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06.12山东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解释: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解释:不能滋长傲慢之心,不能放纵自己的欲望,内心的意志不可自满,享乐不可无度。
解释:若君命涉及板图文书,就在官习议;若君命涉及宝藏货贿,就在府习议;若君命涉及车马兵甲,就在库习议;若君命涉及政事,就在朝习议。
解释:和长辈商议事情,一定要随身带着几杖去。长辈有所问,如果不先谦让一番而回答,就不合乎礼的规定。
解释: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族,因为不能教育好自己家族的人反而能教育好一国之民,这是从来不会有的事情。
解释:凡是作子女的都应做到冬天让父母过得温暖,夏天让父母过得凉爽,晚上替他们铺床安枕,早晨向他们问候请安。与平辈相处,不和人争斗。
解释:君子不以自己所能做到的事去责备别人,也不以别人做不到的事便让人家感到惭愧。
解释:孝子不在冥暗之中做事,不行险以侥幸,怕给双亲带来不善教子的恶名。双亲健在,不应承诺为朋友报仇、卖命,也不应有私财。
解释: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解释:做儿女的,如果父母还健在,戴的帽,穿的衣服上不可用白色镶边。主持家事的孤子,戴的帽,穿的衣服,不能用彩色镶边。
解释:德行高尚的君子,对人的一举一动没有不得体的地方;对人的一颦一笑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对人的一言一语没有失礼的地方。
解释:跟随长者登上较高的山坡时,一定要朝着长者所看的方向看去。
解释:饮食吃喝与男女情爱,是人存在的最大欲求;生老病死与贫困苦厄,是人存在的最大恶苦。
解释:大夫、士进出国君的大门,应由门橛的右边走,也不得践踏门坎。
解释:君子思慕仁德和正义,白天从事事业忘记吃饭,晚上自我反省忘记睡眠,以此锻炼自身,就可说守住基业了。
解释:遇到两个人并排坐着或并排立着,自己就不要再插身其间。遇到两个人并立,不要从他们中间穿过。
解释:得到贤能之士治国理政,则国家就安定存在,失去贤能之士的辅政,则国家就有危亡之虞。
解释:娶妻不得取同姓女子,所以买妾不知她的本姓,就得通过占卜决定可否。寡妇的儿子,除非表现出具有卓异的才能,不得和他交朋友。
解释:君子想要喜欢富贵,必须在仁德上下功夫。
解释:对于贫穷的人,就不必苛求他非要以货财为礼了;对于年老的人,就不必苛求他非要以体力为礼了。
解释:没有一个永远是安定的国家,也没有一批永远是管理方便的百姓。
解释:替小孩取名,不要用国名,也不要用日月之名,不要用身上暗疾之名,也不要用山川之名。
解释:君子重视信息,就能使德行高超明达;善于运用信息,就能使事业宽广宏伟。德行的高超明达,事业的宽广宏伟,不取决于别的,取决于意志的加强罢了。
解释:陪着长者吃饭,如果主人亲自布菜,要拜谢之后再吃;主人不亲自布菜,就不必拜谢,可以径自动手取食。
解释:君子坚持仁爱,坚定志向,先做后说,千里之外都是兄弟。假如你不这样做,那么即使是你的亲人,哪又有谁肯亲近你呢!
解释:父母有病的人要独席而坐,父母去世不久的人只坐单层的席子。
解释:政治就是为社会做好一个榜样,当政者是正的,下面的老百姓也会起而效法。
解释:进到别人家,要先打听主人的家讳祭祀家外之神要用单数日,祭祀家内之神要用双数日。
解释:老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学问才会受到敬重。真理学问受到尊敬,然后人民才会敬重学问,认真学习。
解释: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解释:眼神是内心的浮现,言论是行动的表示,内心有活动,在外就有表现。
解释:金银珠宝并不值得宝贵,忠诚和诚信才值得宝贵。
解读: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设学施教。
解释:声音相同,不同的物体之间就会产生共鸣;情意相合,未曾见面而心中就彼此亲近了。
解释:(做人)需要像天那样无私地覆盖万物,像地那样无私地承载万物,像曰月那样无私地照耀万物。
解释:观察一个人的言论,可以知道他的心术,长期观察他是否能兑现其言,可以知道他的诚信,观察一个人的所亲所爱可以知道他的为人。
解释:进入一国的疆界就要问清楚该国的禁忌;进入一国的都城就要问清楚当地的风俗。
解释:优秀的冶匠的儿子,一定是先学习制作裘囊;好的射手的儿子,一定是先学会用竹条编制器具。比喻学习一定要由浅入深。
解释:父母所爱护的人或事物,作为子女也要同样去爱护它;父母所敬重、尊敬的人或事物,作为子女也同样去尊重它。
解释:对于杀父的仇人,作儿子的必须与他拚个死活,什么时候杀了他什么时候才算罢休。对于杀害兄弟的仇人,要随时携带武器,遇见就杀。对于杀害朋友的仇人,如果他不逃到别国去,见即杀之。
解释:父子之间心意诚厚,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夫妻之间和和美美,家业才能旺发达。
解释:世局大治的时候,群贤并处而不自轻;世局混乱的时候,坚守正道而不沮丧。与己政见相同的人,不和他营私结党;与自己政见相异的人,也不对他诽谤诋毁。
解释:君子尊重别人而贬抑自己,先人而后己。
解释:婚礼的意义在于要结成两性之好,对上以事宗庙,对下以继承后世,所以君子很重视它。
解释:在对待朋友的问题上,听到了有益的话便要告诉他,见到了有益的事便要指给他。
解释:面对财物,不能随意的占为己有;面对危急,不能随意地逃避。
解释:国家的物资储备,不够九年用就是不富足,不够六年用就会告急,不够三年用就不成为国家了。
解释:君子讲究少说话而多做事,以此来成就他的信誉。
解释:礼仪制度和风俗习惯,始于饮食活动。
