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数据分析实现互联网保险“蹄疾步稳”
互联网保险的真正价值在于普惠
为何互联网保险发展得如此迅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魏迎宁认为,互联网保险之所以进入快速发展期,重要的一点是互联网保险实现了普惠性,这也是互联网保险的真正价值所在。
“许多互联网保险的产品平均每件保单的保费不到一元钱,这在传统保险中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打印一份保单的成本都要超过一块钱。”魏迎宁说。
互联网保险不仅实现了普惠,同时还促进了保险的普及,使更多的人能够体验保险。据近日蚂蚁金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截止到2016年3月底,互联网保险服务的用户超过了3.3亿人,互联网保民人数已经是股民人数的3倍,互联网保险正在大大促进保险的普及。
据另一个报告显示,目前在互联网的保民中“80后”占到了47%,“90后”占到33%,成为了互联网保险的主力军。当下,新生代积极参与互联网保险,已成为互联网保险能够持续发展的动力。
通过互联网创新保险商业模式
虽然互联网保险呈现出诸多优势,但也有人士指出,目前保险业主要还是把互联网作为一种销售渠道。对此,魏迎宁指出,互联网首先可能是作为销售渠道,但是互联网不仅仅是销售渠道,也是理赔和售后服务的渠道。
从以往的情况来看,记者发现传统的保险投保人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保险产品、保险价格都是不可变更的,投保人被推销,你只决定买和不买。在购买保险之后由于绝大多数人是不出险的,在不出险的情况下就与保险公司基本上没有更多接触。因此,无论客户是通过淘宝网买的保险,还是通过携程网买的保险,他们是携程和淘宝的客户,保险公司却只获得一张保单。
“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保险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保险产品销售可以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和人员销售,最终由保险公司承保,这些保险参与者可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交流、沟通、互动,使消费者能够主动参与保险活动,而不只是被动地接受。”魏迎宁说。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指出,互联网时代来临,可以让信息不对称转向信息对称,让保险信息更加透明;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从样本数据分析转向群体数据分析,使保险定价更加合理,促进保险业的稳定性;此外,互联网化发展促使保险服务应客户需要在产业链上更加完整。
据了解,目前通过互联网已创新很多保险产品。如UBI汽车保险;针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进行管理的移动健康管理保险产品等,都是用互联网技术改造过的传统保险产品,嵌入了互联网保险技术的产品,实现了传统保险产品的创新。
大数据应用降低互联网保险风险
明略数据金融事业部负责人张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指出,大数据时代将带给保险行业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把一直就在使用的数据用得更深入的能力;一是整合应用更多更复杂数据的能力,这两方面能力与业务的结合,将直接转化成保险行业的创新能力。“具体的体现形式就是将实现更精细、更个性、更有效、更精准的产品设计,更个性的营销手段,更有效的风险和欺诈防控能力。”张旭说。
据了解,目前一些电子商务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已经做得比较好了,如供应链金融,可根据供应商的销售量、销售流量就可以确定这个销售商的贷款授信额度,不需要分析它的财务报告,不需要办理抵押担保,且坏账率还比较低。而保险业有精算师,精算的实质其实也是一种大数据分析,因此保险业也有这个能力进行大数据分析,并通过这个能力防范一些风险。
据了解,目前,淘宝的运费险、退货险就是标准的互联网保险产品,在大数据得到广泛应用之后,这样的一个金融产品能够解决传统保险产品经常需要面对的消费者行为的难题,如意向选择问题。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运用可以降低非常大的风险,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可以培养更加理性的消费者以及更加优秀的产品。