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骗子把婚恋网当狩猎场!被抓时正物色下一个目标山东新闻

9月14日,记者从济南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了解到,近期交友诈骗案件持续多发,嫌疑人以婚恋网站为平台伪造诱人的个人信息化身为优质交友资源,多数利用虚假的身份信息与受害人进行联络,在骗取信任之后择机实施诈骗。而记者调查发现,婚恋机构对于会员的信息审核并不严谨。

相亲找对象遭遇网络交友诈骗

近日,济南市民赵女士通过世纪佳缘认识一名自称来自台湾的男子,结果在未见面的情况下被骗走20万元。

注册不用实名杜撰信息靠谱度62分

9月14日下午,齐鲁晚报记者尝试注册世纪佳缘网站的会员。记者填写的性别、年龄、身高、学历、收入等都是杜撰的,提交后随即显示注册成功,并得到靠谱度62分的评估,超过57%的同性用户。整个注册过程世纪佳缘网站并未审核,更没有要求上传个人有效证件进行实名认证,在证实未婚方面,没有要求提交任何有效资料。

记者在世纪佳缘网站填写完资料后,网页上弹出一个提示窗口:“世纪佳缘作为一个海量信息平台,从技术上和成本上,皆无法确保每一条信息的真实性。”

网上提交资料造假容易核查难

“珍爱网”客服人员告诉记者,用户通过手机号就可以注册成珍爱网会员,在使用过程中,系统会对用户资料进行审核,并要求用户完善资料,比如提供户籍信息来证明婚否。

“在网上提交资料其实很容易造假,上传的图片PS一下很容易的。”一位曾经从事婚介行业的业内人士李慧慧(化名)说,在同城实体婚介机构相对安全一些,有些信息,比如工作单位、学历等比较方便核实。“实际上像是工作单位这些信息,婚介机构很少让其开证明,都是通过两个人相处以后,当事人来确定的。”

李慧慧说,很多婚介机构声称会员资料真实,但是在会员提供了资料以后并不去确认。一位婚介机构负责人说,我们会员这么多,让我们一个个去核查,肯定是不可能的。

另外,即使是现场看户口本,也未必能确保会员未婚。因为户口本上的信息资料会存在滞后性。记者了解到,有的人结婚了多年,但是仍然保持着婚前的户口情况,在“婚否“一栏,仍然是“未婚“的状态。

信息失实婚恋网站应承担责任

对于网上流传的隐瞒婚史的“骗婚”的事件,一位婚介机构负责人说,这件事不好界定,毕竟两个人都是单身,花钱的行为也是男方同意的,并不能把责任完全推给婚恋平台。

山东鲁泉律师事务所律师李艳龙认为,婚恋网站作为第三方网络服务平台,在收取了VIP会员的会费后,双方之间建立合同关系,应当保障其提供的服务符合保障会员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服务的真实信息。如果经公安机关查实,确有提交了虚假注册信息,隐瞒离婚的事实,后期欺骗敲诈勒索,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婚恋网站未履行审核真实身份等信息之义务,也应负有违约责任,死者家属可以根据合同具体条款追责第三方网站,提起民事赔偿。

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用户在婚恋网站上发布信息,在网站红娘介绍下相亲成功,这个过程中婚恋网站提供了信息发布和相亲服务。根据《网络安全法》,网络运营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应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首先来讲,婚恋网站有审核用户身份的责任。其次,如婚恋网站对用户提供的VIP服务中,对相亲对象信息真实性作出承诺,那要进一步承担法律责任。

THE END
1.北京一男子借婚恋网站交友骗8名大龄女40万通过世纪佳缘、百合婚恋网或微信搜索“附近的人”,再谎称自己单身,并借过生日、见老人等,今年35岁的王某以交友为名,骗取8名28至39岁的大龄女钱物共40万元。昨日上午,王某在朝阳法院受审,其当庭辩称对方是主动送其礼物,并非诈骗。 庭上,朝阳区检察院指控王某诈骗8起。据指控,2015年5月,王某通过世纪佳缘网与39岁http://m.cnr.cn/jdt/ttyc/20160202/t20160202_521304872_tt.html
2.被交友app骗了钱怎么办?交友软件刷礼物算诈骗吗?被交友网APP诱骗充值怎么办?保留一下证据有可能挽回损失: 1、和所谓女友的聊天记录; 2、充值到直播平台的转账记录; 3、直播平台尚在运行,主播也能正常联系; 发现被骗,一定要及时收集上方各类证据,证据满足的情况下被主播诱骗充值的钱都是有可能追回的!http://data.110.com/a965515.html
3.重案特大婚恋交友网络诈骗团伙覆灭记经过民警的日夜奋战,4月28日,警方联合出动500余名警力,对婚恋交友诈骗案嫌疑人开展集中收网,共捣毁诈骗窝点35个,查获作案手机307部、查扣冻结银行卡267张。蔡某鑫等6名主犯在郑州市高新区某小区被一举抓获。 这起特大婚恋交友网络诈骗案涉案犯罪嫌疑人200多人,诈骗金额2000多万元,波及全国10余个省份共有7000多http://www.lawnewscn.com/wap/content/2022-08/10/content_8766558.html
4.犯罪团伙研发软件骗男性会员,骗财达1.39亿多元犯罪团伙研发软件骗财上亿元、虚构赛事骗取财物1468万多元……1月24日,江苏高院介绍了全省法院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情况,并通报了5起典型案例。 开发、利用交友软件实施诈骗,骗财1.39亿多元 2017年9月至2020年6月间,被告人陈某、马某等人研发、运营“泡泡”“附近秒见”“陌友”等数十款手机软件,以互联网平台为主要https://www.xdkb.net/m1/js/j9lns/456800.html
5.西部法制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交友已屡见不鲜。但是,网络交友有风险,一定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前不久,绥德县检察院就办理了一起网络交友被骗案件。 案情 2019年7月,董某和刘某通过“快手直播伴侣”相识,后互相加为微信好友。二人交往期间,董某谎称自己叫韩某,并虚构了自己的父亲韩某某、闺蜜李某等人的身份。随后,这https://esb.xbfzb.com/h5/html5/2021-09/07/content_18427_49930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