π:为什么会想要做PriceTag这个应用?它跟AppShopper、AppZapp这些服务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PriceTag的特色就是直接在AppStore里弹出界面查看应用历史价格,并且还会显示通过价格绘制的饼状图和曲线图,这是它和AppShopper、AppZapp的区别。我并不想做一个和别人一模一样的工具,我要做的是怎么把数据、系统特性和我的想法更好地结合。
π:我注意到获取PriceTag信息的渠道有好几种(App、微博、Twitter、Telegram),它们都有什么区别?
在做App降价推送这个功能的时候,我开发了一个单独的服务来做这件事情,我的服务会一直不间断地跑在服务器上去监控应用的价格变化。对于PriceTag来说,让用户们更便宜地买到应用为大家省钱是这个产品的初衷,所以有了数据我就需要让它触达到更多用户,于是我就把内容发到了几个比较常见的平台。
最早创建的是Telegram的Channel,因为PriceTagTelegram用户群里已经有几百个用户,我想让这一部分人能够更方便地了解应用价格变化,加上Telegram的Channel非常适合做这件事情,于是我就做了机器人自动把评分大于4星的应用价格变化信息推到Channel里。微博和Twitter上发布的内容是经过我人工筛选的,因为很多应用采用定期降价的营销方式,并不适合发给大家,所以当有应用降价的时候我会人工判断这适不适合发。我写了个Workflow来自动下载应用的高清截图和通过模版生成内容,最后发到这两个渠道,微博和Twitter分别发的是中国区和美国区的价格和链接。同时我统计了每个应用每天用户查询的次数,这个数据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应用当天的热度,Telegram用户可以通过一个机器人来查询实时排名,我每天早上也会从前十里面挑出三个发布到微博和Twitter,让好应用能够被更多人知道。
π:你有款作品叫做SalesX,可以方便开发者查看销售数据。当时你还Po了一张自己的销售图,销售份额比较低,我看了还蛮心酸的。独立开发者这么难生存吗?
我从13年开始陆陆续续按照自己的需求写了五六个Mac的应用并推出了SeedLab这个品牌,用户最多的是知乎日报的第三方客户端「知了」,MacAppStore里有10万左右下载,但是因为免费并没有产生收入。其它几个收费的应用基本偶尔才能卖出去,这么几年下来确实收入很少。
我觉得独立开发者就相当于一个人的创业,创业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常见的有资金、有人、有资源的团队型创业想赚钱都不容易,独立开发者一个人来做这么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产品我觉得确实挺难的。国内熟悉的很多朋友基本上都是赚个零花钱,因为热爱做这件事所以在坚持着,就像一个工匠一样打磨自己的产品。当然也有比较成功的或者渐渐变为一个小团队继续做下去的。
对于我来说,就是在探索这条路的可能性,做热爱的事情,经营自己的产品,把自己的技能,积累的经验,学的到新知识和拥有的新资源都注入进去,同时不断尝试新的想法,抓住新的机会,我相信会慢慢好起来。
π:你是我见过的在国内比较愿意上ProductHunt推广自己产品的人,这个平台的宣传效果如何?还有没有其它更有效的宣传方式?
目前还在探索开发者之间的一些合作,国外的很多独立开发者之间是有个圈子的,他们会互相帮忙推荐,就算是简单地转个推,其实也是帮助很大的。我很欢迎国内其他开发者在我的用户群里宣传自己的产品,包括之前和浪潮的合作送流量,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工作完了会看在追的美剧,或者和基友开黑一直到睡觉,最近变成了玩《荒野之息》。基本上每天都是如此,没有周末,甚至今年春节我也和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偶尔出门面基可能是另一种休闲。因为这是我的兴趣和乐趣,现在已经非常习惯这样。
π:你曾经带领一个完全远程的团队,你们是如何进行远程协作的?
π:据我了解你有很多Apple设备,设备一但多起来,就涉及到分工的问题,你是怎么分工这些设备的?
iPadPro也是我用得很多的设备,主要是阅读,还有思考的时候用ApplePencil记录。我不喜欢对着电脑看大段的文字,一般会抱着iPad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在写代码之前我会思考一些方案,这个时候用ApplePencil直接在Notability里画,思路明确的时候再动手写代码。ApplePencil的体验非常好,会吸引我更多地拿起它来记录。
日常随身携携带的是iPhone7Plus和iPhone6s,一般全部事情都用7Plus解决,特别是拍照,没电的时候可以用上6s。
我用的是12.9英寸的iPadPro,所以只说一下对这个设备的看法。它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这块巨大的屏幕,甚至比我的NewMacBook都要大,配合SmartKeyboard,我有动力去探索它在生活和工作方面更多的可能性。iPad的优势是它独特的交互方式,可以触摸,可以配合ApplePencil手写,可以拿着放在眼前阅读。目前我觉得iPad尽管可以用分屏的方式来同时显示两个应用,但是应用切换上和多任务还是比较低效,我是比较期待操作系统未来在多任务上能有改进。
π:你有尝试过在iPad上编程吗?使用了哪些工具?
第二种方法需要准备一台服务器,上面搭建好你的开发环境。iPad上只需要一个Prompt就够了,SSH到服务器,打开Vim开工。这时候iPad就是一个输入和显示设备,命令行和Vim玩得够溜,想做什么都可以了。
π:除了编程,你在iPad上最常用的是哪些App?都用来完成哪些事?
π:之前在微博上看你跟别人「斗图」(比谁画图画得好看),我觉得挺好玩的。当时跟别人「斗图」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多用ApplePencil吗?你还会用ApplePencil去做哪些事?
除了斗图,iPad和ApplePencil也完全代替了我的钢笔和本子。我之前有一个很厚的本子随身携带,上面记录了我各种想法、思路、解决方案,目前已经被Notability和ApplePencil取代了。现在ApplePencil用得最多的就是这两个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