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o遍地走:年轻人为何喜欢匿名社交?

momo是谁?momo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那么,年轻人为什么选择成为momo?又为什么大家喜欢这样的匿名社交呢?

社交媒体匿名化的多重原因

首先,社交媒体匿名化使一些用户能够避免社交压力和社交焦虑。在没有身份暴露的情况下,他们可以更自由地与他人互动,而不必担心被他人评判或担心面对面交流的不适感。

根据ErvingGoffman的自我呈现理论(它阐述了人们在社交互动中努力控制和塑造自我形象的冲动),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像是一出舞台剧,人们在社会生活的每个场景中塑造和演绎出个体角色。我们在社交环境中的行为和表现,初衷是让他人产生对自己积极的观感。

将此运用到社交媒体的匿名化现象,可以理解为一种对自我形象控制的尝试。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常常对自己的行为、言论和内容进行微调,以在网络世界中塑造一个理想化的自我形象。然而,有时这种理想形象可能并不符合他们的真实身份或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形象。在这种情况下,匿名性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由于不需要在网络空间公开他们的实际身份,他们可以自由地扮演任何角色,无需担心可能对现实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

其次,社交媒体匿名化可以满足人们参与群体性偷窥的狂欢欲望。

我们知道,网络社会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性的连结,信息时代正是为我们带来了一个人人互联的网络社会。而在这样一个人人互联的网络社会中,每个人潜意识里都有偷窥他人的欲望。

按照MarshallMcLuhan的理论,媒介形式的发展影响着人类的感官比率,进而影响人类文化结构。网络时代“表演”和“偷窥”的成本都大大降低,大众传播从未有过的可接近性,使偷窥行为不再局限于个人,而成为由大众共同参与的集体性活动,也使“集体偷窥”成为人们倾泻欲望的集体狂欢。同时,现代人承受过大压力,匿名的“表演”和“偷窥”成为舒缓压力、排解情绪的渠道。

满足他人偷窥视角下的表演欲。ErvingGoffman把社会生活分成为了“前台”和“后台”,在“前台”个人扮演社会生活中的“正式角色”,在这个时空下按照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规则,进行“正式表演”;而“后台”,则是卸下粉墨,展现真实情感和行为之所,“前台”和“后台”的角色可能截然相反。有了“momo”提供的匿名属性,用户可以自我暴露阴暗面,可以戳破前台正式表演的假象,采取了被他人窥视下的叙述角度,通过将自己暗藏在“前台”之后的后台行为的暴露,从而收获“自我暴露”和“自我叛逆”快感。

满足自我偷窥他人秘密的欲望。现实社交圈中,囿于法律和道德的限制以及他人隐私的难以获得,使人们对“窥视欲”采取了普遍压制。在熟人社交APP进行匿名的操作,提供了窥看现实好友秘密的机会,同时匿名设置的安全以及使用简单,使限制欲望的门槛大大降低。这也是用户使用“momo”昵称的诉求之一。

最后,用户使用“momo”昵称,还起到隐私保护、探索自我身份以及精神宣泄的心理动因。

探索身份:对一些人来说,社交媒体的匿名性提供了一个可以摆脱社会伦理与眼光的束缚机会,可以去探索不同身份和角色,尝试新的言论风格或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而不受现实社交圈的限制。

匿名的陌生人在互联网的空间中,与用户的连结是偶然性的,且绝对的陌生人是与空洞的自由个体化社会特征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空洞的自由赋予了我们挣脱社区中的伦理义务的自由,我们可以成为各种我们想要成为的角色,它是完全个人意义上的自由。另外,网络的匿名性具有激起非抑制、平等、去个人化(depersonalised)等效果,由于社会线索的减弱,因此人们将更于解放趋向自由,让用户不必担心真实身份被认出来,因此也能够和陌生人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

网络匿名社交现状如何?

而随着这些熟人社交网络的过度连接,人们在公开的社交媒体上所无法发泄的私密情感开始逃逸至匿名社交媒体,并形成一种隐私的游击战,使得人们在同时使用社交媒体与匿名通讯软件时,能够巧妙的将隐私躲藏、流动于两者之间。

这种关于隐私的躲藏与流动,RaymondWilliams曾提出的理论观点——“流动的藏私”(mobileprivatization),此理论表达一种既能“流动”于外在世界,又能“藏有个人财货”并且达到“隐私”目的的现象,如同人们通过网络、手机等媒介,观看游走于一个较活跃且公开的社交媒体,也同时通过相同的媒介,得以另辟一个如同匿名通讯般安静、较私人的空间,达到藏私的享受。

