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母亲教育典故有哪些(精选10篇)

《泷冈阡表》作于欧阳修的父亲下葬六十年后,这时郑氏也已去世,两人合葬于庐陵之泷冈。欧阳修对父亲的记忆,都是从母亲这里获得的。郑氏深以其夫的清廉、宽仁而自豪,故而她对欧阳修的教育,绝不止于“画荻教子”,还在于传续丈夫优良的品质与家风。

从母亲的口中,欧阳修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一位清官,好善乐施,虽然俸禄微薄,但少有节余,因为父亲不愿以钱物为累。

父亲也是一位宽仁的官吏,母亲曾见父亲在烛光下批阅公文,屡次停笔哀叹,原因是父亲想为死囚寻一条生路而不可得,他必须依法断案。母亲追问,难道连死囚都要为之寻得一条生路吗?父亲说,若是尽力为其求一条生路而终不得,那么死囚与我都没有遗憾,过往我也曾成功为死囚争得生之机会,所以更能明白不为之寻求一番就被处死之人,必定心存怨恨。像我这样愿为死囚寻一条生路的人,仍不免错判案件,让人送命,更何况世间多的是治刑狱的官吏欲置人于死地呢。

母亲告诉欧阳修,其父十分孝顺,宅心仁厚,告诫欧阳修:“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郑氏自谦没有什么能教导儿子的,但她描绘出的父亲的形象已然是一种深刻的教导,更何况她还在欧阳修仕途困顿之时,陪伴在他身旁,甘于贫寒的生活,给予他鼓励。

《泷冈阡表》一文,在清代曾选入传播度极广的文学选本《古文观止》,而矗立在欧阳修故乡的《泷冈阡表》碑,至今仍存,并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人说,纸张寿于金石,而在《泷冈阡表》这个文本上,纸张与金石同寿。

透过古人存留至今的文字,不论是书写在纸张上的,抑或是镌刻在金石上的,我们都会为贤内助、贤母的故事所感动,她们给人的感觉,恰如三月的春风一样宜人、温暖、亲切。2.古代母亲教育典故有哪些篇二东汉时期有一位贤内助,曾以自断布匹来劝诫丈夫。这位女性是河南郡乐羊子的妻子。有一回,乐羊子走在路上,发现别人落下的金饼,他拾回家给妻子看,妻子认为“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丈夫如今“拾遗求利”,有损自己的德行。乐羊子大为惭愧,深感自己的修养欠缺,想求得好好学习。

妻子乐见此事,支持他外出学习,一年后,乐羊子回到家中,妻子问他为何这么快就回家了,乐羊子说想念家人,于是回来看看,没有其他原因。妻子将自己织好的布切断,指着被切断的布,向丈夫陈言,这些布匹从蚕吐丝开始,不知要经过多少环节,才能到织布机上,而到了织布机上,从一寸到一丈,也不知要经过多少时日,而今只要轻轻裁一刀就前功尽弃了,求学也是如此,“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乐羊子震撼于妻子所言,离开家中,继续求学。这一走就是七年,其间乐羊子都没有回过家,家中的大事小事都由妻子操持。

乐羊子妻侍奉公婆时,有一事亦可展现出她高尚的节操。有一回,邻居家的鸡误入她家,婆婆盗走,转眼就做成了佳肴,端上了餐桌。乐羊子妻奇怪今日的饭菜怎么这么好,就问婆婆其中缘故,婆婆如实道来,乐羊子妻面对美味,黯然啜泣,哀叹自己为何贫困到需要吃别人家的食物。听完儿媳的话,婆婆知道自己错了。

乐羊子妻是平凡的,平凡到我们不知其姓名,她也是不平凡的,她的事迹被历史学家范晔写进了《后汉书》中,故而长为人知,为人赞许,赞许其清白不贪、持家有道。3.古代母亲教育典故有哪些篇三王冕是元朝末年的画家和诗人,他的成才来自于母亲的发现和支持。

王冕的父母都是勤劳的农民,因为家境贫困,只得让年仅七岁的王冕放牛。

王冕的父亲从来也不敢想,家里会出一个读书人,但是王冕的母亲有不同看法。

她发现儿子非常聪明,王冕经常丢下牛,躲在村塾的窗外听先生讲课,这样虽然挨了父亲不少痛打,但是却学会了很多书。

她心疼儿子,尽管家里穷得叮当响,还是好说歹说,劝丈夫让儿子读书。

王冕读书非常刻苦用功,家里没有油灯,夜里他只身一人跑到一座寺庙里,坐在泥菩萨的腿上借着长明灯的亮光读书,往往一直读到天亮。

尽管王冕学习进步很快,可是王父总想让儿子放下书本跟他一起种地,在这种情况下王母总是想法子开导王父,从而使王冕通过勤奋学习成为一位闻名天下的画家和诗人。4.古代母亲教育典故有哪些篇四姚氏是南宋名将岳飞的母亲,她性格倔强,为人刚直,家教很严,这深深影响了岳飞,虽然家中一贫如洗,但是岳飞自小就勤奋好学,又天生神力,逐渐成长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传说姚氏为了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组建"岳家军",奋力抗击金兵,那四个字成为他终生遵奉的信条。

