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收费几万元?当心这些婚介机构套路!

单身男女想要“脱单”,通过婚介服务市场是重要渠道之一。不过有媒体最近调查发现,这个市场里虚假宣传、诱导消费、霸王合同等乱象不少,商家设置了各种陷阱来坑害急于“脱单”的消费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单身人士想要寻找人生伴侣,通过婚介服务公司来“牵线搭桥”,怎么就成了坑人的生意?婚介服务市场的种种乱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又该怎样去规范和治理?诱导消费、虚假宣传、合同埋雷……婚介服务乱象如何整治?

牵线搭桥的婚介服务机构,本应该承担着现代“月老”的角色,不过现实中,部分婚介机构掌握各种套路,专门坑害消费者。

“说我情商太低了,需要上一对一上交友课程”

安徽芜湖的小伙子李赞讲述了自己在婚介服务中的遭遇。据他介绍,之前他曾参加过一次线下的交友活动,当时一家婚介所主动找到了他。

李赞表示,“他们说会给我精准匹配,然后问我的个人资料、家庭经济状况这些。他们是会员制的,需要充钱办会员。但是会员也分很多档次,有普通会员、vip和svip。”

李赞坦言,现在的婚介市场套路太深,对方使用各种话术让你升级会员,但最终能否成功就不一定了。“我前前后后交了3万块钱,一开始介绍了几个确实还可以,但是见面我不仅要请她们吃饭,最后还说没看上我,说我情商太低了,需要上一对一上交友课程。还说我要求不能太高,开始介绍条件一般的女生,最后一个没谈成。”

还有的消费者表示,一些婚介机构功利心太重,营销手段粗糙,自己支付巨款办理了vip或者各种会员服务,之后的服务却和付款前的承诺千差万别。江西吉安市民张先生在朋友的推荐下,选择了某婚恋平台的vip服务,希望能尽快找到心仪的伴侣。然而,这段经历却让他倍感失望与愤怒。

张先生回忆,“我当时就想,花了这么多钱,怎么着也得给我找个靠谱点的吧?结果呢,红娘态度非常冷漠。我找她问个事儿,半天不回,回了也是敷衍了事。说好的一对一服务,结果我感觉自己就像是被扔进了大海里,没人管了。给我推荐的那些相亲对象,一个个都不靠谱,有的明显就是来蹭饭的,有的还直接跟我要礼物、红包。”

“最后都以对方看不上你为说辞,让你续费”

来自上海的郭女士在一家知名婚介机构前后支付了17万元的服务费,机构承诺会为她介绍优质对象。然而实际介绍的几位对象远不符合她的要求,甚至有的“年龄、工作单位信息都存在出入”。这一现象不仅让消费者感到不满,更暴露出婚介机构对会员资料审核不严等问题,甚至存在“婚托”之嫌。

张女士是一位曾在婚介行业工作了四年的老员工,今年上半年选择了辞职。她透露了婚介市场的一些“套路”。

张女士表示,其实就是利用大家急切想找对象的心理,当然这都是有套路的。一开始会给你介绍一些条件很好的,说实话就是一些长得好看的人,物质条件都是他们自己说的,婚介也不可能查人家房产证对吧,这种大概率都成不了。然后一般就会推荐其他项目,比如手把手教你如何和对象聊天,如何穿着打扮这种,这种都是额外收费的。

张女士透露,许多婚介公司在宣传时常常夸大其词,承诺能够为客户找到“完美伴侣”,但实际上却难以兑现。“婚介公司在签合同的时候都会说得天花乱坠,说包你满意之类的。然后会说我们这边资源很多,谁谁在学校当老师,谁谁是公务员,让你上头。最后都会以对方看不上你作为说辞,合同规定的约会次数也很快达成了,然后就会让你续费、升级套餐之类的。这些都是大家惯用的伎俩,其实业内的人都是心知肚明的。”

