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樊富珉教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9.10.24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

(第二版)

中国心理学会,2018年2月

制定本《守则》旨在揭示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服务工作具有教育性、科学性与专业性,促使心理师、寻求专业服务者以及广大民众了解本领域专业伦理的核心理念和专业责任,以保证和提升专业服务的水准,保障寻求专业服务者和心理师的权益,提升民众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发展。本《守则》亦为学会临床与咨询心

理学注册心理师的专业伦理规范以及本学会处理有关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伦理投诉的工作基础和主要依据。

总则

心理师应按照专业的伦理规范与寻求专业服务者

建立良好的专业工作关系。这种工作关系应以促进寻求

专业服务者的成长和发展、从而增进其利益和福祉为目的。

1.1心理师应公正地对待寻求专业服务者,不得因其年

龄、性别、种族、性取向、宗教信仰和政治立场、

文化水平、身体状况、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歧视对方。

1.2心理师应充分尊重和维护寻求专业服务者的权利,

促进其福祉。心理师应当避免伤害寻求专业服务

者、学生或研究被试。如果伤害可避免或可预见,

心理师应在对方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尽可能避免,

或将伤害最小化;如果伤害不可避免或无法预见,

心理师应尽力使伤害程度降至最低,或在事后设法补救。

1.3心理师应依照当地政府要求或本单位规定恰当地

收取专业服务费用。心理师在进入专业工作关系之

前,要向寻求专业服务者清楚地介绍和解释其服务收费情况。

1.4心理师不得以收受实物、获得劳务服务或其他方式

作为其专业服务的回报,以防止冲突、剥削、破坏专业关系等潜在危险。

1.5心理师须尊重寻求专业服务者的文化多元性。心理

师应充分觉察自己的价值观,及其对寻求专业服

务者的可能影响,并尊重寻求专业服务者的价值

观,避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寻求专业服务者或替其做重要决定。

1.6心理师应清楚地认识其自身所处位置对寻求专业

服务者的潜在影响,不得利用寻求专业服务者对

自己的信任或依赖剥削对方、为自己或第三方谋取利益。

1.7心理师要清楚地了解多重关系(例如与寻求专业服

务者发展家庭、社交、经济、商业或其他密切的个

人关系)对专业判断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及损害寻

求专业服务者福祉的潜在危险,尽可能避免与寻

求专业服务者发生多重关系。在多重关系不可避免

时,应采取专业措施预防可能的不利影响,例如签2心理学报第50卷

署知情同意书、告知多重关系可能的风险,寻求专

自己的专业判断,并且不会对寻求专业服务者造成危害。

1.8心理师不得与当前寻求专业服务者或其家庭成员

发生任何形式的性或亲密关系,包括当面和通过

电子媒介进行的性或亲密沟通与交往。心理师不得

给与自己有过性或亲密关系者做心理咨询或心理

治疗。一旦关系超越了专业界限(例如开始性和亲

密关系),应立即采取适当措施(例如寻求督导或同行建议),并终止专业关系。

1.9心理师在与寻求专业服务者结束心理咨询或治疗

关系后至少三年内,不得与该寻求专业服务者或

其家庭成员发生任何形式的性或亲密关系,包括