查阅史书,发现岳飞的背上确实刺了字,不过却是"尽忠报国"四个字,史书并没有说清楚是谁给刺的。

尽管如此,"岳母刺字"的说法已经深入人心,并且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一个象征。5.古代母亲教育典故有哪些篇五北宋宰相寇准,早年家徒四壁,全靠母亲勤苦持家。

寇母常常一边织布,一边教寇准读书。后来寇准做官,日子变好了,寇母却病逝了。

家里的女佣刘婆见状,想起寇母的遗言,把寇准叫入内室,拿出寇母临终前所画的《孤灯课子图》,画中寇准在松油灯下读书,寇母在一旁织布。

画上题诗一首,"孤灯课读含苦辛,望尔修身为万民,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

寇准看着画,想起当年母亲含辛茹苦,终将自己培养成人的经历,顿时泪流满面,急忙"辞宾客,停歌舞,罢宴席"。6.古代母亲教育典故有哪些篇六湛氏是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早年丧夫,家境贫寒,她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

湛氏教导儿子,交朋友一定要结交品德好、学问好的人。

陶侃的好友范逵,有借宿陶家。没有草料,湛氏就揭去自己床铺上的稻草席,剁碎了去喂范逵的马,又偷偷剪下自己的长发,卖给邻居,换钱购买酒菜。

在古人看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不能轻易毁伤的,所以湛氏"截发筵宾",卖头发招待宾客,这深深感动了范逵。

后来,由于范逵的举荐,陶侃踏入仕途。

陶侃在浙江海阳做官时,监管渔业。有人送了一坛鱼鲊(腌鱼)给他,陶侃想到清苦度日的慈母,就让使者捎带给母亲。

湛氏向使者问明情况,将坛子封好,让使者再带回去,并在附信中说:"你做了官,送给我的东西,不是用你的薪水购买的,这不但使我得不到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

面对母亲的"封坛退鲊",读了母亲的附信,陶侃感到羞愧,决心做一个清廉的人。

7.古代母亲教育典故有哪些篇七宣文君,是十六国时期的女经学家,本姓宋,是太常韦逞的母亲。

宣文君在小的时候,父亲就向她传授了儒家经典《周官经》。

结婚生子后,赶上战乱,宣文君身背父亲传给她的《周官经》,跟随丈夫,携带儿子徒步迁徙到山东,生活十分艰难。

清贫并没有动摇她把《周官经》传下去的决心,在儿子韦逞长到十来岁的时候,就开始给他讲经。

白天,她要上山打柴,但是不管有多劳累,晚上还要坚持在昏暗的油灯底下教儿子读经。在儿子睡觉以后,她又开始纺线织布。

在宣文君的努力下,儿子韦逞对《周官经》很有研究,被任命为专门负责祭祀礼乐的官职"太常"。

当时《周官经》成了绝学,精通的人也只有宣文君了。前秦皇帝苻坚,特意设立讲学堂,亲自招收了学生一百二十多人,由她给学生讲解。

正是由于她的传经之功,苻坚赐予她"宣文君"的称号。8.古代母亲教育典故有哪些篇八秦朝末年,天下大乱,东阳县的年轻人杀掉县令,聚集了两万人,听说陈婴是诚信谨慎的人,大家想拥立他为王。

陈婴的母亲对陈婴说,自从她到了陈家,不曾听说陈家出过地位显赫的人,"今暴得大名,不详",现在突然获得大名声,这是不祥之兆,不如依附于别人,事情成功了,仍然可以封侯,事情失败了,也容易逃亡,因为毕竟不是领头的人。

陈婴听从母亲,带着人马去投靠项梁,被封为上柱国,项梁死后又跟随项羽,项羽死后投降了刘邦,被封为堂邑侯。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同样,实力不够,也不要做"领头羊"。陈母的见识使得儿子在乱世得以保全。9.古代母亲教育典故有哪些篇九仉氏:孟母三迁,成就"亚圣"

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儒学大家,被誉为"亚圣",他幼年丧父,是由母亲仉氏养大的。

孟子小时候,家住一片坟地附近,他就和小朋友一起学着做哭丧一类的游戏。仉氏认为,这种环境不适合儿子居住,就迁居到集市旁边,孟子又学着做买卖吆喝的游戏。

仉氏认为那里也不适合儿子居住,后迁居到学宫(书院、学校)旁边,孟子开始模仿读书人的样子,仉氏感到满意,定居下来,这就是的"孟母三迁"。10.古代母亲教育典故有哪些篇十孟子少年时,有东家邻居杀猪,孟子问他的母亲说:"东家为什么杀猪?"孟母说:"要给你吃肉。"孟母后来后悔了,说:"我怀着这个孩子时,席子摆得不正,我不坐;肉割得不正,我不吃,这都是对他(孟子)的胎教,现在他刚刚懂事而我却欺骗他,这是在教他不讲信用啊。"于是买了东家的猪肉给孟子吃,以证明她没有欺骗。

