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埃尔默·巴恩斯(HarryElmerBarnes)初版于1937年,经增补扩充后再版于1963年的《历史著作史》(AHistoryofHistoricalWriting),这部西方史学史名著并非首次被译为中文,早在近一个世纪前就翻译出版过与该书结构类似的删减本(《史学史》,向达译、何炳松校,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作为20世纪上半叶美国新史学派的代表,巴恩斯的多部著作甫一出版就被译介到国内,极大促进了当时国人对西方史学的了解及我国现代专业史学的形成。
巴恩斯的《历史著作史》获得了史学界同侪的好评。在美国,凭借这部“真正的史学史”,巴恩斯与约翰·富兰克林·詹姆森(JohnFranklinJameson)及约翰·斯潘塞·巴西特(JohnSpencerBassett)被誉为美国史学史兴起阶段最重要的三位历史编纂学家(historiographer)。英国史家、《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HistoryandHistoriansintheNineteenthCentury)作者乔治·皮博迪·古奇(GeorgePeabodyGooch)称赞道:“美国历史协会八千会员应该人手一本,这是他们工作中最有用的工具。”
在哥大师从鲁滨逊研史的巴恩斯是美国新史学派的代表之一。巴恩斯主张史学应与社会科学结盟,从中汲取方法,如地理学、人类学、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尤其是社会学。他强调,史家应借鉴社会学广阔的视野,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知识,从而综合地从事历史研究工作。与其他新史学派成员一样,巴恩斯非常重视史料,强调史家对史料的解释,进而发挥历史的能动作用。他还热衷于发挥史学的“有用性”,他撰写多部教科书和史学著作,并积极投身于政治运动,力图推动社会进步。
哈里·埃尔默·巴恩斯(1889年6月15日-1968年8月25日)
民国时期译介的《新史学与社会科学》
史学演进日新月异,从对史学知识增益和方法创新等角度看,《历史著作史》这部大部头的教科书或许与煊赫一时的美国新史学派一样已成为明日黄花,但新近出版的全译本极具史学史意义,仍能惠泽国内史学界以及热爱西方史学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