当面和通过电子媒介进行的性或亲密的沟通与交

往。三年后如果发展此类关系,要仔细考察该关系

的性质,确保此关系不存在任何剥削、控制和利用的可能性,同时要有可查证的书面记录。

1.10当心理师和寻求专业服务者存在除了性或亲密关

系以外的其他非专业关系,如果可能对寻求专业

服务者造成伤害,心理师应当避免与其建立专业

关系。例如,因无法保持客观、中立,心理师不得与自己的朋友和亲人建立专业关系。

1.11心理师不得随意中断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心理

师出差、休假或临时离开工作地点外出时,要尽早

向寻求专业服务者说明,并适当安排已经开始的心理咨询或治疗工作。

1.12心理师认为自己的专业能力不能胜任为寻求专业

服务者提供专业服务,或不适合与寻求专业服务

者维持专业关系时,应在和督导或同行讨论后,

向寻求专业服务者明确说明,并本着负责的态度

转介给合适的专业人士或机构,同时书面记录转介情况。

1.13当寻求专业服务者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无法获益,

心理师应终止这种专业关系。若受到寻求专业服

者拒绝按协议支付专业服务费用,心理师可以终止专业服务关系。

1.14本专业领域内,不同理论学派的心理师应相互了

解、相互尊重。心理师开始服务时,如知晓寻求专

业服务者已经与其他同行建立了专业服务关系,

而且目前没有终止或者转介时,应建议寻求专业服务者继续在同行处寻求帮助。

1.15心理师与心理健康服务领域同行(包括精神科医

师/护士、社会工作者等)的交流和合作会影响对寻

建立积极的工作关系和沟通渠道,以保障寻求专业服务者的福祉。

1.16在机构中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心理师未经机构

允许,不得将自己在该机构中的寻求专业服务者转介为个人接诊的来访者。

1.17心理师将寻求专业服务者转介至其他专业人士或

1.18心理师应清楚了解寻求专业服务者赠送礼物对专

业关系的影响。心理师在决定是否收取寻求专业

服务者的礼物时需考虑以下因素:专业关系、文

化习俗、礼物的金钱价值、赠送礼物的动机以及

心理师决定接受或拒绝礼物的动机。

寻求专业服务者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开始或维持一

段专业关系,且有权充分了解关于专业工作的过程和心理师的专业资质及理论取向。

2.1心理师应确保寻求专业服务者了解自己与寻求专

业服务者双方的权利、责任,明确介绍收费设置,

告知寻求专业服务者享有的保密权利、保密例外情

况以及保密界限。心理师应认真记录评估、咨询或治疗过程中有关知情同意的讨论过程。

告知:(1)心理师的资质、所获认证、工作经验以及

专业工作理论取向;(2)专业服务的作用;(3)专业服

务的目标;(4)专业服务所采用的理论和技术;(5)专

业服务的过程和局限;(6)专业服务可能带来的好处

和风险;(7)心理测量与评估的意义,以及测验和结果报告的用途。

2.3在与被强制要求接受专业服务人员工作时,心理师

2.4当寻求专业服务者同时接受其他心理健康服务领

域专业工作者的服务时,心理师可以根据工作需

要,在征得寻求专业服务者的同意后,联系其他心

理健康服务领域专业工作者并与他们进行沟通,以更好地为寻求专业服务者提供服务。

2.5只有在得到寻求专业服务者书面同意的情况下,心

理师才能对心理咨询或治疗过程录音、录像或进行

教学演示。

心理师有责任保护寻求专业服务者的隐私权,同时

明确认识到隐私权在内容和范围上受到国家法律和专业伦理规范的保护和约束。

3.1在专业服务开始时,心理师有责任向寻求专业服务

者说明工作的保密原则及其应用的限度、保密例外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2心理师应清楚地了解保密原则的应用有其限度,下

