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21年;第4期;目录
移民研究途径
编者前言
访谈
移民的社会融入与身份认同:从唐人街到移民网络的构建——周敏教授访谈录
被采访人周敏,广东中山人,现任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亚太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杰出教授、亚美研究学系首任系主任。1982年,在获得中山大学英语文学学士学位后赴美留学,于1989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获社会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移民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种族与族裔关系、新移民第二代、海外华人研究和亚洲与美国亚裔研究。迄今,已发表19本学术专著,中英文学术论文近200篇。新近著作包括《美国亚裔成就的悖论》《美国移民第二代的崛起》《当代海外华人社会》《长为异乡客?——当代华人新移民》。
采访人张梅,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华侨华人、侨务理论、移民与全球治理。Email:meizhang05@163.com
开放论坛
根据精英需要——欧盟共同政策下德国和匈牙利的移民政策
作者:莫妮卡·加布里埃拉·巴托谢维奇(MonikaGabrielaBartoszewicz)在捷克共和国布尔诺马萨里克大学政治科学系从事社会科学教学工作。她在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完成了博士学位课程,研究重点是欧洲人皈依伊斯兰教的潜在恐怖主义威胁。她的研究于2009年获得了罗素信托奖(RussellTrustAward)。2011—2013年,她被任命为意大利威尼斯欧洲校际中心国际关系研究员。详情见其个人网站(www.bartoszewicz.mg)。
Email:mgbartoszewicz@gmail.com
李光辉译
“难民危机”期间人们对待移民态度的工具性解释
龚华燕译
从个人动机到社会决定因素——形成一门关于移民汇款的社会学
作者:哈桑·马哈茂德(HasanMahmud)是卡塔尔西北大学助理教授,拥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博士学位。论文探讨了移民汇款的原因,并概述了一种关于移民汇款的社会学理论。他的专业领域和学术兴趣包括发展、全球化、移民和民族志。目前,他正在编一部书,试图从跨国归属感的角度解释移民汇款。
Email:hasan.mahmud@northwestern.edu
赵元元译
汇款与南非贫困之间的因果关系——一种多变量研究方法
作者:默西·T.穆萨科瓦(MercyT.Musakwa),南非大学经济学系。联系地址:P.OBox392,UNISA0003,PretoriaSouthAfrica.Email:tsile.musa@gmail.com
尼古拉斯·M.奥希安博(NicholasM.Odhiambo),南非大学经济学系。联系地址:P.OBox392,UNISA0003,PretoriaSouthAfrica.Email:odhianm@unisa.ac.za;nmbaya99@yahoo.com
人口迁移与抵达地移民婚姻关系与家庭纽带的动态特征
作者:维诺库罗娃·德卡布里娜(VinokurovaDekabrina)现为俄罗斯雅库茨克东北联邦大学(North-EasternFederalUniversity)心理学研究院社会学专业副教授。Email:dorofdm1@yandex.ru
张大川译
韩国华侨的移民身份认同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对韩国华侨团体进行的民族志研究,对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韩国华侨对于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认识变化及移民身份认同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韩国华侨普遍接受的是中国台湾地区的“反共”教育,所以一直将中国台湾地区视为自己的“祖国”。然而,中韩建交之后,他们有机会与自己的故乡——中国大陆进行交流,从而可以获得更多商机。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民进党上台,韩国华侨与“驻韩台湾代表部”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而与驻韩中国大使馆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尽管如此,韩国华侨依然将自己与“中国同胞”等“新华侨”区别开来,而且对自己的故乡——山东地区也没有特别强烈的归属感。此外,大部分的韩国华侨依然保留着所谓的台湾“国籍”,并试图在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之间保持中立,不归属于其中任何一方,在移民身份认同方面形成了自身固有的独立性特征。
