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交媒体的利与弊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社交媒体的利与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图分类号】G640

在互联网背景下,人们能够感受到不同类别、不同地域的文化,尤其是思想方面的文化。网络文化的入侵有利有弊,要想充分了解并合理利用,首先应掌握网络文化的主要特点。

一、网络文化的特点

(一)虚拟性特征

网络平台实际上是一个更倾向于虚拟模式的生活空间,属于一种新型空间形态,其介质为虚拟状态下的电子信息,让网络使用者在这种虚拟环境中交流、互动与实践。通常而言,用户不会轻易将自己真实信息告知网络另一端的陌生人,在可以隐藏某种信息情况下,网络文化同样处于虚拟状态。

(二)互动性特征

网络文化在传播方式方面与电视、报纸等媒体信息并不相同。传统传播媒体通常掌握在特定人群手中,由上至下的对民众灌输文化(例如金字塔模型,从顶端向下接受范围逐渐扩大)。在网络环境中,用户的交流、信息获取渠道基本上处于平等地位,每个人都可以是网络文化、信息的者或接受者。在无论身份地位、贫富贵贱环境中,每个人都有交流信息的权利。

(三)包容性特征

网络是没有民族、语言、国界等因素隔阂的世界性文化传播环境,由于每个人都可以信息并将自己的观点、看法表达出来,网络文化逐渐出现了低俗、反面的一面,影响了文化的健康性。但由于其开放性特征,网络文化对于这些反面因素存在一定程度的包容,实现了言论自由。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正面影响

(一)提升思想道德主体性

(二)社会道德关系的扩充

现如今大学生接受知识讯息多数通过网络实现,对于一些在没有网络条件下无法有效参与的事件也能够逐渐了解并参与。例如参政议政方面,网络文化不乏针对大学生进行的民意调研,在网络文化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程度以及知识涵盖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在参政议政方面有效率更高。

(三)促进了大学生实践性的发展

网络文化为大学生带来了新的认知世界的途径,在这个新环境中大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在多方面能力上均有所提升,例如其超越性、创造性、自主性、主动性等。可以说,优秀的网络文化为大学生带来的正面能量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有效提升了大学生对道德的认识程度与实践比重。

三、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正面影响

(一)意识失范的缺失

大学阶段是人的一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意识与品德的重要阶段,在网络文化渗透下,部分大学生可能由于自我控制力度的不足比较容易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对于这部分大学生而言,传统道德规范对其的导向能力与约束能力呈明显成下滑趋势。在这个虚拟空间中,他们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们交朋友,隐藏真实信息的说出想要表达的思想,自由度更为灵活。在现实束缚力下降情况下,大学生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力同样可能下滑,继而出现网络犯罪现象。网络犯罪隐蔽性强,一旦其尝到甜头可能一发不可收拾,自我管理意识也持续下降,造成意识失范的缺失。

(二)文化复杂性的意识腐蚀影响

四、网络文化在优化大学生思想道德上的策略分析

(一)加强网络监管

目前大学生在校上网多数使用的是校园网,校方在此方面可从源头抓起,将防火墙软件安装至校网络服务器上,实现对迷信、黄色、诽谤、暴力等不良文化的过滤。同时注重对校园网站、BBS的监管,避免出现夸大言论、煽动情绪之类的言语,需及时清除。

(二)丰富学校生活

鉴于网络文化对学生实际生活圈子的禁锢,学校可多举办一些校园活动,增强学生在现实社会中的沟通交流能力,通过各项积极、正能量的活动优化“三观”状态。

(三)校园网侧面影响

校方可将学生上网页面设置得更具学术氛围,春风化雨般的将学生思想道德引导至正确轨迹。可通过潜移默化让学生学会正确鉴别、利用网络文化,让思想道德教育更具渗透性。

结束语

网络改变了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媒介,告别了文化局限性,无论用户处于何处都能够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这便是网络的开放性。大学生在这种开放性环境下,思想道德难免受到正负两面影响。校方应重视这一问题,通过各项措施优化网络文化的传播,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程度。

参考文献:

[1]兰岚.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及对策[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02).

[2]李寒梅.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影响的调查与思考[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06).

