www.kiaic.com/article/detail/2095.html
10.极光:这届年轻人,七夕也能过成单身狂欢——2021当代青年婚恋状态当代婚恋观:80后90后为完成任务,Z世代还相信爱情 总体来看,当代青年开始恋爱或结婚的最主要原因是“遇到了那个对的人”,95后在这一点上最纯粹,其次是为了“减少孤独感”。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80后表示谈恋爱或者结婚是因为“年纪不小了”,以及“不停被父母催婚”;部分90后则更多是为了“满足社会的期望”。 https://www.csdn.net/article/2021-08-13/119679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