列情况为保密原则的例外:(1)心理师发现寻求专业

服务者有伤害自身或他人的严重危险;(2)不具备完

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等受到性侵犯或虐待;(3)法律规定需要披露的其他情况。

3.3遇到3.2(1)和(2)的情况,心理师有责任向寻求专业

部门预警;遇到3.2(3)的情况,心理师有义务遵守

法律法规,并按照最低限度原则披露有关信息,但

3.4心理师应按照法律法规和专业伦理规范在严格保

密的前提下创建、使用、保存、传递和处理专业工

录像等)。心理师可告知寻求专业服务者个案记录

者、信息技术员)有无权限接触这些记录等。

3.5心理师因专业工作需要在案例讨论或教学、科研、

3.6心理师在教学培训、科普宣传中,应避免使用完整

案例,如果有可辨识身份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家庭

背景、特殊成长或创伤经历、体貌特征等),须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当事人隐私。

3.7如果由团队为寻求专业服务者服务,应在团队内部

确立保密原则,只有确保寻求专业服务者隐私受

心理师应遵守法律法规和专业伦理规范,以科学研

究为依据,在专业界限和个人能力范围内以负责任的态

度开展评估、咨询、治疗、转介、同行督导、实习生指

导以及研究工作。心理师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升专

业胜任力,促进个人身心健康水平,以更好地满足专业工作的需要。

4.1心理师应在专业能力范围内,根据自己所接受的教

育、培训和督导的经历和工作经验,为适宜人群提供科学有效的专业服务。

4.2心理师应规范执业,遵守执业场所、机构、行业的制度。

教育的意义,参加专业培训,了解专业工作领域的

新知识及新进展,必要时寻求专业督导。缺乏专业督导时,应尽量寻求同行的专业帮助。

题伤害服务对象的可能性,必要时应寻求督导或

其他专业人员的帮助,或者限制、中断、终止临床专业服务。

4.5心理师在工作中介绍和宣传自己时,应实事求是地

说明专业资历、学历、学位、专业资格证书、专业

工作等。心理师不得贬低其他专业人员,不得以虚

假、误导、欺瞒的方式宣传自己或所在机构、部门。

4.6心理师应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鼓励心理师为社会

性质的专业服务。

心理测量与评估是咨询与治疗工作的组成部分。心

理师应正确理解心理测量与评估手段在临床服务中的意

义和作用,考虑被测量者或被评估者的个人特征和文化

背景,恰当使用测量与评估工具来促进寻求专业服务者的福祉。

5.1心理测量与评估的目的在于促进寻求专业服务者

的福祉,其使用不应超越服务目的和适用范围。心理师不得滥用心理测量或评估。

5.3心理师应根据测量目的与对象,采用自己熟悉的、

已经在国内建立并证实信度、效度的测量工具。若

无可靠信度、效度数据,需要说明测验结果及解释的说服力和局限性。

5.4心理师应尊重寻求专业服务者了解和获得测量与

评估结果的权利,在测量或评估后对结果给予准

确、客观、对方能理解的解释,避免寻求专业服务者误解。

5.6心理师有责任维护心理测验材料(测验手册、测量

工具和测验项目等)和其他评估工具的公正、完整

和安全,不得以任何形式向非专业人员泄露或提

供不应公开的内容。

从事教学、培训和督导工作的心理师应努力发展有

意义、值得尊重的专业关系,对教学、培训和督导持真诚、认真、负责的态度。

6.1心理师从事教学、培训和督导工作旨在促进学生、

被培训者或被督导者的个人及专业成长和发展,教学、培训和督导工作应有科学依据。

6.2心理师从事教学、培训和督导工作时应持多元的理4心理学报第50卷

论立场,让学生、被培训者或被督导者有机会比较,

并发展自己的理论立场。督导者不得把自己的理论取向强加于被督导者。

6.3从事教学、培训和督导工作的心理师应基于其教育

训练、被督导经验、专业认证及适当的专业经验,

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伦理意识。督导者在督导过程中遇到困难,也应主动寻求专业督导。

