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已到适婚年龄他们应如何建立正确的婚恋观?

已到适婚年龄的90后,面对爱情和婚姻,如何建立自我认同感和正确的婚恋观?

真正的浪漫,叫与子偕老

时代变迁,年轻人的婚恋观悄然发生着变化。《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当代青年择偶更注重“内在的匹配度”,近七成青年择偶“愿等待不愿将就”。

据统计,2018年全国结婚率仅有7.2‰,为2013年以来的最低值。晚婚、不婚,甚至“随便”“不靠谱”“不忠诚”的标签也贴在当下一些年轻人的身上。已到适婚年龄的90后,成长于一个文化和经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的时代,面对爱情和婚姻,如何建立自我认同感和正确的观念,如何让自己的感情和婚姻既成熟稳定又浪漫圆满?

恐婚,并不是不相信爱情

王芃的家乡是一个四线城市,她不喜欢小地方的闭塞,从小就渴望繁华的都市。高中毕业,她考到了上海,也如愿留在那里奋斗。

然而,经过4年的打拼,她却不得不承认,上海早已不是仅凭自己的渴望和梦想就能安身立命的地方。她与同样家境不富裕的男友已经相恋5年,虽然手中有些存款,但对于在上海买房来说,依旧杯水车薪。

如今,似乎在每个人的身边都有那么一两个到了30多岁,依然没有结婚的亲戚或者朋友,即使家里再怎么催促、逼婚,都无动于衷。

即使是有稳定恋情的年轻人,其中不少也表示不敢轻易“谈婚论嫁”。生活成本不断攀升,结婚后又必然会考虑生子和育儿的支出,从个人到家庭的转变并非易事。

采访中,一些年轻人吐槽,曾经流行的“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已经过时。恋爱和结婚,在一些年轻人看来,不再是一条绳上的因和果,在生活的压力面前,已经成为两个不同的概念。

但在他们看来,恐婚并不代表不相信爱情。调查显示,72.1%的90后相信真爱的存在,但他们认为“相恋是两个人的事,婚姻则是两群人的事”。比起上一代人,他们更注重精神上的沟通和交流。“好看的皮囊很多,有趣的灵魂很少”,年轻男女更看中三观上的契合和共鸣。

远离消极婚恋观,遇见对的人

面对恶意的背叛,当然不需要容忍,但同时也应该意识到,世上没有天作之合的完美爱情,一言不合就吵闹打架拉黑发朋友圈,这种无法控制情绪的处理方式远不够成熟。除了宣泄情绪,对于深入了解对方毫无帮助,甚至会引来对方的冲动报复。如果想要“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那就必须投入爱心和耐心去磨合。

婚恋专家认为,注重心灵合拍,崇尚美好爱情,坚持等待“那个对的人”,这无可非议。毕竟本着对婚姻负责的态度,在感情基础上建立起的家庭,才更加稳定和幸福。然而,一些都市适婚青年坚持“宁缺毋滥”,晚婚、不婚现象越来越常见,究其原因,是消极的婚恋观起了助推作用。比如,有的年轻人抱有太理想化的想法,稍有“不合拍”便放弃进一步接触的机会;有的过于放大婚后的经济压力和育儿负担,缺乏承担家庭责任的信心和勇气。

恋爱婚姻是每个人必然要面对的人生课题,任何人都有追求美满婚姻的权利。然而,任何理想都要建立在实际行动之上,美好的爱情更需要主动争取。年轻人应该树立更加积极的婚恋观,要相信“在辽阔的生命里,总会有一朵祥云为你缭绕”,不一味排斥相亲等接触异性的机会,为自己的幸福而主动出击,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勇敢去爱与被爱,才有机会遇见“那个对的人”。

与子偕老,不是童话

“牵手一辈子”是每对新婚夫妇对彼此的承诺,但真正浪漫的,是牵着手一起慢慢变老。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中国人一向重视家庭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素有“天下之本在家”之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

有相爱的父母,才会有幸福美满的婚姻,才会有家风正、爱心足的家庭。一些恶俗的影视作品中,宣扬“傍大款”“找小三”,不负责任的高离婚率,似乎在这个时代,美好稳定的婚姻成了落伍的事。但与人们想象的不同,调查显示,近九成90后认为婚姻应该忠诚,对出轨行为零容忍。