THE END
1.8首诗词,8个成语故事,知道三个算你厉害诗词君总结10个成语故事,10首诗词,看完了,赶紧教给孩子吧! 01 逢人说项 【出处】唐·杨敬之《赠项斯》:处处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项斯,晚唐诗人。 初时项斯到长安科考,落第后十分烦闷,听说国子祭酒杨敬之礼贤下士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0ODMzMzQ2NA==&mid=2247671062&idx=4&sn=72f61b39e2c4ab4187b9b5d16ab74f96&chksm=fa7c9b0cb1ae2f4f4eac2f648014e4f0f07a9b1c7bd69ce0b6dfc507536ded7adae616cc187e&scene=27
2.230个成语典故,230个历史人物,收藏起来慢慢看曹操项羽刘备韩信几乎所有的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或几个人物,一段精彩的故事。 诗词君整理了100个成语及其背后的人物,知道一半,你就是牛人。 封金挂印——关羽 嗟来之食——黔敖 单刀赴会——关羽 东山再起——谢安 鹤立鸡群——嵇绍 凿壁偷光——匡衡 车载斗量——赵咨 兵贵神速——郭嘉 洛阳纸贵——左思 出言不逊——张郃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S6H3QU0521BB8C.html
3.高一语文必修四文学常识7、典故作用大家谈 盗跖颜渊:黑白颠倒,善恶混淆;苌弘化碧:清白如玉,天理昭昭;望帝啼鹃:含冤就死,心存不甘; 六月飞霜:冤情感天,冤狱重现;东海孝妇:孝行天鉴,人神共愤 二、《雷雨》1、戏剧常识 (1)、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http://www.hhtyz.com/jyz/ywz/jxzy/2020-03-21/1557.html
4.有关交友的成语谚语名言或格言诗句的高中知识5、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爱因斯坦 成语典故五个: 1、八拜之交:“八拜”本指古代世交子弟见长辈时的礼节,后指好友相约结拜的兄弟姐妹的关系。 点头之交:指交情不深,仅见面点点头的朋友,亦称“一面之交”。 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1824963.html
5.关于交友的成语典故5个(关于交友的成语典故)关于交友的成语典故5个(关于交友的成语典故)当过流氓的女神最迷人 精选回答 1、八拜之交:“八拜”本指古代世交子弟见长辈时的礼节,后指好友相约结拜的兄弟姐妹的关系。 2、点头之交:指交情不深,仅见面点点头的朋友,亦称“一面之交”。 3、布衣之交:普通老百姓相交的朋友。 4、《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https://edu.iask.sina.com.cn/jy/eOuHZ37HhP.html
6.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10月,充顺天武乡试正考官。 咸丰二年(1852年)正月,署吏部左侍郎。6月,充江西乡试正考官,途中因母丧归家。这时太平天国运动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军、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已不堪一战。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太平军势力的https://www.maigoo.com/citiao/227065.html
7.一定要讲给孩子听的十六个道德典故,受益终身!10、许衡不食无主之梨 一定要讲给孩子听的十六个道德典故,受益终身! 11、程门立雪 一定要讲给孩子听的十六个道德典故,受益终身! 12、范式张劭交友重诚信 一定要讲给孩子听的十六个道德典故,受益终身! 13、缇萦救父 一定要讲给孩子听的十六个道德典故,受益终身!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659681082868565
8.古时候朋友的故事成语(古代文言文交友的成语故事有哪些?)5.关于交友的典故或成语故事(至少2个) 管宁割席 出自《世说新语.德行十一》,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或中止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朋友。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 曾经,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http://www.zzfmdn.com/article/26600
9.有关交友古诗或成语交友的成语典故5个.docx需要金币:*** 金币(10金币=人民币1元) 有关交友古诗或成语交友的成语典故5个.doc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有关交友古诗或成语交友的成语典故5个 形容交友的故事和成语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各位,我们大家一起看看下面哦! 关于交友的古诗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603/7110052136003126.shtm
10.成语典故及寓意这在毛遂自荐、一言九鼎、三寸之舌、两鼠斗穴、许历谏军、完璧归赵、渑池之功、围魏救赵、因势利导、窃符救赵等成语典故中清晰可见。其中, 毛遂自荐、窃符救赵等更多体现了临危勇出的责任感, 而其它几个成语典故则更多体现了多谋善断的高度智慧。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g8ix5v22.html
11.南下海南自驾游(四)——湖北襄阳国家4A级景区古隆中腾龙阁——隆中风景区制高点修建的一座纪念塔,总高十层,从三顾堂后面拾级而上,可以达到此塔。塔内有卧龙出山图与相关三国文化典故。登高远眺,既可以观隆中山、湖北文理学院、卧龙镇全景,又能够俯瞰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及襄阳城的优美精致。 诸葛草庐——诸葛亮当年在隆中卧读躬耕、生活起居之处,电视连续剧《诸葛亮》https://www.meipian.cn/1wam55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