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与范承柞参观朱自清纪念馆合影
由扬州晚报和扬州发布联合策划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老照片”征集活动正在进行中。家住梅岭新村的90岁老人杨其元,向记者展示了他从建国初到如今近70年的个人照、家庭照和工作照。
这些照片被老人请人编印制成一本精美的画册。在一张张具有时代感的老照片的背后,记者看到老人曲折而又厚重的人生经历。
家庭照“映射”变迁
父母相继离世
和姐姐、妹妹与祖母生活
杨其元老家在扬州头桥,因为父母相继离世,他和一个姐姐一个妹妹与祖母生活。他上学到五年级,因为家贫,就在扬州、镇江、上海的布店和钱庄当学徒。“对于祖母,我心怀感激,她用尽全力照顾我们三个。”
画册中有一张上世纪50年代,杨其元和全家人拍的一张合影。“那天是祖母八十岁生日,我把家人召集在一起,在市区一家照相馆拍的全家福。”杨其元说,他工作后就把祖母接到扬州生活。拍全家福时,杨其元已经结婚,有一儿一女。
说到儿女,杨其元又翻出一张他和老伴庄寿年1954年6月的结婚照。“她比我小3岁,经熟人介绍,我们相识,相爱,走到了一起。”在杨其元心中,庄寿年是一位贤妻良母。
与老伴相伴65年
从两口人变成10多口大家庭
杨其元和老伴,相携相伴65年,从最初的两口人,变成五口之家,到十多个家庭成员。到了11年前的2008年,他们有了曾孙女,升级为曾祖父母。
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以及2000年之后,杨其元夫妇和孩子们只要有机会,都会去照相馆拍上一张合影,记录属于他们的家庭故事。
工作照“映射”发展
一名旧社会小学徒
成为新中国古城建设者
在渡江战争前,不满20岁的他,原本准备和一帮同学去当时的盐城“华大”继续求学,却被扬州有关部门留下来。
“我参加扬州分区团校集中培训,从一名迷茫的小学徒成长为一名有思想、有觉悟的团干部。”杨其元指着一张近百人集体合影对记者说。合影的左上角印着“团校第一期全体团员合影,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日”。从团校出来后,杨其元被分配至团市委工作。他作为工作组成员被派往宝应县中学负责建团,发展团员。宝应籍前驻阿尔巴尼亚大使范承柞是他发展的第一批团员。
从宝应调回后,杨其元先后在仪征团市委、长江复堤总队工作。1953年,杨其元被调到市监察委。后成立市监察局,26岁的他成为市监察局副局长,后又调到市委宣传部工作……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调入市文化局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直至退休。
翻看着那些老照片,老人平静地讲述着自己曲折沉浮的工作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