然而,利与弊总是相伴相生的,在日益发达的科技领域更是显露无疑。我们在享受科技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亦承受着它的副作用――科技所蕴藏的巨大潜力和超高的渗透率,已经远远超出人的掌控。游戏掌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已经无处不在,从我们的家庭,到办公桌,再到我们的口袋和钱包。科技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使得寓教于乐成为可能。在长途旅行中,只需一台平板电脑,或是游戏掌机,你很快就能让不安分的孩子安静下来,他们甚至还会玩得不亦乐乎。在一些地区的学校中,教师已经在使用互联网给学生布置作业,并指导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文献检索。不得不承认,互联网让各类庞杂的信息变得触手可及。从另一方面来讲,一旦这些智能设备落在孩子的手中,他们在上面玩什么、看什么就由不得你了。

游戏或多媒体中多元化的刺激性因素,使得神经系统始终处在高强度的刺激接收状态,久而久之,人的兴奋阈值也会提高,逐渐对平淡的生活感到厌倦。于是,在过度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儿童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他们抱怨,“太无聊了。”在游戏玩家和游戏之间,或者阅读者与内容之间高强度的互动中,同时也伴随着快速动态化的信息摄取,这就导致体验者仅需付出极少的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就能够获得充分的满足感。这会扰乱注意力和工作记忆的下行神经调控的培养,导致儿童注意力难以集中。如果过度暴露于游戏和多媒体信息之中,儿童的心智是否又能够应对现实世界中对短时记忆、回忆以及观点组织能力要求比较高的活动,如课外作业、论文写作等等?

从社交层面来讲,电子屏幕所呈现的扁平化的2D世界不利于沟通能力的培养。据统计,97%的交流是非语言性的,只有剩下的7%是言语交流。但在通过键盘键入文字的过程中,说话者言语中的意义和意图会有大量丢失。此外,在社交媒体的匿名特性掩盖之下,很可能会出现恶意甚至暴力的言语攻击,同时我们又无法及时对被侵害者的状况做出反应。视频聊天中虽然也存在非语言交流(如面部表情、语调、肢体语言、语气、语速等等),但仍旧不能完全地还原面对面交流中说话者之间直观的互动过程。长此以往,青少年的社交能力,包括问题解决、折中妥协和冲突排解等能力都会受到影响,以致身心发展出现偏差。因而,原本是用来改善人类生活的科学技术,可能会反过来破坏我们的生活,造成自闭、网络暴力、孤独,影响正常的社交和工作生活。

科技让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变得更加便利了,可惜,如何教会未成年人处理好虚拟世界或是智能设备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却并不在其中。因为,没有人开发过这样的一款App。

译者后记

虽然这在短期之内并不会实现,但这一趋势却愈发不可收拾:低头一族、屏奴、没有方向盘的无人驾驶汽车受波及沦为数码产品奴隶的不仅是我们的下一代,因为我们自身也在沦陷,我们又该拿什么去说服孩子们呢。

亦或者,是我们太过执拗了,抱守着前朝遗老的死忠心态去做一些无谓的抗争,比如日渐衰落的纸质书,比如我一边在键盘上敲击着这些文字,一边矫情地怀念着笔尖沙沙划过纸面的那份惬意。

于是,我把平板电脑带到了公司,继续撂荒。

关键词:新媒体营销;保险;互动性;社群性

一、新媒体环境概述

(一)新媒体的内涵

所谓的新媒体是指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媒体信息快速制作、的新的媒体发展形态。新媒体相比于传统媒体而言,信息收集、制作和速度更快,影响的人群范围更广,更具有互动性,同时对所的信息的互动性、娱乐性等性质情有独钟。

(二)新媒体环境的特征

新媒体环境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输速度快,且更加立体、深度。二是新媒体环境下民众之间的社群花特征更加明显。新媒体环境是一个信息十分庞杂的场所,民众置身其中,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根据自己对信息的喜好和不同的选择、接受习惯以及不同的审美习惯而逐渐分化,逐渐形成不同的社群。三是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加工、制作和传递具有更加明显的目的性,包含一切围绕着营销活动所开展的信息宣传和信息轰炸,都在此列。

二、新梅环境下保险营销工作的挑战与不足

(一)新媒体环境下保险营销工作的新要求

1.新媒体环境下保险营销工作更注重互动性

产品的销售过程实际上是销售者与购买者两者之间互动交流、沟通说服的过程。保险营销同样如此。加之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更加快速,更具目的性,所以新媒体环境下保险营销工作需要尤其注重营销过程中销售者与目标客户群体之间所可能形成的互动性和对话性。