“消费者只有义务没有权利,想要退款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签订合同后,部分婚介机构还会通过模糊的收费标准和混乱的服务项目误导消费者,甚至制定“霸王条款”。例如工作人员拍胸脯保证“一旦成功结婚便可全额返还婚介费”,但实际上合同标注此类情况依然要扣除60%的服务费用;或者消费者意识到婚介机构服务不佳想要解约,但合同中标注了高额的违约金。

安徽合肥市的张女士支付了4万余元的婚介服务费并签订了电子合同。回看合同时,才发现作为甲方的消费者,权利与义务一栏只有义务没有权利,而公司的注册信息显示为“平面设计”。

浙江杭州市的李女士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反映,自己在婚介机构现场签约3.5万元。付款后发现该机构信誉不佳,她决定在未接受任何服务的前提下终止合同,却被告知“需扣除违约金30%,也就是1万多元”。“这家婚介机构存在大量合同纠纷和消费者投诉,其套路如出一辙。但合同明确发生纠纷或争议时由指定仲裁机构仲裁。”她表示,这种不合理条款往往使得消费者在面对婚介机构时处于不利地位,让顾客明明知道权益受损也很难维权。

事实上,此类乱象在婚介服务市场屡见不鲜。江西吉安一位已经离职的婚介从业者小李(化名)透露,在合同签订过程中,机构往往会利用消费者急于求成的心态,设置一些不利于消费者的条款。

小李说,“合同里埋雷也是常有的事,我们会在合同里设置一些模糊不清的条款,让客户在签字的时候不注意。等到后期服务出现问题时,这些条款就成了我们推卸责任的借口,想要退款几乎是不可能的。”

专家:行业监管缺失、法律执行不到位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指出,婚姻介绍服务本身不太容易界定服务质量、量化服务标准,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外加涉及多头监管的现实难题,因此导致了诸多乱象。

婚介机构乱象频发的根源在于行业监管缺失与法律执行不到位。“一方面,婚恋中介服务无法通过量化标准来评价,由此很难对中介机构的服务是否尽责予以判断。另一方面,即使有消费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由于取证难度大、法律程序复杂、执行周期长,往往难以获得应有的补偿。这种法律和监管的真空,使得部分婚介机构在灰色地带持续侵害消费者权益。”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范世乾说。

陈音江建议,要进一步压实婚介平台主体责任,坚持诚信守法经营,使用有关部门出台的示范合同文本,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多种监管手段加强日常监管。

陈音江表示,如果发现存在一些违法违规的问题,监管部门要及时督促去整改。比如合同里面存在一些霸王条款的问题,监管部门要通过行政指导的方式,要求他去尽量地使用示范文本合同。如果存在虚假宣传的问题,可能要依法对他进行相应的查处,不能让其抱有侥幸心理。

