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晨报·周到上海记者最新走访发现
不少沪上爷叔阿姨看到消息后
已经行动起来!
听说54岁女儿要来,老父老母“求代购”
54岁的朱阿姨住在莘庄
是特意开车来北京百货采买的
听到女儿要来
朱阿姨的父母也按捺不住
指定要朱阿姨帮他们也
“代购”假领子和扇牌香皂
收获自己心仪的檀香香皂后
朱阿姨感慨:
“这都是我们小时候用过的东西
看到这些真是回忆满满!”
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了假领子
“棉毛衫外面套个假领子
再穿件毛衣或羊毛衫
以前冬天我们都是这么穿!”
76岁的方阿姨
家里的假领子还是很久以前买的
虽然知道旧了该换新了
但也不清楚哪里还能买到
从电视上得知北京百货有,立马赶来
给自己和老伴
一人买了一个开司米的假领子
临走之前,她还在问
“老板你知不知道
哪里有暖瓶外壳卖啊?”
最怀念那时候能来修棉毛衫
“今天终于找到张经理
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下了!”
百货店里,76岁的胡阿姨很激动
胡阿姨说,四十多年前,她就是在附近菜场工作的,当时和老板张乐华及搭档都是好朋友,“张经理就像我的小弟弟,他为人很老实,从一开始做学徒,到后面跑销售,总是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
后来随着菜场搬迁、自家搬迁
她和张乐华失去了联系
“我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个小店
这两天从朋友圈的视频
看到这个小店的联系方式
“我最怀念的是,这里以前能修棉毛衫的袖子。”胡阿姨说,老式棉毛衫的袖子容易坏,但只坏了一截也舍不得丢,以前就喜欢来这里换袖子,“现在找不到地方换袖子了,旧的我也舍不得扔,都放在家里放得好好的,只不过不再穿了。”
最后,胡阿姨在店里
为老伴买了一顶
30多元的开司米帽子
“大商场变多,我为老年顾客坚守”
这家开了68年的小店
前身是静安区百货修配店
以修补衣服、维修家电为主
后来主要卖节约领、
汤婆子、中老年服饰等
鼎盛时期在静安区坐拥8家连锁店
如今,仅剩的石门二路这一家近日也迎来考验——随着房租到期,原本的合作伙伴撤柜。现在,只剩约1/4的店面还摆着商品。不少顾客都来问“有没有关店”,每次,张乐华都会坚定地回答,“没有,只要我在,店就不会关”。
为什么还要坚持下去?
张乐华今年65岁了
儿子也有着不错的工作
其实完全可以安心退休了
但张乐华说,他坚持这家店
就是要“为中老年人服务”
“我们周边的大商场越来越多,专为中老年人而开的小店铺越来越少,我的老顾客都跟我说,你千万不要关店,不然我们很多东西都买不到了!”
前来买蛤蜊油的老人告诉记者,现在这已经成了秋冬必备用品,他和老伴都拿来擦开裂的脚后跟。
穿在毛衣里面露出衣领小半截,就像穿了件衬衫一样。
现在保安、银行职员规定要保持仪表整洁,夏天天热可能每天都要换衬衣,哪里洗得过来?所以来买假领子的,除了怀旧和节约惯了的老人,年轻人也多了起来。
开空调或暖气总是觉得干燥,用汤婆子暖手暖脚刚刚好。灌好热水塞进布袋再塞到被窝里,就是老上海人最传统的取暖方式。
还有百雀羚面霜、友谊雪花膏、海鸥洗发膏、美加净珍珠霜等老上海人耳熟能详的老牌国货;甚至还有市面上很少能找到的老物件,像是1元一枚的缝衣针、10元3袋的瓶胆去垢剂、10元一板的揿钮……
这些老牌子的东西
还那么好用吗?
当记者问起这句话
买美加净面霜的阿姨爷叔
几乎异口同声
现在涂脸的东西很贵
还不如这老牌面霜管用
我们就认这牌子
在我们老一辈的人眼里
这就是最大牌的
推广老字号,卖老一辈眼里大牌的东西
推广老字号
卖老一辈眼里大牌的东西
是张乐华的开店宗旨
因此,即使急寻合租伙伴
张乐华也不是所有“邻居”都能接受
“之前有人说想来开一家奶茶店
我不是很有意愿
对将来的邻居
我还是希望他们和我一起
为老人开店”
据张乐华介绍,上海制皂和邵万生等在联合帮忙小店寻找一些老字号品牌,希望让这家小店可以照常经营,继续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