2.新媒体环境下保险营销工作社群化特征明显

新媒体环境下的民众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集结成一个个群体或者社群。而与此对应的是,保险营销也应该积极选择自己的目标客户社群,然后研究这一类社群组成人员的收入情况、消费习惯等关键信息。这类社群化的发展趋势对于保险营销而言是难得的发展机遇,相当于一个个潜在的市场,每一个社群都意味着新的营销突破口。

(二)新媒体环境下保险营销工作的局限性

1.过于局限于线下而忽略线上资源

2.保险营销理念过于传统

保险营销工作由来已久,在长期营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稳固的营销工作理念和工作体系。但新媒体环境下,这种既有的工作体系和工作理念反而是一种阻碍,因为它直接影响了保险营销工作与新媒体环境资源之间的联结,线上线下营销资源得不到整合。

3.人工服务资源线上转型缓慢

三、新媒体环境下保险营销工作的优化策略分析

(一)注重更新当下保险营销理念

新媒体环境下,保险营销工作的开展需要与目前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成果项链和,但同时也要坚持基本的原则和理念。比如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无论是具体的营销活动的启动,还是在营销理念的确立上,都将消费者自身的需求,消费者身体素质的提升以及消费者运动过程中安全性保障等作为企业发展和产品营销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追求。

(二)积极开拓网上保险营销资源

(三)打造立体化保险营销体系

四、结语

应该说,新媒体环境下的保险营销工作除了要注重立体化保险营销体系的构建,注重开拓网上保险营销资源,注重实现线下资源向线上拓展和延伸之外,还应该注重发挥老客户群体的意义和价值,充分挖掘老客户群体在保险营销中的作用,实现从点到面的拓展。

[1]韩梅.新媒体:网络营销新渠道[J].今传媒,2013(5):95-96.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思维;德育渗透;高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0

一、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

创新精神是衡量学生个体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个体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同时也衡量着一个国家民族的综合竞争力。2006年1月9日,同志强调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综合国力。

在几年教学生涯中,我发现很多学生拘泥于教科书和课堂传授的知识,并未做到活学活用。而对于统一布置作业的方式暴露了实际教育中不重视个体差异的事实。鉴于本校的生源多样化,有来自农村山区的,也有来自县城乡镇的。不同的经济发展和与外界世界的连通水平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接触。一般来说,来自县城乡镇的学生普遍比来自农村山区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计算机网络并且有更好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这种情况,对所有学生都使用同一个教学计划或者布置相同的作业,势必会造成一部分学生不能有效的学习新的知识。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能导致旧知识的重复学习继而可能引发对整门课程的不够认真和兴趣下降,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能因为知识点难以掌握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若在正式授课之前,授课老师应该对本班的学生基本情况进行一个测评,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传授,让不同起跑线上的学生都能够进步,都能学到适合自己的新知识和新技能。

二、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三、结论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信息技术仍然是一门“年青”的学科,因为每一天都有新的软件和产品出现。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注重信息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和品德教育。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老师的“引路人”作用,注意结合新知识,言传身教,设计结合学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材料,布置趣味性强、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任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并且授课老师在传授课程知识要点的同时要进行德育品质教育的渗透,适当布置一些由小团队协作完成的任务,有效地促进学生与人协作及组织能力的发展,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其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0).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何荣杰(2010).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代教育技术,第2O卷,第10期.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4]陈庆贵(2010).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回眸.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第21期.

[5]宋群(2010).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利与弊.信息教研周刊,2010第14期.

[6]徐秀玲(2010).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科技信息,2010第29期.

[7]钟永江(2010).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问题驱动学习模式。中国信息教育,2010第21期.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影响策略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科技的电子设备和移动网络已经深入到平常百姓家。作为当前比较流行的社交网络之一的微博,集信息、收集信息与交流于一体,已经越来越被当代大学生青睐,并在他们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下正是信息化的时代,很多信息都通过网络和一些电子设备等呈现人们的面前。微博适应了信息发展的潮流,并在大学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积极影响

(一)、微博可以扩大大学生的交际圈。

(二)、微博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获取信息。

今下是一个信息的时代,在信息时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及时获取社会上的方方面面的信息,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阅历,增长一些经验。当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网络。每天社会上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微博作为一个消息的平台,同时微博也可以汇聚全国各地的新闻,作为大学生获取消息的平台。微博的具有便捷及时性,当有一些重要的时事政治新闻时,新闻媒体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微博出去,学生们可以足不出户,通过微博便可以即时获取全国各地的一些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情况,并且可以互相交流观点、看法。此外,大学生作为最敏感的的社会青年,希望得到不同的信息,了解不同的文化,参与到不同的人群中,接触到不同的思想,微博可以让大学生获得形形的信息,满足他们的欲望。

