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民K歌大数据来看,云贵川地区人民在用户平均演唱得分排行榜中领跑各省市。
文|艾瑞咨询
用户在线娱乐方式产生变化,音乐消费几乎贯穿全天时段
其中在线K歌普及率增高,网民渗透率超过50%
在线K歌用户付费意愿维持明显增长
2018年中国在线K歌用户付费率达到12.9%,平均单个付费用户价值超过140元,与去年相比增长18%。随着在线K歌平台的娱乐功能与应用开发日渐多元化,社交圈层进一步黏合成形,用户一方面通过开通会员强化自身在平台社交圈中的地位,同时进一步探索并尝试平台所提供的丰富增值服务与功能,其付费意愿也在逐步与日俱增。预计到2019年年底,在线K歌用户的付费率将有望突破15%,ARPPU值也将达到161.5元的水平。
疫情宅家时期在线K歌的情感陪伴作用凸显
超过77%的在线K歌用户使用全民K歌发声
根据艾瑞数据监测产品mUserTracker数据显示,2019年,在线K歌作为在线音乐娱乐行业的一部分,全民K歌用户的月活跃设备数占在线K歌行业数量的77.7%,日活跃设备数占比81.5%,代表大多数的在线K歌用户选择了全民K歌,且全民K歌用户的活跃度很高,有很多用户坚持每天使用。
在线K歌的内容多元化
华语国风当先,汇聚多元化音乐类型爱好者
调研数据显示,在线K歌用户所偏爱演唱的歌曲仍以华语流行音乐为主,同时因应近年来国力强盛下的“民族复兴与文化自信”感,在线K歌用户,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感显著上升,中国风和民族风的音乐演唱爱好者占比均超过40%。而民谣、古典、摇滚等多元化的音乐风格亦有其特定的演唱爱好者。
用户更爱演唱实力派和唱作型歌手的音乐
全民K歌平台用户每日上传歌曲累计时长近56万小时
在内容生产上,在线K歌平台以UGC为主,用户有较强的内容生产能力,可以看出丰富的功能不仅满足了用户的多维度需求,也激发了用户的创作热情。作为头部在线K歌平台的全民K歌,用户平均每天在平台上传歌曲累计总时长近56万小时,相当于收听超过18万场演唱会。分时段来看,从早上开始,唱歌用户数量一直上升,并在晚间九点达到顶峰。唱歌作为人们抒发情绪的途径之一,用户多在夜深时分情绪饱满,因此具有较强的唱歌热情和活跃度。
人气歌手占据半壁江山,独立歌手后来居上
平凡却深刻,值得传诵的歌未必“出身豪门”
不只是爱唱歌,在线K歌用户更期望“以歌会友”
娱乐社交成为K歌平台用户的另一种发声方式
结合全民K歌的用户使用功能行为数据来看,听歌和点唱是使用比例最高的行为分别为34%和28%,带有社交性质的互动功能(直播、歌房、浏览动态等)使用比例之和为38%,可以看出除了听歌和点唱两大核心功能外,社交互动功能也成为满足用户需求增强用户粘性的重要因素。说明双向互动性传播是在线K歌平台的主要传播方式,直播、歌房、抢麦等玩法成为在线K歌平台的重要附加功能。
视频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5G时代催生视频内容深度融入各类娱乐形式
智能算法提升内容推荐精准度,智能修音进一步降低唱歌门槛
近年来,在线K歌平台在智能科技方面的应用日渐凸显。一方面,通过进一步升级语音识别系统,平台将能够支持大部分歌曲的“一键修音”功能,实现自动对用户演唱作品进行优化的效果,降低在线K歌的难度和门槛,进而有可能使得更多的用户“由听转唱”。另一方面,借助人工智能深度机器学习及大数据分析,系统将能够自动将优质内容更精准地推送至不同的用户圈层,从而有效提升用户黏性。最后,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提升和5G通信技术的深化改革,未来用户将有望在唱歌或是听歌的同时观看沉浸式的MV,亦或是通过与硬件设备的联动获得更加极致的音乐娱乐体验。
全民K歌在智能技术与视频内容方面的布局
作为行业领先的在线K歌社交娱乐平台,顺应市场视频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全民K歌在应用智能技术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和丰富视频内容多元化两个方面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具体来看:1.智能修音技术通过不断地革新与升级,能够从节奏、音准等方面帮助用户修饰唱歌中的小瑕疵,使得APP使用门槛被有效降低;2.视频化方面,鼓励短视频的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与UGC(用户生产内容)的创作与生产,扶持原创作者和内容的持续输出,同时将结合智能技术布局音频视频化功能,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的功能玩法。
在线K歌行业用户画像
各年龄段皆有受众,男女各占半壁江山
根据调研结果来看,中国在线K歌用户在各年龄层均有分布,用户的平均年龄为29.2岁。其中25-29岁年龄段用户最为集中,占比高达50.3%,说明年轻用户仍是主力消费群。从性别构成来看,在线K歌男性用户占比为50.6%,女性用户占比为49.4%,男女比例基本持平。
用户分布集中,一二线城市占比较高