业内专家认为,婚姻和爱情的世界里,志同道合应该放在首要地位。只有思想品德、生活情趣、事业理想都一致,才可以一起承受艰难困苦,最终演绎出一段幸福的婚姻和爱情。

其实爱不仅仅是得到,更重要的是要为彼此付出。采访中,不少年轻人直言自己的爱情还需要成长。作为独生子女,他们被父母长辈照顾得过于周到,使得他们的责任感相对淡薄,且更强调个人权利的伸张。因此,他们在关系中更愿意享受爱情的甜蜜而非承担经营的重任。

一份白头到老的感情会让人终生充实而愉悦。心理学家王薇华表示,虽然个人的成熟并不一定要通过结婚生子来成就,但人生短暂而孤独,很需要坚实的亲密关系链接来获取安全感和责任感。(记者尹晓燕)

THE END
1.大学生婚恋观调查问题8篇(全文)由于大学生自身的婚恋道德理性不成熟、主体角色不明确、家庭伦理意识不强烈等原因, 大学生的婚恋观也存在一些困惑、缺陷和矛盾。在新媒体环境下, 加强大学生婚恋观调查与研究, 不仅有助于调适大学生的婚恋观念、净化高校校园文化和学习氛围, 也有助于维系家庭稳定, 增进社会和谐。https://www.99xueshu.com/w/file0ys8l6r4.html
2.56.9%的大学生不想谈恋爱,婚恋观念发生明显变化新闻频道56.9%的大学生不想谈恋爱,婚恋观念发生明显变化(2) 此外,建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方法,灵活利用非传统形式开展婚恋教育。例如,借助网络课程平台录制婚恋相关课程,打造特色网络婚恋教育平台,方便学生自由学习和与教师交流。创新课程考核方式,如课程结课方式探索采取分析现实案例的形式,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41203/47696876_1.html
3.当代大学生婚育教育:挑战与对策(一)树立正确的婚恋婚育观念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婚育观念形成和发展的方向和引导。调查中发现,被调查者对他(她)人未婚同居持宽容态度;45.77%的大学生认同“婚前同居有利于增进双方的相互了解”,认可恋爱、婚前性行为是水到渠成的选择,并且具有私密性,别人无权过多干涉。“但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https://www.fx361.com/page/2013/0408/20809715.shtml
4.正确择偶观,拥抱一生情社会和家庭也应为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创造良好的环境。学校和社会机构可以开展婚恋教育课程和活动,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观念;家庭则要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子女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婚恋观。 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是实现幸福婚恋生活的关键。它需要我们以理性、成熟、负责的态度对待爱情和婚姻,注重https://www.douban.com/note/865429301/
5.《树立正确的婚恋观》课件.pptx社会环境的影响文化传统尊重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摒弃不良婚恋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媒体影响媒体应承担社会责任,传播健康的婚恋观念,避免过度渲染物质、拜金等不良倾向。社交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交氛围,鼓励健康、平等的恋爱关系,抵制不健康的婚恋模式。了解自己的价值观、需求和期望,明确自己对婚姻和恋爱的态度。自我认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07539097.html
6.青年婚恋领域国内的法律政策及其不足受到合理的限制,滥用离婚权的法律效果与正确行使未有区别,可见现有的离婚体系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离婚权的过于个体性导致很多假离婚现象的蔓延,另一方面离婚权的过于绝对性导致权利主体的不可协调性,以至于无力应对假离婚造成的社会困境,反而减损了法律和政策的权威与公信力,侵蚀了主流伦理观念[31],不利于婚姻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849472.html
7.理性分析大学恋爱恋爱心理(三)恋爱动机多样化,婚恋观念开放化 有研究表明,大学期间有过恋爱经历的占70%,其中37.4%的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在于消除寂寞,57.6%的大学生认为恋爱的目的是“体验爱情的幸福”、“充实大学阶段的生活”、“赶恋爱的时髦”等,追求的是“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将爱情进行到底”仅仅是校园爱情童话。 http://www.dyxy.edu.cn/s.php/xl/item-view-id-66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