6.4从事教学、培训和督导工作的心理师应熟练掌握专

业伦理规范,并提醒学生、被培训者或被督导者遵守伦理规范和承担专业伦理责任。

6.5从事教学、培训工作的心理师应采取适当措施设置

和计划课程,确保教学及培训能够提供适当的知识和实践训练,达到教学或培训目标。

6.6承担教学任务的心理师应向学生明确说明自己与实习场所督导者各自的角色与责任。

是,不得夸大或欺瞒。心理师应有足够的伦理敏感

性,有责任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被培训者个人隐私

和福祉。心理师作为培训项目负责人时,应为该项

目提供足够的专业支持和保证,并承担相应责任。

6.8担任督导任务的心理师应向被督导者说明督导目

的、过程、评估方式及标准,告知督导过程中可能

出现的紧急情况,中断、终止督导关系的处理方

法。心理师应定期评估被督导者的专业表现,并在

训练方案中提供反馈,以保障专业服务水准。考评

时,心理师应实事求是,诚实、公平、公正地给出评估意见。

6.9从事教学、培训和督导工作的心理师应审慎评估其

学生、被培训者或被督导者的个体差异、发展潜能

补救机会。对不适合从事心理咨询或治疗工作的专

6.10承担教学、培训和督导任务的心理师有责任设定清

楚、适当、具文化敏感度的关系界限;不得与学生、

被培训者或被督导者发生亲密关系或性关系;不

得与有亲属关系或亲密关系的专业人员建立督导

关系;不得与被督导者卷入心理咨询或治疗关系。

6.11从事教学、培训或督导工作的心理师应清楚认识

自己在与学生、被培训者或被督导者关系中的优

势,不得以工作之便利用对方为自己或第三方谋取私利。

6.12承担教学、培训或督导任务的心理师应明确告知

学生、被培训者或被督导者,寻求专业服务者有权

了解提供心理咨询或治疗者的资质;他们若在教

学、培训和督导过程中使用有关寻求专业服务者的信息,应事先征得寻求专业服务者同意。

6.13承担教学、培训或督导任务的心理师对学生、被

培训者或被督导者在心理咨询或治疗中违反伦理

的情形应保持敏感,若发现此类情形应与他们认

真讨论,并为保护寻求专业服务者的福祉及时处

理;对情节严重者,心理师有责任向本学会临床

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伦理工作组或其他适合的

权威机构举报。

心理师应以科学的态度进行研究,以增进对专业领

被试的科学研究应遵守相应的研究规范和伦理准则。

7.1心理师的研究工作若以人类作为研究对象,应尊重

人类科学研究的标准。心理师应负责被试的安全,

采取措施防范损害其权益,避免对其造成躯体、情

7.2心理师的研究应征求被试的知情同意;若被试没有

能力做出知情同意,应获得其法定监护人的知情

同意;应向被试(或其监护人)说明研究性质、目的、

过程、方法、技术、保密原则及局限性,被试可能

体验到的身体或情绪痛苦及干预措施,预期获益、

补偿;研究者和被试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研究结果的传播形式及其可能的受众群体等。