而移动的私有化、流动的藏私理论之概念,在当在科技快速发展之下,人们除了在地理空间与通讯载体间创造个人隐私,也产生了在多个通讯载体间创造出新的、更丰富且匿名的藏私空间的需求。

互联网匿名社交在近年来已经变得更加普遍。比如,2022年8月底上线的匿名问答游戏应用Gas,在未见大规模推广的情况下,上线两个月内便登顶美国AppStore免费榜。

这一切都由于人们越来越重视在线隐私,同时也希望能够在不被现实生活束缚的情况下自由地表达自己。

似乎,在如今的社交网络上,社交行为模式正在发生着转变,人们依然渴望与他人连接,但仅仅渴望被陌生人看到,对熟人却“敬而远之”。“仅陌生人可见”受到欢迎的背后,实际上潜藏着当今用户某种存在已久的社交焦虑。

momo大军未来何去何从?

除了近期兴起的momo大军外,用户千变万化的匿名形式其实由来已久,比如早年间豆瓣上设置ID为“已注销”和“江湖骗子”的账号,以及一些平台开设的匿名板块、匿名功能等。匿名功能优点之一是它可以鼓励更广泛的参与,让更多人敢于发表声音和意见。对于那些担心个人隐私安全或害怕被攻击的人来说尤其重要。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匿名性能为用户提供更多表达自我的自由度,但它也可能导致一些负面影响,如网络欺凌、言论攻击或其他恶意行为。

今年7月份,亿欧创始人黄渊普炮轰“知乎匿名制度”半个多月后,知乎官方宣布下线匿名功能。随着《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有关网络匿名的治理可能刚刚开始。

《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提到的“禁止创建以匿名投稿、隔空喊话等名义发布导向不良等内容的话题版块和群组账号”,并不针对知乎,互联网的其他匿名现象也可能受到进一步治理。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为促进网络空间与社会生活空间的良性互动,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和网络欺凌,应不断推动网络空间的持续治理。

其次要以法律和技术调适数字身份和现实身份的关系。互联网是技术产物,是新型的生产工具;网络空间则是社会产物,是人们数字身份的生活空间。今后应从法律和技术方面入手,规范和引导互联网社交平台重视用户“社会人”的属性,把保护用户隐私而非单纯的技术应用作为其核心服务内容。

同时,用户也应该谨慎使用匿名功能,遵守平台规则和道德准则,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意见,保持积极的互动和建设性的讨论以维护积极的网络环境。共同建设更完整、更安全、内涵更丰富的社会生活空间。

参考资料

[1]王凤丽,司琪,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互联网社交重塑社会生活空间

[2]“熟人”+“匿名”社交传播模式探析——以“无密”APP为例,刘莹李佩珊《新闻战线》(2016年第3期)