主办单位:晋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技术支持:晋城市大数据应用局

THE END
1.着急脱单?小心掉进陷阱!行骗骗子网恋征婚急着脱单的各年龄层群体,网上交友须谨慎,小心掉入各类网恋诈骗的陷阱。 1 诈骗套路要谨慎: 第一步:骗子在交友婚介网站等社交平台发布条件相对优越的虚假征婚交友信息,如谎称自己为外国大兵、外企高管、富商等,或以各种“高富帅”“白富美”“高大上”的身份主动联系社交平台中的异性。取得联系后,以甜言蜜语攻势迷惑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7S1MOO055616WX.html
2.相亲网站上的骗局有哪些相亲网站的套路摄影强忍着辣眼睛,连续刷屏几天,最后实在没忍住,我把这个软件卸载了。 隔了一两个月,这个相亲APP的工作人员打来 *** ,自称情感咨询老师。 对于*** 销售,我的之一感觉是非常排斥。 然而,她像一位知心姐姐一样,对我的感情生活关怀备至。 "你为什么不继续用了啊?" https://www.taofang114.com/post/32954.html
3.饭友交友聊天软件是骗人套路吗?饭友APP正规可靠吗饭友APP是不是套路骗局?最近饭友这个交友软件可谓是火得一塌糊涂,毕竟临近年底,很多单身男女都希望搭上尾班车尽快找到心仪的另外一部,所以目前这种线上交友相亲软件因为其便捷性和公域属性,很受网友喜欢,加上饭友这个软件说实话还是比较多亮点的,下面就针对网友稳定饭友是否靠谱的问题来说一下个人的观点。https://www.jianshu.com/p/62a4970c4ca6
4.刚入门软件测试行业的女生就能月薪过万骗局解秘数据测试员骗局做软件测试,真的很重要吗? 说到这里,不得不再说说这个专有名词——漏洞。 漏洞,又称bug,想必很多人对这个名词已经不陌生了。就在前不久,人社部就为找安全漏洞的软件测试工程师们“赐了名”。据报道,人社部拟发布了2020年的10个新职业。其中,就包含了信息安全测试员。 https://blog.csdn.net/Yanan990830/article/details/125881028
5.“媒人”策划骗局相亲不可轻信“我是和你假结婚的,为的就是骗你的钱!”受害人庄某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经过多次相亲,好不容易才结婚的妻子李某,居然对自己说出了这样的话。 李某是涟水人,是庄某通过媒人介绍认识并结婚的,为了结婚,庄某共花费了7.8万元的介绍费、见面费、礼金钱。然而,结婚没有多久,李某却告诉自己,结婚是一场骗局,庄某带http://www.jdtoday.cn/Article/index/aid/2500915.html
6.今天有个相亲软件,视频聊天2元一分钟,还要让刷礼物,感觉被骗了相亲诈骗怎么判 到底判,相亲骗局看情况,一般都是当成诈骗罪来办的,具体就是看骗了多少钱:超过三千到一万是捡便宜;三万到十万是狠狠揍你一顿;五十万的交友相亲软件刷礼物刷了1000多被骗 问答 10人阅读 我在软件上被人骗礼物两千这个可以报案吗 问答 0人阅读 就是我今天在一个相亲软件上发视频被骗了怎么https://m.66law.cn/question/37344542.aspx
7.“云相亲”靠谱吗?起底互联网婚恋交友平台乱象然而,婚恋平台“杀猪盘”骗局,“云相亲”成诈骗高发地,引发不少媒体关注。击碎不少用户“交友寻爱”的憧憬,有的深陷情感骗局,甚至人财两空,损失重惨。同时也引发了不少婚恋用户群体对平台粗放管理、审核缺位等方面的质疑。 高学历人群相对更钟爱线上社交 近日,社交软件探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95后社交观念与https://www.gzdaily.cn/site2/pad/content/2020-08/26/content_1359921.html
8.希望你不要成为虚假数字货币“杀猪盘”的受害者这些骗子会出现在各大社交软件和社交平台,比如国外的Facebook、WhatsApp、Instagram、一亩三分地等,国内就更多了比如Soul、微信相亲名片、树洞、知乎、小红书、米聊等。一般主动加你,尤其是他给你的微信号不是手机号,而是各种字母或者字母加数字,没有进行实名认证的,长相中上,收入可观,一般你就要当心了。试想有才、https://www.douban.com/note/792343771/
9.“我猜中这开头,却猜不中结局”交友软件摇出“熟人”后……央视网消息:说到“猜猜我是谁”的把戏,大家并不会陌生。这是前几年电信诈骗常用的一种方式。但是,现在这个骗局经过升级又卷土重来。前不久,家住江苏徐州的陈先生就在某个社交软件上猜出了一个所谓的熟人,并迅速和她发展成恋人关系,这也就让陈先生步入骗局。 https://news.cctv.com/2020/02/18/ARTI6bjN8xhJVCsipNfHwjmJ2002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