7.3免知情同意仅限于以下情况:(1)有理由认为不会对

被试造成痛苦或伤害的研究,包括①正常教学实

践研究、课程研究或在教学背景下进行的课堂管理

方法研究;②仅用匿名问卷、以自然观察方式进行

的研究或文献研究,其答案未使被试触犯法律、损

害其财务状况、职业或声誉,且隐私得到保护;③

被试的职业,且其隐私得到保护。(2)法律、法规或机构管理规定允许的研究。

7.4被试参与研究,有随时撤回同意和不再继续参与的

权利,并且不会因此受到任何惩罚,而且在适当情

况下应获得替代咨询、治疗干预或处置。心理师不

得以任何方式强制被试参与研究。干预或实验研究

需要对照组时,适当考虑对照组成员的福祉。

7.5心理师不得用隐瞒或欺骗手段对待被试,除非这种

方法对预期研究结果必要、且无其他方法代替。在研究结束后,必须向被试适当说明。

7.7撰写研究报告时,心理师应客观地说明和讨论研究

设计、过程、结果及局限性,不得采用或编造虚假

不实的信息或资料,不得隐瞒与研究预期、理论观

点、机构、项目、服务、主流意见或既得利益相悖

重大错误,应更正、撤销、勘误或以其他合适的方式公开纠正。

7.8心理师撰写研究报告时应注意对被试的身份保密

7.9心理师在发表论著时不得剽窃他人成果,引用其他

7.10心理师若采用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案例进行科

研、写作等工作时,应确保隐匿了可辨认出寻求专

业服务者的有关信息;若涉及寻求专业服务者的案例报告,应与其签署知情同意书。

7.11全文或文中重要部分已登载于某期刊或已出版著

作,心理师不得在未获原出版单位许可情况下再

次投稿;同一篇稿件或主要数据相同的稿件不得同时向多家期刊投稿。

7.12当研究工作由心理师与其他同事或同行一起完成

时,著述应以适当方式注明全部作者,心理师不

得以个人名义发表或出版。对研究著述有特殊贡

学生的研究报告或论文,应取得学生许可并将其列为主要作者之一。

7.13心理师审阅学术报告、文稿、基金申请或研究计

划时应尊重其保密性和知识产权。心理师应审阅

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材料,并避免审查工作受个

人偏见影响。

心理师有责任告知寻求专业服务者远程专业工作

的局限性,让寻求专业服务者了解远程专业工作与面对

面专业工作的差异。寻求专业服务者有权选择是否在接

知情同意外,还需要帮助寻求专业服务者了解并

同意下列信息:(1)远程服务所在的地理位置、时差

和联系信息;(2)远程专业工作的益处、局限和潜在

风险;(3)发生技术故障的可能性及处理方案;(4)无法联系到心理师时的应急程序。

8.2心理师应告知寻求专业服务者电子记录和远程服

务过程在网络传输中保密的局限性,告知寻求专

息技术员)有无权限接触这些记录和咨询过程。心

理师应采取合理预防措施(例如设置用户开机密

码、网站密码、咨询记录文档密码等)来保证信息传递和保存过程中的安全性。

8.3心理师远程工作时须确认寻求专业服务者真实身

份及联系信息,也需确认双方具体地理位置和紧

急联系人信息,以确保在寻求专业服务者出现危机状况时可有效采取保护措施。

供专业服务时,全程应验证寻求专业服务者真实

身份,确保对方是与自己达成协议的对象。心理师

应提供专业资质和专业认证机构的电子链接,并

确认电子链接的有效性以保障寻求专业服务者的权利。

8.5心理师应明白与寻求专业服务者保持专业关系的

必要性。心理师应与寻求专业服务者讨论并建立专

业界限。当寻求专业服务者或心理师认为远程专业

工作无效时,心理师应考虑采用面对面服务形式。

如果心理师无法提供面对面服务,应帮助对方转介。

心理师通过(电台、电视、报纸、网络等)公众媒体

和自媒体从事专业活动,或以专业身份开展(讲座、演示、

9.1心理师及其所在机构在与媒体合作前应与媒体充

分沟通,确认合作方了解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

性质与专业伦理,提醒其自觉遵守伦理规范,承担社会责任。

9.2心理师应在专业胜任力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教育、

培训和督导经历、工作经验与媒体合作,为不同人群提供适宜而有效的专业服务。

9.3心理师如与媒体长期合作,应特别考虑可能产生的

