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弹幕里讨论最多的是本季的相亲规则发生的一个改变:第一季的规则是一位女嘉宾进入一个房间面对六七位男嘉宾,第二季变成了四位男嘉宾和四位女嘉宾面对面。男女嘉宾6v1变成了4v4,也就是每位嘉宾面对的异性数量发生了变化。
吃瓜之余,小编也不禁好奇,这一规则的改变,会对嘉宾们的心动信号和最终的牵手结果产生影响吗?
一、约会机会影响牵手结果?
相亲节目里,每个嘉宾可以面对并且选择的异性数量在匹配市场中叫做选择容量(choicecapacity)。
它就像一个水池,选择容量越大,说明相亲者对面的池子越大,参与相亲的嘉宾们能够选择的异性也就越多。因为选择容量代表了约会机会的多少,它也是影响最终匹配结果的关键。
首先,选择容量会影响嘉宾们的参与程度。
由于匹配是需要双向选择的,提升一方的选择容量可以使得这一方去收集更多信息、做出更多选择,但是对另一方而言,他们在被选择的同时,和其他人的约会机会就降低了。因此这就产生了“此方的积极影响”和“彼方的消极影响”。
举个直观的例子,相亲恋爱节目的男女双方从4v1变成4v4后,能让男生有机会选择更多女生,但往往在一个男生向一个女生发出好感信号后,女生选择其他男生的可能就会变小了。
其次,选择容量的大小也会影响最终的匹配率。不过是正向影响还是负向影响还要看这一方是更在乎收益还是更在乎代价。
如果更在乎收益,那么选择容量变大就会来选择效应。因为人们会觉得自己有更高的可能实现更多匹配,因此做出选择更挑剔而降低匹配率。
如果考虑代价更多,那么就有竞争效应。这意味着,一个人感到自己能选择的异性变多了时候,也会设想,对方能看到的挑选的人也更多,从而产生竞争感。于是他就会放宽挑选标准,不再像以前一样挑剔,而是找到一个“差不多就可以”的,最终的匹配率也会在这样的心理下得到提升。(Halaburdaetal.,2018)
二、约会选择中的性别差异
由此看来,选择机会对牵手结果的影响,实际上取决于双方的感知差异。那么作为相亲交友的两方,男性和女性在面对更多约会选择的时候,会更主动还是被动?对对方是更挑剔还是要求更宽松?
KaehwuenJung等人为了研究这个问题,用韩国一个大型约会软件设计过一组随机试验(Jungetal.,2021)。
这个平台首先每天会根据算法向用户提供一定数量的异性名片,并且两两一对呈现给用户,用户可以从左右两张卡片中挑选一张,向对方发出好感信号,当然也可以换一组继续浏览。而被选择的那位异性也会在平台收到“被选择”的信号。
依据小卡片发出初步好感信号之后,用户还可以选择是否继续看对方详细信息。同样,刚刚被“翻了牌子”的对方在收到用户发出的好感信号后,也可以选择查看这个用户的详细信息。
当一方看过详细信之后,就可以进一步邀请对方进行私聊。对方接受邀请之后双方便可以开始约会聊天,就算完成一次成功匹配。
为了探究因果效应,这个研究团队设计了这样一个自然随机试验:
1.根据算法挑选出同样年龄和同样地理区域的用户。
2.设计四个有不同大小的选择范围的组,并且限制用户们只能和同组的其他用户进行互动。
控制组:
T1提高女性的选择容量(女生可以选择更多男生);
T2提高男性的选择容量(男生可以选择更多女生);
T3同时提高了男性和女性的选择容量(双方均可以挑选更多异性)。
3.随机将6327位24岁~34岁且居住在同一地区的用户分配到四个组中,来探究他们的约会结果的差异。
整体上来看,这个实验的参与双方的参与过程如下图所示。
这个研究主要有两点发现:
首先,提升男性的选择容量更大程度上能提升总体的参与程度,这主要是因为平台上男性用户的数量更多,因此对男性这一方的积极影响要大于对另一边的女性参与程度的消极影响。
其次,提升女性的选择容量会提升整体的匹配概率。
因为男性和女性的风险感知和在社会中的位置的不同带来了择偶行为的不同。在相亲中面对更多选择时,男性考虑收益,女性在乎代价。女生们更容易感知到风险,在择偶时由于害怕被拒绝而更加矜持,因此更多受到竞争效应的影响。
因此约会选择变多时,就会放宽要求,最终的匹配率就会有所提升。相反,男性有更多选择时,就会变得更加挑剔。受到选择效应的驱动,最终的匹配率也会降低。
三、从约会软件到线上匹配平台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人和人之间越来越多的“双向奔赴”都可以通过平台来实现。
这个实验对这些双向匹配的平台其实都具有启示意义,那就是可以通过选择容量的设计来提升最终的匹配率。(Kanoria&Saban,2021)
首先,当市场中双方数量不平衡时,提升用户数量更多的一方的选择容量可以最大化用户的参与程度,因为对此方的积极影响大于对另一方的消极影响。如果市场中双方的数量是相当的,则同时提升双方的选择容量,能更好提升总体的参与程度。
其次,提升选择容量如何影响最终的匹配结果,还取决于用户的风险感知,看他们究竟被竞争效应影响还是选择效应影响。
举个例子,在线上劳务平台中如果求职者的数量远大于雇主的数量,那么让每个求职者看到更多岗位信息会整体上提高大家的参与度。
同时,如果这个劳务平台很集中化,岗位和求职者之间“僧多粥少”,雇主们就算被“鸽”也不慌,他们就会对求职者很挑剔。这时候平台如果减少雇主的选择容量,根据算法先初步筛选出有限的求职者呈现给雇主,而不是让老板们在所有求职者信息中不断挑选,这样就会提升平台整体的匹配率。
同理,如果对求职者来说找工作很困难,求职者们也精力有限,不敢盲目多投。这时候如果平台增加每位求职者的能看到的岗位数量,就可以增强他们的竞争感,同时也放宽眼光更珍惜合适的岗位。因此也可以提高匹配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2]Jung,J.,Lim,H.,Lee,D.,&Kim,C.(2021).TheSecrettoFindingaMatch:AFieldExperimentonChoiceCapacityDesigninanOnlineDatingPlatform.InformationSystemsResearch.
[3]Kanoria,Y.,&Saban,D.(2021).FacilitatingtheSearchforPartnersonMatchingPlatforms.ManagementScience,67(10),5990–6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