解释:进入他国就要问他国的风俗,进入别人家里就要问家里的忌讳。
解释:言谈时必须有中心思想;行动时必须有法则;与人亲近必须有正确的方式。
解释:了解事物的根本规律,知道万物演变的道理;开始只有极其微小的差别,最后的结果也会天差地别。
解释:不懂的就要学习,有疑问的就要请教。
解释:做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
解释:耕种三年,一定要有一年的余粮。耕种九年,一定要有三年的余粮。
解释:人的内心产生了情感,就会形成一定的声音。
解释:君子要能够识别多种人并区别对待,能够广泛地学习并辨别好坏,多参与谋议并出言谨慎。
解释:只要能为国家造福,自己并不希望得到什么赏赐。
解释:金玉并不值得宝贵,忠信才值得宝贵。不祈求土地,树立起道义就是土地;不祈求多有积蓄,多掌握知识就是财富。
解释:君子做官就要给国家加添声誉,并能减少百姓的忧愁。
解释:更多地考虑自己私利的人没有道义可讲;说大话的人很少能实践诺言。
解释:最高境界的真诚可以预知未来。
解释: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则身体安适舒泰。
解释:有修养的人教育学生,就是启发诱导:(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要鼓励而不强制他们,指导学习的门径,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解释:隐蔽时也会被人发现,细微处也会昭著,因此君子在独处时要慎重。
解释:自己一个人苦学,而没有朋友,就会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解释:只拉紧而不放松弓弦,即使是文王和武王也做不到;只放松弓弓弦而不拉紧,却是文王和武王不会做的;有时拉紧,有时放松,这才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办法。
解释:君子为官就能通达,退隐就能静养。难道看重的他的通达吗?看重的是他有功;难道是看重的他的静养吗?看重的是他能坚持操守。
解释:所谓教师,就是帮助学生发挥长处并纠正学子的失误之人。
解释:古人治理国家,总把关爱民众作为第一大事。指爱民是治国的先决条件。
解释:君子有三个担心:对于没有听到的(道理),害怕听不到;已经听到了,害怕学不会其中含义;已经学会了,害怕自己做不到。
解释:凡是为学之道,以尊敬教师最难做到。
解释:君子不自我夸耀自己做的事,不自己宣传自己的功劳。
解释:口头上向别人许诺的好处不加以兑现,就会招致别人的怨恨。
解释:会学习的人,能使教师费力不大而效果好,并能感激教师;不会学习的人,即使老师很勤苦而自己收效甚少,还要埋怨教师。
解释:君子思考问题要克服感情用事,考虑好再行动,论证后才去做。行动必须考虑符合计划,符合计划后必须考虑经得起检验,考虑经得起检验必须考虑到不会出现后悔的话,就可以说是谨慎了。
解释: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
解释:擅长歌唱的人有能力让别人跟着他歌唱,善于教育的人有能力使别人继承他的心志。
解释: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三个等级:最大的孝顺就是充分尊重自己的亲人长辈,其次使父母不受辱没,最下等的是仅仅只赡养他们。
解释: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解释: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解释:说话不超过自己所能做到的范围,做的事不超越正道的范围。
解释:德行很高的人,不限于只担任某种官职;普遍的规律,不仅仅适用于那一件事物;有大信实的人,用不着他发誓后才信任他;天有四季变化,无须划一,也会守时。
解释:创造财富有一条原则:生产财富的人多,耗用财富的人少;管理财富的人勤快,使用财富的人适度;这样,财富就会长久地保持充足了。
解释:君子儒者应博览群书,知识的积累是无止境的;有了学问还要切实付诸行动,不能懈怠!
解释:当面奉承的人往往不忠实;掩饰面目的人往往没有真情。
解释: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志才能端正;心志端正后才能修养身心;身心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天下太平。
解释:当老师的,以事例教导学生使他得到道德上的启发。
解释:能在无声之中有所听闻,能在无形之中有所察见。
解释:如果孝子对父母有深深的爱戴,心中就必然充满和顺之气;·心中充满和顺之气,脸上就一定会表现为和颜悦色;脸上有和颜悦色,则整个人的态度必定委婉柔顺。
解释:有那样的言论,却没有那样的行为,是君子的就应当感到羞耻。
解释:上不臣事天子,下不事奉诸侯;性情慎静而崇尚宽大,性格强毅而能从善如流,学问渊博而能服膺胜于己者。多读圣贤之书,以磨练自己的品行气节。即令是要把整个国家分给他,在他看来也不过是芝麻般的小事而不为动心,不会因此就出来称臣做官。
解释:仅仅靠背诵和记忆前人的东西而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这样的人是不足以给别人当老师的。
解释:如果不喜欢这种技艺,就不能心情愉悦地去学习它。说明只有具有兴趣,才能主动去学习。
解释:一个人没有别人的帮助,就不可能成功;一匹马没有别的马竞争,就不会快跑;筑土成台而没有土,土台便高不起来;一泓池水,没有别的水相激荡,便成死水而流不起来。
解释:想要办成大事,必定要慎始善终。
解释:一切活着的东西都要死去,死后其体魄必然归土,这就叫鬼。
解释:比喻缺点不能掩盖优点,优点不能掩盖缺点。
解释:自己不说对人无礼、中伤的话,别人就不会以忿怒怨恨的话伤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