影响,并与合作方签署包含伦理款项的合作协议,

包括合作目的、双方权利与义务、违约责任及协议解除等。

9.4心理师应与拟合作媒体就如何保护寻求专业服务

者个人隐私商讨保密事宜,包括保密限制条件以

及对寻求专业服务者信息的备案、利用、销毁等,

并将有关设置告知寻求专业服务者,并告知其媒

9.5心理师通过(电台、电视、出版物、网络等)公众媒

体从事课程、讲座、演示等专业活动或以专业身份

于专业文献和实践发表言论,言行皆应遵循专业

伦理规范,避免伤害寻求专业服务者,防止误导大众。

前应经心理师本人审核确认。如发现媒体发布与自

息,或其发布的报道属断章取义,心理师应依据有

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要求媒体予以澄清、纠正、

致歉,以维护专业声誉,并保障受众利益。

心理师应在日常专业工作中践行专业伦理规范,并

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心理师应努力解决伦理困境,与相

关人员直接而开放地沟通,必要时向督导及同行寻求建

议或帮助。本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设有伦理

工作组,提供与本伦理守则有关的解释,接受伦理投诉,并处理违反伦理守则的案例。

知识、误解伦理条款都不能成为违反伦理规范的理由。

10.2心理师一旦觉察自己工作中有失职行为或对职责有误解,应尽快采取措施改正。

10.3若本学会专业伦理规范与法律法规冲突,心理师

必须让他人了解自己的行为符合专业伦理,并努

力解决冲突。如这种冲突无法解决,心理师应以法律和法规作为其行动指南。

10.4如果心理师所在机构的要求与本学会伦理规范有

矛盾之处,心理师需澄清矛盾的实质,表明自己

有按专业伦理规范行事的责任。心理师应在坚持

伦理规范前提下,合理地解决伦理规范与机构要求的冲突。

10.5心理师若发现同行或同事违反了伦理规范,应规

劝;规劝无效则通过适当渠道反映问题。如其违反

伦理行为非常明显,且已造成严重危害,或违反

伦理的行为无合适的非正式解决途径,心理师应

当向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伦理工作组或其

他适合的权威机构举报,以保护寻求专业服务者

的权益,维护行业声誉。心理师如不能确定某种情

形或行为是否违反伦理规范,可向临床心理学注

册工作委员会伦理工作组或其他适合的权威机构寻求建议。

10.6心理师有责任配合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伦

理工作组调查可能违反伦理规范的行为并采取行

动。心理师应了解对违反伦理规范的处理申诉程序和规定。

10.8违反伦理守则者

将按情节轻重给予以下处罚:(1)

警告;(2)严重警告,被投诉者必须在指定期限内

完成不少于16学时的专业伦理培训或/和临床心

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伦理工作组指定的惩戒性任

务;(3)暂停注册资格,暂停期间被投诉者不能使

用注册督导师、注册心理师或注册助理心理师身

推荐权、专业晋升申请等),必须在指定期限内完

成不少于24学时的专业伦理培训或/和临床心理

学注册工作委员会伦理工作组指定的惩戒性任务,

如果不当行为得以改正则由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

委员会伦理工作组讨论后,取消暂停使用注册资

格的决定,恢复其注册资格;(4)永久除名,取消注

册资格后,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不再受理

10.9反对以不公正态度或报复方式提出有关伦理问题

的投诉。

附:《守则》包含的专业名词定义

咨询心理学(counselingpsychology):心理学分支学

科之一。它运用心理学知识理解和促进个体或群体心理

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以增进其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心理咨询(counseling):在良好的咨询关系基础上,

