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记者手册》的新闻采访规范你看过吗?

记者、编辑是需要随时都保持新闻敏感性的,无论是在值班还是不值班的时候。毕竟更多的新闻是发生在办公室外的生活中。可能你在陪情侣逛街、购物时的一个新发现,就能为你带来一个精彩的选题。

关键词:随时想想——这事能做什么题

2、馅饼专砸勤快的人

西方人讲:“自助者天助”,中国人道:“功夫不负有心人”,法晚人说:“只要跑动了,一定有收获”。

勤跑动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接获选题后在各事发现场间有目的跑动;二是在没有明确选题时,在新闻高发区“扫街”,寻找挖掘新闻。

根据众多社会新闻记者的实践,请你相信,只要你到了现场,而且肯动脑子思考选题,天上掉馅饼这样的好事就会降临。

3、不要放过每个细节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记者要有“福尔摩斯”的观察力。新闻现场往往有很多关键细节能反映出新闻的本质,找到它,并挖掘下去,就能把事件的脉络捋出。

比如,去年冬天,在海淀万泉河发生一起妇女落河的事件,路人们纷纷下河施救。记者赶到现场后,发现其中有一名见义勇为者穿着军裤和病号服,十分特殊。经过采访,发现他是一名在附近309医院治病的军人,出来散步时发现此事,冒着加重病情的危险,跳入冰河。这个细节的加入,使一个普通突发事件多了一层人性的深度。

4、学会逆向解析现象

很多现象,从正面看平淡无奇,但反过来向源头一追踪,却能发现重大选题。

比如,海淀一带年前开始拆迁,这本是一则再正常不过的市政改造新闻。但记者深入追根溯源的采访后发现,拆迁后,该地段很可能是卖给了宜家,这事就大了。宜家要从马甸搬进中关村,将影响城北地区商业格局的变化,也使中关村没有生活消费区的情况发生改变。

5、多交朋友发展线人

多个朋友多条路,在负责的口内、社区或领域广交朋友,将会给你带来用之不竭的消息源泉。

线人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中职业,他们多出身自摄影爱好者,喜欢拍摄社会新闻,热线机动记者尤其应当多发展这样的线人,使自己更加耳聪目明。

跑口记者在口内应注意发展“官民两条线”,毕竟有些话题让官员直接表态不是很方便,这时行业内的专家、研究者的发言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6、扩充知识勤于思考

记者、编辑是杂家,知识面窄是“吃不开”的。平时勤与丰富自己的知识,培育社会责任感,一旦新闻线索来到身边,才能准确判断它的价值,正确的予以利用。

7、尝试寻找第二落点

作为报人,应当养成每日看报、看电视、上网的习惯。这不仅是了解自己的竞争者们做了什么?如何做的?也是在给自己寻找新闻线索。毕竟——网络、报纸、电视是记者、编辑寻找新闻线索的重要途径。

不要因为人家已经报过了,就轻言放弃。因为很多看似不起眼的消息,很可能是被对方编辑误处理的宝藏,通过你的分析和判断,没准就能找到精彩的第二落点。

8、不要轻言这事报过

在报纸采编出版过程中,编辑、记者经常会遇到一些似曾相识的选题。不要急于说:“这事报过了”。而应认真判读这个选题究竟是旧闻?还是在老事件的基础上有了最新发展?亦可是对前面事件的彻底颠覆。在判读过程中,很可能一则大新闻就孕育而生。

9、动态事件一追到底

我们常常忽略身边的一类新闻资源——我们曾经报道过的新闻人物或事件现在怎样了。很可能以前你做的一则常规报道,现在已发展成为重大的事件。因此无论编辑还是接着,都应当在留存报道资料的前提下,经常回顾一下,看那些似乎陈旧的选题,在今天能否生成一个新的主打。

10、切忌扎堆相互串题

在一个新闻发布会场,或一个突发事件的现场,你经常会遇到外报的同行。大家可能是以前的同事,或哥们儿;在一起采访也确能给不愿意透露消息的当事人以压力。但这时你要注意了,别只顾着哥们间配合的热热闹闹,等大家的稿子第二天见了报,大吃一惊的可能正是你。