(三)、微博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思维、开阔大学生的视野。

只有人们见识的多了,经历的多了,人们的思维才可以得到拓宽,视野才能够得到开阔。微博作为一个信息交流和信息的平台,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信息通过微博来,在这海量的丰富多彩的信息中,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不同的信息来阅读,来丰富自己的阅历。微博上的信息各式各样,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可以丰富学生们的课外学习生活,让学生们学到很多课上学不到的知识。

(四)、微博可以帮助同学们记录生活。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微博变得就如同一部摄像机,可以随时拍摄下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今发微博已变得越来越方便,同学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发微博,表达自己的心情,发表自己对生活中某件事情的看法,并且还可以晒一下自己的一些生活照什么的,记录下自己大学四年的美好生活,作为未来的一个美好回忆。

任何新兴事物的出现都有他的两面性,微博也不例外,也有他的利与弊。虽然微博可以给如今的大学生带来如此多的优点,让现在的大学生变得很优秀,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与此同时,也给当今的大学生带来了很多的消极、负面的影响。

二、消极影响

(一)、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质量。

当今大学生的手机已经变得越来越智能化,上网浏览网页什么的已经变得越来越便捷了。由于教育环境等一些因素的变化、影响,现在的很多大学生在上一些自己感觉很无聊的课时,就会通过手机来刷微博,甚至有些着迷的同学在上自己本专业的专业课时,也去刷微博,这样就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学习质量。情况轻微的,可能只是最后绩点比较低而已,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成绩不及格,进而导致最后不能毕业,从而浪费了四年的青春,四年的大学生活。当今社会虽然课外的学习重要,但是课上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不容忽视的,理论结合实践才能走向成功。

(二)、有害信息扭曲大学生的性格、价值观等。

(三)、容易养成不负责任的心态。

作为一个成年人,作为社会上层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对我们做的任何事情都要负责任,要有一种责任感。然而微博消息的任意性很容易养成大学生不负责任的心态。虽然现在微博的注册已经进入了实名制的时代,但是很多微博用户都用自己的一个虚拟名字来代替自己的真实名字,这样其他微博用户就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再加上可以随意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就任何事情可以随便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用考虑任何后果,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大学生心态的变化。

(四)、长期沉溺于虚拟网络中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既然微博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服务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引发了很多问题,那大学生应该怎么权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怎么去利用好这把双刃剑来更好的为大学生服务呢?

三、应对策略

传播环境的变化对古琴音乐传承方式的影响

网络环境下古琴音乐传播的利与弊分析

结语

一、地理位置推送模式--LBS

企业通过此方式进行宣传之前要了解到目标客户群体可能经常遍布的城市或区域,或者是他们平时的习惯,只有对他们有了深入的联系,在选择密集区域推广的时候更具有针对性。相对而言,这样获得的用户会是自己的准客户,客户的成交率和忠诚度也会不同。

二、活动宣传模式

(一)扔一个:语音文字等待品牌被发现

由于漂流瓶的随机性很强,同时又强制完全隐蔽用户自身的所有信息,因此,在漂流瓶中,用户们可以随意抒发其情绪,并借此和陌生人进行充分的互动。具体方法如下:

1.结合行业特点来投放漂流瓶。不同的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漂流瓶扔法。例如:集中做本地销售或服务的行业,应该采取定向的扔法,具体设定到某个省市甚至是某条街道。

3.漂流瓶的回应。在漂流瓶得到对方的回应之后,营销方作出的下一步回应,将会带来销售的不同可能,表现不同的销售境界。例如:对待疑问,营销者应该强调企业的资质和用户数量质量的广泛;对待拒绝,营销者则可以进一步转化话题提出问题等。

(二)捞一个:捡起漂流瓶与客户展开对话

2.营销目的不应表现过于明显。漂流瓶本身就建立在双方互不明确身份基础上运行的,过于急迫地变现营销目的,会使得对方产生一定的提防心理,或者感到难以信任和接受的情绪。

