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duduck”投稿了7篇关于学习的古文名言佳句,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关于学习的古文名言佳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3)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曹植
4)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文嘉《今日诗》
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7)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10)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
1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14)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5)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16)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1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苏轼
2.只听恭维话,等于只长了一只耳朵。——泰国谚语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记》
4.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冯玉祥
5.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行事之恶,莫大于苛刻。——吕坤
6.朋友就是把你看透了还能喜欢你的人。——易中天
7.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西班牙谚语
8.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
9.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文中子》
10.推动你的事业,不要让事业推动你。——富兰克林
1.凡是自是,便少一是;有短护短,更添一短。——《增广贤文》
2.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牛根生
3.一个人如果没有真情,就不会有好的人际关系。——周汝昌
4.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冈察尔
5.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
6.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
7.做演讲,不应以长度充数,而应以深度服众。——孟德斯鸠
8.礼让一寸,得礼一尺。——曹操
9.绅士的演讲,应当像女士的裙子,越短越好。——林语堂
10.善人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管仲
11.真正的君子,是在不被人理解的时候,还不生气。——文怀沙
12.交友者,识人不可不真,疑心不可不去,小嫌不可不略。——魏禧
13.演讲其实很简单,就是说平常话,身边事,真性情!——易书波
14.老是责怪别人的人,是不可能成长的,而随时检讨自己的人,才会不断提高。——曾仕强
15.真正的好朋友,并不是在一起就有聊不完的话题,而是在一起就算不说话,也不会感到尴尬。——易中天
16.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真诚是一把无往不利的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三毛
17.谦虚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德和美好的境界,它与伟大永远是近邻,可以帮助你走向成功。——丁肇中
18.有学问而无道德,如一恶汉;有道德而无学问,如一鄙夫。——罗斯福
19.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菜根谭》
20.那些在私底下忠告我们、指出我们错误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马云
21.从智慧的土壤中生出三篇绿叶:好的思想,好的语言,好的行动。——希腊谚语
22.以怨抱怨,只会让人际关系恶性循环,无止无休,我们失去的将不仅是自己的幸福,还有子孙的幸福。——于丹
23.每次诽谤总有三个牺牲者:一个是诽谤者,另一个是被诽谤者,第三个是信以为真者。——吉特曼
24.坏人固然要防备,但坏人毕竟是少数,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为了防备极少数坏人连朋友也拒之门外。——李嘉诚
25.青年人最可贵的是老实作风,不自欺欺人,也不贪小便宜。——徐特立
26.仇恨平息不了仇恨,谬误纠正不了谬误,它们只会仇上加仇,错上加错。——乔叟
27.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位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爱因斯坦
28.要学会演讲,就必须固执地、一个劲儿地让自己出丑,知道娴熟为止。——萧伯纳
29.只怪别人的掩鼻,却不医自己的口臭,结果只会更增加别人对你的厌恶。——柏杨
30.对自己所喜欢的人,要看到他的短处;对自己所厌恶的人,要看到他的长处。——牛根生
1)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4)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
5)士别三日,须刮日相看。
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7)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魏书》)
8)貂不足,狗尾续。(《晋书》)
9)不为五斗米折腰。(《晋书》)
1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1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
12)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路史》)
13)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资治通鉴》)
14)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资治通鉴》)
1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1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17)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18)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汉·韩婴)
19)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20)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
2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3)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2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7)疑则勿用,用则不疑。(陈亮)
28)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运命论》)
29)—年之计在于春。—日之计在于晨。(《南阳萧绎》)
30)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陆机)
31)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刘义庆)
3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33)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3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
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5)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6)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9)退笔如山起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1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13)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15)山之石,可以攻玉。
16)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7)日斜深巷无人迹,时见梨花片片开。
1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9)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2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4)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5)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6)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7)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8)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9)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10)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11)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12)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朱熹
13)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14)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1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袁枚
16)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陈善
17)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18)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示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陆九渊
19)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
20)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袁牧
1)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2)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3)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4)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5)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6)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
7)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8)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9)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10)年少从他爱梨粟,长成须读五车书。——王安石
1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1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13)至乐莫如读书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1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