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社会》:不结婚也能过得好?“日本式”单身潮下的东亚婚姻观察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5.14黑龙江

2022年,《花束般的恋爱》这部描述日本当代年轻人婚恋故事的电影在中国内陆上映,并迅速引发了大众对于“消费主义下年轻人爱情观变化”的大讨论。电影映射出了目前东亚社会中适婚男女们婚姻观的剧烈变化,凸显了日本社会目前正面临的严峻的婚恋问题——结婚难。

本书的作者山田昌弘是日本知名社会学家。在《不婚社会》这本书里,他预测,在未来的日本社会,将会有二分之一的年轻人独自迎来自己的晚年。日本真的会成为一个“结婚难社会”吗?

一、日本70年代进入经济低速增长期,导致“结婚难”

1.美元贬值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以达成美元贬值的协议,史称“史密斯会议”。这一会议导致一战之后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体系瓦解,引发了投机者进入日本市场抛售美元。随着大量美元被换成日元,日本银行和金融体系中的日元资金量增加,进一步导致了信贷扩张、清偿能力过剩等一系列恶果。此外,日本央行为了防止由于美元贬值带来的日元过度升值,于1971年12月和1972年6月连续两次降息,让原本平稳的日本物价迅速上涨了10%以上,民众的购买力被削弱。

2.石油危机

1973年,由于中东国家对西方国家的石油禁运,导致石油价格飙升,史称“第一次石油危机”。日本作为一个资源极度贫乏的国家,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石油,而石油价格的飙升直接导致了能源成本急剧增加。据日本政府统计,当年,石油价格从每桶3.01美元,增加至每桶11.651美元,从而引发了日本的通货膨胀,物价水平进一步上涨。到了1974年底,日本物价上涨至30%以上。

3.亚洲金融危机

到了1997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这是对于日本经济的致命一击。在1997年之前,日本男性想要成为正式员工还比较容易,很少有人一辈子靠打零工或者从事派遣工作维持生计,而在1997年之后,日本国内开始大量雇佣人力成本较低的非正式员工,低收入群体从500万人增加到1000万人以上,导致经济状况较差的男性被排除在女性择偶标准之外。

二、日本年轻人婚恋观发生改变

1.受影视剧与社会思潮影响

日剧《东京爱情故事》风靡,“两个人即使恋爱也不一定非要结婚”的观念,以及不以结婚为前提的性关系逐渐被社会认可、享受恋爱本身成为了新的社会潮流。

2.不再背负家族使命与责任

对于生活在90年代的日本年轻人来说,他们和经历了二战的父辈不同,没有背负家族使命和责任的他们能够享受纯粹的恋爱,这让这一代年轻人认为,自己能做到父母做不到的事。这种“恋爱自由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们对于婚姻的看法。

三、日本社会婚姻观变迁

1.明治时期,深受门第观念影响

在1868年到1912年的明治时期,日本的婚姻都深受门第出身的影响。虽然明治政府大力推行现代化,也就是“婚姻自主”,但是所谓的“婚姻自主”在当时只是一句空泛的口号。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明治时期日本最著名的文学家森鸥外,留学时期曾经与一位德国女性坠入爱河,但最终森鸥外由于家庭的压力,在婚姻上遵从了“父母之命”,不得不离开恋人只身回国。由此可以看出,哪怕是当时思想最为先进的知识分子,在面对婚姻大事上,仍然没有自主的权利。

2.1912年——二战,以继承家业为目的

3.二战后,西方恋爱自由观念传入

1947年,日本颁布《日本国宪法》,修订了民法,原则上提倡婚姻自由,同时废除了坚持传统“家”制度的明治民法中的有关婚姻的各种限制,比如“结婚需要户主同意”等。至此,日本正式进入近代婚姻,“婚姻自由”的思想作为整个社会的共识得到了广泛宣传。而直到1955年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婚姻才发生实质上的变化。恋爱式婚姻开始普及,相亲式的婚姻开始发生质变。

四、日本社会婚姻的未来

1.少子化现象严重

根据1989年日本人口动态统计,总和生育率,即平均每个女性一生可能生育的子女数量降到了1.57,创下历史新低,紧接着,1990年,厚生省人口问题研究所将这一现象命名为“1.57危机”,首次敲响了少子化的警钟。日本政府从2003年开始,相继推出包括增加家庭生育补贴、幼儿保育政策等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