3.推进谈话是第一位的。由于漂流瓶的两端纯粹是因为谈话而连接在一起的,因此,如果营销人员发现对方对产品或服务存在一定兴趣时,就应该抓住机会,推进谈话。

(三)真实语音带来不一样的营销效果

(三)公众平台推广

(四)智能客服

智能客服,对用户的提问进行智能分析,知识库自动学习人工回复,无匹配内容将逐渐减少,人工得到解放。

通过知识库专用管理界面,可以查询,修改,增加,删除知识库内容,让知识库更加精确,同时也增加了与用户之间的黏度,给客户的体验度比较好。

THE END
1.最新光棍现象,挑战与机遇并存方案供应商随着社会观念的不断变革,单身现象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最新光棍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有的是主动选择单身,有的是暂时未能找到合适的伴侣,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变迁和价值观的多元化,本文将探讨最新光棍现象背后的原因、挑战及其带来的机遇。 http://0851zgc.com/post/3618.html
2.为什么现在单身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职场异类亲密关系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单身人口已突破2.4亿,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城市25~29岁年龄段人群的单身率已高达56.9%,年轻群体单身现象愈发凸显。 现代年轻人受教育年限增长,高等教育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将更多精力投入学业与事业中 。职业发展压力也不容小觑,竞争激烈的职场让年轻人忙于提升自我。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4EH8J30552RUAA.html
3.25~29岁年龄段人群的单身率已高达56.9%.年轻群体单身现象愈发【#为什么现在单身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单身人口已突破2.4亿,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城市25~29岁年龄段人群的单身率已高达56.9%. 年轻群体单身现象愈发凸显。现代年轻人受教育年限增长,高等教育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将更多精力投入学业与事业中 。职业发展压力也不容小觑,竞争激烈的职场让年轻人https://weibo.com/7407508009/P4l9GsJgD
4.极光:这届年轻人,七夕也能过成单身狂欢——2021当代青年婚恋状态线上社区交友平台(包括陌生交友及兴趣社交平台)已成为当代年轻人接触潜在婚恋对象的主流渠道,其中超30%的90/95后会通过陌生交友平台和兴趣社交平台来找对象,而00后对于“兴趣交友”的偏好度明显更高,占比超40%。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单身人群还是逃不掉被长辈安排相亲;90后单身群体中有36.8%的人会通过https://www.csdn.net/article/2021-08-13/119679021
5.社会关系与人际传播(精选十篇)冲突的程度主要取决于这些群体成员之间的认同度。人们对冲突的反应可能是斗争、顺从、躲避、妥协或是以双赢的方法来解决冲突。竞争也是人们对于稀缺资源进行争夺的一种互动,按早期美国社会学家帕克的生态视角理论观点,对稀缺资源的竞争导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互相依赖,从而形成一些拥有更多的资源,处于主导地位的群体,而另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99f0rps.html
6.可以谈恋爱的软件大全适合单身男女交往的app推荐脱如今,随着社交媒体和手机app的蓬勃发展,脱单已经变得越来越容易。针对想要摆脱单身的人群,许多聊天应用纷纷涌现,对此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适合单身男女交往的app推荐,在这些脱单app中,有一些更加出色和受欢迎,为用户提供了独特而丰富的交友体验。以下是一些脱单聊天app合集推荐,你不容错过。 https://www.ddooo.com/zt/tdrj.htm
7.从群体极化理论探索后真相时代下的舆论引导南方+一方面,在当下社交媒体泛滥的舆论环境中,网民主要通过兴趣社群获得信息,媒介素养的水平高低差异使其对新闻真伪的辨别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在商业利益和“眼球经济”的驱动下,为了获得群体的注意力,平台对内容不加甄别的无差别传播,都导致传统媒体时代的严肃新闻被消解,严肃深入报道被轻浮娱乐内容掩盖,后真相时代下,新闻舆论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402/28/c8642016.html
8.单身交友群社交平台上的独立爱好者聚集地单身交友群社交平台上的独立爱好者聚集地 为什么要加入单身交友群? 在现代社会,单身的人数不断增加,这不仅是因为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更是一个时代现象。随着人们对个人时间和空间的追求,他们往往更倾向于独立生活。但同时,也有人开始意识到,单身并不等同于孤独。为了打破这种孤独感,一些人选择加入单身交友群。https://www.qhtnubrib.cn/ka-tong/600298.html
9.社交+范文12篇(全文)在这些主流社交媒体相互竞争的环境中, 一部分专业化的小众社交媒体悄然诞生, 有些甚至拥有更强黏性更为活跃的用户群体。相较于Twitter、微博、微信等基于信息分享传播的大型社交公共平台, 专业化社交媒体更符合时下年轻人的个人兴趣与审美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将社交媒体的用户进行分流, “主流”与“小众”之间形成两https://www.99xueshu.com/w/ikeyur8o5zp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