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网络相亲引发的“诈骗”陌陌的荷尔蒙生意是否还性感?

不久前,有网友爆料称,自己在陌陌平台上相亲时,因为红娘诱导刷礼物,一个小时内被骗近3000元。而在黑猫平台上,有关陌陌上相亲诱导刷礼物消费被骗刷礼物的投诉,金额最高的达到2.8万元。

植根人们情感和交友的底层需求,依托于前十年移动互联网和LBS(基于位置的服务)技术的高速发展,如今的陌生人社交赛道已基本形成稳固格局。海外代表产品如Tinder、Bumble,国内如陌陌、探探、Soul等用户量居于前列。

用户需求、市场环境、增长空间、经营利润等商业指标的串联,似乎让陌生人社交产品形成了完美的逻辑自洽。但另一方面,在中国社会语境下,如果回到情感和交友的底层逻辑,真正愿意以陌生人社交平台发展长期稳定关系的人并不在多数。

但比起情感交友悖论,更致命的还在于,由陌生人社交引发的诈骗、杀猪盘事件。这些骗局在使得当事用户遭受损失的同时,也正在反噬平台本身。

一次网络相亲引发的“骗局”

3月6日,一则在陌陌相亲被骗的新闻引发热议。当事人称一小时内在月老直播间内打赏了2900元,随后便被月老和女嘉宾拉黑。

记者经由陌陌消息,进入了一个名为“老壳交友招主持”的直播间,该直播间有1位主持人,8位女嘉宾,空缺一个男嘉宾席位,这也是多数相亲交友直播间的设置。主持人会持续cue每一位新进来的男用户,一遍一遍询问着“有没有单身找对象的小哥哥,可以点中间申请,带你认识我们的小姐姐”。

各个直播间相亲玩法回略有不同,但相同的是,每个直播间的男用户若想申请为男嘉宾相亲,第一步都是需要交20块钱的房费和主持费用。从记者进入的几个直播间情况来看,不少男用户止步于此。

如果接受了付费交友的男嘉宾,接下来,主持人会以进一步拓展关系为由,用各种话术劝导男嘉宾对心仪女嘉宾刷礼物,以解锁不同玩法,让女嘉宾开麦是一个礼物,视频是一个,交换联系方式又要一个。礼物价格从9陌陌币-3888陌陌币不等,折合人民币,7陌陌币=1元人民币。直播间里,每一个相亲环节,基本上都标注好了价格。

根据记者在“老壳交友招主持”直播间的经历,一位男嘉宾经过主持人多次劝导刷了几轮礼物。在男女嘉宾可以进入最后的浪漫小屋(1v1交流)环节时,主持人表示男嘉宾要再刷一个520陌陌币的彩红告白礼物,即可相亲成功。

但男嘉宾拒绝了最后一步的刷礼物劝导,主持人依旧不放弃,一遍一遍重复“小哥哥,你只要再刷一个彩红告白(520陌陌币)礼物,你就可以跟1号小姐姐进入浪漫小屋认识了”,“小哥哥你这就差最后一步就成功了,我们小姐姐前面都跟你交流那么久了。”男嘉宾拒绝,主持人穷劝不舍,双方来回拉锯。

对于这类直播玩法,在与平台的陌陌用户交流中,有用户告诉记者,主持人扮演的其实是托的角色,刺激消费,和女嘉宾是一伙的,“这是诈骗,强制消费”。

记者注意到,在这些相亲交友直播间公屏区域,陌陌官方都会发布一个风险提示:房间仅提供用户破冰交友及游戏平台,属于陌陌用户的公共空间,房间内交友承诺系个人行为。提示用户勿参与房间内通过游戏/活动/赠送虚拟礼物等提供的任意附带条件的非官方奖励活动,谨防上当受骗。

一项27年前诞生的荷尔蒙生意

陌生人社交概念,最早要追溯到1995年的婚恋交友网站Match.com,当时还是一个只需很低费用,便可获取陌生异性信息的在线个人数据库。此后,陌生人社交逐渐从线下迁往线上,二十多年间,无数平台倒下和崛起。