作者:金纪昊(KihoKim),美国芝加哥大学人类学博士、韩国庆熙大学国际研究学院助理教授。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中国的产权、土地所有制和住房。新近发表有《韩国华侨在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之间的身份认同变化》(JournalofAsia-PacificStudies,vol.23,no.3,2016)、《反思解释中国社会变迁的新自由主义视角:山东省酒业案例研究》(KoreanJournalofCross-CulturalStudies,vol.22,no.2,2016)等。Email:kiho2002@gmail.com
李祗辉译
超级多样化城市普拉托的华人学生辍学问题
作者:皮耶罗·兰尼埃洛(PieroIanniello),硕士,毕业于佛罗伦萨大学外国语言和文学(英语和法语)专业,在罗马大学获得向外国学生讲授意大利语言和文化的硕士学位。他是纽黑文大学海外留学项目的意大利语言和文化教授。其博士研究(安特卫普大学)专注于教育背景和移民身份问题。Email:pianniello@newhaven.edu
王爱松译
韩民族族群流散的扩展:从民族到社会网络再到平台
内容提要:本文使用“流散”作为一个包括朝鲜族群移民并定居海外其他国家的历史经历的各个方面及解释这些方面的相互关系的概念。海外朝鲜族社区目前正经历被称为“增长模式终结”的过渡时期。一些在朝鲜族社区增长时期被认为重要的观念,比如适应、定居和民族认同,似乎变得不太重要了。随着新移民停止流入,第二代和第三代韩国移民逐渐融入主流社会,对他们来说,在移居国的通婚、多元文化家庭、多种族身份和主流化等问题,已经变得更加重要。随着移民人口停止增长、移民人口融入主流社会,海外的朝鲜族社群正在朝着一个崭新的方向发展。他们的主流化将削弱韩民族认同以及与母国的联系,而跨国主义则会反过来加强民族联系和团结。
作者:尹麟镇(In-JinYoon),高丽大学社会学教授、韩国移民学会会长,研究兴趣包括国际移民、多元文化、海外韩国人和社会心理学,著有《形单影只:美国的韩国企业和种族关系》《朝鲜族群大流散》《东北亚的国际移民和多元文化主义》等。Email:yoonin@korea.ac.kr
杜梅译
对扩张和危机的不同反应?城乡差距在长期人口动态中的作用
内容提要:发达国家的经济下行可能会影响人口动态,扩大人口趋势的地区差异,并巩固可进入地区和边缘地区的社会鸿沟。本研究提出了一个量化框架,分析经济扩张和衰退对希腊区域人口动态的潜在影响。选取的指标(人口密度、自然平衡和迁移平衡对总人口增长的贡献、总生育率和粗出生率、粗结婚率、每婚生育率和粗死亡率)被用来区分希腊长期过渡过程(1956—2017)与短期动态,其中后者以最近的经济扩张(2000—2008)和衰退(2009—2017)为特征。本研究分别计算了以雅典为中心的大都会区阿提卡(定居人数占全国30%以上)和希腊其他地区的指标,从而可以对城乡地区的社会人口动态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希腊的区域人口趋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反映了长期的过渡力量、城市化/郊区化进程以及经济下行的短期影响。
作者:卢卡·萨尔瓦蒂(LucaSalvati)是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UniversityofMacerata)经济及法律系研究员。通信地址:ViaArmaroli43,I-62100Macerata,Italy.
E-mail:luca.salvati@unimc.it
意大利“南方问题”政策演变和启示
内容提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每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都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意大利虽是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但是其“南方问题”却是欧盟成员国中最大的区域发展问题,严重阻碍本国的整体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背景下,为缓解南方经济再度衰退,意大利政府发布了“南方2030”发展计划。事实上,意大利在20世纪50—70年代曾经成功缩小了南北差距,但利好趋势并未持续,往后的各届政府在南方发展问题上看不到起色,从未再现差距缩小的发展成绩。本文从政府作用视角,系统梳理意大利政府自国家统一后解决“南方问题”的政策措施,深入探讨意大利南方经济是如何从稳定发展走向停滞和衰落的,以期为新格局下中国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带来警醒和启示。
作者:杨楠,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西方语言文化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意大利语言文化、国别与区域研究。Email:yangnan0124@126.com
李想,传播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研究方向为全球传播、跨文化传播。Email:skw-lix@cssn.org.cn
刘春红,博士,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别与区域研究。Email:liuchunhong@blc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