THE END
1.交友app能否有效缓解当代年轻人的社交焦虑?现在市场上很多交友app面向陌生人,以找炮友或者对象为主要功能,靠这种功能的app缓解社交焦虑我抱有怀疑态度。但我觉得网络上凡是能产生与他人交流的地方,不仅局限于交友app是可以缓解社交焦虑的。比如豆瓣小组,贴吧论坛,soul 、微博下的回复讨论功能。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49981144
2.社交APP能否缓解当代年轻人的社交焦虑同时还可以给你提供一个合适且方便的平台,它就像一种保护屏,为羞于社交的年轻人了解新朋友提供了一个机会,我想我们学校的表白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朋友陪伴和一次次线上聊天中,年轻人交友焦虑感得以缓解,同时也为以后的面对面交流积累共同话题,打下朋友基础。2.网络版交友APP可以降低社交维度,提高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933570245824401187.html
3.人设与陪伴经济学:如何排解95后无处不在的孤独和焦虑中年人也很难理解这一代年轻人的焦虑:世界变化的太快,经济增速不断放缓,留给他们的时间和空间都很有限。微信的开屏画面——站在地球影像前的孤独小人,不就是年轻人的写照吗? 如何克服无孔不入的孤独和焦虑?娱乐和社交,当然是最好的方法。问题在于,该如何娱乐,又如何社交?“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单纯的玩游戏https://www.36kr.com/p/1723273920513
4.交友类APP能有效缓解当代年轻人的社交焦虑一辩稿我方观点是:交友类APP能有效缓解当代年轻人的社交焦虑。 开宗明义,定义先行。交友类APP是指以交友为主要功能的APP。有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是达到预期的目的,缓解是指程度有所减轻,而社交焦虑指的是一种我们自身生物属性变化所带来的情绪体验。我们今天所说的有效缓解社交焦虑不是指根治社交焦虑,而是指降低社交焦https://zhuanlan.zhihu.com/p/365254364
5.社交焦虑1辩3分钟(1).docx在互联网时代下,各种网络社交工具流行,交友类app是以交友为主要功能的app,如qq,陌陌,探探,soul等,给我们的线上社交带来了一些便利,但当代年轻人却普遍存在社交焦虑的情况,引起了我们的思考,线上线下社交有别,交友类app真的能有效可以缓解年轻人社交焦虑吗,我方认为判断交友类app是否能有效缓解社交焦虑就要看此类app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614/7012022044004132.shtm
6.AppStore上的“KS:字母圈-- 尝试新事物:与其他占主导地位的、顺从的、束缚的、熊的、角色扮演的人会面、聊天并分享经验。 -- BDSM 问答:阅读 BDSM 文章和学习BDSM文化的新途径。 -- 秘密照片:只与您喜欢的人分享您的私人照片。 KS 是匿名的亚文化社交网络,为那些寻找本地偶然邂逅或严肃情感的单身、情侣牵线搭桥。 https://itunes.apple.com/cn/app/id1455481714
7.社交app排行社交app排行榜前十名社交app推荐社交app排行是一款十分不错的社交软件的排行榜,在软件中大家能轻松的找到各种的社交软件,这些软件的侧重点都是不一样的,喜欢的用户不要错过了。http://www.csshytbc.cn/zt/sjpx/
8.案例研究Soul是如何破解Z世代社交密码的?Soul以其独特的无压力社交环境吸引了大量Z世代用户,通过虚拟身份、灵魂测试和多样化的交流方式,打造了一个兴趣导向的社交元宇宙。其匿名性和兴趣匹配功能缓解了年轻人的社交焦虑,提供了不同于传统社交平台的新体验。Soul的商业化进程虽克制,但增长迅速,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创新的社交电商玩法。 https://blog.csdn.net/upskill2018/article/details/125275332
9.社交游戏能力(精选十篇)去年12月中旬,刚刚上线6个月的碰碰就宣布完成了B轮融资,总额度达1700万美元。而根据碰碰方面提供的数据,目前这款交友App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了600万。 如何想到这个主意? 在创业之前,田行智曾是Zynga的中国区负责人。这家主打社交游戏的公司以向Facebook、MySpace提供网页游戏并通过出售虚拟物品赚钱为盈利模式。在Face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uzgnjq1.html
10.社交app下载社交app合集下载织语交友软件中文更新时间:2022-05-19织语交友app是一款十分受当下年轻人欢迎的社交聊天平台软件,里面有许许多多的优质单身男女等你来撩,同时还会根据你开始选择的兴趣来给你匹配适合你的圈子,让你真正遇到自己心仪的那个ta,如果你现在单身想要谈一场甜甜的恋爱,快来下载这款织语交友app吧~软件介绍享受 http://www.downyi.com/p/h1_K24899_P9.html
11.连麦哄睡app有哪些连麦哄睡app推荐连麦哄睡app大全连麦哄睡app是现在很多用户都比较青睐的软件,可以在自己焦虑或者是压力大的时候让自己安然入眠,减轻自己的压力,会让睡眠更好,不会造成长期失眠的情况,并且连麦哄睡也会让用户在聊天的过程倾诉自己的苦楚,让内心的情感得到抒发,是非常有意思的小众软件,很多用户想要知道连麦哄睡app有哪些,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连麦http://www.downcc.com/k/lianmaihongshui/
12.心理测试App排行榜OPPO手机心理测试app推荐Soul(灵魂交友) Soul是一款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社交APP,这里的人真实,温暖,有趣摆脱了时空和距离的约束,人们通过完成30秒的“灵魂鉴定”找到真正的自己,并在社群中自由表达,分享有趣好玩的内容和体验,与懂自己的人即时互动,发现精彩。 Soul的神奇之处,是在虚拟社交关系中培育一种自我表达的“真实性”。在这里,不用https://www.diandian.com/phb/1757/5-1.html
13.恋爱物语官网而传统社交软件大都像微信、QQ一样,通过文字、视频、图片、表情等形式实现交流和沟通,但是对于当前的年轻用户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当前的年轻用户崇尚新鲜有趣的事物,为了在解决用户社交需求的同时也给整个行业带来生机与活力,恋爱物语app作为一款免费交友软件更是衍生出了语音、多人聊天室,电影,游戏等功能,让用户https://www.kool5g.com/mobileguide
14.如何缓解你的社交压力对有的人来说,交友、聚会、面试、工作等社交活动,是非常正常的社交行为,但对另一些人来说,情况就非常不同,他们对这些活动避而远之:不敢社交,不愿社交,不能社交。你或许认为后一种人是天生害羞,性格内向而已,其实不是,不管内向还是外向的人,都可能有社交焦虑。 https://www.jianshu.com/p/d30ae8c2bbf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