经过专业训练的临床与咨询专业人员运用咨询心理学理

论和技术,帮助有心理困扰的求助者,以消除或缓解其

心理困扰,促进其心理健康与自我发展。心理咨询侧重

一般人群的发展性咨询。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

上,经过专业训练的临床与咨询专业人员运用临床心理

学有关理论和技术,帮助与矫治心理障碍患者,以消除

或缓解其心理障碍或问题,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

方向发展。心理治疗侧重心理疾患的治疗和心理评估。

心理师(clinicalandcounselingpsychologist):系统

学习过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知识、接受过系统的心理

治疗与咨询专业技能培训和实践督导,正从事心理咨询

和心理治疗工作,并在中国心理学会有效注册的督导

师、心理师、助理心理师。

心理师包括临床心理师(Clinical

Psychologist)和咨询心理师(CounselingPsychologist)。对

第12期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7

临床心理师或咨询心理师的界定依赖于申请者学位培养

方案中的名称界定。

学、培训、督导等心理师培养工作、达到中国心理学会

督导师注册条件、并在中国心理学会有效注册的资深心理师。

寻求专业服务者(professionalserviceseeker):来访

者(client)、精神障碍患者(patient)或其他需要接受心理咨

剥削(exploitation):个人或团体违背他人意愿或在

其不知情的情况下,无偿占有其劳动成果,或不当利用

其所拥有的各种物质、经济和心理资源,谋取利益或得到心理满足。

福祉(welfare):寻求专业服务者的健康、利益、心理成长和幸福。

多重关系(multiplerelationships):心理师与寻求专

业服务者之间除心理咨询或治疗关系外,还存在其他社

会关系。除专业关系外还有一种社会关系为双重关系

(dualrelationships)。除专业关系外还有两种以上社会关系为多重关系。

亲密关系(romanticrelationship):人与人之间所产

生的紧密情感联系,如恋人、同居和婚姻关系。

远程专业工作(remotecounseling):通过网络、电

话等电子媒介进行、非面对面心理健康服务方式。

附:

第二版修订工作及修订的主要内容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

第一版发布于2007年,已应用十年。伦理守则的修订工

作萌发于2014年注册工作委员会的委员工作会议,2016

年2月正式启动,历时两年完成。

一、伦理守则修订过程

伦理守则修订工作在中国心理学会领导下,由第三

届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组织,伦理

工作组负责具体内容的修改,由注册标准组审定。

2016年2~4月,伦理工作组按主题分工,请两位熟

悉或擅长各主题的委员合作修订,从心理学背景、医学

背景等角度相互补充,两位委员充分讨论交换修订意见;

5月,收集汇总后形成修订版讨论稿,交给伦理工作组

组长和副组长审核,形成修订版讨论稿草案;6月,将修

订版讨论稿草案发给伦理工作组全体委员,充分考虑以

备讨论;7月,伦理工作组工作会议举行伦理守则修订第

一次研讨会,全体委员讨论后形成修订版一稿;8~12月,

修订版一稿继续征集意见;2017年2月,伦理守则修订

工作小组成立并举行伦理守则修订第二次研讨会,工作

小组逐条讨论,形成修订版二稿;3~6月,伦理工作组组

长等审阅后修改形成修订版三稿,于2017年6月提交注册工作委员会注册标准组。

2017年6月,第三届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常

务委员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注册标准组审议修

改后形成伦理守则修订版四稿;7月,临床心理学注册工

作委员会全体委员工作会议听取了伦理守则修改进展汇

报,并进一步征集意见、修改,提交第三届临床心理学注

册工作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审阅,形成修订版五稿(征求意见稿)。

2017年8~9月,修订版伦理守则(征求意见稿)面向

注册系统成员、专业人员广泛征求意见,10月2日完成

收集意见并由注册标准组再次修订、审议,并聘请律师审阅;2018年1月形成修订版终稿。

2018年1月22日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正式

提交伦理守则修订版(二版),请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会审议;2018年2月8日收到中国心理学会秘书处通知,

学会常务理事会审议并通过了伦理守则修订版(二版)。

2018年5月至7月,请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赵晴雪

和注册系统安芹、韩布新、钱铭怡等最后修改完善伦理

二版的文字表述及逻辑结构。

二、伦理守则修订版的主要变化

与第一版伦理守则相比,伦理守则修订版内容更加

丰富,对比如下:

三、伦理守则(修订版)主要修订内容

1、增加三个章节

(1)增加第二章“知情同意”

