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朋友后台就问我,主任你这边有好喝点的药茶推荐一下,我们想试试少喝点水、喝点健康的,能调理调理身体的最好!
之前曾推出过女性花茶系列,花是最适合泡茶的,大家各取所需吧。
中药茶饮
中药茶饮是用中草药与茶叶配用,或以单味或复方中草药代茶冲泡、煎煮,类同于饮茶,主要有治疗类、康复类、养生保健类等类型,适用于不同季节、不同人群和不同病类。
一、降压通脉茶
【材料】山楂5克、葛根5克、丹参3克、地骨皮3克、牛蒡子3克。
【做法】将上述中药放入茶杯内,加入沸水至八分满,盖上茶杯盖闷泡5~6分钟,待水温适宜时饮用。可反复冲泡2-3次。
【功效】消食健胃,活血祛瘀,辅助降血压。山楂助消化、扩张血管;葛根缓解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眩晕;丹参活血;地骨皮清热凉血,共同作用降低血压。
【适用人群】血压偏高但未达到严重高血压标准的患者,以及希望通过自然方式调节血压的人群。
二、降糖养胰茶
【材料】枸杞15克、地骨皮15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夏枯草10克。脾虚者可加山药30克,炒白术9克。
【做法】将所有材料洗净后,放入养生壶或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20分钟,滤渣取汁饮用。
【功效】降糖、降压,修复胰岛功能。枸杞子、地骨皮、麦冬、夏枯草均有降糖作用;麦冬还能改善胰岛功能;夏枯草辅助降糖效果佳。
【适用人群】轻、中度糖尿病患者,以及希望预防糖尿病的人群。
三、活血降脂茶
【材料】山楂(去核)10克、丹参6克、冰糖适量。
【做法】丹参提前浸泡2-4小时,与山楂一同放入养生壶或锅中,加适量水煮沸后转小火煮15-20分钟,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活血化瘀,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山楂消食降脂;丹参活血化瘀,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适用人群】高脂血症患者,以及需要改善血液循环的人群。
四、祛湿减肥茶
【材料】干荷叶10克,干山楂20克,薏米10克,陈皮10克。
【做法】所有材料洗净后,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开后转中火煮5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调理脾胃,清肠排毒,降脂减肥,美白肌肤。荷叶、山楂、薏米促进消化,减少脂肪吸收;陈皮理气消食。
【适用人群】脾胃虚弱、肥胖人群,特别是因饮食不节导致的肥胖。
五、安神助眠茶
【材料】酸枣仁6克、百合3克、茯苓3克。
【做法】将酸枣仁、百合、茯苓放入茶杯中,用沸水冲泡10分钟,不拘时温饮。
【功效】宁心除烦,安神助眠。酸枣仁养心安神;百合润肺清心;茯苓健脾宁心。
【适用人群】心烦失眠、神经衰弱、多梦易醒的人群。
六、和胃醒酒茶
【材料】葛花10克、陈皮5克、紫苏梗5克。
【做法】将葛花、陈皮、紫苏梗等洗净后,放入茶杯或养生壶中,加入沸水冲泡,盖上盖子闷泡5-10分钟,或放入养生壶中煮沸后转小火煮5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解酒醒脾,行气调中,缓解酒后不适,如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适用人群】经常饮酒、酒后肠胃不适、需要解酒的人群。
七、降酸护肾茶
【材料】菊苣10克、栀子5克、葛根10克。
【做法】将菊苣、栀子、葛根等材料洗净后,放入养生壶或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约500毫升),煮沸后转小火煮20分钟,滤渣取汁饮用。
【功效】清热降酸,养肝护肾,辅助降低尿酸水平,缓解痛风及三高症状。
【适用人群】尿酸过高、痛风、三高患者。
八、美白养颜茶
【材料】白芍10克、白茯苓10克、洛神花5克。
【做法】将白芍、白茯苓、洛神花等材料洗净后,放入茶杯或养生壶中,加入沸水冲泡,盖上盖子闷泡10分钟,或放入养生壶中煮沸后转小火煮5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清热润肤,美白养颜,调节内分泌,改善肤色暗沉。
【适用人群】肤色暗沉、内分泌失调、希望改善肤质的人群。
九、养血生发茶
【材料】制首乌10克、枸杞子10克、黑芝麻15克、当归5克。
【做法】将制首乌、枸杞子、黑芝麻(可提前炒香研磨成粉更佳)、当归等材料洗净后,放入养生壶或锅中,加入适量清水500毫升,煮沸后转小火煮20-30分钟,滤渣取汁饮用。若材料中有粉末状物质,可在最后加入并搅拌均匀。
【功效】补肝益肾,养血生发,改善腰膝酸软、头发早白、眼睛干涩等肝肾不足症状。
【适用人群】长期脱发、头发早白、腰膝酸软、眼睛干涩等肝肾不足症状的人群。
饮前必看
中药茶饮简称“药茶”,是我国中医药传统剂型之一,具体是在中医理、法、方、药理论原则的指导下,依据辩证或辩证与辩病相结合的思想,为疾病预防、病后防复、养生保健而组方选药合制而成,究其原理都是以药物的寒热温凉之性纠正身体寒热之偏,强身健体。
目前,市面上的中药茶饮五花八门,但饮用起来有效果的,很大程度上还是看药材质量和制作工艺。必须要强调的是,中药茶饮并非人人适用,更不能完全代替处方药物,要想正确健康饮用,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注意事项
建议选择中药茶饮前,由专业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证,以明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中药茶饮时应“看菜下碟”,要充分了解其成分、功效及适用人群,避免盲目跟风、随意饮用。
适量饮用中药茶饮有益于养生保健,但过量或长期饮用则可能给身体增添不必要的负担。应当基于自身体质及需求,合理控制中药茶饮的饮用量和频率,及时咨询专业意见,切记避免过量。
个体对中药茶饮反应各异,饮用后需密切观察身体反应。若感不适或现异常,即刻停饮并咨询专业中医师意见。
END
佛手中医简介
于庆滨
副主任中医师
于庆滨,男,副主任中医师,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曾在南京市中医院工作15年,移居苏州后在苏州科技城医院中医科担任科主任4年,从事中医临床20余载,精研医术,谨遵仲景先圣“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之训,孜孜不倦,“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是我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