因为人家对现场细节的挖掘、事件深度的思考很可能都远胜于你,而你所写的人家都有。别相互串题,再熟的哥们儿在这时也存在竞争,开动脑筋,设计优于他们的独家问题,才是大家在集团采访时应注意的。

(一)“八要”---

1、采访要用“眼耳手嘴”

2、录音笔、采访本要配合使用

3、提问要提封闭问题

4、要想生动举例提问

5、前者答案要接着用——追问

要学会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提问,不要期望被访者会完整的理解你提出的问题。掌握滚动式采访的技巧,第一个被访者所谈到的内容,要成为你对下一个被访者的提问,滚动式采访将使你成为一个受到别人尊敬的采访者。

6、手里要有业者名单

7、深度报道要勤写

多做深度报道,每一篇报道都将使你向专家型记者迈进一步。

8、批评报道要公正

采访,尤其是批评报道、争议性报道,必须采访当事人双方,并在文中予以体现,以坚持客观公正原则。

(二)八不要---

2、独家提问不要冒头

当然,如果在会上当众提问是你唯一的选择,你就应当勇敢的举手。

3、不要拿“找不着人”当理由

任何一个采访,尤其是精彩的选题,被采访对象往往不会轻易接受采访,这就需要记者施展各种本领,或软磨硬泡,或迂回进攻,一定要尽全力挖掘与事件核心元素有关的当事人。“找不着人、人家不肯透露”绝不能成为搪塞编辑的理由。

4、专家面前不要装

在专家面前不要装行家,虚心是赢得专家尊敬的唯一途径。

5、不要直接上网扒稿

我国新闻主管部门有明文规定,不得直接刊发网上内容。网络是我们很好的消息源、线索库,但也确实存在不少待核实的东西。直接从网上扒活儿,不仅有偷懒剽窃之嫌,而且容易造成报道失实,因此这部分内容要经过核实后再转化成自己的稿件。

6、重要会议不要早退

记者在出席中宣部、市委宣传部、各主管部门召集的正式会议时,不得迟到、早退,以免影响本报的形象。

7、采访安全不要忽视

人身安全、器材安全、选题安全是记者在险恶采访环境中必须注意的。

人身安全是一切的基础。我们支持记者在危难险阻关头的挺身而上,但如果那是以人身安全为代价的,报社则不予支持。同时,记者应注意学习和锻炼险恶环境下自保与生存的知识、技巧,以备不时之需。

采访器材既是个人或报社的资产,也是采访留证的工具,更关乎记者的荣誉。平时记者要很好的维护器材,如果在采访时,当事人要抢夺器材,记者应奋力保护。

在现实中,一个好的选题未必能顺利的刊登见报,经济、政治、人情等因素都可能对其产生干扰。因此,记者从采访阶段起,就应注意保护选题,不象无关的人透露选题内容,对采访对象要智慧的解释选题方向等。

8、留证不要盲目而为

留取证据是纠纷类报道采写中,记者必须要做的事。但留取什么样的证据却很有讲究。一句话,要留有效证据。一但当事人对报道不满,进行到诉讼程序,有效证据就成为关键。

有效证据包括当事核心人物的采访录音、录象,关键场面的图片资料,负责调查事件的主管部门的采访记录等。

1、先定标题再写正文

2、消息多用固定结构

结构:标题+导语+第一新闻事实+背景补充+第二新闻事实+事件后续事实。

3、多用动词少用形容

4、勤着掰段别超3句

每个自然段,字数不得超过150字,两至三个句号。给读者阅读喘息的机会。篇幅如果超过1000字,每300到400字要有一个小标题。

5、严控篇幅当舍则舍

信息的筛选对于消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筛选的关键是在写作之前,起好标题,标题是筛选信息的最好尺度。切不可想到哪,写到哪,最后把编辑和读者带偏了。

6、细节取胜但别沉溺

消息以精彩的细节取胜,但不追求细节的扩展。增强消息的信息量是好的,但一定要有提领意识,不要把现场和细节简单堆砌了事。

7、用事说话少发议论

8、称谓别忘尊重人权

在撰写司法类报道时,对文中当事人的称谓一定要根据依法处置的进度而定,如犯罪嫌疑人等;不可将其所犯罪行或违法行为与起称谓组合,如“骗子王某”、“强奸犯李某”、“妓女岑某”、“小姐赵某”、“无照小贩张某”等。