知情同意是规范专业心理服务设置的必需环节,在8心理学报第50卷

咨询、研究、教学、报道中同样重要。单章列出知情同

意更具体详实,强调寻求专业服务者可以自由选择是否

开始或维持一段专业关系,且有权充分了解专业工作过

程、心理师的专业资质及理论取向。具体条款明确心理

师应确保寻求专业服务者了解心理师与寻求专业服务者

双方的权利、责任,明确介绍收费设置,告知寻求专业服

务者享有的保密权利、保密例外情况以及保密界限,心

理师应认真记录评估、咨询或治疗过程中有关知情同意的讨论等。

THE END
1.很火你却不知道的“网络新名词”1、“油盐不进”现在叫--“内核稳定” 2、“打工人放假”现在叫--”骡马假日“ 3、"培训"现在叫--“赋能” 4、“不上进”现在叫--“摆烂” 5、"分手"现在叫--"及时止损" 6、"洋气不洋气"现在叫--“dty不dty” 7、"裁员"现在叫--"优化" http://m.wdjuzi.com/jingdianjuzi/zW2g4yEj.html
2.探索最新网络词汇,2017年热门流行语解析关注我们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语言日新月异,每年都有新的流行词汇涌现,本文将带你领略一下那些在2017年风靡一时的网络词汇,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和含义,这些词汇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也反映了年轻人的情感表达和生活态度。 关键词概述:2017最新网络词 http://www.xlyhq.cn/post/5109.html
3.霸气网络称号炫酷词汇合集在网络文化中,霸气一词最初指的是一种强烈的自信和权威感。它来源于一些特定的行为或言辞,这些行为或言辞能够让人感觉到某种不可触及的力量。 霸气与时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霸气也逐渐融入了网络时尚之中。人们开始寻找各种方式来体现自己的霸气,从字母组合到数字排列,再到图形设计,每一个细节都必须完美。 https://www.uhecyjiqx.cn/shang-gan-wang-ming/931204.html
4.《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实施新一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2018-2020年),推动4G网络全覆盖,加快全省4G网络基站和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提升城市4G网络覆盖深度。布局发展5G网络,支持企业参与国家5G技术标准制定,在珠三角开展5G规模组网建设,实现连续覆盖复杂城区及室内环境的5G网络,形成端到端的典型应用场景,推动广州、深http://www.100ec.cn/detail--6523651.html
5.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名词解释 工业互联网:是指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系统全方位深度融合所形成的产业和应用生态,是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其本质是以机器、原材料、控制系统、信息系统、产品以及人之间的网络互联为基础,通过工业数据的全面深度感知、实时传输交换、快速计算处理和高级建模分析,实现智能控制、运营优化http://www.gd.gov.cn/zwgk/gongbao/2018/9/content/post_3365842.html
6.2018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CHINC)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战略主题,适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形势,总结交流国内外医疗卫生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新成果,提升医院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能力,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主办、《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社承办的“2018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http://www.liedun.net/newsinfo/2170035.html
7.自然语言处理历史史诗:NLP的范式演变与Python全实现2006年至今的深度学习时代:深度神经网络,特别是循环神经网络和Transformer架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模型性能。 2018年至今的大模型时代:超大规模的预训练语言模型,如GPT和BERT,开始在各种NLP任务中展现出色的性能。 洞见与展望 融合多种范式:尽管每个时代都有其主导的方法论和技术,但未来的NLP发展可能需要融合不同范式,以https://www.jianshu.com/p/95abe7ed2736
8.实验中学启梦文学社第五十一期《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都是追梦人!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响应“我们都是追梦人”号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1.我们都是追梦人 文/桐柳 我从朝霞中走来, 身上沾着晨露的馨香。 你在星光下返回, 月儿成为永恒的陪伴。 https://www.meipian.cn/1y7sy1t6
9.2018新闻传播学各高校考研(汇总版)名词解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分析报告》、新闻场域、宣传、《中外纪闻》、沃尔特·李普曼、《红旗日报》 简答: 1、受众对媒体的认知3、上海《申报》对《新闻报》的兼并事件 论述 1、我国主流媒体如何宣传社会主义重要价值观 2、如何看待"媒介帝国主义"?中国如何提高传播实力? https://www.kaoyan365.cn/xinwenchuanbo/94742.html
10.南京师范大学1、网络时代新闻信息把关人理论的发展。 2、如何评价使用与满足理论,试举例说明。 四、分析题 新媒体的移动化社交化和视频化的趋势对新传业的影响,试举例说明 811真题 新闻传播实务 一、名词解释 1、新华社 2、中国报学史 3、声光传播 4、路透社 https://www.douban.com/note/841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