陌陌在2011年创立之初,当时正处于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期,基于这样的市场环境,国内的陌生人社交其实有着不错的增长潜力。根据艾瑞的调查,在2015年Q4-2016年Q4期间,中国的陌生人社交应用用户规模上涨了19.6%,并且每个季度都有大概0.2亿左右的用户规模增长。

2014年上市时,陌陌当时的注册用户已达1.803亿人,同比增速是160.8%。如今,任何一个互联网平台基本上再无可能达到这种用户增速了。

尤其是LBS技术的兴起,更使得陌生人社交软件获得高速发展。这也是陌陌一直的定位所在,“帮助用户建立及扩大基于位置和兴趣的交友网络”,就如同陌陌创始人唐岩曾这样形容陌陌:“当你出差孤独地住在酒店房间时,可以通过LBS发现隔壁有个同样处境的年轻姑娘。”

这从陌陌的“点点”、“动态”、“附近”等功能就可看出——这些功能能够快速实现用户的一对一聊天接触,陌生人弱关系就此建立。

在商业模式上,陌生人社交产品在社交过程中的多环节有多种变现方式,已被验证的成熟模式有直播场景化社交、付费会员制、虚拟礼物等。

前文所述的直播间刷礼物,归属于陌陌的增值业务之下,这些虚拟礼物最后会转化为收入,由直播平台、主播以及MCN/工会(如有中间机构运作)共同分成。

一位熟悉陌陌直播运营的业内人士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陌陌与工会签约,一般按照6:4的比例分成(如与头部工会签约则是4:6),这里的40%,再由工会和主播按照7:3比例分成。如果是大主播单独与陌陌直签,这时的资金比例则是:主播20万年薪+提成(陌陌抽成60%)

本质上,平台、主播、MCN/工会三者之间是利益共同体。

陌生人社交难以“成熟”的困境

用户需求、市场环境,增长空间、经营利润等商业指标的串联,让陌生人社交产品似乎可以形成很完美的逻辑自洽。

但正如前文所述,陌生人社交的底层逻辑是情感需求,这也意味着,社会心理是其底层构筑。但是,有人会去Tinder、陌陌这类平台上寻找一段长期、稳定的关系,甚至是亲密关系吗?

从《科创板日报》记者的采访中,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有受访者甚至直言,“最多只是无聊的时候登上去看看,跟陌生人简单聊可以,但不会真心想在上面找对象,那个肯定不靠谱啊”,“如果你抱着认真谈恋爱想法去社交,必然是个错误选择,因为1%概率太低。”以至于,一些用户都会在自己的个人介绍中都会写上一句:“很抱歉,以这种方式认识你”。

但比起情感交友悖论,更致命的还在于,由陌生人社交引发的诈骗、杀猪盘事件。

这些骗局在让当事用户遭受损失的同时,也正在反噬平台本身。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陌陌可以看到,关于陌陌的投诉多达11160条,其中不乏以相亲为由,红娘诱骗消费送礼等问题。

针对这些相亲“诈骗”,北京市京师律所数字经济法律事务部执行主任孟博律师提醒,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云相亲”应依法而为,规范、约束、治理、净化婚介市场环境,需要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网络平台应当依法履行网络信息安全监督管理职责,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网络用户要提高风险意识,提升甄别能力,不要盲信各种花言巧语,谨防上当受骗。