常规报道中,应注意对来京外地人员的称呼,不要带有地域歧视,哪怕是隐性的:如“张某某是河南人”、“山西人陈某”等。

涉及到未成年人的报道,应采用化名,同时在配文图片中应使用技术手段保护其肖像不被正面刊登。

9、消息出处要写准确

真实性原则是新闻的第一要务。采到了哪个人或单位,一定要出处清晰,写全姓名;谁说了什么,一定要直接引语,并留足证据。这也是预防日后纠纷/冲突的重要手段。当然,在一些采访中,线人不愿暴露,或当事人尚未成年者,可单独考虑。

10、用好直接间接引语

是否使用直接引语不仅关乎消息内容的准确,而且关系到日后会不会惹官司。

我们鼓励大家多用直接引语,多用短而精,且准确的直接引语。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时要记录准确,留证充分、有效。否则,一来被访者可以说自己没说过,二来他可以说你歪解其意。

切忌为了方便,把被访者没表达的意思,用直接引语的方式编造出来。间接引语也要讲求准确。

消息类稿件,在文前署“本报讯(记者某某)”;热线体稿件,在文前署“本报某某报道”;通讯、特写、综述类大稿,在文后署“文/本报记者某某”。

为鼓励记者自采稿件,不鼓励与通讯员联合署名;凡采用通讯员的稿件超过8成的,不许再署记者名称;凡采用了通讯员稿件中部分内容的,要把通讯员名字署在记者之前;联合署名稿件,只按半条记工作量。

12、稿件体历心中有数

新闻版上的稿件分为:消息、通讯、特写、综述、言论。

13、专业术语多加注解

不少领域,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如财经、科技、通信、法律、医药等,记者在撰写此类稿件时,经常需引用专业术语,这就需要勤加注解。毕竟读者不同于熟悉业务的记者,一个在业内经常使用的专业名词,却很可能成为读者阅读的障碍,如“高开低走”、“3G手机”、“ISDN”、“固体燃料”、“举证倒置”等。

14、数字要准不可连用

稿件中使用数字要准确,应与原始资料反复核对。对于在文中列举的以数字排序的并列内容,最后要再数一遍,不要出现“前面说是八大方面,后面实际只有七项”的乌龙情况。

对于成就报道,特别是统计报道,记者往往爱用一连串的数字来勾勒描绘,这会让读者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最好是用形象的比喻,如果一定要用数字,一段内不能连续使用3个。

15、多用全称少用简称

根据新闻的准确性原则,稿件中第一次出现的Government部门、公司,以及当事人的头衔、姓名,要使用全称。此后再次出现,可以使用简称。

少用“张局、王队”这样的昵称,尽管那能体现出记者的业缘关系良好,但读者却可能不知你在说谁。

16、准确运用“的、地、得”

稿件中“的、地、得”的混用,经常给校对凭添工作量。要严格依照字典上的规范,区别它们间的不同使用环境,准确运用。

的:用在定语后面或用在谓语动词后面

地: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状语

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可能

17、标点符号要写明

18、行文规避几大忌语

如“记者看到、记者听到、记者迅速赶到现场”,这种突出记者在采访中的行为的方式,有时会让读者感到造作;可就事论事,直接描写现场。

另有,人民网四评自媒体乱象,看看路透社、美联社、纽约时报、BBC的新闻报道规范(有福利)

《当代西方新闻报道规范——采编标准及案例精解》精华:路透社、美联社、纽约时报、BBC等西方主流传媒关于新闻报道规范(全本)

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规范”获取。

2017年最后一天,十多家纸媒宣布休刊停刊…

空巢老人调查:在孤独中,人的尊严也会丧失干净

二十年后,清华附小的这些学生会和我们和谐相处吗?

腾讯内部公关手册曝光——史上最实用公关攻略!(福利)

新华社新增一批禁用词:装逼、草泥马、特么的、撕逼……

新华社规定第一批禁用词

挖走了300个知乎大V,今日头条就能做好问答吗?