2.婚活现象兴起

为了鼓励日本年轻人走进婚姻。“婚活”这种颇具日本特色,类似于中国的大型相亲活动的运动开始兴起。“婚活”,是把日语中的“婚姻”与“活动”两个词粘合在一起,指未婚男女为了找到理想结婚对象而进行的自发性社交活动。在日本许多人口流失严重的小城市,政府会亲自组织并参与到各类“婚活”活动中。其中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就是,位于日本本州岛东北部的新泻县十日町市政府从2017年至今,频繁举办“相亲移居旅行团”。

总结:

在日本,由于传统东亚社会对于传统婚姻观的执着,以及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对于身分、地位等标签的重视,相当一部分日本人仍然会通过“婚活”等形式寻找伴侣。

THE END
1.理性讨论,无不良引导,树立正确婚恋观理性讨论,无不良引导,树立正确婚恋观萌嘟影视 河南 1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辛苦十年买的新房,却被婆婆霸占,结局大快人心 哆哆情感驿站v 1跟贴 打开APP 揪头发把4个逃课女生揪回学校的是个好校长,是学生之福! 北京作家编剧肥猪满圈 680跟贴 打开APP 美国如何才能打败中国?世界首富马斯克的回答,让美国https://m.163.com/v/video/VDI1MRBJC.html
2.《别逼我结婚》受热议婚恋观大讨论《别逼我结婚》受热议 婚恋观大讨论 摘要:《别逼我结婚》正在热播,该剧从题材到人物角色贴近生活,现实社会中的很多“催婚妈”“恐婚女”都能在剧中找到自己的投影。 《别逼我结婚》朱雨辰扮演东海风 《别逼我结婚》车晓扮演何小河 新浪娱乐讯 由于漫洋编剧,朱雨辰、凌潇肃、车晓、高露主演的情感励志大戏《别逼https://ent.sina.cn/tv/tv/2014-08-15/detail-icfkptvx3183755.d.html
3.中国改革开放30年婚恋观变化:婚姻法两度修改(图)CCTV.com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随着时代变迁,1950年的婚姻法已无法应对新形势的需要。1980年5月,作家遇罗锦以“没有感情”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与丈夫离婚。这条离婚理由在当时引起了一场离婚标准究竟应该是“理由论”还是“感情论”的社会大讨论。 https://news.cctv.com/society/20081216/101813_1.shtml
4.7500+探探用户大讨论:你介意婚后和父母同住吗?比如,当新自由主义的婚恋观与“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的家族传统观念发生冲突,催婚、逼婚、恨嫁等问题便随之而来。两代人的观念差异一日不能根除,那么父母与已婚子女的潜在矛盾便一日无法缓解,选择与父母同住即要跨越这些潜在矛盾才能相安无事。 综合来看,观念差异、个人因素、人生规划等都对“婚后是否与父母同住”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012161739836736.html
5.网络道德问题范文12篇(全文)各种色情网站、以性吸引眼球的网络事件泛滥,使得本应是美好、含蓄的男女之情,现在变得日益“速食化”。一些论坛和网络影视作品鼓吹“爱情自由”,为“小三”正名,也把中小学生的爱情观、婚恋观引入歧途。这种对于爱情和婚姻不负责任的态度,将会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也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https://www.99xueshu.com/w/ikey50fq59yb.html
6.现实批判主义(精选十篇)本文有关法国现实主义的讨论将界定在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上。因为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潮既是历史的继承, 又是现实的创新。它总汇了十八世纪以前的文学经验, 补充了文艺复兴时代现实主义历史具体性之不足, 摆脱了古典主义的理性原则, 克服了启蒙时代现实主义的说教成分和浪漫主义的主观性。它从文艺复兴文学中接受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wiei9d8.html
7.关于青春期和性教育的对话母亲的青春期性教育小说可是最近这一周,我在不同地方都听到大家都孩子的青春期教育展开热烈的讨论,看到妈妈们对孩子如此关切,我觉得真是特别高兴,孩子们在开明的父母引导下,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这是多么的幸运。我认为,正确的婚恋观,择偶观,都和适时的青春期性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和孩子对话的时候,完全可以把这些都糅合在一起讲。而且,对https://blog.csdn.net/kongls08/article/details/7389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