THE END
1.着急脱单?小心掉进陷阱!行骗骗子网恋征婚急着脱单的各年龄层群体,网上交友须谨慎,小心掉入各类网恋诈骗的陷阱。 1 诈骗套路要谨慎: 第一步:骗子在交友婚介网站等社交平台发布条件相对优越的虚假征婚交友信息,如谎称自己为外国大兵、外企高管、富商等,或以各种“高富帅”“白富美”“高大上”的身份主动联系社交平台中的异性。取得联系后,以甜言蜜语攻势迷惑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7S1MOO055616WX.html
2.相亲网站上的骗局有哪些相亲网站的套路摄影强忍着辣眼睛,连续刷屏几天,最后实在没忍住,我把这个软件卸载了。 隔了一两个月,这个相亲APP的工作人员打来 *** ,自称情感咨询老师。 对于*** 销售,我的之一感觉是非常排斥。 然而,她像一位知心姐姐一样,对我的感情生活关怀备至。 "你为什么不继续用了啊?" https://www.taofang114.com/post/32954.html
3.饭友交友聊天软件是骗人套路吗?饭友APP正规可靠吗饭友APP是不是套路骗局?最近饭友这个交友软件可谓是火得一塌糊涂,毕竟临近年底,很多单身男女都希望搭上尾班车尽快找到心仪的另外一部,所以目前这种线上交友相亲软件因为其便捷性和公域属性,很受网友喜欢,加上饭友这个软件说实话还是比较多亮点的,下面就针对网友稳定饭友是否靠谱的问题来说一下个人的观点。https://www.jianshu.com/p/62a4970c4ca6
4.刚入门软件测试行业的女生就能月薪过万骗局解秘数据测试员骗局做软件测试,真的很重要吗? 说到这里,不得不再说说这个专有名词——漏洞。 漏洞,又称bug,想必很多人对这个名词已经不陌生了。就在前不久,人社部就为找安全漏洞的软件测试工程师们“赐了名”。据报道,人社部拟发布了2020年的10个新职业。其中,就包含了信息安全测试员。 https://blog.csdn.net/Yanan990830/article/details/125881028
5.“媒人”策划骗局相亲不可轻信“我是和你假结婚的,为的就是骗你的钱!”受害人庄某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经过多次相亲,好不容易才结婚的妻子李某,居然对自己说出了这样的话。 李某是涟水人,是庄某通过媒人介绍认识并结婚的,为了结婚,庄某共花费了7.8万元的介绍费、见面费、礼金钱。然而,结婚没有多久,李某却告诉自己,结婚是一场骗局,庄某带http://www.jdtoday.cn/Article/index/aid/2500915.html
6.今天有个相亲软件,视频聊天2元一分钟,还要让刷礼物,感觉被骗了相亲诈骗怎么判 到底判,相亲骗局看情况,一般都是当成诈骗罪来办的,具体就是看骗了多少钱:超过三千到一万是捡便宜;三万到十万是狠狠揍你一顿;五十万的交友相亲软件刷礼物刷了1000多被骗 问答 10人阅读 我在软件上被人骗礼物两千这个可以报案吗 问答 0人阅读 就是我今天在一个相亲软件上发视频被骗了怎么https://m.66law.cn/question/37344542.aspx
7.“云相亲”靠谱吗?起底互联网婚恋交友平台乱象然而,婚恋平台“杀猪盘”骗局,“云相亲”成诈骗高发地,引发不少媒体关注。击碎不少用户“交友寻爱”的憧憬,有的深陷情感骗局,甚至人财两空,损失重惨。同时也引发了不少婚恋用户群体对平台粗放管理、审核缺位等方面的质疑。 高学历人群相对更钟爱线上社交 近日,社交软件探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95后社交观念与https://www.gzdaily.cn/site2/pad/content/2020-08/26/content_1359921.html
8.希望你不要成为虚假数字货币“杀猪盘”的受害者这些骗子会出现在各大社交软件和社交平台,比如国外的Facebook、WhatsApp、Instagram、一亩三分地等,国内就更多了比如Soul、微信相亲名片、树洞、知乎、小红书、米聊等。一般主动加你,尤其是他给你的微信号不是手机号,而是各种字母或者字母加数字,没有进行实名认证的,长相中上,收入可观,一般你就要当心了。试想有才、https://www.douban.com/note/792343771/
9.“我猜中这开头,却猜不中结局”交友软件摇出“熟人”后……央视网消息:说到“猜猜我是谁”的把戏,大家并不会陌生。这是前几年电信诈骗常用的一种方式。但是,现在这个骗局经过升级又卷土重来。前不久,家住江苏徐州的陈先生就在某个社交软件上猜出了一个所谓的熟人,并迅速和她发展成恋人关系,这也就让陈先生步入骗局。 https://news.cctv.com/2020/02/18/ARTI6bjN8xhJVCsipNfHwjmJ2002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