4000亿美金的抄袭:腾讯抄,腾讯抄完,阿里抄。

如果百度收购了今日头条,会怎样?

记者论坛,20万+媒体人社群;已受邀入驻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网易新闻、新浪财经、阿里UC、腾讯快报、百度、界面、脉脉等。

THE END
1.义结金兰一览人生最珍贵的友谊称号在古代,结拜称号往往与社会地位有关。例如,“义兄”、“义弟”等称呼表达的是深厚的情谊,而“同门”则强调双方之间的人格相似或共同经历。这些称号不仅用于日常交流,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人的社交网络和人际关系。 三、封建时代中的结拜 封建时代中,尤其是在武侠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结拜的故事。这时候,结拜https://www.zcsrsmpza.cn/jie-mei-fen-zu/448245.html
2.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称呼”相关知识点“x x”之交 杵臼之交:交友不分贵贱;(《聊斋》)布衣之交:普通百姓间的交往;(《廉蔺列传》) 莫逆之交:彼此情投意合;(《北史》)刎颈之交:即使掉脑袋也不变心;(《廉蔺列传》) 再世之交:与人父子两代都结成朋友;忘年之交:不计年岁长幼以才能德行为主的交往; https://www.360doc.cn/article/46601607_1141696644.html
3.结拜称号大全咱们来看看吧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结拜这一习俗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一种友情的象征,更是一种承诺和信任的纽带。每个人的名字后面,都可能有着一个或几个“哥”、“姐”,这些都是通过结拜获得的称号,它们代表了彼此之间的情谊和责任。 比如说,“铁哥俩”这个称号,在流行文化中非常常见,它代表的是两个https://www.y4s81gf6.cn/nan-sheng-fen-zu/484802.html
4.女朋友的闺蜜该如何称呼?解析社交称谓的微妙之处随着与女朋友闺蜜关系的不断演进,称呼方式也可能会有所变化。从最初的礼貌称呼到逐渐熟悉后的亲切昵称,称呼的变化往往伴随着关系的深入。因此,在交往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彼此关系的亲疏远近来适时调整称呼方式。综上所述,女朋友的闺蜜的称呼选择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亲疏关系、文化习俗、场合环境以及关系演进等多个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7457607171026816&wfr=spider&for=pc
5.35个交友称谓交友称谓 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交友的礼仪有着不同的和称谓。常见的交友 称谓,这里收集了35例,即布衣之交、杵臼交、肺腑之交、故交、 金兰之交、金石之交、君子之交、款交、莫逆之交、贫贱之交、 神交、石交、世交、硕交、忘年之交、忘形之交、刎颈之交、再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12/0811/19/868418_229633309.shtml
6.商务礼仪知识竞赛:商务礼仪知识竞赛知识学习(最新版)24、单项选择题 打电话时谁先挂,交际礼仪给了一个规范的做法:() A、对方先挂 B、自己先挂 C、地位高者先挂电话 D、以上都不对 点击查看答案 25、问答题 个人形象六要素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26、问答题 与外国朋友进行交往时,应遵守哪些交际惯例? 点击查看答案 27、问答题 开张剪彩仪式主要有哪些环节http://www.91exam.org/exam/87-1076/1076168.html
7.口语交际形容男孩子关系好的词?Hello, boys and girls! 还记得之前我们学过“闺蜜”这个词吗?但是啊,闺蜜这个词是用来形容关系非常好的女孩儿的。有很多男孩儿就说了,怎么没有形容我们男孩子关系好的词呢?哈哈,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几个形容男孩子关系好的词——“哥们儿”! 1. man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OTc5NTE3Ng==&mid=2651381002&idx=4&sn=9e53ecc4a1b9a24d7ff87f3a407bb19d&chksm=85b65e27b4edf3f47acb7c72bf136904b12888fffb6538809f5dec6f0254b8c3b735fa2d802f&scene=27