中国在线K歌用户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占全国用户数量的58%,其中北京的用户数量占比超过30%;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用户数量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分城市看,一二线城市用户数量相对高于三四线城市。可见,在线K歌用户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主要城市,艾瑞分析认为,由于经济发达地区用户接受度较高和K歌类应用在一二线城市宣传力度较大的因素,是导致用户较为集中的原因。但近两年来,随着在线K歌门槛的逐步降低,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下沉已有所进展。
职业分布范围广泛,总体知识水平和收入水平较高
在线K歌用户多数是民营企业职员或包含医生、律师、教师等在内的专业人士,同时也有较大比例的企业高管和自由职业者,例如全职妈妈或退休员工等等。作为社会的基层建设者和中流砥柱,他们大多数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享有较高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同时也承受着一定的社会和家庭压力,在线K歌能够作为他们情绪宣泄和释放压力的出口。
在线K歌这件事上,男女偏好各有不同
通过调研问卷中交叉分析不同性别用户的偏好和特点,可以发现其中显著且有趣的差异化特征。例如虽然女性用户具有更高的付费意愿,但男性用户的付费金额要显著高于女性用户,且男性用户具有更高的社交意愿。从内容偏好来看,男性用户的偏好显得更加“洋气”,更喜欢演唱欧美风格和海外歌手的音乐,而女性用户则希望将“国潮”进行到底,更喜欢民谣和民族风的华语流行歌曲,其中追星女孩则格外偏爱偶像型歌手的音乐。另外,女性用户爱美的天性也可以体现在K歌上,调研显示,更多女性用户期待智能修音功能的提升,而男性用户则体现“技术宅”特点,更倾向于购买专业的K歌设备和产品,并期待AR等创新科技在K歌中的应用。
唱功之“最”省份排名:云贵川地区实力领跑
从全民K歌大数据来看,云贵川地区人民在用户平均演唱得分排行榜中领跑各省市。这与人们对于云贵川人热情豪爽、会唱山歌的印象有所重合,云贵高原的海拔养育了肺活量极佳的“唱歌达人”,而人杰地灵的山城重庆和四川盆地同样也是“好嗓子”频出的宝地。另外,东北、湖南、广东等地也同样卧虎藏龙,在排行榜中位列前席。
周杰伦霸屏00后,网络走红歌曲朗朗上口
结合不同年龄段的偏好来看,“周董”的魅力依然渗透于最年轻一代的在线K歌用户之中,周杰伦不仅是00后用户最喜爱演唱的歌手,他的作品《稻香》和《青花瓷》也栖身00后最喜欢演唱的歌曲排行榜TOP10当中。结合歌曲榜和歌手榜来看,从出生起就接受互联网文化内容熏陶的00后用户,对于网络歌曲和歌手,以及独立小众风格的接受度和喜爱度也明显更高,上榜的名单中有多首歌曲和歌手均是走红于网络。
属于90后的华语音乐黄金十年,情歌总是老的好
90后的成长伴随着属于华语乐坛流行音乐的黄金十年(2000-2010),在那个群星闪耀的年代,周杰伦、林俊杰、陈奕迅、王力宏、梁静茹等歌手都是各大音乐颁奖典礼的常客,他们的经典作品也成为了华语流行音乐历史上值得回味的重要印记。在90后的记忆深处,最爱的依然是那一首首经典的情歌:例如《后来》、《十年》等。而乐于接受新鲜元素的90后也同样受到互联网文化的熏陶,因此走红与网络的歌手和歌曲也同样频频出现在90后的K歌榜单上。
80后跨时代的周杰伦,追忆初恋的点点滴滴
在80后在线K歌用户的榜单上,网络歌手和歌曲的痕迹稍显退却,作为流行音乐风向变迁的一代听众,在80后的榜单上,既有像周杰伦、梁静茹、陈奕迅这样的流行天王和天后,有像邓丽君这样的老一辈歌坛神话,也有像庄心妍、陈雪凝这样新生代的歌手。而从歌曲榜单上来看,80后最喜爱的歌曲深深透漏出一种“初恋情结”,例如《后来》、《那女孩对我说》、《逆流成河》等,唱出了80后对于校园爱情的追忆和对初恋的怀念。
豪情不变,70后歌声中的“不惑之年”
70后最喜爱演唱的歌曲榜单透露出一种洒脱和豪迈的情绪,上榜歌曲也多是抒发人生感慨、体味人生感悟的内容,例如《大海》、《多年以后》等等。对于年轻人而言,70后所偏爱的歌曲或许透露出一种“土味”,但其中所歌唱的正是他们迈入人生不惑之年的开阔胸襟。从歌手榜单来看,70后所喜爱的除了卓依婷、邓丽君这样的甜美嗓音之外,男性更多喜爱也是诸如刀郎、祁隆、崔立伟这类中年沧桑男嗓。
60后记忆中的邓丽君,唱不完的草原情
对于60后而言,“邓丽君”和“草原情”是他们音乐记忆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而从全民K歌60后用户最喜爱演唱歌曲榜单上便可以反映出这一点,《美酒加咖啡》、《甜蜜蜜》等歌曲都是出自邓丽君的经典旋律,另外像《军中绿花》、《闯码头》这类歌曲也非常的具有时代特色。而从歌手榜单上来看,仓央卓玛是草原歌手的典型代表,而男性歌手也同70后一样喜爱祁隆、崔立伟、王琪这类的沧桑男嗓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