8.15到17称谓挑战攻略1.第15称谓-黄袍怪 阵容思路:这关如果有三尸神可以提前战力过,没三尸神的话,最好要有带取之有道的物理守护备战,这样倒地后可以拉起来 推荐战力:9000万 阵容推荐: 三尸神/商+卷帘+观音-禺狨王 后面的3个输出可以根据自己情况进行挑战替换!尽量以兼顾群秒和单体的伙伴为佳,如果不行选择3个秒3的伙伴也是可以https://ds.163.com/article/64969e6af2ffa10001bf9b05/
9.自考大专18960礼仪学复习重点考点复习资料答:社会等级和阶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阶级表现为等级。比如奴隶社会的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可以说是两个不同的阶级;但等级不一定表现为阶级,如我国封建社会不同的官员等级并不是不同的阶级。 3、简述礼仪的内涵与外延。 答:礼仪”的内含是:指礼仪是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的规范、准则、方式,或形式或程序,是在社会http://whqgdx.mdgs-edu.com/fxzl/1821.html
10.交友称谓知多少交友的称为可谓讲究,从古至今,称呼各异。 1、童年时代交结的朋友,称孩提之交,或总角之交(古时候,儿童头上扎一小辫子,叫总角); 2、同学中关系好的同学,称同窗之交; 3、情投意合、非常要好的朋友,称莫逆之交; 4、生死与共交结的朋友,称刎颈之交; https://www.meipian.cn/1ng5zo6p
11.2015下半年合肥事业单位《综合知识》真题49、有一个容器中有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7. 5克,取10克50%浓度的盐酸溶液与之混合. 待混合完全后取10克该混合溶液与20克62%浓度的盐酸溶液再次混合,所得最终混合溶液的浓度为53%。请问,该容器中原7. 5克盐酸溶液的浓度是() A.10% B.15% C.20% D.25% http://ahbxgwy.com/item/3681.html
12.[转]家族称谓《图表详解中国古今家庭辈分与称谓大全》(家谱)在夫妻间的称呼上,也是称谓较多的朝代。宫延中,出现了“官家”一词;平民百姓中,有了“官人”这一称谓。有的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至今,民间仍对新婚夫妻戏称为“新郎官”、“新娘子”。最知名的代表人物就是:西门大官人。从这个称呼也可看出随着宋代理学的兴盛,男人的家庭地位也上了一个新台阶http://wjg.i.yce21.cn/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sid=9d781f46907c4b40983b9169b01a1c84&id=1617658652
13.关于中秋节猜灯谜及答案七、曾有傲骨随人转,犹有童心只自忙(打一玩具) 答案:不倒翁 八、口中含玉确如玉,台下有心实无心(上下联各打一字) 答案:国怠 九、新婚度蜜月,中秋游异邦(打一四字成语) 答案:喜出望外 十、留取丹心照汗青(打四字称谓) 答案:名誉会长 十一、中秋过后又重阳(打郑板桥诗句) 答案:一节复一节 https://3g.yjbys.com/xuexi/dengmi/1151276.html
14.现代交际礼仪笔记7篇(全文)一个人的仪表礼节表明了他的修养身份,一个公司职员的仪表礼节,则表明了公司的礼仪和风度。因此,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都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基础。 三,称呼 1,定义:称呼是指人们在交往应酬之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2,称谓语有五种: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xw9ldmwr.html
15.展鸿观点丨古人交友的那些称谓,你都知道吗?展鸿观点丨古人交友的那些称谓,你都知道吗? 15.金兰之交 【释义】指友情契合、如兄弟般的朋友。 【出处】《太平御览》引《吴录》:“张温英才瓖玮,拜中郎将,聘蜀与诸葛亮结金兰之好焉。” 16.萍水之交 【释义】指素不相识,偶然相遇,如萍随水飘泊,聚散无定的朋友。http://www.gwyks.cn/zhgd/288484_2.jhtml
16.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集体讨论,一个或几个人起草的文字叫“执笔”;练习性的写作叫“练笔”;特别精采的文字叫“妙笔”; 体现文章笔法、写作技巧的叫“文笔”; 文章中预作提示或暗示,使之前后呼应的叫“伏笔”; 寓意含蓄不便直叙的文字叫“曲笔”; 写的与题无关的文字叫“闲笔”; http://www.cdqsng.org/zhuantihd/guoxue_jt/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